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4-156-01
新课程倡导的合作学习方式是实施新课程最核心的内容。合作学习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有助于形成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更好的面向全体学生,努力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质量,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人。因此,初中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一、培养合作学习能力,让学生积极地合作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合作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要训练和强化,让学生学会对话、学会交流、学会倾听、学会讨论、学会体验、学会分享、学会评价、学会激励;教师要重视合作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合作学习技能的培养,以实现多向交流、多元思考、相互启迪的合作学习效应。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积极地合作学习。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合作学习方法有:1、协商法:先由小组成员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自由交流讨论,形成集体意见。这种方法可保证小组中每个成员都有思考的机会的时间。2、辩论法:在小组成员充分思考的基础上,由一位学生陈述自己的观点,其他成员以他的观点为中心,展开辩论;或者由一个小组陈述他们的观点,其他各组以这一组的观点为中心,进行辩论。这种合作方法,有利于学生在激烈的多样化的思维碰撞中感悟数学的魅力,促使个性的发展。3、提问法:让学生面对课本和教师提供的教学材料,自主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并在发现问题中,不断思考、不断交流、不断顿悟,自觉建构数学模型,这种合作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培养学生养成耐心倾听、分析重点,修改、补充自己的观点,敢想敢说,条理清楚,言简意明,突出重点等。
二、创设合作学习氛围,让学生愉快地合作
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愉快地合作学习,必须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建立平等和谐、民主友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营造自然和谐、民主的合作学习氛围,使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之中,让小组合作学习的每个成员都有成为问题和规律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的欲望,从而主动地参与合作学习的全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从而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合并同类项”的教学时,我创设问题情境:老师想和学生一起来做猜数游戏,“当x=2,y=-1时,求代数式4xy×2-2xy-7y×2x+3xy×2的值。”请同学们分别给x、y取任意有理数,紧接着老师立即口答出该代数式的值。这样学生感到非常的疑惑,在学生跃跃欲试、急于求知的时候,老师对同学们说: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请同学们合作学习“合并同类项”这一节内容。这样,同学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就被充分调动起来。
三、把握合作学习时机,让学生有效地合作
开展合作学习,往往跟上课的内容、上课的形式、上课所提出的讨论问题的难易程度等是息息相关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正确把握合作时机,根据教学的需要,适时地采用合作学习形式,让学生体会到合作产生的价值,积极、有序、有效地组织开展合作学习。
1、在重点、难点处。教学的重点难点往往是学生理解掌握的难点,在这些地方加强合作,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例如:《平方差公式》一节中,经历平方差公式的推导过程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如何归纳出平方差公式是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教师先出示四道计算题:
①(1+3X)(1-3X) ②(a+3)(a-3)
③(100+2)(100-2) ④(X-4)(X+4)
教师先让学生求出答案,再启发:大家自己找一找,这4个题存在什么规律?经过几分钟后,再组织学生合作交流,教师深入到每个小组,针对不同情况加强引导,然后各组中心发言人代表本组与全班同学交流,最终推导出平方差公式。这里,教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待时机成熟后再合作探究,然后组间交流,较好地发挥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效能。
四、实施科学的评价,让学生成功地合作
对合作学习进行科学的评价,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关键,要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
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一节时,教师设计了一个游戏:“搭一个正方形需要4根火柴棒,搭两个正方形需要7根火柴棒,请你计算一下搭n个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呢?”
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同学们陆续举手,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① [4+3(N-1)]根;②(3n+1)根;③[4n-(n-1)] 根;④[n+n+(n+1)] 根;……在学生搭火柴棒的过程中,有的学生想到了更多的方法。不同基础的人在这个过程中都获得了新的发展。通过交流、合作、讨论、质疑、反思、协商,最后明确了“用字母可以表示任何数”的实际意义。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不断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全面地发展,使学生真正能够成为适应未来社会的人。
新课程倡导的合作学习方式是实施新课程最核心的内容。合作学习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有助于形成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更好的面向全体学生,努力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质量,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人。因此,初中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一、培养合作学习能力,让学生积极地合作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合作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要训练和强化,让学生学会对话、学会交流、学会倾听、学会讨论、学会体验、学会分享、学会评价、学会激励;教师要重视合作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合作学习技能的培养,以实现多向交流、多元思考、相互启迪的合作学习效应。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积极地合作学习。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合作学习方法有:1、协商法:先由小组成员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自由交流讨论,形成集体意见。这种方法可保证小组中每个成员都有思考的机会的时间。2、辩论法:在小组成员充分思考的基础上,由一位学生陈述自己的观点,其他成员以他的观点为中心,展开辩论;或者由一个小组陈述他们的观点,其他各组以这一组的观点为中心,进行辩论。这种合作方法,有利于学生在激烈的多样化的思维碰撞中感悟数学的魅力,促使个性的发展。3、提问法:让学生面对课本和教师提供的教学材料,自主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并在发现问题中,不断思考、不断交流、不断顿悟,自觉建构数学模型,这种合作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培养学生养成耐心倾听、分析重点,修改、补充自己的观点,敢想敢说,条理清楚,言简意明,突出重点等。
二、创设合作学习氛围,让学生愉快地合作
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愉快地合作学习,必须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建立平等和谐、民主友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营造自然和谐、民主的合作学习氛围,使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之中,让小组合作学习的每个成员都有成为问题和规律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的欲望,从而主动地参与合作学习的全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从而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合并同类项”的教学时,我创设问题情境:老师想和学生一起来做猜数游戏,“当x=2,y=-1时,求代数式4xy×2-2xy-7y×2x+3xy×2的值。”请同学们分别给x、y取任意有理数,紧接着老师立即口答出该代数式的值。这样学生感到非常的疑惑,在学生跃跃欲试、急于求知的时候,老师对同学们说: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请同学们合作学习“合并同类项”这一节内容。这样,同学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就被充分调动起来。
三、把握合作学习时机,让学生有效地合作
开展合作学习,往往跟上课的内容、上课的形式、上课所提出的讨论问题的难易程度等是息息相关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正确把握合作时机,根据教学的需要,适时地采用合作学习形式,让学生体会到合作产生的价值,积极、有序、有效地组织开展合作学习。
1、在重点、难点处。教学的重点难点往往是学生理解掌握的难点,在这些地方加强合作,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例如:《平方差公式》一节中,经历平方差公式的推导过程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如何归纳出平方差公式是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教师先出示四道计算题:
①(1+3X)(1-3X) ②(a+3)(a-3)
③(100+2)(100-2) ④(X-4)(X+4)
教师先让学生求出答案,再启发:大家自己找一找,这4个题存在什么规律?经过几分钟后,再组织学生合作交流,教师深入到每个小组,针对不同情况加强引导,然后各组中心发言人代表本组与全班同学交流,最终推导出平方差公式。这里,教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待时机成熟后再合作探究,然后组间交流,较好地发挥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效能。
四、实施科学的评价,让学生成功地合作
对合作学习进行科学的评价,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关键,要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
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一节时,教师设计了一个游戏:“搭一个正方形需要4根火柴棒,搭两个正方形需要7根火柴棒,请你计算一下搭n个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呢?”
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同学们陆续举手,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① [4+3(N-1)]根;②(3n+1)根;③[4n-(n-1)] 根;④[n+n+(n+1)] 根;……在学生搭火柴棒的过程中,有的学生想到了更多的方法。不同基础的人在这个过程中都获得了新的发展。通过交流、合作、讨论、质疑、反思、协商,最后明确了“用字母可以表示任何数”的实际意义。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不断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全面地发展,使学生真正能够成为适应未来社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