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初中物理学困生转优的有效途径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icStone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对物理学困生进行了简单分析,并对造成学生物理学习困难的原因进行概述,试图从多个角度实现物理学困生的转化,希望对广大物理教师的教学活动有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初中物理;学困生;转化
  初中阶段的物理知识点虽然相对简单,很多知识点都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技能,但是有的学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学习困难的情况。实现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优是教师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同时也是教师应该勇敢的面对的一个问题。我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物理学困生引起了高度的重视,在文中就物理学困生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能够实现学困生转优的有效措施。
  一、造成初中学生物理学习困难的原因分析
  1.没有掌握有效的物理学习方法
  物理作为一门自然学科,与语、数、外相比,物理学习无论是学习方法还是思维方式都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学生想要进入物理学习的大门,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掌握有效的物理学习方法。我在教学中发现,一些物理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没有掌握有效的物理学习方法。例如:物理是一门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学生既要能够熟练的掌握基础知识,还要能够对基础知识进行灵活运用,才能解决物理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而有的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经常死记硬背的方式,学生认为只要记住了基本的知识点,那么就能够学好物理,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给学生的物理学习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2.对物理学习不感兴趣
  造成初中学生物理学习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对物理学习没兴趣。造成学生对物理学习不感兴趣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来自学生个人的原因,也有来自课堂教学的原因,其中我认为,课堂教学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是造成学生对物理学习不感兴趣的重要原因之一。教师如果单纯的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自然课堂教学就会变得索然无味,学生自然对课堂教学也不感兴趣。学生一旦对物理学习失去了兴趣,就失去了继续进行高效的物理学习的动力,学生的物理学习自然会变得越来越困难。
  3.灵活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欠缺
  物理是一门科学,创新是科学的灵魂。因此,初中物理教材上的知识点虽然是有限的,但却可以根据知识点设计很多题目。有的学生在学习物理教材上的知识点时,能够跟上教师的教学步伐,但是一旦教师让学生做题目,学生就开始觉得困难,究其原因是学生不能对学过的知识点进行灵活的运用。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成就感主要源自于运用学过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一旦学生不能有效的解决题目,学生就难以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找到成就感,学生就会丧失物理学习的自信。
  4.不能有效的查漏补缺
  物理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科目,知识点之间的练习十分密切,一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知识盲区,那么学生可能在分析某一问题时就难以找到原因。同时物理也是一门十分缜密的学科,学生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不可出现半点马虎,否则会造成科学研究的不严谨性。由于初中学生进行物理学习的时间还不长,因此,很多有效进行物理学习的方法还没有掌握,尤其是学生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知识盲区,学生由于缺乏经验,难以及时的做到查漏补缺,这也是造成学生物理学习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有效实现初中物理学困生转优的策略
  1.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物理学习方法
  想要实现物理学困生的转优,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物理学习方法,这样一方面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困难,另一方面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快速的走出物理学习的困境。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物理学习思路,使学生从死记硬背的学习中走出来。学生只有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尽快的找到有效进行物理学习的规律,物理学困生才能真正找到转优的突破口。
  2.有效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针对因为对物理学习不感兴趣而造成学生物理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着重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物理表面上看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实际上却是一门趣味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物理学科的有趣之处,并利用物理学科的妙处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教材上的小实验,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进而实现学困生的转优。
  3.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
  对于物理学习而言,如果学生仅仅掌握了教材上的知识点,而不能对教材上的知识点进行灵活的运用,学生的物理学习不算是成功的。只有学生能够将教材上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才能真正达到物理学习的目的。针对学生在物理学习中不能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有效结合起来的情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不仅要熟练的掌握理论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一方面要引起学生对实验的重视,因为实验是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的动手能力结合起来的最直接的途径。在实验的过程中也能够达到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灵活运用的目的,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在注重实验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有效结合起来,因为生活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最佳途径。学生要时刻关注生活中发生的各种现象,并积极的寻找其与物理理论知识的最佳切合点,并能够用物理知识去试着解释,这样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的能力就会逐渐增强。
  4.提高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查漏补缺的能力
  学生能够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做到及时的查漏补缺,也是有效提高学生物理学习效果的一个手段。为了使学生能够及时的找到自己的知识盲区,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及时的审视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对于在课堂上没有听懂的知识点,或者是在课下学习的过程中没有掌握好的知识点,都要及时的向教师请教,使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能够得到及时的解决。同时为了及时找到学生在学习中的知识盲区,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多进行思考,通过思考找到对知识点掌握的不足之处。
  综上所述,学生在初中阶段的物理学习过程中一旦出现学习困难的情况,将对学生以后的物理学习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因此,实现初中物理学困生转优是教师面对的一个艰巨任务,教师一定要在对学生进行有效教学的基础上,对物理学学习中存在困难的学生引起高度重视,更好的促进学生的进步。
其他文献
摘 要:听力教学一直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难点,也是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点,新时期为了提高英语听力教学水平,无论是教师的听力教学,还是学生的听力学习都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使学生的听力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关键词:听力教学;有效性  在进行听力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讲求方法,否则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即使下了很大功夫进行教学,也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学生在听力学习的过程中也要讲究方法,这样才能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数学学习需要个体的理解与体验,学生主动参与的程度越高,参与的积极性越大,效果越好……”因此,根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种开放情
摘 要:本文通过研究现代高中语文课堂情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在高中学校语文课堂中,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实验研究,写出案例分析,进行高中语文课堂情境教学设计的优化研究,并提出切实可行的优化措施,为语文教师提供高中语文课堂情境教学优化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关键词:高中语文;情境教学;教学设计  教师作为教学的设计者、指导者和合作者,应该与作为学习的参与者、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学生相互构建高
进入初中,学习又上了一个台阶,对学生的表达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同时也要创设良好的环境,让学生能轻松愉快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师自身要有高尚的文学素养,也要掌握牢固的专业知识,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表达能力的现状  1.学校不够重视  在我国,传
摘 要:就目前我国的高中英语词汇课堂教学而言,现状堪忧,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待词汇的态度;学生不能充分认识到词汇学习的重要性,就会在学习上缺乏自主性。文章主要分析了当前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存在的问题,并试图找到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中英语;词汇教学;问题与对策  一直以来,各国的语言学家都在努力寻找有效的方法,以便于能够和外语词汇教学相适应。就我国的高
摘 要:本文将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情况进行理性的总结、提炼,希望能够为下一阶段的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数学;研究性学习;探索;实践  数学新教材的学习内容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使课堂教学自然地延伸到了社会、生产、生活和科技等现实领域。新颖丰富的学习内容引人入胜,“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的现代教育理念展现其间,为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创造了条件,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思维,变学生课堂上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实现素质教育起着积极的作用。那么,如何来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质疑兴趣,使其乐于提问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这就是说,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在状态转入活跃状态。对于疑和问,疑是条件,问是结果。因此,课堂上要使学生乐于提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