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效课堂教学是指班级授课的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具体来讲就是要用最少的时间取得最高效果,提高课堂40分钟教学效率,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从教30年,我一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深深感到数学课堂教学要做到高效,一定要做到讲、练、问、思、答相结合,这五个方面互相联系、相辅相成。通过自己反思,在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创设和谐环境,精讲重点
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宽松、自主的成长环境,轻松、自由、快乐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心智的发展。那么,如何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平等待人。课堂上,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让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里成长,这样学生就会爱上数学课。比如,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方向与位置》,学习了“东西南北”等这些方位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站起来,伸出手,一边念一边摆手,可以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注意,加深印象,提高效率。
第二,爱生如子。热爱学生,缩小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创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在紧张的学习中不时出一些小谜语,有利于形成高效课堂。例如,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线与角》,有的内容比较难,教学时暂停一下,让学生猜一猜数学名词——最高峰(顶点),齐头并进(平行),两牛打架(对顶角),缓解气氛,继续学习。
第三,积极改革。首先,要做到精讲,一定要认真备课。备教材:重点难点是什么?要运用哪些教具、图片、媒体?备学生:好中差的学生,通过第一课时他们可以掌握到什么程度?第二课时他们又可以掌握到什么程度?比如,学习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第一课时《认识角》,备课时要先让学生预习,准备好三角板、尺子、红领巾,老师要准备剪刀、钟面、三角板、角的模型。其次,变枯燥为乐趣,将被动的“要我学”变为主动的“我要学”。例如,一年级数学上册《10以内数的认识》,学习1,2,3,4,5……这些数字,开头可以用一首小诗《咏雪》引入:“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都不见。”既学数,又学诗,从而收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二、构建多维互动,善练难点
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多维互动,给学生全方位的学习体验,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可以从下面几方面进行探索。
1.多维互动
第一,巧用媒体。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内容设计一些与生活中类似或模拟的情景对学生进行引导,运用多种直观的教学用具并借助多媒体组织教學,将抽象的语言与实际之间建立一种联系,引起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和记忆。例如,学习四年级上册《商不变规律》,把下面一组算式运用媒体生动呈现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21÷3=7,210÷30=7,2100÷300=7,21000÷3000=7,210000÷30000=7,2100000÷300000=7……让同学们在不变与变化中寻找规律。
第二,主动参与。在课堂上,努力为每个学生的主动参与提供广泛的可能性。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设计难度适中的活动和习题;同时合理安排活动所需时间、活动步骤以及学生在活动中的分工。这样可以让学生自主实践、自我发展、提出问题,在教师引领下解决问题;提倡开放性教学,拓宽学生的活动与思维空间。例如,二年级下册《长方形与正方形》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小朋友动手去画、量、剪、折,学习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解决趣味性的问题:“一个长方形有几个角?剪去一个角,还有几个角?”
第三,生活教育。教师要注重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协调与统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把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放在重要的地位,着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自主去探讨,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例如,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学生学习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以后,结合生活实际,量一量自己的三角板,拼成平行四边形,得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善练难点
对于难点问题,除了进行详细讲解之外,还要善于练习。比如,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乘法分配律》是难点,怎样使同学们比较好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呢?设计这一类填空题:(2 6)×5=()×() ()×(),(18-3)×8=()×()-()×(),(26 1)×7=()×() ()×(),3×4 3×9=(
一、创设和谐环境,精讲重点
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宽松、自主的成长环境,轻松、自由、快乐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心智的发展。那么,如何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平等待人。课堂上,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让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里成长,这样学生就会爱上数学课。比如,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方向与位置》,学习了“东西南北”等这些方位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站起来,伸出手,一边念一边摆手,可以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注意,加深印象,提高效率。
第二,爱生如子。热爱学生,缩小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创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在紧张的学习中不时出一些小谜语,有利于形成高效课堂。例如,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线与角》,有的内容比较难,教学时暂停一下,让学生猜一猜数学名词——最高峰(顶点),齐头并进(平行),两牛打架(对顶角),缓解气氛,继续学习。
第三,积极改革。首先,要做到精讲,一定要认真备课。备教材:重点难点是什么?要运用哪些教具、图片、媒体?备学生:好中差的学生,通过第一课时他们可以掌握到什么程度?第二课时他们又可以掌握到什么程度?比如,学习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第一课时《认识角》,备课时要先让学生预习,准备好三角板、尺子、红领巾,老师要准备剪刀、钟面、三角板、角的模型。其次,变枯燥为乐趣,将被动的“要我学”变为主动的“我要学”。例如,一年级数学上册《10以内数的认识》,学习1,2,3,4,5……这些数字,开头可以用一首小诗《咏雪》引入:“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都不见。”既学数,又学诗,从而收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二、构建多维互动,善练难点
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多维互动,给学生全方位的学习体验,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可以从下面几方面进行探索。
1.多维互动
第一,巧用媒体。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内容设计一些与生活中类似或模拟的情景对学生进行引导,运用多种直观的教学用具并借助多媒体组织教學,将抽象的语言与实际之间建立一种联系,引起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和记忆。例如,学习四年级上册《商不变规律》,把下面一组算式运用媒体生动呈现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21÷3=7,210÷30=7,2100÷300=7,21000÷3000=7,210000÷30000=7,2100000÷300000=7……让同学们在不变与变化中寻找规律。
第二,主动参与。在课堂上,努力为每个学生的主动参与提供广泛的可能性。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设计难度适中的活动和习题;同时合理安排活动所需时间、活动步骤以及学生在活动中的分工。这样可以让学生自主实践、自我发展、提出问题,在教师引领下解决问题;提倡开放性教学,拓宽学生的活动与思维空间。例如,二年级下册《长方形与正方形》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小朋友动手去画、量、剪、折,学习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解决趣味性的问题:“一个长方形有几个角?剪去一个角,还有几个角?”
第三,生活教育。教师要注重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协调与统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把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放在重要的地位,着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自主去探讨,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例如,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学生学习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以后,结合生活实际,量一量自己的三角板,拼成平行四边形,得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善练难点
对于难点问题,除了进行详细讲解之外,还要善于练习。比如,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乘法分配律》是难点,怎样使同学们比较好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呢?设计这一类填空题:(2 6)×5=()×() ()×(),(18-3)×8=()×()-()×(),(26 1)×7=()×() ()×(),3×4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