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积累能力的培养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baby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积累会让人受益无穷,一个注重积累的学生,他的脑海中就会有着丰富的知识,美好的词汇。写作时用上好词好句就会让作文多姿多彩,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不断积累,积累语言,积累生活素材。
  【关键词】阅读;积累;实践;运用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反复强调语文教学中的“积累”这一学习方式极其重要意义,要求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叶圣陶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而不歇。” 可见,语文积累已是语文教学工作者指导学生学习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要大力加强对学生这方面的指导,努力提高广大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教学实践中,我从读、看、说、做、记、写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积累能力。
  一、“读”中寻宝,促进积累
  李苦禅说过,“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可见读书的重要性。古代也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说法。这也是十分正确和有趣的比喻。要积累就先要有积累的素材,而这些素材来源之一可从我们的阅读中得来。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懂并读熟语文课本,因为我们的教材中许多课文文质兼美,易学易诵,是学生进行知识积累的好素材。“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语文书的阅读中我们要求学生有声朗读,反复吟咏诵读书中的古诗,日积月累,优美文段等。古人云:“积少成多,聚沙成塔。”日常教学中,我在班级开展了“每日一背”活动,要求学生每天背一首诗,或背几个成语,或背一小段话。班中每个学生都能乐于参与,感受读书的快乐,无形中就积累了知识。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低年段的学生年龄小,识字量也相对比较小,就可从图文并茂的绘本和有趣的童话故事入手。中年段的学生就可以引导读短篇和中篇的童话,小说或儿童文学作品。对于高年段的学生教师就要引导他们阅读名著,阅读经典。在学生“寻宝”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我在班级中建立了“班级图书角”,发动学生每人每学期至少为班级图书角捐赠一本书,并进行“好书分享”“图书漂流”的活动。每天的午读时间学生就会自觉地安静地坐在教室里津津有味地看书。这样可以解决了学生课外阅读不足的状况,为学生进行积累提供了有力地保障,有了这样的条件,就更好地利于学生阅读,积累书中知识。
  二、“看”大千世界,做生活有心人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没有生活的真实体验,就无真情可抒发。这就要引导学生深入观察生活,积极参与生活、做一个善于发现,善于积累的人。
  1.让学生走入社会生活,接触社会,积累素材。引导学生留意各种各样的社会见闻,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在上学路上引导学生多观察路上的人物。如:环卫工人、警察叔叔、医生、工人等,留心身边的环境变化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
  2.让学生感受不同季节的变化。一年四季,风景各有色彩,要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调动各种感官,去感知认识事物,观察动植物,春天的花草、夏天的虫豸、秋天的果叶、冬天的冰雪,都要多留心观察并记录。
  3.开阔视野,领略祖国的大好山河,风情文化,积累素材。利用节日多开展有意义的活动,如春游,秋游,登山,参观博物馆,到敬老院慰问等。在寒暑假让学生多到郊外观察,跟随父母到祖国的名胜古迹参观旅游。
  三、“说”出感受,倾听表达
  一个人能说会道就说明他脑子里积累的知识很丰富。我们平时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大胆地说出来所见所闻,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表达。 我在班中就设计了 “谈天说地3分钟” 的活动环节,在每一节语文课前给学生3分钟的表达,让学生说说自己看书的收获, 说说所见所闻或推荐好书,或者表达喜怒哀乐,有时还会让他们演一演,学生乐于其中。在交流中,我会让聆听的学生去点评,及时捕捉同学的优点,去寻找同学在表达中用上的好词佳句,教师适时地表扬激励,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继续积累的兴趣。
  四、“做”中体验,实践得真知
  鲁迅先说过:“一碗酸辣汤,耳闻口讲的,总不如亲自呷一口的明白。”亲自体验实践过的事会让人感同身受,是激发学生积累经验的有效途径。教师平时引导学生参与家务和农务实践,比如:洗衣服、扫地、做饭、炒菜、插秧等。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积累素材;让学生亲手种植植物。平时可以布置学生种菜,种花,种豆豆等。让学生亲手种植植物,感受植物生长的变化,仔细观察相应地过程记录下来,是非常有意义的事;让学生多做亲子小实验。如“鸡蛋浮起来”“美丽的彩虹”“带电的报纸”等。
  五、“记”存“珍宝”,融会贯通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动笔墨不读书”,看书的时候,不思考,不做笔记不如不看书。所以培养学生养成积累的好习惯必须记,“记”存“珍宝”,融会贯通。
  1.摘抄法。让学生人手一本摘抄本,在平时阅读时做好读书笔记,自觉养成及时积累的好习惯。指导学生记录学习的课文中和课外书中出现的一些优美的词语、句子、语段、甚至是整篇优美的文章,记录有价值的一些名言、警句。比如:在学了《荷花》一課后让学生把描写荷花不同样子的句子摘抄下来。“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似的。”这样学生在今后习作中遇到写花的样子时可以模仿运用。
  2.记“读后感”。引导学生读课外书之后,要不断地进行思考、总结,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讲了什么道理?把书中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东西,把自己感受体会以文字记录下来。让书中的知识成为了我们的智慧,这也是对积累能力很好的提升训练。
  六、“写”中升华,学以致用
  学生在头脑中的积累多了,但并不代表学生在实际中就能很好地运用。因此,教师必须鼓励学生在实际中运用积累的知识。我们从阅读中,从生活中的积累,最终目的就是为我们的写作提供素材,增添色彩。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由读到说,由说到写,将自己积累丰富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积累是创造之源引用到写作中,学以致用。
  1.学会引用。比如学生积累的古诗《清明》《元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等。在 我们三年级下册的习作“中华传统节日”,就可以指导学生在习作时引用积累的有关传统节日的诗句,名言,谚语等来开篇点题,让文章更出彩。
  2.勤仿写。平时学生积累的好词好句,带有排比、比喻特点的句子等,平时教师要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进行仿写。比如:学生积累了“干干净净,无边无际”这些词语时,要及时让学生进行模仿。在学习了《花钟》时引导学生积累了拟人句“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这些句子后,要要求学生随笔进行仿写其他花儿的开放。这样的积累才有效果。
  3.勤练笔。我们让学生积累的好词好句好段等知识,最终目的就是为写作做好铺垫,让学生写作中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学习了《燕子》一课,我们让学生积累了课文写小燕子样子的句子;“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这时引导学生对身边的小动物进行观察,然后学习文段的方法进行练笔写一种小动物的特点。学生就会得心应手。写日记也是练笔的好途径,坚持写日记是积累的最好方式,引导学生把听到的,看到的,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出来。每组织学生参观了了一个地方,进行了一次春游,搞完了一次大扫除,都可以让学生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正如邓拓所说“ 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绩的人,总是十分留意积累的。知识就是积累起来的,经验也是积累起来的,我们对什么事情都不应当像过眼云烟”。所以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要把语文积累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我们要大力加强学生这方面的指导,努力提高广大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徐帅.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知识积累与思维培养的应用[J].新课程·小学,2016.
  [2]金涛.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
  [3]陈卫东.走出“语言”“语感 ”“语用”教学的误区[J].基础教育论坛(综合版),2014.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立足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际,探究运用腾讯课堂、QQ作业、问卷星等互联网技术成果深化互动教学,构建“学案导学——多元探究——双线交流——反馈提升”教学模式的途径与方法,实现线上和线下教学双线交融,促进教师、学生及教材等各种教学因素积极作用,相互促进,构建富有生命力的教育生态,提升初中思政教学的吸引力与生命力,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关键词】互联网 ;互动教学;道德与法治  一、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进行,人们对教育的看法和要求也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不再仅仅重视学生的文化成绩,对于学生的整体素质的发展教育也有了很大关注,希望学校教学能够重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阶段作为学生学习教育的最初时期,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教育有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基于此,小學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如何落实教学改革方案、如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体育教学的主要课题。本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传承和载体,文化与语言息息相关,学习一门语言,绕不开与之相关的文化。通过教材,引入英美文化,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等常识,是英语教学特有的一个层面。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该如何把握好对英美文化引入的尺度,成为英语教师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英美文化的现状、英美文化对国内青少年的影响,阐述把握英美文化教学尺度的重要性,以及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恰当地把握好英美文
【摘要】对幼儿活动的观察、评价能力,是教师的专业能力水平的有效体现,但教师在幼儿的活动中 “如何观察?”“观察什么?”“怎样观察?”的困惑一直困扰在教师的脑中,教师更是无从下手,难以提升,促进幼儿的发展。本文结合事例阐释教师在幼儿的建构活动中如何从目的、活动过程、幼儿作品等部分环节进行观察、评价,促进幼儿学习品质发展的探索。  【关键词】教师;观察;积木建构;学习品质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指出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愈加深入的大背景下,一些致力于教学效率提升的教学方法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比较明显的就是合作学习法,这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潜能的重要方法,也是提升学生合作能力和构建良好课堂氛围的重要方法。合作学习的基础就是集体教学,将这种教学理念引入到初中英语课堂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文章从笔者个人的教学经验出发,分析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为初中英语老师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11月21日,人民研学网首届研学旅行创新与发展峰会在兰溪市诸葛镇诸葛村召开。20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兰溪,共探研学旅行未来路径,共商实践育人创新模式。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郑砚农,在首届研学创新与发展峰会致词。(以下为郑砚农发言摘录)  一、研学是一项承上启下、继往开来、功在千秋的战略工程  直观理解研学,就是走出校门,在社会实践中学、在实物场景中学,这就使我想起了毛泽东著作《实践论
初中道法课担负着中学德育教育的重要使命,教好道法课,对初中学生良好的人格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培养,以及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起着举足轻重的导向作用。在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品质教育是每位思政老师责无旁贷的责任。初二道法教师更是不例外。现行道法教科书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品质教育的内容,只要道法教师努力挖掘,并积极地收集相关的教材,适时地插入,使教学与思想道德品质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达到既教书
【摘要】 初中学段是学生正式接触物理学科的阶段,初中物理教师要重视物理演示实验,充分发挥教材中的小实验的作用,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以此来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质量,不定期地开放实验室,为学生提供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从而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物理;有效实验教学;操作技能  所谓知识来源于生活,物理知识也是如此,大部分物理的理论知识都是从生活中的观察和
近几年,番禺区教育局启动了研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改革,通过教研带动,稳妥地开展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在改革试验取得了显著成效的同时,新问题、新困惑也层出不穷。诸如:教研意识淡薄,教研活动流于形式;同级、不同级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师生负担加重。结合学校教学改革的实际,遵循教育规律,运用科学方法,以课题研究为引领,凭借校本教学研究制度和课题组、教研组活动,紧紧抓住学科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开展有效教研探索实
【摘要】本文以小学数学计算专题教学为例,通过寻找生长点,将点连成线,从而形成“知识链”,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教师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思考,使之走向深度学习,通过引导知识生长点的寻求和延伸,培养学生的链式思维。通过对三年级学生的实验对比分析,有使用链式思维进行再创造教学的班级,其数学思维敏捷度明显提升,计算准而快,该班学生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链式思维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应用于计算专题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