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反恐角度谈国家安全制度建设

来源 :法制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ming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侯蕾(1983-),女,陕西咸阳人,西藏民族学院法学院,讲师,法律硕士。西藏民族学院法学院,陕西咸阳712082
  【摘要】受到国际恐怖活动的影响,中国境内恐怖活动相对前几年来处于活跃期。中央已经对反恐工作做了一系列的部署安排,并开展打击暴力恐怖活动专项行动。本文从恐怖主义的定义及我国恐怖主义活动新特征、目前我国国家安全状况概述、我国反恐安全工作建制和预防这三个切入点分析了我国目前所面临的国家安全问题及其解决机制。
  【关键词】恐怖主义;国家安全;制度建设
  一、恐怖主义的定义及我国恐怖主义活动新特征
  恐怖主义是实施者对非武装人员有组织地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通过将一定的对象置于恐怖之中,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的行为。一般是指有意制造恐慌的暴力行为,意在达成宗教、政治或意识形态上的目的而故意攻击非战斗人员(平民)或将他们的安危置之不理,这类行动一般由非政府机构策动。这些政治组织包括左翼及右翼政党、民族主义团体、宗教团体、革命分子及当权的政府。
  境内恐怖袭击利用宗教极端思想来煽动仇恨、利用恐怖主义思想来泯灭人性,并利用二者对恐怖团伙成员进行组织和管理,总结2013年境内恐怖主义活动主要有一下6大显著特征:1、宗教极端思想和恐怖主义思想史恐怖分子的精神毒品;2、攻击武器就地取材,以刀具和自制爆炸装置为主;3、党政机关尤其是公安机关是恐怖袭击的重点目标;4、公安机关极少提前获得相关线索;5、地方政府防范、处置水平在逐步提升;6、“东突”恐怖组织的攻击目标向新疆以外地区扩展。
  二、目前我国国家安全状况概述
  随着中国海外利益的拓展加深,面临的国际安全风险也在不断地加大。目前中国国内安全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就是暴力恐怖主义。过去中国面临的恐怖威胁主要集中在新疆和西部地区,但在2013年10月28日发生在北京的“1028”暴力恐怖袭击事件之后,2014年3月1日,昆明火车站广场发生砍人事件,造成29死143伤;4月30日乌鲁木齐火车南站又发生类似事件,造成3人死亡,79人受伤;5月6日,广州火车站广场也发生砍人事件,这一系列的暴力恐怖事件使中国面临的恐怖威胁事态显示出从局部向全国蔓延的趋势。总体而言,新疆以外的地区防范、打击恐怖主义的经验和能力与新疆相比比较欠缺。而且新疆以外的地区,尤其是部分核心城市,人口集中、媒体发达、信息传播速度极快,一旦遭受恐怖袭击,其危害会更广、影响会更大。2014年昆明“301”恐怖袭击就印证了这点。
  2014年5月6日,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北京联合发布了中国首部国家安全蓝皮书《中国国家安全研究报告(2014)》。报告指出,在国际恐怖活动反弹之势的背景下,2013年中国境内恐怖活动再次呈高发状态,恐怖活动呈现出地域扩大的趋势、以政府机构和军警为主要攻击目标、恐怖势力使用冷兵器等简陋工具作案的新特点。通过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挑起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信教群众与政府的对立,形成对抗政府的现实力量,并企图通过暴力恐怖活动制造社会动乱,破坏发展和稳定。
  境外宗教渗透势力已经把触角伸向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渗透态势愈演愈烈。西方敌对势力对中国宗教渗透的方式更加多样、范围更加广泛、手段更加隐蔽,公开与秘密并举,具有很强的煽动性和欺骗性。宗教渗透威胁社会主义信仰认同构成,根据官方报道和公开资料,2013年发生于中国境内的暴力恐怖主义袭击共10起,其中有9起是发生在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内。暴徒主要是宗教极端分子,事前有组织地开展地下讲经班,观看宣传宗教极端和暴恐内容的音视频,传播宗教极端思想。宗教渗透对当代中国的意识形态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对中国国家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必须引起高度警惕。宗教极端势力制造的暴力恐怖活动,导致大量无辜群众丧生,导致社会动荡、人心恐慌,严重破坏人民幸福安宁的生活,严重阻碍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
  三、我国反恐安全工作建制和预防
  严峻的反恐形势和日趋多元化的暴恐活动手法,都要求中国必须进一步加大专业反恐力度,采取铁腕手段打击极少数极端势力,切实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社会团结稳定。部分恐怖袭击事件的背后都有着深刻的国际背景,仅依靠国内某些强力部门难以有效遏制,还需要情报、外交等部门予以密切配合。而国家安全委员会是跨部门的最高决策和议事协调机构,集合公安、国安、军队、武警、外交、交通、经济、情报、外宣办、国新办、涉港澳台等相关部门,研究解决国家安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是有效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之举。
  (一)制定国家安全工作方针政策,包括安全工作程序、原则和细则等,还应包括应对国内外重大安全危机突发事件的政策原则,解决突出社会矛盾促进国内社会稳定的政策,打击“三股势力”,维护民族团结政策,团结群众、动员群众、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等。推进国家安全法治建设。随着国家安全日益综合化和复杂化,出台反恐法是势在必行的事情。反恐法的出台也是依法治国理念的在反恐领域的进一步延伸。1993年,中国制定的首部《国家安全法》主要是隐蔽战线反间谍侦查方面的法律,只是一部“狭义”的安全法。201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曾通过了《关于加强反恐工作有关问题的决定》,但反恐立法的进程还有待加速。
  (二)开展有效的国际反恐合作。消除宗教极端主义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中国在严厉打击宗教极端主义、恐怖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的同时,更应重视和加强全球性合作,如倡导宗教理性和宗教间的和平对话,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改善发展中国家人民的生存状态等。只有消除了宗教极端主义产生的根源,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宗教极端主义活动,也才能实现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安全。
  (三)反恐演练实战化、反恐队伍专业化、反恐装备精良化。在当前形势下,我国的反恐工作从高层到基层,从战略到战术,从当下到长远,要严密布阵,强力推进。组织一线民警针对各种突发事件开展专项训练,以提升期应急反应和综合实战能力。基层民警装备换代升级,重点场所提高安保级别。普通执勤民警的巡逻装备要真枪实弹,通过合理选择枪支类型,改变巡逻策略,以提升公安机关处置恐怖袭击的水平。配备专业专职化的武装巡逻车组,作为人流量密集等重点区域反恐维稳、防控和打击严重暴力犯罪。
  (四)全社会都参与到国家的反恐工作中。防范和打击恐怖主义是公安机关当仁不让的职责,但是随着恐怖活动的触角延伸向普通民众,这项工作必须全社会都参与进来。只有构建一个包括政府各职能部门、社会各种组织与机构以及每一个民众在内的综合防控体系才能有效防范和打击恐怖主义。全社会要树立一种风险意识,在传统的人防、技防等方面投入相应的资源,采取更加科学、有效、合理的安保措施。公安机关也应该加强对社会各机构的安保培训。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大加强对于防范和打击恐怖主义知识的宣传和相关能力、素质的教育和培训。
  习近平在国家安全委员会成立时的讲话中提到,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生命权是人民的基本权利。国家机器必须要保护民众的生命财产利益。否则,发展将成为一句空话。对暴力恐怖活动,必须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先发制敌,露头就打,打早、打小、打苗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用铁的手腕予以毁灭性打击,坚决把暴力恐怖分子嚣张气焰打下去,以震慑敌人、鼓舞人民。中国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防控正在加强,对恐怖分子起到威慑作用。
  参考文献:
  [1]刘仁山国际恐怖主义法律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
  [2]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中国国家安全研究报告[R]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5-6
  [3]李湛军恐怖主义与国际治理[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4]吴绍忠中国境内恐怖主义袭击特点与防范对策[Z]国家安全蓝皮书,2014-5-1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肾结石运用经皮肾镜取石术与开放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3年8月~2015年8月间诊治的144例肾结石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的64例患者
清代著名医家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提出瘀血理论,认为气血失调是一切疾病的病理基础,并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载:“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而致和平”和《素问·阴阳应象
【摘要】面对日益激烈的法学专业办学竞争,改变传统的“学院式”法律教育,大力推行法律实践教学,让学生能成为实践教学的主体,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具有担当精神,是当今社会对法律人的更高标准。  【关键词】实践教学;主体性;主动性;法律人  当代中国的法学教育已经从法学理论家的培养转型为法律实践人才的培养。面临法学教育“调整、巩固、充实、提高”阶段的新要求,各高校法学专业已然成为市场经济抉择中的挑战者
【摘要】高职法律事务专业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未能达到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学生的职业能力不能满足现实岗位的需要,选择和确定法律事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要借鉴域外法律实践教学的经验和整合实践教学现有基础和条件来进行。高职法律事务专业三层阶梯式实践教学模式的运行架构涵盖了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师资体系、保障体系和评价体系。  【关键词】法律事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运行架构  一、问题的提出  实践教学是
【摘要】从1979年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开始到如今,短短30多年时间里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各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有无市场经济,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是两重天地。市场经济何以有如此魔力,能让岌岌可危的中国社会主义事业起死回生,并焕发出勃勃生机。如何从理论上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必然性,从而为坚持改革方向找到理论基础;必须从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构建的逻辑起点与历史起点的一致性
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是属地方管理课程. 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在学校对学生实施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教育. 信息技术课堂是学生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最佳场所,是其它教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维持性血液透析伴有皮肤瘙痒的患者60例,采用血液透析(HD)联合血液灌流(HP)治疗,每周一次,共治疗
摘 要:数控加工工艺的项目化教学的规划,对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和每一次课的案例设计,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通过双师型队伍建设和校企合作的深入展开,解决项目化教学的师资问题,保证课程教学改革的顺利展开。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数控加工工艺;教学改革  《数控加工工艺》是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其内容是在传统制造工艺的基础上,结合数控加工工艺特点,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