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效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结合点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6221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程下英语课堂教学设计需要高效性,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几个方面的结合。本文从六个方面对高效英语课堂提出了一些想法和建议。
  关键词: 高效英语课堂 教学设计 结合点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英语课堂教学实践的推陈出新,英语教师面临新的困惑: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是高效的?怎样设计才是最合理的?高效的英语课堂设计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英语课堂教学设计就是英语教师根据科学的教育思想和英语教学理念,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和教材,对英语课堂教学的整个程序及其具体环节、总体结构及其有关层面所作出的预期的行之有效的策划。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我们需要抓好以下六个结合点。
  1.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相结合
  教学目的是一节课的指南针,可以引导和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运行。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必须有计划、有目的、有目标,才能达到促进学生学习的目的。活动的设计是要求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将所学的语言知识达到牢固地掌握和熟练运用的程度。因此,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要把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如:《牛津高中英语》Module V Unit 3 Project “Having a debate:Man versus nature”,Before class,first,we should make it clear what the purpose is.(Purpose:To help students to gain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ortance of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and use what they have learnt to complete a project.)Then,make a plan.Ask students to work in small groups.First let them discuss which topic they are interested in.Then split group members into For and Against.We teachers may give a topic.
  For:Economic development is the first.Nature protection is the second.
  Against:Nature protection is the first.Economic development is the second.
  Next,we may ask the representatives of the both For group and Against group to have a debate in the front of the classroom.
  Finally,we teachers may draw a conclusion:For one thing,we can develop our economy,making our country richer and richer;For another,we should take many measures to protect our environment.
  经过这几个环节后,学生就清楚地知道了这堂课的教学内容并能掌握本节课的重点,达到了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的目的。
  2.趣味性和真实性相结合
  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最直接的要素,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产生强烈求知欲的基础。“有趣味、有吸引力的东西使识记的可能性几乎增加一倍半”(前苏联教育家科罗廖夫语)。所以,在教学中,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这有利于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全体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兴趣的最有效途径是创设真实、半真实的和学生实际有联系的语境。如:我在讲上一段提到的“Man versus nature”时,在课堂上设置了辩题“For:Economic development is the first.Nature protection is the second.Against:Nature protection is the first.Economic development is the second.”把全班同学分成两大组:一组赞成经济发展是第一,保护自然是第二位;另一组赞成保护自然是第一,经济发展是第二位。讨论几分钟之后,每组推选四个人到教室前面辩论,我把教室前面两边摆两张桌子营造一个真实的辩论的氛围。每组的四个人都很投入,给出自己充分的理由,双方相持不下,气氛很激烈,赢得同学们的阵阵掌声。整个辩论活动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而且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竞争、体验参与,真正实现了“在学中用,在用中学”。
  3.知识性和交际性相结合
  掌握英语知识的目的是为了使用语言进行有效交际。英语教学的实质是交际。课堂教学并非是“我教你学”,而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课堂教学活动是通过交际使学生认识英语、掌握英语、培养运用英语的能力;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的认知活动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教学双方都为对方提供信息,教学就是为了促进交流。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要注意设置有意义的语言情境,安排各类课堂教学活动,如pair work,group work,role play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和知识进行交际。为了使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尽量体现真实的交际,教师在设计时要创造“信息沟”(information gap),使学生感到进行交际活动的必要性。
  4.传统手段和现代媒体相结合
  传统的教学手段有其存在的优势,如符合学生认知的心理规律,在此基础上如果能发挥多媒体图、文、声、像合一的特点,则能对学生的各种感官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可以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形象、直观,有利于创造良好的语言交际环境,使学生置身于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之中。学生在课堂上会很活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积极配合老师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师设计的各种活动,做到让学生真正想学、乐学。有利于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多方位的语言刺激和实践活动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从不同角度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媒体教学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提高了语言信息的活动强度,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了外语学习效率。因此,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应用到英语课堂中,是对英语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补充和发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应尽可能考虑媒体的运用。
  5.问题设计和学生差异相结合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差异,提出形式多样、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设疑与提问是英语教学课堂调控的常规武器,它是促进师生之间信息交流反馈,推动教学流程迅速向前拓展的重要契机。但在设计问题时,教师一定要针对基础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由于学生群体中总有好、中、差之分,教师对基础弱的学生应设计简单的问题,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基础好的学生应设计稍难的问题,有助于增加他们的成就感。这样,课堂上人人都有发言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6.小组合作和个人体验相结合
  英语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参与、体验的过程。学生的学习体验来源于个体实践和反思,也来源于小组合作讨论。英语教材题材多样,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好素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便于小组交流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语言交际活动。如:《牛津高中英语》Module VI Unit 3 “Understanding Each Other”在讲解Welcome to the unit和Reading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讨论、然后表演。
  For example:
  A:How do people greet each other in Thailand?
  B:They greet each other by putting their hands together and bowing slightly.
  A:What are the newly-weds expected to do at weddings in Italy?
  B:They are expected to give their guests presents as a souvenir to remember the big day.
  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充当最难、最重要的组织者和促进者,把课堂的控制权基本上移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老师“引导”“鼓励”和“促进”学生学习。所以,课堂活动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老师的组织是否有效。
  高效的英语课堂取决于教学设计、师生配合、教师素质等诸多因素。其中教学设计是基础,而教学设计的成败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经验和专业技能。因此,教师要在教学实际中不断探索,把握好影响教学效果的几个要素的有机结合,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使得英语课堂教学最优化。
其他文献
依据JJG 518—1998《皮托管》、JJG 640—1994《差压流量计》的检测方法,并参照了JJF(辽)81—2010《热式风速仪校准规范》对于风速类测量仪表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对风量罩的
文章通过对现有可穿戴下肢外服对比分析研究,基于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物力学、人体与服装结构的关系,在相关面料测试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一款可穿戴柔性助力外服原型.对整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