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职业学校的信息技术课教师,认真领悟课程的教学目标,钻研教材,积极不断地实践,在课堂上不断更新思想理念、提高教学效果,是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信息技术 信息素养 现代教育
随着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AIC的诞生,计算机的发展一日千里。进入21世纪的今天,计算机已经走入了生活,走进了学校。在这个信息时代,作为一名乡村中学的信息技术课教师,我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从教以来,我认真领悟课程的教学目标,钻研教材,积极不断地实践,在课堂上不断地更新理念和思想,在此用最朴素的语言总结了一些个人想法,以期与大家交流。
一、教师观念上应有现代教育理念的转变
信息技术实践教学无论在掌握计算机理论和原理方面,还是在培养中职学生应用能力、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都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那么,如何营造好信息技术实践教学环境,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促进中职学生能力的培养,已成为中职信息技术教学的一个新课题。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教师应有新的教学观念,信息技术教学应是一个在做中学、寓教于乐的活动过程。如何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贯穿在信息技术教学的整个过程。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克服学习困难,引导他们循序渐进,逐步走向成功,并让这种成功的体验一直激励他们去不断进取。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是学好一门课的内驱动力。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在信息技术课起始课教学中,要从计算机的产生、发展、最新动态和Internet网络的有关常识的介绍,国内外计算机技术的比较讲起,同时结合本地区、本校利用计算机进行经济管理、教育科研、通信等方面的应用情况,最大限度地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重要作用,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另一方面,在信息技术课起始课教学中,要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习兴趣。
二、教学中应该以注重和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出发点
1.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即要求学生具有使用计算机与其它信息技术解决自己学习、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的意识。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信息的概念很难理解。因此,在第一课“我们生活在信息世界里”的教学中,教师应当通过学生身边熟知的例子,向学生讲清楚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例如,听老师讲的,书本上看到的,从同学那儿获得的,都属于接受信息;通过电视获得大量信息:新闻、广告、天气预报等这些都是一般的信息。这些都是基于学生已有的概念,可使学生初步了解信息的含义。为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什么是信息,可列举一些具体的例子。如:过马路要看看红绿灯信息,外出游玩要了解天气信息,考试要看考场安排信息等。
2.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中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起点不一,导致中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参差不齐。在教学中,让有信息技术特长的学生当“小老师”,可以改变传统的师生间单向传递知识的方式,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传授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对于教学中的一些简单而且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可以事先告诉“小老师”教学目标,让“小老师”自己组织上课。这样,学生就会按照自己的理解程度,备好课,并以自己最好的教学方式扮演“小老师”。同时,在上机实践课中,教师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兼顾每一个学生,可让一部分操作较好的学生当“小老师”,对其他同学在上机过程遇到的一些难题给予解答,互帮互助,共同学习。
3.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信息技术教育的基本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进一步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并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基础教学以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要点,重在基本技能。所以应该让上机时间占70%,理论课只占30%。学生上机操作的过程是一个融阅读、理解思考和观察、验证于一体的过程。学生刚开始学习时还有兴趣,但慢慢地对信息技术课的热情就会下降,不感兴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设下疑难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上机实践,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给学生“主动发展”的空间,大力推行“发现式”教学;同时要保证学生充裕的上机时间,着重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操作技能。当学生通过自己的上机操作能够解答某一问题时,必将会熟练掌握该项操作技能,增添一份喜悦之情,从而对学习信息技术课充满热情。
三、教师应该让课堂“活”起来
作为教师应把自己最灿烂的微笑展现给学生,把自己最饱含激情的讲解呈现给学生,把自己最富热情的活力传染给学生。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在无形之中进行改变。当老师饱含激情之时,你会发现学生的情绪也得到了感染,变得激昂而有活力,教学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成效。反之,学生则情绪低落,萎靡不振,不用说,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所以,我们要积极去信任和赞赏学生,点亮学生创造的火花,启迪学生思维的灵感。所以,要使课堂充满活力,首先得从教育者本身做一个良好的改变,用你自己去感染学生,同学生一起去创造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
总之,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操作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创造性地设计教学结构,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使学生自主自愿地学习信息技术课。从当前新课改的发展看,教师和学生已不再是以前的一桶水和一碗水的关系,而是要有源源不断的活水。
【关键词】信息技术 信息素养 现代教育
随着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AIC的诞生,计算机的发展一日千里。进入21世纪的今天,计算机已经走入了生活,走进了学校。在这个信息时代,作为一名乡村中学的信息技术课教师,我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从教以来,我认真领悟课程的教学目标,钻研教材,积极不断地实践,在课堂上不断地更新理念和思想,在此用最朴素的语言总结了一些个人想法,以期与大家交流。
一、教师观念上应有现代教育理念的转变
信息技术实践教学无论在掌握计算机理论和原理方面,还是在培养中职学生应用能力、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都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那么,如何营造好信息技术实践教学环境,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促进中职学生能力的培养,已成为中职信息技术教学的一个新课题。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教师应有新的教学观念,信息技术教学应是一个在做中学、寓教于乐的活动过程。如何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贯穿在信息技术教学的整个过程。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克服学习困难,引导他们循序渐进,逐步走向成功,并让这种成功的体验一直激励他们去不断进取。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是学好一门课的内驱动力。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在信息技术课起始课教学中,要从计算机的产生、发展、最新动态和Internet网络的有关常识的介绍,国内外计算机技术的比较讲起,同时结合本地区、本校利用计算机进行经济管理、教育科研、通信等方面的应用情况,最大限度地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重要作用,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另一方面,在信息技术课起始课教学中,要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习兴趣。
二、教学中应该以注重和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出发点
1.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即要求学生具有使用计算机与其它信息技术解决自己学习、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的意识。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信息的概念很难理解。因此,在第一课“我们生活在信息世界里”的教学中,教师应当通过学生身边熟知的例子,向学生讲清楚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例如,听老师讲的,书本上看到的,从同学那儿获得的,都属于接受信息;通过电视获得大量信息:新闻、广告、天气预报等这些都是一般的信息。这些都是基于学生已有的概念,可使学生初步了解信息的含义。为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什么是信息,可列举一些具体的例子。如:过马路要看看红绿灯信息,外出游玩要了解天气信息,考试要看考场安排信息等。
2.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中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起点不一,导致中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参差不齐。在教学中,让有信息技术特长的学生当“小老师”,可以改变传统的师生间单向传递知识的方式,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传授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对于教学中的一些简单而且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可以事先告诉“小老师”教学目标,让“小老师”自己组织上课。这样,学生就会按照自己的理解程度,备好课,并以自己最好的教学方式扮演“小老师”。同时,在上机实践课中,教师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兼顾每一个学生,可让一部分操作较好的学生当“小老师”,对其他同学在上机过程遇到的一些难题给予解答,互帮互助,共同学习。
3.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信息技术教育的基本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进一步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并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基础教学以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要点,重在基本技能。所以应该让上机时间占70%,理论课只占30%。学生上机操作的过程是一个融阅读、理解思考和观察、验证于一体的过程。学生刚开始学习时还有兴趣,但慢慢地对信息技术课的热情就会下降,不感兴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设下疑难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上机实践,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给学生“主动发展”的空间,大力推行“发现式”教学;同时要保证学生充裕的上机时间,着重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操作技能。当学生通过自己的上机操作能够解答某一问题时,必将会熟练掌握该项操作技能,增添一份喜悦之情,从而对学习信息技术课充满热情。
三、教师应该让课堂“活”起来
作为教师应把自己最灿烂的微笑展现给学生,把自己最饱含激情的讲解呈现给学生,把自己最富热情的活力传染给学生。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在无形之中进行改变。当老师饱含激情之时,你会发现学生的情绪也得到了感染,变得激昂而有活力,教学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成效。反之,学生则情绪低落,萎靡不振,不用说,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所以,我们要积极去信任和赞赏学生,点亮学生创造的火花,启迪学生思维的灵感。所以,要使课堂充满活力,首先得从教育者本身做一个良好的改变,用你自己去感染学生,同学生一起去创造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
总之,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操作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创造性地设计教学结构,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使学生自主自愿地学习信息技术课。从当前新课改的发展看,教师和学生已不再是以前的一桶水和一碗水的关系,而是要有源源不断的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