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艺术性的语文课堂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dps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吕叔湘云:“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把课教活了。”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所谓的“活”就是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课堂中所展示的具有浓浓艺术韵味的教学手段。鉴于此,语文教师应该在具体的语文教学环境中,充分展示其高超的语文教学艺术,并以此激发学生对语文文本学习的极大兴趣和极为强烈的探求欲望,继之构建具有浓浓的艺术韵味的精彩的小语教学课堂。
  一.精美的情境导入,诱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云:“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这话的意思是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与文本所描绘的情境基本一致的导入情境,学生才可以顺利地进入文本描绘的境界和作品所描写的情境加以切身的体验。比如,教学《藏戏》一文时,为了让同学们尽快地了解藏戏的特点和理解课文中有关藏戏来历的神话传说,我辅以多媒体影像、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播放了从网络下载的《拉萨雪顿节藏戏演出》和《我要上春晚之西藏群增家庭福利院〈藏戏〉》等视频,引导同学们通过观赏藏族音乐、舞蹈、服饰、表演动作等艺术元素,多角度了解藏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艺术文化以及雪域高原和谐、进步、繁荣、发展的新气象,继之引导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走进具有神话传说韵味的课文《藏戏》之中。可见,课堂教学前,采用富有艺术性的导入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文本营造的情境,可以起到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的作用。
  二.艺术性的课堂语言,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
  我认为,在小语教学中,教师课堂语言对学生所产生的感染力不仅仅来自语文文本的科学性和语文文本的教育性,还来自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所采用的包含深情、并具有多种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的艺术性。因为,生动形象富有浓浓的艺术意蕴的语文教学语言,不但可以让学生饱享听觉的盛宴,而且还会让学生感到亲切、愉快甚至印象深刻、久久难以忘记。那么,怎样的语文教学语言才是具有浓浓的艺术意蕴的教学语言呢?那就是讲到最典型的人物、最生动的事例、最感人的情节、最优美的景色、最细腻的心理活动等时,教师的语言一定要绘声绘色、一定要形象生动、一定要充满激情,一定让同学们感到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等。
  比如,在教学《北京的春节》一文时,我采用的就是这样一段精彩的开场白:“一提到春节啊,我们的眼前就仿佛出现了人们兴高采烈准备年货的情景,我们的耳边就仿佛响起了人们燃放除旧岁迎新年的爆竹声响,我们的口袋里啊就好像已经装满了长辈们为我们祝福的压岁钱……”这段话,既简洁明了又绘声绘色,一下就把同学们的思绪吸引到了课文《北京的春节》之中。可见。教师语言的生动形象,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深奥为浅显、变枯燥为风趣。
  三.高超的提问技巧,启动学生的多维思考
  我国南宋教育家陆九渊曾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法国著名短篇小说作家巴尔扎克也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是问号。”可见,上述两位伟人的名言警句与我们传统的俗语“学贵有疑”是一脉相承的。鉴于此,我们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应该尽量运用质疑提问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教师有序的步步质疑下,展开丰富的想象与联想的翅膀,对所学习的文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索欲望,并对之进行全方位的、多维度的、深层次的探索与研究,继之在这种对文本的探索与研究中达到以问促思的教学目的,为构建富有艺术韵味的小语教学课堂打下良好的基础。
  比如,在教学《北京的春节》前,我就预设了这样两道问答题供同学们思考:
  1、我们家乡春节时有哪些民俗风情?请举例说明。
  2、《北京的春节》中,北京春节期间的民俗风情与我们家乡春节期间的民俗风情有哪些异同?
  由于我预设的这两道预习题突出了循序渐进的质疑特点,结果教学《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时,同学们都能非常准确地表述上述两道预设题的答案。可见,教学时,运用高超的质疑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
  综上所述构建艺术性小语课堂并不难,难的是我们要在语文教学中经常采用精美的情境导入方法诱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运用艺术性的课堂语言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采用高超的提问技巧启动学生的多维思考等富有浓浓的艺术感染力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走近作者、走进文本、探索文本中的语文知识或者体验文本中蕴含的审美意蕴,并引导学生在上述过程中习得丰富的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知识水平和艺术鉴赏能力,继之构建充满着浓浓的艺术韵味的、精彩的小语课堂。
  王光红,丁清忠,教师,现居山东寿光。
其他文献
[摘要]科学探究目的是让学生经历与科学家们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帮助学生学习到科学知识与技能,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乐趣,使学生学习到科学的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要让学生经历真探究,使探究真正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一种欲望,就得先把教材放一边,这样既可以避免假探究,又能实现学生追求知识的过程和结果的双重目标。  [关键词]课本;科学探究;过程;结果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如何做一名教师,或成为一名教育家,是每一个教师都要思考的问题。  好教师、好学校的标准是什么?我们今天评价的标准就是你生产了什么样的产品、培养了多少什么样的人才,一句话,你的升学率是多少。没有高的升学率,其他一切不管多好也没有用。可是有这么一个教师,他培养的都是普通劳动者,用他的话说:“应当使接受中等教育的人做好准备,‘安置’他去从事工人和农民的普通的、‘粗重的’、平凡的劳动。应当不是单纯地教育他
语文教学在塑造学生人格和推进学生健康的“人学”上,有着无与伦比的“气候”及得天独厚的“土壤”。它结合了知识的教育,能力的培养,道德情操的陶冶,通过耐心说服、情绪感染、典型示范、实践训练等方法,使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增强了能力,而且通过情与理的微妙转化,从而陶冶情操,净化情感,塑造了学生一个健康的人格,形成学生比较完美的健康“人学”。  一.发挥语文教材思想功能  当前,语文教育强调工具性和人文性,
承蒙学校领导的认可与支持,2011年我有幸成为金牛中学高一班主任中的一员,从而再次加入了这支浩浩荡荡的大军之列。作为一名年轻的“老”班主任。我始终坚信:选择了就要无怨无悔;接手了,就要担负起、担当起自己的责任与使命。下面是我个人的反思与总结。  一、爱,是班主任最美的语言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教育者和组织者,在学校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他不仅仅是沟通师生思想感情的纽带,更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
职高的学生多数基础较薄弱,自我约束能力较差,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老师上课需要花费好多精力维持课堂秩序,无论老师讲得多精彩,仍会有些学生交头接耳、说话、睡觉,因为他们根本听不懂或者不愿意听,因此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灌输、学生机械接受的那种传统教学模式不再适用,而必须探索一种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模式;经过调查、学习、研究,我调整了教学方法,课堂效果非常好,每个
【摘要】在科学技术出现日新月异进步的同时,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成了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在我国的高中计算机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进行计算机知识的普及,打造现代化教育模式的重要途径。传统模式下的计算机教学缺乏生命力,没有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其中的重要地位。本文即探讨了如何在高中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 计算机教学 创新能力  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