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生物学创新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841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实行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创新教学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和热点。我认为在生物学创新教学中,教师仍处在主导地位,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种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其质与量的规定,有一定的度的限定。这是因为创新是人的头脑中最敏感的机能,也是最容易受到压抑的机能。基础教育阶段,人的创造性思维火花可能光芒四射,也可能渐渐熄灭。教育既有可能为创新提供发展的契机,成为发展的动力,又有可能阻碍、扼杀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可见,在生物学创新教学活动中发挥教师主导作用非同小可。其主导作用表现如下:
  一、认知引导
  生物学创新教育尤其强调对学生认知能力和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头脑不是一个需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要被点燃的火炬。教师的责任就是点燃火炬,让它燃烧。学生应该是能发光的灯,而不是存储燃料的瓶。教师不要做学生思维的“保姆”,而要让知识成为学生自己思考的果实。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不过是“授人以鱼”;领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在生物学教学活动中,学生往往很迷茫:学什么,怎么学,无所适从。况且,生物学科本身内容繁杂,既有动物、植物,又有人体、卫生健康,更包括现代分子生物学、古生物学等,生物学教师不可能一一讲授,应该导学生认知有关知识,教授学习方法,培养生物学习能力。我们可以以课本内容为线索引导学生认知,举一反三,“教是为了不教”。我们不应该以本为本,局限学生的思维空间和理念创新。一旦引导上了轨道,我们就应该给学生一些权力,让他们自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主体验;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找答案:给学生一种条件,让他们自主锻炼: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
  二、个体疏导
  生物创新教育是承认学生个别差异、强调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生物学教师应该体会学生生命的最大丰富性和主动性,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
  人的智力结构通常有很大差异。学生不可能什么学科都学好,不可能每一个方面都表现出色,或长于强记,或长于博学,或长于推理,这是正常现象:人的获知途径,通常有很大差别。城乡学生的知识接触面存在很大差别,但每个学生都有特殊的天赋和潜能,教育应当成为“扬长”的教育。没有不可教育的学生,只有不善教育的教师。正确地判断每个学生智力才能的不同特征及发展潜质,这是教育智慧中极为重要的。生物学教师要从每个学生智力才能的个性特点、认知特点和特殊教育需求出发实施教学,既鼓励冒尖,又允许某些方面暂时落后。人无全才,“合格加特长”就是有用之才。承认差异,扬长避短,人人都会展现出独特才华。
  三、情景诱导
  有研究表明,80%的学习困难与过重压力有关,解除这些压力,明显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和创新潜能的开发。当人们处于轻松愉快的状态时,视觉、味觉、嗅觉、听觉和触觉都更灵敏,记忆力会大大提高,学习潜力可以得到更好的开发。毫无疑问,对一个教师而言,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民主和谐的成长环境,甚至比学识渊博更重要。如学习“环境保护”时,教师可以用强烈的情感语言创设情境,介绍我国著名的自然保护区和珍稀动植物:介绍我市的红树林保护区。转而提问:你们应该参加什么活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呢?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信息,各抒己见。有的学生说:养鸟、灭鼠、保护益鸟:有的学生说:去动物园认养动物;有的学生说:参加校园绿化,在阳台或庭院里养花种草。教授生物学中的植物、动物,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身临其境”,领略景的美妙,感悟情的澎湃。现代信息技术为情境诱导教学提供了一定条件,可以使生物学教学摆脱时空限制,人类过去的生活和未来的发展,宇宙宏观的博大和微观世界的复杂都可以直接再现。生物学教师可以创设质疑情境,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创设交流情境,变“个体学习”为“集体合作”;创设想象情境,变“单一思维”为“多向拓展”,还可以创设虚拟化的生活、生产情境,可以将抽象的理论以物态的形式表现出来。
  四、操作辅导
  把教师的感觉告诉学生,不如让学生获取体验。学以致用,永远是教育最直接的目的。学生在学校学到的东西,只有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变得鲜活;只有经过亲身实践,知识才能变得丰满、深刻。心理学有关研究成果表明:听和看虽然可以帮助学生获取一定的信息和常识,但不如动手操作给人的印象深刻。加强实验探索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更能促进学生领会实验设计思想,学会用实验验证规律,领会探索生物学规律的方法。从书本知识的辐射延伸到现实生活的体验挖掘,都需要教师的精心辅导和学生的努力实践。其实,学生完全可以独立完成适合自己水平和自己生活的作业,而那些贴近生活、重在实践行动的作业,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效果不错。让学生及时发现社会需要与所学知识的直接联系,自然感受到今天在学校学习就是为未来服务社会做准备。酸甜苦辣都有营养,成功失败都是收获尊重学生属于自己的体验,让他们走进生活世界,体验生活,即使是失败,也可能成为学生终生受益无穷的财富。
  五、监控指导
  现代教育教学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不同学生在“学”的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及学习质量的监控和评论显得十分重要。生物学科在这方面尤为突出。很多学生不懂学什么,怎么学,特别是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高科技领域,加上在应试教育中的地位,学生把生物学束之高阁或打入冷宫。生物学教师应该从学生的一般接受能力和不同学生的差异入手,对教材内容进行研究的评价,并加以改善,有目的地选择部分内容结合实际应该作为重点讲授的内容,并为学生提供最佳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能力。教师还应该对学生掌握的生物学知识水平进行评估,对学生之间的生物学知识交换进行监控。只有这样,学生主观能动性才能真正调动,生物学学习才能达到预期的质量标准。
  由此可见,在生物学教学改革中,我们在强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不应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并举,生物学园地才会开创出一片崭新景象。
其他文献
本研究通过原代培养早孕期人细胞滋养细胞及JAR滋养细胞株,在CsA作用下,研究作为自然移植物的细胞滋养细胞生物学功能及功能基因表达的改变及其信号转导机制。为反复自然流产等
研究目的:通过检测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患者与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眼眶组织的趋化因子MIP-1α/CCL3、RANTES/CCL5及其受体CCR1在基因水平和CCR1在蛋白水平的表达
摘 要: 职业教育作为当前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部分,其德育课教学是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理论教育及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传统职业院校德育课程存在很多问题,不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德育教学的积极性,当代职业院校教师应积极探索寻找更佳的教学方法以提高职业院校德育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职业院校 德育 存在问题 工作策略  随着国家教育战略改革的不断发展,德育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教育大计,德育
摘 要: 在初中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新课程要求教师既重视对学生实验知识技能的培养,又重视对学生化学实验品质的培养,化学实验品质是学生在化学实验中表现出来的科学品质,包括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情感、态度、意志和科学精神等,将促进学生对化学实验认知系统的建构和发展,加强化学实验品质的培养,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具有重大意义。在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今天,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如何形成教学新理念,如何运用实验教
一、教学理念  遵循技工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将对矛盾的理解从生活常识层面提高到哲学的层面,帮助学生学会用矛盾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实现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的有机统一。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了解并识记矛盾的概念;理解营造和谐人际关系、正确对待人生矛盾、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对人生发展的重要作用。  2.能力目标  通过矛盾对立与统一、内因与外因的学习
摘 要: 现代的素质教育观念深入人心,使多数教育者对赫尔巴特所代表的“传统教育”思想嗤之以鼻,甚至不屑一顾。究其原因,是受到了时代背景、传播途径和传播、学习过程中的不足的影响,阻碍了对赫尔巴特思想更有效的利用。作者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赫尔巴特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影响,以期能够对其思想和价值进行更客观的解读。  关键词: 赫尔巴特 中国 历史背景 传播问题  赫尔巴特是西方教育史上人人耳熟能详的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