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体验式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qing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物理实验性强和与生活结合紧密的特点开展体验式教学,引导学生在体验中积累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智慧,这既是新课改对物理教学的要求,也是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重要方法,值得教学推广.因此,教师要积极开展体验式教学,使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发展、提高各种能力.
  1什么是“体验式教学”
  “体验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建立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观察、体验、分析身边的物理现象,用已掌握的知识解释一些现象,并在现象分析中总结规律,获得新知识的主动建构能力和认识水平的新提升.传统的“讲授式”物理教学是一种外在的、抽象的学习活动,学生没有情感活动的投入,而“体验式教学”强调内在体验,是一种内在的、注重个体情感投入的具体的教学过程.这种教学方式,要求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知认识周围事物,充分利用那些可视、可听、可感的教学材料,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可视”、“可听”和“可感”知识,从而使新知识在兴趣的驱使下,在亲身经历中,主动而自然地进入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成为学生的知识经验的储备.从实质上讲,体验式教学就是让学生在亲历知识的生成过程中,完成对新知识的主动对接与接受.
  2实施体验式教学的策略与意义
  2.1在“体验”里,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
  体验从感知开始,体验式教学离不开感知.学生感知了知识,体验了知识,才能产生新的认识,学生的认知能力才能够得到一定的提升.所以,体验式教学要以学生对新知识的感知为起点,以此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发展.
  比如在讲授“声音是什么”一节内容时,如果教师还是按传统教学模式为学生做演示实验:先敲击音叉,使其发声,再将音叉放入水中,激起水花,从而让学生判断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这样的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突出.原因是,教师的演示实验,坐在后面几排的许多学生既听不见音叉发出的声音,更看不到音叉振动激起的水花,学生不能充分体验,因此教学效果不明显.如果教师在此采用体验式教学,效果将很不一般.教师可以在演示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物体做这样的小实验.有的学生敲桌子使其发声,有的学生撕纸使其发声,有的学生弹拨圆珠笔使其发声,有的学生拍巴掌使其发声等等.学生有了体验,然后引导学生去分析这样的声音是如何产生的,这样就能激发他们探究的好奇心,他们发现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从而加深声音是由振动产生这一声学原理的认知和理解.
  2.2在“体验”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在“体验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的积极参与,“体验式教学”的效率才能充分彰显,“体验式教学”的效率充分彰显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可以得到显著发展.所以,实施“体验式教学”的关键是充分发挥和彰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他主学习为自主学习.如果没有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体验式教学”也只能徒有其表.
  比如,在“磁体与磁场”一节的内容教学中,不能一味地采用演示实验和画图讲解的方式教学.教师可以尝试着让学生自行准备一部分实验材料,如各种磁铁、回形针、大头针等,估计学生准备不出的由教师提供,如条形磁铁、马蹄形磁铁及小磁针、铁屑等等.目的明确地组织学生自行做实验,认真体验,观察磁体的磁性情况,探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情况,分析磁体周围的磁场分布情况等内容.经历了整个体验过程后,即使学生不能一步到位地掌握本节内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肯定可以得到显著提升.
  2.3在“体验”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体验式教学”提倡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在实践中引导学生体验,促进学生获得发展.
  比如在教学“摩擦力”一课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开展体验式教学.这种教学既能有效促进学生对摩擦力概念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人走路时前进的动力是怎么产生的?传送带上的物体是靠什么力量前进的?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亲自参与体验,如带领学生爬旗杆:在旗杆旁分别提供滑石粉和镁粉.让一个学生在手掌上抹上镁粉爬旗杆,再让另一个学生手掌上抹滑石粉爬旗杆,之后再分别谈谈体会.通过截然不同的结果比较,学生很容易就可以理解摩擦力的概念,认识到:摩擦力既能阻碍物体运动,也能成为物体运动的动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识水平获得有效提高的同时,实践能力也得到有效发展.
  2.4在“体验”间,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初中生有很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为其创设问题情境,进行体验式教学,激发学生的问题探究欲望,促进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比如,在引入“电阻”的概念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同一电路上连接了不同的导体之后,分别去观察灯泡的亮度是否相同.他们会发现:同一电路中接上不同的导体后,灯泡的亮度一般是不同的.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可以激发学生提出问题:不同的导体为什么会造成灯泡亮度不同?在一番交流、讨论之后,他们会认识到导体不仅可以导电,同时还会对电流产生不同的阻碍作用,进而引入电阻这一概念,并且能认识到不同的导体,电阻一般就不同.学生不但能够知道物理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得到显著提高.
  总之,初中物理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体验式教学的价值在于能够实现学生素质的根本发展.因此,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开展体验式教学,为学生营造体验学习的教学情境,这样,才能实现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探究知识、由依赖教师讲解到自主努力学习、由接受学习到创造性学习的角色转变,学生在获得丰富的体验的同时,体味到物理学习的快乐,积累起丰富的物理知识,形成了一定的物理方法和能力,如此,我们的物理教学,就能以物理的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多解问题是高考卷常见的题型之一,部分考生往往对试题中题设条件的可能性、物理过程的多样性及物体运动的周期性等因素分析不全,认识不透,而出现漏解的失误。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解答此类题目呢?  1 仔细推敲题设条件,判断多解的可能性  例1 如图1所示,半径为R的半圆光滑轨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A、B两点在同一竖直直线上,质量为m的小球以某一速度从C点运动到A点进入轨道,小球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它
浙江省奉化市松岙镇中心小学地处红色革命老区松岙镇,曾涌现出一批敢于拼搏、为国尽忠的革命烈士,他们的故事值得代代传诵,他们的品行值得代代传承,这些丰富的红色资源成为我
期刊
教师的教学本身就是一个研究、探索的过程,可以说,教学过程就是一项艺术.在新的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如何按新的课程标准组织实施教学,使教学活动能够取得最佳的效果,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表达着教师的创新思想,体现着教师的教学观.因此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非常重要,而备课环节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备课是寻找、搜索、构造教学方法的过程,而在备课组中如何把握好备课,是设计好每堂课的流程,使每节课能顺利进行,
本文对语义理解的四种基本模式进行了解析,旨在指导广大英语教师更加关注语言输入的有效性,有的放矢地采用不同的语言输入策略。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four basic pat
作业是为完成学习既定任务而进行的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业设计的优劣、多少直接关系着教学质量的高低和减负的成效.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建立新型的作业观.力求“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是面向全体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创作模块是高中音乐教学的六大模块之一,它摆脱了音乐课只唱歌或只欣赏的局限,是以培养学生艺术想象力、创作力以及对音乐的
应新课改的要求,物理知识的学习已不再是采用从前“满堂灌”的形式了.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开始注重学生的动手实验,注重在课堂上引入更多的元素来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注重各种情境的创设从而使课更加精彩.但是有时候,究竟引入的元素或是创设的情境是否有必要,是否对物理课堂的教学有所帮助呢?笔者觉得这需要引起大家的思考.下面笔者将从自己听过的几节物理课中来阐明自己的一些看法,与同行探讨.  1过分要求新鲜,吸引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沧海桑田,历经千年风雨,鹦鹉洲上,萋萋芳草早已不见,满眼是栉比高楼、现代港口.作为汉阳区的市级示范高中 ——武汉市建港中学就坐落在鹦鹉洲
期刊
一、教学内容rn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一年级起点)Book 9 Module 3 Today Is Halloween.
本文以浙江省两所中学为个案,简述了“校地合作”式校本培训的特色及成效,并提出了培养中学英语教师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的几点建议。 This paper takes two middle schoo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