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指导

来源 :幸福家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odoct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心特殊教育、支持特殊教育、办好特殊教育,这些体现了我国教育改革过程中对特殊教育的重视。特殊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儿童特殊教育是教育改革不断发展的基础,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龄前儿童的特殊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如何做好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指导则是重中之重,做好特殊儿童家庭教育指导要以人为本,以父母为基础,努力让每一名特殊儿童享受平等的教育资源。

开展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意义


  (一)给特殊儿童家长指明方向
  很多特殊儿童家长在得知孩子情况后会茫然失措,当孩子经过特殊教育评估后,家长就会恍然大悟。针对这些特殊儿童目前世界上并没有一种有效的药物或治疗手段可以让孩子恢复正常,唯一有事实证明且有效的方式就是教育康复。通过有效的特殊教育评估避免很多家长继续走弯路,最大限度地为孩子在最佳康复期进行教育康复争取了时间。另外,有效的特殊教育评估也能为家长提供孩子教育康复的计划和方案,为家长指明了前行的方向。
  (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首先,通过有效的特殊教育评估,可以为特殊儿童提供符合特殊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教育安置形式和课程安排,避免因安排不当对特殊儿童造成更多的伤害,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教育教学效果。其次,评估是一项非常专业的工作,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通过评估能够激励教师不断进步,对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最后,特殊教育评估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现有的个别化计划与学生目前学习状况是否相匹配,如果不匹配,教师会及时调整学生的个别化教育计划,确保教学效果,保证学校教学秩序有条不紊地进行,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特殊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部分学者表示,在特殊儿童家庭教育中家长的参与度和满意度较低,参与水平与家长的教育水平呈正相关。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自己孩子的行为属于行为障碍,甚至出现攻击性行为时会对儿童表现出溺爱心理,觉得孩子的行为是正常的。家长对特殊教育的观念存在认识上的误区,缺乏适当引导,在教育教学中仅停留在表面。因此,学者呼吁家园合作,家长参与,共同承担特殊儿童的教育,提升参与质量。而目前的家园合作方式主要是家访、幼儿园开放日、微信或电话联系,缺少可行性的指导建议,家长参与模式较为单一,影响了家长参与的热情与愿望。

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指导策略


  (一)正确面对特殊儿童
  对于处于因生理疾病导致障碍的儿童,家长要动之以情地去感化他们。很多幼儿对自己的疾病并不了解,他們在乎的是同伴投来的异样眼光,同伴之间的交流。而家长要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观点。
  首先,要耐心地向孩子解释疾病的原因,是先天遗传还是后天因素导致的生理缺陷,让他们能够正确面对自己的疾病。
  其次,要从人格上尊重他们。家长可以通过媒体、走访残疾人工厂等形式,让幼儿意识到在这个社会中与他有相同生理缺陷的人大有人在,而且生活地很幸福。还可以观看残疾人运动会的形式告诉孩子,残疾人也可以为国争光,社会上对残疾人是非常友善的,残疾人是值得人们尊重的,纠正儿童对生理缺陷错误的认识。
  最后,正常家庭孩子的家长要引导幼儿尊重和爱护身边生理上有缺陷的同学,要助人为乐,懂得感恩,互帮互助。只有这样,才能让有生理缺陷的小朋友感受到同伴之间的关爱,才有助于他们健康成长。
  (二)引导攻击性行为障碍儿童
  首先,通过环境的改变逐渐影响儿童,如提供宽敞舒适的游戏环境,减少攻击性玩具(如玩具枪等),从而减少儿童攻击性行为可能发生的概率。
  其次,说服教育,使儿童从心理上懂得什么是攻击性行为,以便从意识上改正攻击性倾向。儿童因其年龄小不能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省,教师应借助角色游戏,让幼儿认识到对他人进行攻击性行为是不好的事情。
  最后,教师可以通过儿童故事来呈现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后果、攻击性行为带来的危害等,让幼儿从主观方面理解攻击性行为,并且不再发生攻击性行为。
  (三)创新家园合作模式
  家园合作是幼儿园开展教育工作的重要措施。障碍儿童的家园教育,有助于提升家长的参与水平,打破传统的交流方式,邀请家长到幼儿园参与障碍儿童家庭教育方法的学习,开通家校康复平台、参与各类学科教学等举措,着力提升家长特殊教育专业技能。
其他文献
小班幼儿生活缺乏经验,阅读目标不明确,以无法集中注意力为主。小班阅读活动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幼儿倒着拿书,翻书快,换书快,只喜欢反复阅读自己熟悉的故事。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进一步拓展学习经验。针对幼儿在阅读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决定家园合作,请家长陪伴孩子阅读,借助家长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是培养孩子核心素养的关键。因此,在学前教育中,幼儿园应与幼儿家长保持长期有效互动,以沟通交流确保幼儿获得良好的家庭教育。本文围绕当前幼儿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并为幼儿园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提供切实可行的策略,为广大幼儿教师提供新的教育思路。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幼儿家庭教育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家长做“甩手掌柜”。最常见的家长思维
心律失常也称为心律不齐或心律紊乱,是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内冲动发生和传导异常,使心脏活动的频率和节律紊乱的一种病理现象。心律失常可与其他心血管病伴发。本文介绍心律失常的病因以及预防措施。引发心律失常的原因  (一)器质性心脏病  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是诱发心律失常的原因之一,比如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以及心肌炎等。这是因为心脏的窦房结和传导系统受病变的侵害,从而引发心律失常。  (二)不良生活习
近年来,课程游戏化的教学模式在幼儿园教学领域中盛行。课程游戏化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教学的方式,让教学以儿童的方式走进儿童。纸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必需品,幼儿从出生开始就在和纸打交道。纸巾、彩纸、漫画书、纸质零食袋等不同种类的纸在幼儿的生活中不可或缺。幼儿园运用纸进行教学,让幼儿教育走进生活的同时也步入科学的大门。玩纸游戏打开游戏之门  玩纸游戏使幼儿初步意识到自己拥有改变创造的能力。用折、画、贴、剪
抗苗勒氏管激素(AHM)对于大多数的非专业人士而言都是比较陌生的,它是转化生长因子当中的一员,主要由男性睾丸未成熟的细胞以及令卵巢窦前卵细胞和小窦卵颗粒细胞所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可以作为女性卵巢功能的一项重点标志物。从女性青春期开始,抗苗勒氏管激素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在女性绝经之前都会保持在可以检测的水平当中,但绝经之后会逐渐消失。在深入研究抗苗勒氏管激素之后,临床上发现,其可以用于评估女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网络信息影响着初中生成长和生活,使初中生更早地对异性感到好奇,导致初中生早恋现象层出不穷,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为此,初中生早恋教育成了中学教育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笔者以自己在初中教育前线的经验和体会,就如何开展初中生早恋教育,提出一些建议。  早恋问题,是现在初中教育教学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每年,每个班级都会出现几个早恋的学生,怎么引导他们是每个班主任都头疼的问题。青春期培养的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往往只能用血液透析的方式来进行治疗,这也是目前唯一可以有效延续患者生命的治疗方法。从现实角度出发,血液透析之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而言,是需要持续、终身治疗的。因此在经历多次、长时间的血液透析后,绝大多数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所面临的经济压力和精神负担会不断增加,尤其治疗期间发生并发症或者不良反应,不仅会导致治疗效果无法达到预期,自身生活质量也会随之下降。一旦抑郁、焦虑、烦躁、恐惧、压
胆结石,俗称胆石症,指的是在胆囊或胆管内部生长的结石,是一种常见疾病。根据结石的化学成分,胆结石可以分为三类,即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和混合型结石。资料显示,女性胆结石的发病概率显著高于男性。本文主要谈谈胆结石的相关知识,希望可以为胆结石患者提供帮助。胆结石的危害  1.胆结石患者通常伴有腹痛。一旦体内的结石超过3cm,患者发生胆囊癌变的概率会增加。  2.结石阻挡在胆囊的颈部。结石会挡住胆囊颈部
育德是育人的前提和基础,德育教育已经成为各学科教育的核心内容,幼儿教育亦是如此。如何在立德树人理念的指导下创新德育教育,成为幼儿园教师的重要研究课题。德育教育对幼儿的潜意识发展、身心健康、言行举止规范具有积极作用,可以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正处于道德行为习惯养成和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教师要以立德树人理念为指导,作为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注重德育教育的渗透与创新,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本文主要
高血压是临床上常见的血管性疾病,表现为动脉内血液压力过高,动脉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血压逐渐升高,据流行病学统计,老年高血压患者患病率达49%,常并发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甚至出现脑梗死、脑出血等并发症,严重危害老年人的生存和生活质量。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老年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的认识,改善患者的生活方式,降低患者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率。由此可见,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