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教学中的“人脑”教育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s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大数据时代到来之际,人们往往只感受到它带来了便捷的服务、无限的资源,而忽视了信息技术中某些不利因素给孩子成长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而这些消极因素,对当前学校的学校教育提出了挑战。如何能够在大数据时代浪潮的冲击中帮助孩子正确把握人生的方向,是每一个信息技术教育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我在教学工作实践中体会到: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首先要从教材实际及学科特点出发,附着于知识的讲授或上机的训练之中。在教学中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一、道德教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渗透
  如今我们上网可以用信息海量来形容。学生很难避免接触到一些不良的信息,如何让学生区分真善美与假丑恶,就必须把教学与德育教育联系起来。信息技术属于综合学科,平时接触孩子的机会不多,所以课堂几十分钟显得非常重要。必须把“道德素养”作为重点渗透到教案设计、课堂教学、作业任务中去。
  1.在任务设计中融入信息道德。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任务驱动”是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任务设计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整堂课的效率。所以,作为教师应当注重“情境导入”的设计,充分激趣引路,让学生乐于参与教学。只要好好设计各种任务,就能在教学过程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教学《小学信息技术第五册(上)LOGO软件》画正多边形一课。我抓住本节课:使用命令画出五角星,结合前面学习的命令画出五星红旗这一教学契机,设计了一堂课《国旗升起的时候》,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把信息技术课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
  2.把信息道德融入作业任务中去
  学生的作业任务是信息课堂的重要环节,是学生的个体体验时间。因此,我们要在学生作业任务中渗透道德教育。我在布置作业任务时,安排有选择性、目的性和可操作性的任务。就拿《国旗升起的时候》一课来说,我觉得需要介绍国旗知识,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从而达到升华作业任务思想内涵的目的。
  3.在信息技术课中注重传统教育的渗透
  《技术课程标准》指出:“信息技术课程的人文性表现在,课程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设置,既表现出基本的工具价值又表现出丰富的文化价值,既有恰当而充实的技术内涵,又体现科学精神,强化人文精神。”新教材大到整个单元的主题立意,小到一幅图,一句话都无不折射着人文精神的内涵。
  二、在日常细节教育中规范网络行为
  1.网络法规的推广普及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健全之中。所以在小学生中普及网络法律知识和有关规定,规范小学生的上网行为,使他们养成道德自律的良好习惯,已是当务之急。我们一方面以点带面在各个班级选拔出网络宣传员,为他们普及法律知识和有关规定,然后让他们带动身边的同学;另一方面则需要用日常的道德规范——这种无形的约束力去引导规范学生的网上行为,使他们养成道德自律的习惯,自觉地遵守网络法规或有关规定,做一个文明的网络小公民。
  2.严格规范上网行为
  在我们的小学生中,诸如“黑客”等恶性事件虽然很少发生,但也确实存在一些网上不文明的行为。例如:在学生上机操作的时候,随意删除别人的软件及作品,或者拿别人的作业修改名字后上交。学生正处在世界观形成的阶段,错误的重复就会养成错误的习惯,步入社会后,习惯成自然,很难得以改正。现在可能只是到别人的电脑里获取一些作品,明天可能就是到别人的账户里取一笔资金;现在可能只是恶作剧,删掉一段文字或一幅图画,明天可能就是真做实干,毁掉或窃取他人有重大价值的数据或资料。我们只有不厌其烦让小学生了解网络法律知识和有关规定,规范小学生的上网行为,慢慢地他们才能养成道德、自律的良好习惯。
  3.引导孩子浏览优秀的儿童网站
  信息技术教材,为我们推荐了一些优秀的少年儿童网站,可以让大家在文明网站上汲取健康的营养。如雏鹰网、儿童网、中国少年网、科技博览网等儿童网站,这些网站内容清新,足以让孩子们在上面尽情遨游,享受在网络中学习知识的乐趣。另外还有一些与小学生生活有关的网站,专门开放给小学生使用,具有一定学习价值,同样可以让上网的同学学会如何运用网络去实现自主学习。
  三、注重在过程评价中渗透信息道德
  《纲要》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由此可见,从培养学生能力这一角度来说,过程评价重于结果评价。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看待一个学生的标准就需要老师灵活掌握,有时可以把一些基础较弱的孩子的“小火花”放大表扬,可能效果会更好。
  作为一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面对大数据时代浪潮给孩子带来的冲击和影响,我们不能小视。要用心钻研,充分利用学科优势,挖掘课堂、网络、生活中的有益素材结合教学内容加以糅合,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大脑教育”,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使我们的孩子在掌握网络知识成为科技人才的同时,在品德上也攀上高峰。
  【作者单位:句容市华阳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时代在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无处不在,包括我们的幼儿园教学。利用信息技术这一有效手段,促使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多样化,增添活动的趣味性,拓展活动内容,让幼儿吸收更多有
小学科学实验是小学科学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培养小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当前的小学科学实验更多的是简单的动手操作,并没有深入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这样的实验教学不能真正达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要求。产生这样的情况主要在于有的教师不能深刻地理解新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又缺乏科学、有效的实验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因此,笔者根据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中小型水库的病险治理,如何经济、高效、安全达到防渗效果,:黾一直困绕水库大坝除险的难题。本文结合党河水库除险加固实例,从混凝土防渗墙的材料配比、施工方
痉挛性发声障碍(spasmodic dysphonia,SD)并非一罕见病,1871年Traube首先描述了其临床表现,1875年Schnitzler提出了痉挛性发声障碍这一病名。SD又称为局灶性喉肌肌张力障碍,是一种
1欧洲耳科与神经耳科学会和日本耳科学会关于中耳胆脂瘤共识的合作背景和过程2015年,欧洲耳科与神经耳科学会(European Academy of Otology and Neurootology, EAONO)发布了一
目的分析鼓膜张肌腱的完整性对鼓室成形术后鼓膜形态及听力重建效果的影响,为术中鼓膜张肌腱的处理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45例(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鼓膜
《邀请函》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种应用文,特别是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应用相当广泛,写好邀请函是现代人必备的写作能力。新课标要求学生“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因此,小学生必须学会写邀请函。本节课我采用情境激趣,自主探究的教法,进行了沪教版《邀请函》的教学,学生课堂兴趣盎然,掌握了写作要领,终身受益。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邀请函的用途和类型。  2.掌握邀请函的书写格式和要求。  3.能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新的理念也实实在在扎根于我们的教育课堂,这既给我们广大教师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次新挑战。教学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虽然是同样的版本,由于教师的不同,效果会大不一样,因为我们对文本的理解,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虽然这样,但是在新课改理念下,“生本教育”已深入人心,成了课堂教学的主流,科学课当然也不例外,“生本教育”最大的特点是快乐,教师教得快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