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开发德育校本课程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cy_t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程改革以来,给予教师越来越多的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权利,如何利用校本课程开辟德育的新途径,成为教育者不断探索和研究的新课题。学校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可从学校文化的确立、德育校本课程的整合与实施以及学校文化景观的建设与营造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传统文化 传承 校本课程 德育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5-066
  凡是接受过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人,往往可以孝顺长辈,真诚对待朋友,用仁义之心对待社会,以厚德之心对待世间万物,并保持质朴的生活态度。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是每一个教育者应该具备的教育情怀,也是所有学校都必须担负的责任。
  中共中央办公室、国务院办公厅于2001年颁布的《关于适应新形势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把加强中小学德育课程建设作为切实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课程民主化,由中央高度集权走向地方分权,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管理,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课程改革以来,给予教师越来越多的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权利,如何利用校本课程开辟德育的新途径,成为教育者不断探索和研究的新课题。
  一、优秀的学校文化为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导向
  学校文化是对现代社会文化反复选择、提炼后,加以吸收和统整,并融会学校科学与人文精神和个性特色的一种特殊的现代文化结构,是现代学校教育内在本质的集中表现形式,是学校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学校传统、校风、校貌的综合体现。一所优质的学校,必然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优秀的学校文化能为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正确的导向。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本的课程,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适应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以本校教师为主,充分利用所在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所开发的课程。德育校本课程简单概括就是以校本课程的形式实施德育的课程。
  我校位于广州市中心,周边的源胜社区已有三百多年的翡翠玉石文化历史,玉和我校的教师、学生以及家长有着紧密的联系。打开历史的卷轴,“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孔子“玉有十一德”之说,即“仁、智、礼、义、乐、忠、信、天、地、德、道”,用“君子比德于玉”作为道德的衡量准则,体现儒家思想“育德为先”“全人教育”的理念。再仔细研究“玉石磨雕琢成器具”的过程和“人才培养”的过程,确实有非常相似的地方。所以我们选择了玉文化作为载体来发展学校文化,确立了“以玉立德,锐意磨砺,精雕细琢,玉耀光华”的办学目标,同时提出了“以玉立德,以德育人”的德育工作理念。以学校文化为导向,结合办学目标和德育工作理念,开发德育校本课程《识玉 品玉》。
  (一)调查校内外特色资源利用情况
  (二)确定德育校本课程《识玉 品玉》总体目标
  (三) 构建课程内容框架
  设计了“古玉寻根”“品玉赏玉”“话说神玉”“琢玉成器”“细说玉德”“玉文化伴我成长”六个版块,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和能力基础,安排以下内容。
  通过系列课程内容让学生明白:玉,作为原料的粗糙石头到最后成为璀璨的玉器,需要经过不断的雕琢;人,从什么都不懂的稚童到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需要经历艰苦的磨砺。
  二、德育课程的整合为德育校本课程的实施提供保障
  从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可以看出,课程的有效实施光靠课堂学习远远不够,它必须与综合实践课程、社区公益活动和德育活动等结合起来。同时注重学生的真实需求,隐藏教育目的,通过各种活动来淡化教育的色彩,提高德育校本课程的实效性。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教育者的教育意图越是隐蔽,就越能为教育的对象所接受,就越能转化成教育对象自己的内心要求。”我们在校本课上以传统的讲授形式介绍玉的发展历史、品玉赏玉的方法,以分享活动的形式交流与玉相关的神话故事,以综合实践课的形式通过查找资料、参观、访问等形式了解玉石从璞玉到美玉所经过的工序,通过小榕榕义工践行活动发扬学校文化。具体安排如下:
  《识玉 品玉》德育校本课程学习活动安排
  这样,课堂学习与课外活动、校内活动与社区实践活动相结合,将德育活动与综合实践、校本等课程相将结合,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学习、实践活动中体验传统的优秀文化,为更好的实施德育校本课程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精致的文化景观为德育校本课程的实施营造氛围
  学校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外在标志,具有物质性、基础性、直观性的特点,是学校一切文化的物质载体。学校物质文化体现于各种人文景观之中,它往往能反映出学校的精神文化,同时它作为一种环境氛围,影响着在其中学习和生活的教职工与学生。我校物质文化建设紧紧围绕“玉文化”主题,以“无声胜有声”的形式感染师生情绪,丰润他们的精神世界。
  “玉德路”和“玉韵萦绕”西关风情廊 中华“玉韵园”
  “以玉立德三字歌”木刻墙 “以玉立德”导行宣传画
  一进入校门就踏上“玉德路”的主校道,地面镌刻孔子“玉十一德”,让学生在感受智者名言的同时进行内省;欣赏路旁悬挂的各种不同历史时代的玉器;享受西关趟拢门的艺术结构。在桃李园墙壁上悬挂“以玉立德三字歌”木刻墙,同时在各个楼层走廊中编制的“以玉立德”导行宣传画,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学生要养成修身如玉的品格,使学生随时随地处在“玉”文化的浸润中,为德育校本课程的实施营造氛围。
  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立足于学校周边的社区资源,深入挖掘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确立特色鲜明的学校文化,以立德树人为目的,完善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1] 王仕民.德育功能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
  [2] 余清臣,卢元凯.学校文化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责编 罗 艳)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当前以阅读为主的教材编写情境下,如何进行扎实有效的习作教学,是值得研究的新领域。以北师大版教材六年级下册“高尚”单元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应把握好单元整合契机,引领学生循序渐进地运用心理独白来书写自我,从而提升学生的理性认识,探索出单元整合下的小学习作教学新途径。  [关键词]单元整合;习作教学;新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
[摘要]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应营造语文实践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而作为学生学习实践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学科教师,应变革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领学生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学会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新课标;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8)06000502  《义
[摘 要]魔力课堂是指基于英语学科的课程要求,在具有积极心理倾向的教学言行下,师生双方发生的相互吸引、相互促进、相互激趣的课堂状态。在新课程标准下的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和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就要把握良机,营造乐于学习的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并时刻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此来构建有趣而高效的英语课堂。  [关键词]魔力课堂;高效;英语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23
[摘 要]有效课堂应关注学生,以学生的身心发展为中心。生本理念下的小学音乐课堂,能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学习,感受音乐之美,进而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践行生本理念,教师需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搭建学生自主参与的平台,尊重学生的个性,给予多元评价,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生本理念;音乐课堂;音乐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2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
[摘 要]二十一世纪的新型人才要从培养科学探究品质、科学探究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科学探究动机等基本素质开始的教育,也是培养未来发明家、科学家的启蒙教育。在教学中,对学生自主探究的不同方法进行引导,给予鼓励和评价,激发学生大胆探索、自主探究的兴趣,以便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绘画、制作、想象等科学素养。  [关键词]教师引导 激发兴趣 多种方法 自主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23.6 [文献标识
[摘 要]学校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学校德育活动开展与校化建设相得益彰。拥有优秀传承历史的学校有义务将学校文化传承创新和德育工作协调推进,实现两者的深度融合式发展,这是提升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德育;文化;乡贤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27-0089-02  高品位的学校德育工作需要多角度、多方位贯穿融合
[摘 要]目前,小学英语课的组织、设计与建构中存在“四重四轻”现象,即重多媒体应用,轻常规教具的辅助;重提问数量,轻提问质量;重小组合作形式,轻合作效果;重情感性告知,轻自主体验。教师应正确对待多媒体应用,关注课堂提问质量,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成效。  [关键词]小学英语;“四重四轻”现象;纾解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本课堂;教师;角色定位  所谓“生本课堂”,指以学生为本的课堂,倡导“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的教学原则,要求“全面依靠学生”,教师应无为而为,处于“帮学”地位。“生本课堂”,教师的作用不是降低而是增加,变得更有意义。下面,以邵庆德老师教学《角的度量》一课为例,谈谈教师在数学“生本课堂”中的角色定位。  一、要敢于放手,静候生命之芽萌发  1.引入阶段,放手让
[摘要]器乐曲在小学中高年级欣赏教学中占一大部分,但是,由于大部分曲目篇幅偏长,声部多音响杂,内容表现模糊,小学生欣赏有难度,严重地影响了教学效果。围绕音乐元素,采取“三抓三结合”的欣赏策略,通过抓音乐结构、音乐主题、音乐情绪,能让器乐曲欣赏化繁为简,省时高效。  [关键词]音乐元素;结合;解决;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240
[摘 要]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引导学生探索知识,并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英语课堂中,通过师生提问而逐渐产生知识的生长点,使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培养与锻炼。因此,英语课堂提问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小学英语;英语写作;课堂提问;批判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23.3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