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f0121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从而体会到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一、探究性学习重要性的再认识
  1、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科学兴趣,指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由此引发的亲近科学、体验科学、热爱科学的情感。要使学生对科学产生兴趣,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传统的对知识的讲授或者演示只能激发学生短暂的兴趣,使学习产生学习依赖思想,知识的获取受教育者和教材的束缚,没有广阔的自由发挥空间。学生只有自己的探索,才可能不断发现新知,感受探究成功带来的乐趣。
  2、在探究中培养科学精神 。小学生在科学学习中要形成良好的科学精神。经历了对事物是非的研究历程,就能对科学技术具有正确的价值判断,形成负责的学习态度,既勇于探究新知识又能够实事求是,既敢于独立思考又乐于互助合作。科学精神的培养来源于自己的学习过程,并不能靠说教获取,所以只有学生的探究才能达到这个目的。
  3、获得更多的科学方法 。只有经历探究过程的磨练,对于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和程序才能够清楚地了解和把握,知道如何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去尝试解决问题,会提出假设或者猜想,会收集有关的信息或证据,会进行判断、推理和决策、会同他人交往,并且能与他人合作,一起来解决难题。科学方法的获取对人的发展终身受益,探究性学习活动为科学方法的不断积累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二、 组织探究学习的策略
  1、一定的情景中引发问题。 爱因斯坦指出:在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难得多,意义也大。科学探究活动的起点是问题的提出,会提问是探究是我们每次探究活动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很过事情的研究大都由兴趣而发,所以每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一定要巧做安排,想办法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来引导学生。比如在教学《各种各样的叶》这一课时,我先给学生看了几张由树叶做成的叶画,以吸引学生的兴趣,紧接着马上提出要求,你们是不是也想亲自动手做一做,学生的兴趣可想而知。但这时候老师得提出一个小小的要求,那就是要先对这些采集来的树叶进行研究,然后才能动手制作叶画。学生马上根据老师的要求进行研究,提出各种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缘于课堂上教师的情景设计,这样的问题来源于学生自身的需要,所以很具有研究的价值。
  2、强化对探究过程的指导 。有了探究的问题,对探究过程的指导也是很重要的工作。在实验前要让学生充分地讨论,尽可能多地想各种探究的办法,选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在操作时教师要做巡回指导,及时纠正操作时的一些做法,做到扶放结合。例如教学《比较水的多少》一课时,我给学生出了难题后,要求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每组由组长汇报讨论的结果,同时也让其余小组在得出自己的结论的同时,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让学生在真正动手前做到心中有底,有步骤、有计划的进行。通过活动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探究是一项有计划和目的的活动,有很强的科学性。
  3、发挥课外延伸活动的作用 。以探究学习为主的科学课,要让学生得到真正的收获,仅依靠科学课堂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的一贯意识是一节课内要完成所计划的学习内容,而一个探究活动的时间却常常会超出我们的预计范围,所以在探究的深度和时间上造成一定的矛盾。科学课的探究活动一定要改变课堂是唯一学习场所的思想,在保证课堂上充分利用的同时,更要注重课外的延伸学习,尤其是一些需要观察的种、养殖类项目更要引起重视,要培养学生课外长期坚持探究的习惯。 学生在课外能进行科学探究是科学教育获取成功的一个显性标志,因此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关心。在教学“动物”这一单元时,仅仅要求在课堂上的时间去观察、研究蜗牛、蚂蚁等小动物是远远不够的,这一单元的教学,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课外的养殖、观察、记录,然后在课堂上加以讨论交流。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对这些小动物的生活习性有深刻的了解,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的心理。要让他们知道,其实你自己在家中饲养一种动物或植物进行观察,也是小小科学家的表现。总之,一定要让学生意识到科学的探究活动是无处不在的,课外的探究活动也是科学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注重评价和检查,培养学生探究的习惯 。在科学课的标准中,对学生的评价问题作了详细的叙述。标准中强调“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因此,科学课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在科学的学习探究中,学生的自信心很多方面是来自于教师的鼓励。因此,在科学学习中,对学生的评价是多角度全方位的,我总是要求自己努力地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只要在探究活动中有进步的表现,哪怕是一点点,我也会及时给予表扬。如能实事求是回答问题的,探究中能积极合作的,只要某方面确实好,就给点鼓动性的评语。这是树立学生信心,帮助他们坚持探究的很有效果的方法。 要使学生主动探究并形成习惯,对学生探究过程和结果的检查是不可少的环节。新课程实施以来,对学生的作业(包括动手操作的)我尽最大的可能予以检查,评分和登记,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重视,自己活动的价值。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学习科学还是比较积极主动,探究的习惯在慢慢养成。 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课,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的天地,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是一个知识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学生才能真正成为科学探究的主体,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作者单位:吴江市鲈乡实验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孩子在父母面前很自然的撒娇,离开父母时非常想念,这是一种依赖之情;孩子喜欢得到老师的赞许,把老师看作父母之外最可亲近的人,甚至把老师的权威性看作比父母还高,这是一种信赖之情。经常听到孩子说:“我爱爸爸妈妈,我爱老师,我爱、、、、、、”这都是爱的纽带在作怪。世间因为有了情感,才让人内心懂得关心爱护对方。那么,美丽的山川、河流,动植物以及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更需要我们每个人的爱和保护。从小培养幼儿环保意
《猜猜我有多爱你》是一本经典的有关“爱的故事”的图书,这本图画书里讲述的是一个兔宝宝和一个兔妈妈的故事,它们俩在比赛谁比对方的爱更多一些。兔妈妈用智慧赢得了比赛,可小兔子用它的天真和想象赢得了大兔子多出一倍的爱,两只兔子都获胜了。因此我设计了绘本阅读指导课《猜猜我有多爱你》,将切入口放在挖掘绘本的内涵上,以绘本为载体,以爱为主线,努力引导亲子读懂绘本;核心目标是,将本节课题活动课的落脚点放在指导亲
我在保定冀(jì)英学校上学。我喜欢在校园操场上运动、玩游戏,也喜欢在教室里上课听讲,我还常常在课间十分钟,约上几个好朋友到校门口前面的孔子像前,仔細欣赏。  孔子像位于学校主教学楼的正前方,它是用汉白玉雕(diāo)刻而成,用大理石做底的。雕像大约高不到两米,人物面容慈(cí)祥。雕像周围栽种着鲜花和树木,有黄杨,有迎春花和樱(yīng)花。  孔子像为什么在主教学楼的正前方呢?  听班主任刘老
那天,我写完作业,津津有味地看起了漫画书。一只蚊子悄悄飞来,吸了我的血。好痒(yǎng)啊!我发现被蚊子咬了,很生气。哼,敢“塞(sāi)红包”,臭(chòu)蚊子,哪里逃!  这只蚊子落在桌子上,我的手掌慢慢靠近,轻轻一压,可它却吹着喇叭逃走了。过了会儿,它停在我白嫩嫩的左胳膊(gē bo)上。“啪!”右手一巴掌下去,还是没拍到,倒把自己的手臂(bì)打红了。但蚊子估计也吓坏了,它慌不择路地飞到
小巫婆想去外面玩,她刚跨上自己的小扫帚,突然又改变了主意。  小巫婆说:“哎呀,不行,骑着小扫帚飞,飞得太慢啦,一天玩不了几个地方!”  小巫婆看见了老巫婆的大扫帚。老巫婆是小巫婆的奶奶。这时,老巫婆正在睡觉,大扫帚就挂在墙上。小巫婆把大扫帚取下来,对正在睡觉的老巫婆说:“奶奶,我借你的大扫帚用一用啊。”  平时,老巫婆不许小巫婆用她的大扫帚。老巫婆说:“大巫婆用大扫帚,小巫婆用小扫帚。”  小巫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妖怪,有爱吃小孩的妖怪,有爱吃帽子的妖怪,有爱吃梦的妖怪,还有爱吃哭声的妖怪。古拉拉就是一个爱吃哭声的妖怪。瞧,他又在吓唬胆小的孩子了。  “别过来!”一个小女孩缩在角落里,一副楚楚动人的模样。  可是,古拉拉才不吃这一套,眼泪对他来说没用。他冲着小女孩做了一个更加可怕的表情。他的尖牙起码有三寸长,似乎一口就可以咬破人的喉咙。虽然他从来不吃小孩,但是那尖牙配上他的绿眼睛、朝天鼻、
自从实施课改以来,“健康第一”的思想始终贯穿在体育教学之中。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健康 ,改变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教师务必要开展创新型的体育教学。然而在这其间,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体育教学的源头活水。本着这一教学思想我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十分注重培养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就以《立定跳远》这一课为例,谈一谈我在这方面的体会:  一、平中创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爱说爱动,自控能力弱,注意时间短,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弱,课堂组织教学的难度比中高年级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比中高年级难于驾驭。教师应遵循数学课堂教学的活动规律,在课堂教学规定的时间内,能够合理运用教材,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方法,营造健康和谐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获得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
台湾学者林宝贵曾说过,“世界的聋教育,事实上就是一部语言沟通与语文教育的发展史”,而在某种意义上,沟通语言及其教学法的选择反映了一定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也相应产生了迥异的教学效果。  从聋生的认知特点出发,选择恰当的语言表达方式。及早地为聋生打下语言基础,使他们掌握有益的语言知识和必备的沟通交往技巧,最大化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这才是聋校教育的终极目标,才是聋生最根本的心灵诉求。  一、从规范
“厚德、博学、创新;爱生敬业、严谨求实;实践探索、求知明理”是我所在学校——土桥中心小学的校训,我们学校是一所山村寄宿制小学。  这些都是孩子们对青春期知识的无知所造成的。我们学校这的这些孩子的家长有90%都在外地打工,孩子节假日都是由爷爷奶奶或是亲戚朋友看管,而这些家长或是没文化、或是不愿讲,所以才导致了孩子在青春期的知识盲区,而这就急切需要学校、老师带领他们走出这块盲区。  就在我下决心要帮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