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学生的心灵默契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qixu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代发展和新时期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家长、社会对我们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班级像一座长长的桥,通过它,人们跨向理想的彼岸”。一个班级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班级的班主任,班主任的素养与班级管理艺术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在班级管理上尽量与学生达成共识,产生心灵默契,从而得到学生的尊敬和学校领导的认可。
  我当班主任以来,感触颇深。105班是一个差班,许多学生都是不想读书学习的,刚上到七年级时他们肆无忌惮地说是来混日子的,许多学生上网很上瘾。针对这种现象,我在学生入学后用了一个月来熟悉班级与思考对策。
  一、要确定一个好的班长和班委成员
  在这里,好的班长不是指学习好,而是要聪明、大胆、敢说敢为,加上班主任的指导和帮助,可以基本保证班级大体平稳,要与班委成员达成共识,产生心灵默契。学生刚从小学升到初中,许多坏的行为习惯也带了上来,而且凑到一起更加坏,乱扔垃圾、打架斗殴现象层出不穷。我为了管理好这个班级,想了很多对策,违反纪律的跑步、扫地……能用的方法都用了,但收效不佳。我通过召开家长会后,选举出家长监督员,学生违反学校规定时,让家长监督员与班主任通知学生家长,到校一起教育学生。有了这项措施和约定,每个学生都自觉地遵守,违纪的现象也越来越少了,个别违纪的,我通过私下个别谈话,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他们认识自己的错误。
  二、用自己的爱心来感染学生
  在怀揣一颗爱心的前提下,不是要去做让学生都满意的班主任,而是要做自己问心无愧的班主任。对学生要张弛有度地进行管理,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来引导学生,现在的孩子都讨厌说教,却喜欢你跟他说一些和他们生活相贴近的事情,时刻掌握学生的心态,对于学生喜欢的正确事物给予最大限度的支持。作为班主任,要全身心地爱学生。关心、尊重、理解、宽容和信任学生。用自己的爱去唤起学生的爱,用自己的心灵培养学生的心灵。所以我们在班主任工作中应尽量做到:“严爱尖子生、博爱中等生、偏爱后进生。”因此,我与班上每一个学生的想法基本一致,希望他们每个人为自己的将来负责。
  三、班主任要有预见能力
  古人早就说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些班主任工作起来很轻松,而且效果很好,而有些班主任一天到晚忙忙碌碌累得要死,班级里还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究其原因,是工作缺乏预见性。按照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讲法,好的课是要用一生去准备的。高境界的教师,时刻都准备着上一节精彩的课。一个不做任何准备就进班级上课的教师,很难上出一堂精彩的课。其实教学中的“预”广受大家重视,而教育中的“预”却常被人忽视。平时我在找学生谈话时一般都比较慎重,寻找切入点,做到心中有数,可以说是备课吧,正因为我有了这样的准备,每次与学生的谈话效果都不错,因而有效谈话也成了我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居安思危,未雨绸缪”,说明做班主任的必须要有预见能力,把工作做在事先,你就会很轻松,否则等到出了事情再去处理,就已经被动了。
  四、对学生严格要求,与学生商定底线
  当今社会是独生子女的时代,父母视孩子为掌上明珠,他们心理脆弱、受不得批评,他们缺少责任感,很难理解教师的苦心。教师稍有言辞触动,就会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对抗教师,这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与学生谈话时,一定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即使对一些犯错误的学生,也不可因一时冲动而不分青红皂白地“暴风骤雨”似的一顿指责,这样不但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会激化矛盾,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自暴自弃。在称赞学生时,特别是一些“学困生”在学习上稍有进步时,可在班里给予表扬,以唤起其自尊心、上进心。只有善于捕捉教育学生的最佳时机,才能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要让学生明确自己的目标,严格要求自己
  我经常用“山外青山,楼外楼”来劝导学生,鼓励好生,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关心、学会交往”,这是我们义不容辞和“重而道远”的责任。学生每一天都有可能碰到新的问题或困惑,我们要在不断的困惑中学习、在不断的反思中改善,增长我们的教育智慧,让我们自己走向成熟,才能引领我们的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让我们用博爱之心去关怀学生,用真诚之心去打动学生,用忍耐之心去感染学生,用自信之心去鼓舞学生,用真情之心去赢得学生。经过三年的相处,我与我们班的学生都有共同的想法,为自己的将来负责,不要给自己在初中阶段有任何的遗憾。
  总之,我在班主任工作中,做好了学生的“后勤主任”工作,以“为学生服务”的宗旨,在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中,与学生和谐相处,有效沟通。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做到“心里灵犀一点通”,进而使班级管理达到预期的效果。
  (责任编辑黄晓)
其他文献
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各个教学体系都在进行创新改革,生活化教学模式就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而英语不仅是初中阶段的重点学科,更是一项大家应该掌握的技能,因此,应逐步将生活化教学策略引入初中英语课堂。英语生活化教学,就是以生活为基础、打破常规、遵循应用第一的原则,将所学的英语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将英语学习从课堂带到家庭、社会中,从知识层面深入精神层面,将学习目的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使学习英语的过程
当下,不少教师抱怨:现在的学生学习自觉性不高,两极分化严重,整天沉迷网络,不思进取,游离于课堂之外,有的学生甚至逃学,实在不好教。这种学习困境,是由诸多因素造成的,家庭、社会、学校等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特别是长期处在教育教学实践第一线的教师,最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个性差异和学习需要。理应反思:我们的教育理念是否与时俱进,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我们的教学策略是否促进学生和谐发展,适合学生的已有知识经
在教育活动中,对学生的赞扬是最常见的手段之一。很多教育专家都强调,对受教育者要多一点赞扬,少一点批评,要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然而心理学教授罗伊·F·鲍迈斯特坚信,这种“确保孩子们无论如何都自我感觉良好”的做法结果就是,这一代年轻人成长在一种“不现实的希望、无原则的任性和无限的自得自满”之上。  在赞扬的背后,蕴含了许多没有被发现的误区。  一、赞扬内容的势利化倾向  “你做出了这道题目,你真棒!
一直以来,我们班主任总喜欢以严师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其实,在学生面前做严师是最容易的,只需要你不苟言笑,和学生保持一定的距离,你就成为严师了。但是,当你用威严把自己包起来的时候,学生对你就敬而远之了。学生不会和你说真话,班级管理也就变得比较棘手。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做到有效管理,必须做好角色转换,从严师变成学生的知心朋友。要想成为学生的朋友,班主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听——坐下来
在我的心中,其实,双差生也是孩子,只不过是一群特殊的孩子。教育他们,我们必须付出特殊的爱,将特别的爱给这些特别的孩子,我们一定能收获特别的效果。那么,平时我们应该怎样做呢?结合思考和实践,我个人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用特别的耐心和细心了解学生  “双差生”主要表现在学习基础差,对于从小学到中学学习的知识掌握不牢固。他们厌学情绪严重, 更谈不上有什么正确的人生观和远大的理想。教师针对
一、问题的提出  在现行高考模式下,高中三年是决定学生人生的关键阶段。因公民素质的要求,在高一年级开设了较多必修课。一些学生不能很快适应新环境,学校部分资源配置欠合理,学生常出现部分学科的学习困难,学习成绩迅速分化,极个别学生甚至产生厌学情绪。高中起始年级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充分分析本届学生入学的基本情况,切实实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防止学生过早分化。实施针对性的区域教学策略,可合理配置学校有限的资源
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实现九年义务教育,但由于种种原因,各地教育发展的水平不平衡,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进城务工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等呈现出来的矛盾日益突出。在许多农村学校和接收进城务工随迁子女的学校里,由于家庭教育的薄弱和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成绩等的差异悬殊,给学校的教学带来巨大的压力。因此,如何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个性得到相应的
一堂政治课,有一个好的开头也应该有一个好的结尾,这也是对高效课堂的一个最基本的诠释。对课的开头,教师都能精心设计,但对课的结尾,往往会被一些教师所忽视。我校为了让课堂变得更完整、更高效,真正实现高效课堂,提出一定要利用好课堂结尾的三分钟,对课堂进行总结提升。  精心设计一个有余味的结尾,不仅能起巩固复习的作用,还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怎样的结尾才能吸引住学生并激发他们的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总有一小部分学生存在着缺乏学习兴趣、积极性低、学法不当、缺乏信心等方面的问题,他们有着共同的代号:学困生、差生。如果我们对他们置之不理、不闻不问,那么就会造成他们与班上同学存在更大差距,久而久之,他们就会与整个班集体格格不入,甚至出现逃学、厌学的现象。为此,我们每个一线教师都要认真思考、积极探索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转化学困生,如何才能使这些学困生有所进步。  一、注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的语文教育也走过了艰难探索和尝试的过程,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基本达成了共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自主探索研究的方式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语文教育家周一贯)那么,将这种教学观念落到实处的关键环节是什么呢?是课堂。而课堂上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回归的重要方法是什么呢?那就是讨论。只有讨论,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质疑,在质疑中讨论,在讨论中解惑。可见,讨论才是激活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