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实现九年义务教育,但由于种种原因,各地教育发展的水平不平衡,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进城务工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等呈现出来的矛盾日益突出。在许多农村学校和接收进城务工随迁子女的学校里,由于家庭教育的薄弱和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成绩等的差异悬殊,给学校的教学带来巨大的压力。因此,如何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个性得到相应的发展,是我们教师必须研究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以下是笔者的一点体会。
一、进行合理分层,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目前,我校农民务工子女大约占67%。虽然进城务工子女很多也到其他学校就读,但不少学校对这部分学生的招收是有一定的选择的,所以在我校就读的这67%的学生里,大多是农民工子女中二、三流或更次的水平。在每年录取的新生中,有相当数量的学生语言表达不完整,造句不过关,写作文更是难上加难,数学运算能力差。有的学生上了初三,连英语的26个字母的大小写都分不清,单词也没记住多少个。而现行的班级上课制度注重面向全体,加上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教师的观念、教师实施新课程的水平以及教育教学资源等因素的制约,“齐步走、一刀切”的教学形式难以照顾到各个层次学生的特点,使许多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了限制。那些学习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得不到很好的关注,其潜力得不到最大限度的挖掘,导致这部分学生学习时间极大的浪费。而学习基础差、学习能力低的学生又接受不了课堂教学内容,无法跟得上,久而久之,从初一到初三,每天让这部分学生听他们听不懂的课,每天写他们自己无法完成的作业,由此而引发的就是一系列学风方面的问题。如相当数量的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信心,一上课因为听不懂就睡觉,一到写作业因为不会写就抄袭,厌学情绪严重,考试有大量的学生不达标等。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笔者认为只有实施分层递进教学,把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成绩相对比较接近的学生编到相应层次上,这样才能让教师更有效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才能让学生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进行合作学习,展开公平竞争,让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在这样的小集体中重新找到自信,让学习有潜力的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
1.合理设置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为每一节课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使每一节课都有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这是教学有效性的前提。要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精选教学内容,突出学科特色,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每一节课都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科学感悟。既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维和有深度的交流讨论。要在“最近发展区”上做文章、下工夫,十分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学习责任感,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不断提升教学的层次和水平,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课堂教学目标设置一定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体现学生的差异性和层次性。不同的学生,其学习能力是有差异的,所以教学目标设置必须体现层次性,这样才能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饭吃”,都能“消化”,给予各个层次的学生成功的喜悦。
2.确定课堂内容,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灵活处理教材,合理设置适合学生的课堂教学内容,是搞好分层教学的基础。众所周知,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内容对于学生而言,其难度是不一样的。虽然课堂教学的内容如何设置,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是我们在同一个年级所用的教材是一样的,同样的教材,面对的教学对象却千差万别。因此,如何根据我们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来设计课堂教学的内容,以保证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听得懂、都能接受,这就是我们进行分层教学首先要解决好的关键性问题。上课的内容不设计好,学生听不懂,那么因材施教只是一句空话。比方说,学生连有理数的运算都还不过关,就让他去学习整式、分式,去学解方程,去学习函数,显然是一种无效劳动。所以,作为教师,每上一节课都必须多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去分析。分析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及学习能力,考虑你的教学内容有多少能让学生接受,学生可能在哪些知识点的学习感到有困难,其障碍可能在哪一个环节,所有这些问题都要预设好,要制定解决的办法与应对措施。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找准新旧知识的转化点,找准学生现有知识与技能的衔接点,找准每节课教学难点知识的突破点。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保证有多数学生能听得懂,只有让多数学生能听得懂、能接受,在这个前提下,教师上课才会有学生听,学生才喜欢听。学生喜欢听课了,教师上课才觉得有意思,学生才会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逐步形成教与学的互动,促进师生之间及课堂教学的和谐。
3.把握教学进度,确保课堂的实效性
过去我们曾经提出,同一个年级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要统一,这是不符合各个学校的教学实际的。对层次高的学生教学的进度可快些,而层次低的学生每节课学习的内容相对要少一些。有的教学内容,一些学生一听就懂,但一部分学生需要反复地学、反复地讲、反复地练,才可能有效果。对这部分学生,教师千万不能只为完成进度而不讲求教学效果。我国著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主张教师的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的能力,“学得多教得多,学得少教得少,学得快教得快,学得慢教得慢”,反对“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的陋习。可见,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是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有效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和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校这些学生基础薄弱的学校,它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对接受得好、学得快的学生,讲的内容就多些、快些,学得深一些,广一些;而对那些基础差、接受慢的学生,上课的内容就少一些,难度要降低一些,速度要放慢一些,时时要保证多数学生能跟得上,从而找到教学进度与学生接受程度的适应点。
4.精心设计习题,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大家知道,课上得好,没有合适的配套练习题和作业题,教学效果同样出不来。各个层次的学生所写的练习、所写作业的量和难度不一样,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用现成的还是编写的习题,教师布置的练习和作业要有针对性,要保证多数学生能独立完成,保证每天有练习、有作业让学生去做,让学生能够写。由于教学内容有了增减,有了变化,而教科书或教辅资料中能适合各个层次的学生的练习题和作业题相对较少,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须要编写一些适合学生实际水平的练习题和作业题。只有练习题与作业题跟上教学内容变化的节奏,使之与上课的内容相匹配,课堂教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这样,我们就可以从练习或作业中找到教学效果的反馈点和学困生的转化点,从而使教学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5.发挥评价功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测验题、考试题的针对性对学生来说很重要,如果一份试题拿来给学生测试,一个班级只有三五个学生达标,就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学生学得没有“精神”,教师也觉得越教越没有“味道”。试题千好万好,学生能写才是好试题。往往一套试题,可能对层次高的学生来说是一份好试题,而对中等和层次低的学生来说就不一定是好题了,甚至有可能用不了。所以,试题质量的高低要看针对什么层次的学生而言。我们一些教师比较喜欢用现成的试题,层次高的学生全写,中等层次的学生删掉两三题,低层次的学生则要删掉更多。殊不知,每一份试题,编写者是有明显的意图和目的的。比如知识的覆盖面,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等,这些要通过试题整体体现出来,删除了一些题后,显然知识点的覆盖方面、能力的要求方面等就会有所改变,试题的功能可能有所降低,这时教师自己编写题目就显得非常重要。教师通过自己编写试题,可以针对学生平时作业、练习中出现比较多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通过自己编写试题,可以达到检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情况的效果。例如在平时的测验中,如果教师计划用一节课的时间来考试,那就要想办法让多数学生在45分钟内都在做题,让学生在45分钟内都有事情可做。这样的一份试卷,不是因为学生不会写而睡觉,或做其他事情而白白浪费时间。难度适中的试题,学生会写了,考试能取得好成绩了,学生才会有成功感;有了成功感,学生才会感到有希望,才会慢慢地喜欢这门学科,才会跟着教师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有效地调动起来,我们就可以在这个评价的过程中找到学科教学与学生兴趣的结合点。
分层递进教学虽然不是什么新的理念,更不是什么新的教学方法,但只要我们设身处地地从学生的实际着想,从课堂教学的实际出发,分层教学就会不断地注入新的时代内容,就会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
(责任编辑陈剑平)
一、进行合理分层,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目前,我校农民务工子女大约占67%。虽然进城务工子女很多也到其他学校就读,但不少学校对这部分学生的招收是有一定的选择的,所以在我校就读的这67%的学生里,大多是农民工子女中二、三流或更次的水平。在每年录取的新生中,有相当数量的学生语言表达不完整,造句不过关,写作文更是难上加难,数学运算能力差。有的学生上了初三,连英语的26个字母的大小写都分不清,单词也没记住多少个。而现行的班级上课制度注重面向全体,加上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教师的观念、教师实施新课程的水平以及教育教学资源等因素的制约,“齐步走、一刀切”的教学形式难以照顾到各个层次学生的特点,使许多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了限制。那些学习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得不到很好的关注,其潜力得不到最大限度的挖掘,导致这部分学生学习时间极大的浪费。而学习基础差、学习能力低的学生又接受不了课堂教学内容,无法跟得上,久而久之,从初一到初三,每天让这部分学生听他们听不懂的课,每天写他们自己无法完成的作业,由此而引发的就是一系列学风方面的问题。如相当数量的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信心,一上课因为听不懂就睡觉,一到写作业因为不会写就抄袭,厌学情绪严重,考试有大量的学生不达标等。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笔者认为只有实施分层递进教学,把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成绩相对比较接近的学生编到相应层次上,这样才能让教师更有效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才能让学生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进行合作学习,展开公平竞争,让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在这样的小集体中重新找到自信,让学习有潜力的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
1.合理设置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为每一节课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使每一节课都有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这是教学有效性的前提。要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精选教学内容,突出学科特色,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每一节课都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科学感悟。既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维和有深度的交流讨论。要在“最近发展区”上做文章、下工夫,十分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学习责任感,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不断提升教学的层次和水平,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课堂教学目标设置一定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体现学生的差异性和层次性。不同的学生,其学习能力是有差异的,所以教学目标设置必须体现层次性,这样才能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饭吃”,都能“消化”,给予各个层次的学生成功的喜悦。
2.确定课堂内容,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灵活处理教材,合理设置适合学生的课堂教学内容,是搞好分层教学的基础。众所周知,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内容对于学生而言,其难度是不一样的。虽然课堂教学的内容如何设置,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是我们在同一个年级所用的教材是一样的,同样的教材,面对的教学对象却千差万别。因此,如何根据我们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来设计课堂教学的内容,以保证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听得懂、都能接受,这就是我们进行分层教学首先要解决好的关键性问题。上课的内容不设计好,学生听不懂,那么因材施教只是一句空话。比方说,学生连有理数的运算都还不过关,就让他去学习整式、分式,去学解方程,去学习函数,显然是一种无效劳动。所以,作为教师,每上一节课都必须多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去分析。分析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及学习能力,考虑你的教学内容有多少能让学生接受,学生可能在哪些知识点的学习感到有困难,其障碍可能在哪一个环节,所有这些问题都要预设好,要制定解决的办法与应对措施。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找准新旧知识的转化点,找准学生现有知识与技能的衔接点,找准每节课教学难点知识的突破点。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保证有多数学生能听得懂,只有让多数学生能听得懂、能接受,在这个前提下,教师上课才会有学生听,学生才喜欢听。学生喜欢听课了,教师上课才觉得有意思,学生才会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逐步形成教与学的互动,促进师生之间及课堂教学的和谐。
3.把握教学进度,确保课堂的实效性
过去我们曾经提出,同一个年级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要统一,这是不符合各个学校的教学实际的。对层次高的学生教学的进度可快些,而层次低的学生每节课学习的内容相对要少一些。有的教学内容,一些学生一听就懂,但一部分学生需要反复地学、反复地讲、反复地练,才可能有效果。对这部分学生,教师千万不能只为完成进度而不讲求教学效果。我国著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主张教师的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的能力,“学得多教得多,学得少教得少,学得快教得快,学得慢教得慢”,反对“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的陋习。可见,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是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有效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和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校这些学生基础薄弱的学校,它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对接受得好、学得快的学生,讲的内容就多些、快些,学得深一些,广一些;而对那些基础差、接受慢的学生,上课的内容就少一些,难度要降低一些,速度要放慢一些,时时要保证多数学生能跟得上,从而找到教学进度与学生接受程度的适应点。
4.精心设计习题,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大家知道,课上得好,没有合适的配套练习题和作业题,教学效果同样出不来。各个层次的学生所写的练习、所写作业的量和难度不一样,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用现成的还是编写的习题,教师布置的练习和作业要有针对性,要保证多数学生能独立完成,保证每天有练习、有作业让学生去做,让学生能够写。由于教学内容有了增减,有了变化,而教科书或教辅资料中能适合各个层次的学生的练习题和作业题相对较少,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须要编写一些适合学生实际水平的练习题和作业题。只有练习题与作业题跟上教学内容变化的节奏,使之与上课的内容相匹配,课堂教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这样,我们就可以从练习或作业中找到教学效果的反馈点和学困生的转化点,从而使教学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5.发挥评价功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测验题、考试题的针对性对学生来说很重要,如果一份试题拿来给学生测试,一个班级只有三五个学生达标,就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学生学得没有“精神”,教师也觉得越教越没有“味道”。试题千好万好,学生能写才是好试题。往往一套试题,可能对层次高的学生来说是一份好试题,而对中等和层次低的学生来说就不一定是好题了,甚至有可能用不了。所以,试题质量的高低要看针对什么层次的学生而言。我们一些教师比较喜欢用现成的试题,层次高的学生全写,中等层次的学生删掉两三题,低层次的学生则要删掉更多。殊不知,每一份试题,编写者是有明显的意图和目的的。比如知识的覆盖面,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等,这些要通过试题整体体现出来,删除了一些题后,显然知识点的覆盖方面、能力的要求方面等就会有所改变,试题的功能可能有所降低,这时教师自己编写题目就显得非常重要。教师通过自己编写试题,可以针对学生平时作业、练习中出现比较多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通过自己编写试题,可以达到检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情况的效果。例如在平时的测验中,如果教师计划用一节课的时间来考试,那就要想办法让多数学生在45分钟内都在做题,让学生在45分钟内都有事情可做。这样的一份试卷,不是因为学生不会写而睡觉,或做其他事情而白白浪费时间。难度适中的试题,学生会写了,考试能取得好成绩了,学生才会有成功感;有了成功感,学生才会感到有希望,才会慢慢地喜欢这门学科,才会跟着教师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有效地调动起来,我们就可以在这个评价的过程中找到学科教学与学生兴趣的结合点。
分层递进教学虽然不是什么新的理念,更不是什么新的教学方法,但只要我们设身处地地从学生的实际着想,从课堂教学的实际出发,分层教学就会不断地注入新的时代内容,就会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
(责任编辑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