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今的学校德育教育中,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只重社会要求,忽视学生心理需要:只重教育要求的规范性与正确性,忽视教育要求的可接受性与学生主观能动性等不正确倾向,出现了人们常说的“学校讲半天,不如社会上一支烟”的怪象。结合实际工作中的体会,探讨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如何把握最佳“交汇点”和“共鸣点”,进而提高学生自我完善、自我教育的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最佳教育境界。
1 从学生心理和思想意识发展的角度
学生自我意识的不断增长与社会意识成熟相对缓慢的矛盾,表现为中学生总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成熟了,常爱用口头语“我知道”有时甚至厌烦父母、教师必要的指点,而实际上这是一种误区,中学生基本上是处于学习时期缺乏对社会生活的实际体验,且世界观和人生观还处于形成时期,因而不能正确地看待问题。遇到意外的突发事情,往往表现为偏激、冲动、不冷静。这种时候,老师既要肯定学生自立、自强的主动性,同时,又要不损害学生的自尊心,因地制宜利用周围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
如:在2002年校运会上,我班学生在广播操比赛中荣获全校第二名,开始因我班是高三普通班,所以,其他班的有些学生出言偏激,认为我班不行,这严重地挫伤了全班同学的自尊心。我就耐心地劝慰学生,别人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你们差吗?同时又多鼓励学生,为了班级的荣誉,你们一定会非常出色的,结果,在比赛时,全班同学精神焕发,斗志昂扬,以非常圆满的动作完成了全套广播操比赛。
2 从学生的个性角度
中学阶段是人生的一个“断奶期”,诸多烦恼集于一身。要正确地处理与对待,中学生难以胜任。于是,很自然也很容易会形成形形色色的不良个性,诸如、孤僻、偏激、敌对等。尤其是那些平时对自尊要求不严、不求上进、或因身体残疾而自暴自弃的学生,表现得更为明显。对于这些学生,应分别对待。通过观察、谈话、搜集材料以及家长联系等方法,逐步理清学生不良个性形成的脉络,追根究底,找出病症所结之处,然后采取适当的措施,以温和的态度引导其认识错误,以热忱的态度鼓励其恢复自信,以赞扬的方式挖掘其“闪光点”。中国有句古话:“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说明了教育中鼓励的重要性,“闪光点”的无可比拟性。
如:今年我所带的高三(5)班,全班男生中大部分基础差,有自卑感,在9月份刚开学时,上课根本不听,总是讲话或睡觉。我通过找他们谈话后,了解了他们身上的根源,就耐心地找他们谈,指出了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如:班集体荣誉,帮助同学慷慨大方、有礼貌、很活跃等。渐渐把话题引向个性方面来,既要正视自己的实际情况,又要随时提醒自己,为什么成绩不好?是因为以前太贪玩等原因。只要努力,就会取得成功,逐步树立起自信心,克服自卑感。结果,全班课堂情况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观。
3 从教育要求的可接受性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角度
中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立能力正在逐步发展。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必须提出恰当的有针对性的教育要求,否则极易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而使教育效果趋于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通过恰当的教育步骤,激发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教育效果深深植根于学生的心中。
3.1 加强学生的个别教育。主要指差生的教育,它关系到班集体整体水平的提高,所以要本着“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原则,”坚持耐心教育,启发自学性,随时抓住他们的“闪光点”,以取得“共鸣”的效果。如:我班有一位学生,班级里的大小“毛病”他都齐全,任你直说横说,“我自然岿然不动”。通过一段时间的了解,觉得他好胜心特别强。于是,我就安排他当一名班干部去管理班级,结果,他工作中尽心尽职,学习也很努力。
3.2 加强班级教育,一个团结、协作的班集体,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好环境。反之,人心涣散,如何能够营造出良好的班集体?如果老生常谈,毫无新意,又无具体的层次目标,且不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犹如炒冷饭一般,势必难以实现。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清楚地了解班级的底细,各位学生的情况及班集体中最突出的问题,本着尊重学生的宗旨,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在适当的时候引导学生。
总之,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关心、爱护他们,通过启发疏导、情景创设等手段,用情去感化,用心去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1 从学生心理和思想意识发展的角度
学生自我意识的不断增长与社会意识成熟相对缓慢的矛盾,表现为中学生总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成熟了,常爱用口头语“我知道”有时甚至厌烦父母、教师必要的指点,而实际上这是一种误区,中学生基本上是处于学习时期缺乏对社会生活的实际体验,且世界观和人生观还处于形成时期,因而不能正确地看待问题。遇到意外的突发事情,往往表现为偏激、冲动、不冷静。这种时候,老师既要肯定学生自立、自强的主动性,同时,又要不损害学生的自尊心,因地制宜利用周围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
如:在2002年校运会上,我班学生在广播操比赛中荣获全校第二名,开始因我班是高三普通班,所以,其他班的有些学生出言偏激,认为我班不行,这严重地挫伤了全班同学的自尊心。我就耐心地劝慰学生,别人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你们差吗?同时又多鼓励学生,为了班级的荣誉,你们一定会非常出色的,结果,在比赛时,全班同学精神焕发,斗志昂扬,以非常圆满的动作完成了全套广播操比赛。
2 从学生的个性角度
中学阶段是人生的一个“断奶期”,诸多烦恼集于一身。要正确地处理与对待,中学生难以胜任。于是,很自然也很容易会形成形形色色的不良个性,诸如、孤僻、偏激、敌对等。尤其是那些平时对自尊要求不严、不求上进、或因身体残疾而自暴自弃的学生,表现得更为明显。对于这些学生,应分别对待。通过观察、谈话、搜集材料以及家长联系等方法,逐步理清学生不良个性形成的脉络,追根究底,找出病症所结之处,然后采取适当的措施,以温和的态度引导其认识错误,以热忱的态度鼓励其恢复自信,以赞扬的方式挖掘其“闪光点”。中国有句古话:“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说明了教育中鼓励的重要性,“闪光点”的无可比拟性。
如:今年我所带的高三(5)班,全班男生中大部分基础差,有自卑感,在9月份刚开学时,上课根本不听,总是讲话或睡觉。我通过找他们谈话后,了解了他们身上的根源,就耐心地找他们谈,指出了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如:班集体荣誉,帮助同学慷慨大方、有礼貌、很活跃等。渐渐把话题引向个性方面来,既要正视自己的实际情况,又要随时提醒自己,为什么成绩不好?是因为以前太贪玩等原因。只要努力,就会取得成功,逐步树立起自信心,克服自卑感。结果,全班课堂情况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观。
3 从教育要求的可接受性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角度
中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立能力正在逐步发展。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必须提出恰当的有针对性的教育要求,否则极易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而使教育效果趋于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通过恰当的教育步骤,激发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教育效果深深植根于学生的心中。
3.1 加强学生的个别教育。主要指差生的教育,它关系到班集体整体水平的提高,所以要本着“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原则,”坚持耐心教育,启发自学性,随时抓住他们的“闪光点”,以取得“共鸣”的效果。如:我班有一位学生,班级里的大小“毛病”他都齐全,任你直说横说,“我自然岿然不动”。通过一段时间的了解,觉得他好胜心特别强。于是,我就安排他当一名班干部去管理班级,结果,他工作中尽心尽职,学习也很努力。
3.2 加强班级教育,一个团结、协作的班集体,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好环境。反之,人心涣散,如何能够营造出良好的班集体?如果老生常谈,毫无新意,又无具体的层次目标,且不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犹如炒冷饭一般,势必难以实现。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清楚地了解班级的底细,各位学生的情况及班集体中最突出的问题,本着尊重学生的宗旨,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在适当的时候引导学生。
总之,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关心、爱护他们,通过启发疏导、情景创设等手段,用情去感化,用心去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