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研究

来源 :电脑知识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5134855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该文基于目前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从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和实践教学效果三方面构建了全面科学的物联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此评价体系以学生为中心,侧重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评价,旨在找出物联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薄弱环节,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物联网专业人才。
  关键词:新工科;物联网工程;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1)30-0208-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Practical Teaching of Internet of Things Engineering Specialty for New Engineering
  KANG Yan-qin, LIU San-min, LIU Tao, LIU Jin
  (School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Wuhu 241000, 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practice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comprehensive and scientific practice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for Internet of Things engineering specialty from three aspects: students' learning, teachers' teaching and practice teaching effect.The evaluation system is student-centered and focuses on the evaluation of students'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ability. The evaluation system aimed to find out the weak links in practical teaching of Internet of Things engineering major,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ractical teaching continuously, and cultivate applied talents of Internet of Things in line with social needs.
  Key words:new engineering; internet of things engineering; practice teaching;evaluation index system
  1引言
  随着智能制造和物联网产业的兴起,社会和企业对物联网专业毕业生在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等工科素养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新工科对实践教学创新也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及要求[1-2]。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对物联网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需要具备较强的工程背景以提高工程能力为地方经济和特色行业服务,其中实践教学是新工科背景下物联网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3-4]。通过实践教学,物联网工程专业学生可以掌握传感检测、射频识别、物联网控制、人工智能等方面知识的工程应用,并在实践中发现新的问题,对所学知识进一步深入理解和升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学生该项能力的提高是衡量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
  由于物联网工程专业对实践和创新比较注重,加强实践教学可以达到预期培养目标。因此需要构建科学、规范、合理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为实践教学质量提供保障,并且对实践教学竞争与激励机制的建立有很大帮助,在教师实践教学方法、教学水平提高等方面也能够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2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现状及问题
  目前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普遍存在评价不健全、评价不科学、对实践教学评价不重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将直接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教学改革的顺利开展[5-6]。
  (1)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健全。目前各高校都建立有科学规范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但是理论课和实践课大都采用同一评价指标,并没有专门针对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实训、创新实践等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体系。因为实践教学具有特殊性,采用理论课的评价指标会导致评价的结果不能有效的反映实践教学效果,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也会受到很大影响。
  (2)实踐教学评价主体缺少多元性。多数高校对实践教学评价重视度不够,流于形式,尤其缺少对用人单位、毕业生、社会这些重要评价主体的深入调研,导致评价结果不能全面科学地反映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也无法有效反馈到高校。
  (3)实践教学评价方式缺少多样化。教师对学生实践课程的评价大多是依据学生提交实践报告的质量,个别实践课程会结合学生的作品和课程答辩情况,采用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合格五级打分制评定学生实践课程的成绩。我校《传感检测与RFID技术》课程的课内实验和课程设计之前一直采用这种传统的方式来评定学生成绩,评价方式单一,最终的成绩不能真实反映学生实践能力,急需进行改革。
  3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物联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需要具备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验教学体系和专业实验室,并且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习实训场所,如物联网基础实验室、物联网应用开发实验室、物联网云平台、物联网学生竞赛与创新实验室、认识实习基地、生产实习基地等,为实践教学的全面开展和改革研究提供保障条件。我校建立了物联网专业开发实验室,并不断升级改造实验设备,以符合快速发展的物联网产业需求,为《传感检测与RFID技术》课程开展课内实验和课程设计教学提供了有力的基础保障。该课程目前采用的是无线龙物联网综合实验系统,配备大量常用传感器供学生完成实验项目以及自学扩展。   本文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从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和教学效果三方面构建,通过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对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开展全方位的立体评价。评价指标点注重以符合社会需求为目标,并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产出导向的评价结果,找出实践教学的薄弱环节,从教学体系、教学平台、教学方法等多方面进行持续改进,不断完善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持续改进实践教学评价方式,改革实践教育理念。
  对学生实践学习的评价主要指标点是学生教学活动的参与度和学习结果,如图1所示。二级指标点有课堂互动表现、实践过程、作业完成情况、实践作品完成情况、现场答辩情况及实践报告质量等,尤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素质的评价。我校《传感检测与RFID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部分,目前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课前课中课后都会在超星学习通平台发布教学活动学习任务,课堂互动表现、作业等学生教学活动参与情况在学生最终成绩评定中均占有一定的分值,课程结束后,可以从学习通平台导出详细数据,作为学生成绩评定的依据。
  对教师实践教学的评价主要包括实践教学资源、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管理,如图2所示。二级指标点有符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的自编实验指导书或者自编实践教材;实践教学内容安排合理丰富,侧重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多样化,激发学生对实践课的兴趣;课程考核方式多元化。评价方法可以采用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比如编制教师实践教学质量调查表,调查内容涵盖教师实验内容安排情况、实验讲解情况、实验指导情况、实验报告批改情况等以及对实验课的意见和建议。课程结束后发放给学生填写,同时通过调查问卷获取学生对课程学习的满意度以及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调查结果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持续改进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是以专业目标和课程目标的达成度为标准的总结性评价。评价指标要侧重学生基本专业知识运用能力、职业能力与素养、社会效应的培养结果。评价主体要多样化,除了教师自评、同行互评、督导组专家评价、学生评价外,尤其侧重来自企事业用人单位的评价,学生评价除了在校生评价还要重视物联网工程专业毕业生评价。这些评价可以反馈社会对物联网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新要求以及物联网行业出现的新方法和新技术,促进教师开展实践教学改革。评价时要确保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评价最终结果可以帮助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教学任务的完成效果和教育目標的达成程度。
  4结语
  本文构建的物联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为该专业培养方案的优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提供了良好依据和保障,同时促进实践教学改革创新,后续将根据实践教学评价体系,进一步研究物联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措施,旨在培养满足当前社会需求、具有开拓意识和创新理念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启明,周志青,时合生.新工科背景下物联网工程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以平顶山学院为例[J].科技视界,2017(24):70-71,79.
  [2] 叶继华,王明文,王仕民,等.新工科背景下物联网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J].计算机教育,2018(3):52-54.
  [3] 焦金涛,余文森,阮星,等.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应用型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8(47):150-151.
  [4] 周梅.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物联网专业培养模式研究[J].软件导刊,2019,18(11):161-164.
  [5] 魏利鹏,赵林.应用型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7,26(1):174-178.
  [6] 高登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18):172-173.
  【通联编辑:代影】
其他文献
摘要:该文阐述了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现状,教学内容中的基础理论、计算机操作以及计算机程序设计等内容的基本构成情况。以某高校大学一年级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学生们学习的两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相应的考核结果,通过分析得出三者之间的关联,找出学生不能够熟练掌握一部分教学内容的原因,并以此为理论依据提出了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非计算
摘要: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不但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也赋予了职业教育新的内涵,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催生教育的深刻变革。该文通过调查分析宁夏高职院校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现状,研究提出通过建设智慧校园、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加强专业技术保障人员队伍建设,助推宁夏高职院校教学改革。  关键词:信息技术;宁夏高职院校;教学改革;路径探索  中
摘要: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传统的数字电路教学模式不能很好契合卓越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需求,课程改革迫在眉睫。以提高课堂成效和学生就业竞争力为出发点,以提升计算机系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为目标,以行业发展要求、企业岗位需求和学生职业生涯成长需求为指引,立足课堂、课程双维度,通过重构课程内容体系、提升教学信息化水平、构建多课堂协同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等措施,拓展师生互动方式与渠道,提升课堂教学
摘要:在新工科建设的过程中,计算机专业在创新创业创意方面的工作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分析三创教育在高校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设计进阶培养模式来实现三创工作,提升创新思维,探索应用型本科院校中计算机专业人才教育新途径。  关键词:新工科;计算机专业;进阶式;三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1)30-0194-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
摘要:针对少学时专业实践课进行课程改革,给出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确立的原则和方法。采用项目教学让学生系统掌握重要知识点和操作技能;利用PBL教学将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探索相结合以突破教学难点;借助分层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实践表明,上述教学理念和方法能克服学时少的困难,教学效果较为理想。  关键词:少学时专业实践课;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网页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摘要:培养高素质人才是高校最终目标,对于技术性应用型大学来说,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水平是高校就业水平的重要体现。该文基于《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学改革,结合近八年的学生专业竞赛孵化团队建设及实施,立足于学生竞赛进行教学研究,通过“以赛促学、赛教融合”的教学模式改革,使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该文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项目驱动教学等教学模式改革,从教学模式的改革形成、目标及实施方案等三个方面研究,通
近几年,人脸识别技术已在很多社会领域有所应用,教育领域也不例外。人脸识别中的表情特征提取技术已在教学反馈与评价阶段有所涉及,该文内容是有关课堂教学即时反馈系统现状的调查研究与综述,通过罗列分析近几年出现的课堂教学即时反馈系统,得出课堂教学即时反馈系统的应用现状与应用形式。重点分析了基于微表情追踪的课堂教学即时反馈系统的理论研究与应用现状,总结当下课堂教学实时评价手段的长处与不足,为更多的教学工作者
摘要:R语言数据分析编程课程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大数据专业及其相关课程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以《R语言数据分析编程》为例分析了大数据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包括建立完善的课程教学资源,突出实践环节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利用竞赛提高学有余力同学的数据分析能力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大数据专业课程;课程教学资源;实践环节;数据分析竞赛  中图
摘要:现如今,国内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逐渐扩大,各大院校需要适应市场变化,构建新的教育培养模式。为解决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问题,学校需要以开设专业的现状为切入点,运用计算机大数据,探索人才培育方向。本文根据大数据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影响内容,提出优化培养模型的举措,包括设置立体化的资源库及开启一课双师模式等。  关键词:计算机大数据;技能型人才;资源库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影视创作在不同行业得到广泛传播,OBE是一种结果导向的教育理念,对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影视制作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在影视领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影视产业提供合格的人才,必须整合OBE教育理念在影视创作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形象,该文首先分析了OBE教育理念的定义内涵,并以该项目为例,从实践角度分析了培养影视制作应用型人才的原则和对策措施。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