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教育研究

来源 :科技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weitao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洛阳理工学院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为例,介绍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有效途径,从教育理念的融合、课程体系构建、师资力量的培养和实践平台的搭建四方面展开研究,对促进我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有着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融合;实施途径
  
  1 绪论
  为了适应我国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管理创新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保障经济持续发展,我国提出了“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经济发展战略。这就要求劳动者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同时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和开拓精神素质的劳动者才能适应社会需求。高等教育机构一直是为国家输送人才的主要基地,特别是应用型大学承担着培养适合社会和时代需求的创新创业型人才的责任和使命[12]。早在2010年,教育部就明确提出高等学校要对全体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并且要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是近年来高校工作的焦点。但由于长期以来,高校对学生的教育强调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培养适应职业规范和岗位要求的专门性人才,并且只注重知识的传递,忽视知识的相互关联以及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导致培养的学生不具备创造性工作的能力,人力资源质量较低,不能满足我國社会需求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34]。由于认知差异,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鼓励少数大学生进行创业,同时由于资源性障碍,缺乏高素质的师资力量和实践教育平台,导致大多数高校主要还是进行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仍处于业余位置,主要是开设几门就业课程和参加一些创新创业竞赛,没有做到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5]。
  我校焊接技术及工程专业是2018年新上的本科专业,焊接技术及工程专业具有材料、机电、信息控制等多学科领域交叉的鲜明特点,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及绿色焊接发展理念的提出,传统焊接的面貌已经彻底改变,相应的培养目标也应该做出相应调整。焊接技术及工程专业本专业培养适应中原经济区,立足区域性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思想素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文与工程素养并重,掌握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和材料加工工程、电子技术、机械设计、自动化控制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具备焊接工程、机械设计与制造、电子电力以及计算机等相关的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机械、航空航天、能源交通、增材制造、微电子连接等领域从事焊接工程相关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与技术改造、技术开发、项目管理;具有工程创新创业潜质、国际视野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主要服务于焊接技术与工程以及相关专业领域技术岗位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 创新创业教育与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实施的有效途径
  2.1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理念的融合
  从目前来看,因传统高校精英教育影响,大部分高校还是以传统学科本位教育理念来培养学生,导致学生知识结构单一,理解能力强但缺乏质疑和主动创新创业意识,导致人力资源质量低,不能满足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对劳动者素质的需求,并且“进编制”成为毕业学生首选的职业规划,就业时首先考虑的是工作稳定程度,所以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理念的融合刻不容缓。
  通过创新创业教育与焊接专业教育的融合,将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动态、方向以及法律政策制度等纳入教学体系中,使课程体系的构建和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反映社会经济需求,搭建起课堂与企业、教学与经济的链接。通过创新创业教育与焊接专业教育的融合,有利于学生建构知识体系的有机关联,通过广博的学识使他们学会思考和推理,转识成智,提升他们的质疑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增长学生的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
  2.2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深度融合
  根据焊接技术与工程的专业特点,课程体系的建立首先要强化学科交叉,调整学生知识结构,强化材料、电力、信息、控制等多学科交叉,拓宽专业面,开发学生发展潜质。其次是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在教学内容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与研发低排放低污染的焊接材料和焊接工艺及新型高效和环保的焊接方法等绿色焊接重大攻关课题相结合,培养学生焊接研发、技术转化和创业管理能力。最后是强化实践教学,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建立适应创新创业人才成长的实践教育体系与方法,加强学生应用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们对教学、科研及社会资源进行合理整合,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建立新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具备焊接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焊接生产的管理与经营的高层次人才。
  按照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打破原有的“树枝状”教学课程体系,建立新的课程体系,把创新创业课程循序渐进地融入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较完善的课程体系,如下表所示。课程分为基础、专业和拓展三个平台,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达成素质教育。基础平台分为人文社科基础课和自然科学基础课,安排传统的人文社科和经济管理课程中,有机安排了通识类创新创业课程的内容,综合政治、经济、法律、管理和文化等知识,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植于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专业平台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增设了流体动力学,电机学基础,电气控制与PLC技术和机械制造数字化技术基础等机电、信息和控制等交叉学科领域的课程,同时开设了创业计划、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等课程,实现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专业拓展课开设了先进连接技术、焊接数值模拟、人工智能技术及应用,增材制造、焊接科学研究及创新等课程,注重课程的综合性、前沿性以及与社会的关联性,能力拓展课安排了基础课程的实习、课程设计、综合实训等实践性课程,注重课程的主体性,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进行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训练。   2.3 调整师资队伍,提供师资力量
  为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校建立以课程创新能力为平台的育人体系,而高素质的师资是推进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落实的关键,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体,教师水平直接影响着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效果。创新创业教育与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教育融入需要教师具备广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又要有丰富的管理企业经验,高校大部分教师不具备这样的能力,所以师资队伍的建设刻不容缓。师资队伍的建设应两手抓,校内教师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通过学习与本专业相关的交叉学科课程,提高自身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带领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焊接专业教师根据所授课程在中国大学慕课网站上进行在线学习,并借助洛阳理工学院网络教学平台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建设。近几年学校选派专业教师到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和不同的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学习先进的教学和管理理念,提升教师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工作实践能力。在校内焊接专业教师与机械学院、电气学院和机器人学院进行科研合作,提升教师自身的科研能力和通力合作能力。同时对于创业能力的培养,可通过聘请有创业和企业管理经验的企业家来校给学生做主题讲座,对模拟创业活动进行指导,使学生了解和适应社会需求,搭建起课堂与企业,教学与经济的桥梁,培养学生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教学内容的组织对于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程度至关重要。在焊接技术及工程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要强化经典理论,同时密切联系世界新技术领域内的最前沿的主题,如传递焊接高新技术创新与发展的最新知识,树立绿色焊接意识等。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这需要教师的知识内涵和知识结构不断更新。教师制定特色和详细的教学大纲,重视与学生进行前沿科研课题,学科发展趋势的探讨,拓展学术视野,启发和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
  科学研究是充实教学内容的主要渠道,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掌握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和趋势,科研反哺教学,教学与科研互动,从而优化和深化教学内容。目前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科的发展前沿,教师带领学生针对不同焊接方法进行焊接过程模拟,对焊接结构的温度场分布,焊接应力和变形预测,通过工艺参数的调整和优化,最终制定合理的焊接工艺进行实际生产,从而实现节能降耗、污染减排。针对有色金属的性能特点,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有色金属冷金属过渡焊接工艺参数优化的试验研究,指导学生进行试验研究,数据分析,撰写和发表论文,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近几年3D打印技术的迅速发展,针对该技术与焊接技术的密切相关性,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区域激光熔化316L不锈钢成形件的工艺参数对成形件组织性能的研究,拓宽学生视野,紧跟时代步伐。通过带领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强化专业知识与科研生产的结合,提升学生实践创新,在课题研究中同时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进入社会的适应能力,培养学生在工作岗位中的爱岗敬业职业素质。
  丰富而先进的教学方法是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可或缺的部分,这对传统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可通过研究式、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合理利用多媒体、网络、仿真等现代化教学技术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目前焊接专业教师上课以线上线下混合式模式进行授课,课前把下次课需要学习的视频和资料提交给学生,并进行课前学情检测,了解学生学习难点,课上以问题导入式进行教学,并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积极引导,在授课的同时,训练学生自学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实行导师制也是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手段,因人而异地制定指导计划,指导学生选题,收集资料,制定设计方案,然后对提出的方案进行评审,认为其可行后进行方案实施,最后总结讨论,撰写论文,传授科学研究方法。
  2.4 实践平台的构建
  实践教学是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显著特征,实践教学平台是进行实践教学的最重要的物质保障。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是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真实有效开展的保障。焊接技术与工程是集材料学、工程力学、电力学、自动控制技术等多学科交叉的专业,培养学生多学科知识综合运用和创新实践的能力。目前我校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式较单一,主要是通过开设几门创新创业理论课程和组织少数同学参加一些与专业教育相关不多的创新创业大赛活动,无法满足全体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需求,因此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搭建尤其重要。
  校内实践平台的搭建,首先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进行工程图学课程设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电工电子实训等对学生进行规范的设计训练。重点建设校内综合实验室,开设弧焊电源及焊接设备、焊接方法及工艺等焊接专業的综合实训,提升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理论与实践结合,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等创新能力的培养。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焊接创新大赛等与焊接专业教育相关的创新创业系列大赛,激发学生创新兴趣和潜能。建立焊接创新创业教育服务线上平台,组织线上开设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等有助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课程,发布紧随时代前沿的焊接技术和方法的专题讲座和科研成果,并且在线上为学生提供创业政策和动态,介绍创业商机等,促进焊接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
  目前,我校以双创教育高质量为抓手,建立种子资金+创业导师扶持的培育模式,本专业教师积极响应学校的办学理念,带领学生进行“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等。同时校内实践平台的搭建中,教师创业和参与项目运作是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融合的有效措施。学校为教师提供场地和优惠政策,鼓励老师建立自己的工作室,激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创新发展,使成果商业化和帮助学生创业,目的是培养专业学习严谨,商业头脑敏锐,具有良好创新创业意识的师资,以使学校的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能够较好地符合教育规律。
  校外实践平台的搭建,主要通过与社会资源转整合,签约大学生就业创业基体,使学生通过接触和了解社会,明白企业运作,历练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最终来服务社会,提高自身存在价值感。目前焊接专业积极与社会建立产学研全面合作联盟,与企业共建实习基地,通过专业技术服务交换场地和资金资源,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并参与建设学校的大学科技园,发挥引领作用。同时与洛阳市和周边地区龙头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拓展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应用创新创业项目的锻炼机会。并且学校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鼓励和帮助具有创业意愿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尝试与社会对接,设立和参与投资少和风险小的创业项目,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成长和发展。
  3 结语
  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响应“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经济发展战略需求,本文从教育理念、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实践平台四方面进行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进行了研究,为国家培养满足社会经济需求的焊接技术及工程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提供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孙继红,马海泉.创新驱动:大学发展的源动力[J].中国高校科技,2017(9):46.
  [2]刘艳,闫国栋,孟威,等.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J].中国大学教育,2018(11):3537.
  [3]江华丽,林介本,张荣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04):3234,50.
  [4]许涛,郑文江.美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其新特征[J].现代教育技术,2019(04):114117.
  [5]王秀芝,刘志强,吴祝武.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国内外研究进展[J].中国高校科技,2019(04):9296.
  作者简介:宋联美(1973— ),女,汉族,河南新乡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材料加工成型。
其他文献
[摘要] 《科学素质纲要(2021—2035年)》根据当前中国发展语境和2035年初步建成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定位,提出并系统布局了“全民科学素质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这一核心命题,其要义包括:“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是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新起点、新方向;“科技必须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基本出发点;更平衡、更充分是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基本精神,中国人民作为整体的科學素质建设
摘要:在模拟法庭教学中引入“线上线下+对分课堂”模式,能够突破原有法律实践教学的瓶颈,拓展教学平台,实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教学目标,也是响应新时代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新举措。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法治素养,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模拟法庭;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法治素养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了“八个相统
摘要:“智慧职教云”平台是信息化教学理念和方式在职业教学中应用的体现,本文通过采用“智慧职教云+腾讯”双平台的在线教育模式应用于线上药理学教学过程中,将传统教学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进行有机结合,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板块对药理学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同时阐明线上教学的优势及发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为推进“互联网+”的教学模式的转变提供参考。  关键词:智慧职教云;腾讯;线上教学;药理学  Appli
摘要:研究显示现阶段我国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心理危机事件时有发生,成为影响学生成长和学校安稳的重要因素。通过分析当前我国所处社会背景、大学生心理危机根源和表现、兼职班主任在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中的地位、优势和策略措施等,提出了一系列科学有效的建议,为新时期兼职班主任如何在工作中有效地塑造健康积极向上的大学生心理稳态提供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兼职班主任;大学生;心理危机;危机预防干预  
河北医科大学科学技术处河北石家庄050000  摘要:近几年,国家相继出台了多项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政策,针对高校推进“放管服”政策改革的落实落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建议和举措。要求高校完善科研经费管理机制,简化科研项目管理流程,充分释放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本文在此背景下,遵循国家及河北省“放管服”改革相关文件的要求,结合河北高校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实际情况,从科研经费预算调剂权改革的现状、
摘要:在深入理解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思想、领悟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基础上,以我校建设成为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契机,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对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和研究。本文从专业培养目标、毕业基本要求、专业课程体系及课程与毕业要求的对应矩阵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制定,对其他新建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    通过研究指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