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要注重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j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数学教学要大面积提高学生成绩,一个非常重要的办法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在多年的教学工作实践中,笔者做了一些有意的尝试.
  一、围绕数学中“数”与“形”的结合,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训练
  “数形结合”是现代数学中的一种重要思想,也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数与形的有机结合能使许多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直观具体,因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得数学的学习不再让学生望而却步,可以使数学在学生的心目中变得有趣而简单.我们在教给学生数学知识与解题方法技巧的同时,更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形结合思想的逐渐养成和在学习中的自觉运用就是一种良好的数学思维,在学习实践中得到了普遍应用.这就启示我们,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数形结合”的思维训练.多年的训练实践证明,解数学题,只要能把抽象的“数”与具体的“形”结合起来,就可以找出解题的切入点,使问题迎刃而解.
  二、注重学生运用 “方程”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训练
  事物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是数学学科研究的对象.在探究一些较为复杂的数学问题时,我们常常会纠结于一些已知与未知的条件之中,这时需要我们运用方程化思想,问题的解决一下子就变得豁然开朗.方程思想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十分广泛.小学高年级的算术课中就已触及了一些简易的方程知识.升入初中后,学生则要陆续学习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二次方程组、分式方程等内容;高中阶段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又要先后学习指数方程、对数方程、线性方程、参数方程、极坐标方程等内容.其实,各种方程的解题思维和方法技巧实质上都是一致的,都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将各类繁难方程化简,然后运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步骤或者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最终获得方程的解.
  三、重视培养学生将数学问题化难为易的“转化”思维能力训练
  数学解题的一个最根本的途径就是要运用一定的数学思维,通过一定的解题方法和手段,把复杂繁难的数学问题转化为人们普遍使用的众所周知的简单的数学形式,达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未知为已知”.然后通过大家所熟悉的数学运算方法把它解决.因此,数学解题必须引导学生养成问题“转化”的思维习惯.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面对数学难题,首先想到“转化”,寻找解题的入手点.要教育学生平时多留意老师的解题方法和思路,学生同伴之间解题中成功转化的心得也是一种资源.这样多管齐下,久而久之,就可以积累各种数学解题的有效转化思维和技巧.
  四、要引导学生运用“对应”方法,不断强化“对应”思维能力训练
  “对应”是现代数学的重要的基本的概念之一.“对应”思想在人类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活动中由来已久,古代数学中就已经有了对应概念的萌芽.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一些“对应”关系.比如,在生活中测量与数值之间,图形与面积之间,物体与数量之间都可以形成一一对应关系.现代数学中的映射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对应,数与形的映射对应形成数形结合思想,形与形的映射对应产生变换思想,使得数、式、形之间通过变换形成一种对应关系.随着中学生数学学习的逐渐深入,我们应当把“对应”思想运用到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之中,强化学生的“对应”思维能力训练,从而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数学计算或化简各种公式的两边、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之间、直角坐标平面上的点与一对有序实数之间、函数与其图像之间的对应都是“对应”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这样,各种看似不相关的问题之间就有了一种内在的联系,一些看上去不易解决的问题就可通过对应思想得到解决.
  五、数学教学中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我们发现一些稍有难度的数学题,要一下子看出它的解题方法和结果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我们面对每一道题的时候,要认真分析题意,探索解题思路,运用多种方法推理或演算,往往会柳暗花明,整个思路就会明朗清晰起来.即使是我们的数学教师,拿到一道难题,也不可能马上就能解出来.教师面对陌生的题同样也要进行分析探究,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后才能给学生一一讲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教给学生解题方法技巧的同时,注重自信心的提高也是提升学生解题能力的关键.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让他们相信各种数学题,只要是不超出自己所学知识范围,就一定能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出来.关键是要教育学生敢于探究.教师最担心的就是学生一拿到题就退缩,没去钻研就认定自己做不出来.因此,在解题的时候,首先要注意引导学生认真读题、审题,抓住每一个条件,每一个细节.其次还要让学生学会比对联想,运用好平时积累的各种解题方法、技巧、经验,因为往往一道题和一类题之间有首一定的共性,一道题的特殊性中往往有着普遍性.
  (责任编辑 黄桂坚)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针对目前国内高房价的现象,分别从供求,心理因素,货币市场和土地供应方面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从经济和农业两方面阐述高房价的危害,并就个人想法提出应对高房价的措施
预备役部队的建设关系着国家国防大计的布局,是不容忽视的一项长期工作。在经费投入数额少、渠道狭窄的情况下,如何走出困窘的局面,需要预备役财务人员加强思考力度。笔者认为,建
粮食安全问题不仅是我国一直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全球一直关注的问题。粮食安全是我国农业政策一个长期目标。本文主要对“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和“我国粮食安全具体战略
全面预算管理是以战略目标为导向,在预算期内利用计划、组织、控制和领导等管理功能,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进行指导和协调,通过预算目标管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评价等手段进行闭环管理,以求促进企业业务流程的规范和优化,确保预算期生产经营,达到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目的。    一、全面预算管理是提升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1、全面预算管理是评价企业内控效果最好的准绳。从内部控制来说,全面预算管理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自然延伸,是基础教育阶段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中英语课程应根据高中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在进一步发展学生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那么如何提高高中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一、听说读能力培养  要想用英语思维,最重要的是要
历史故事是以史料材料为依据,用通俗口语写成的以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为叙述对象的故事,具有知识性、形象性、生动性、趣味性、启发性等特点,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历史故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对于调节课堂氛围,优化教学主题有着重要作用。  一、讲述历史故事,诱发探究欲望  历史故事短小精悍、形象生动
酸制酸是中学化学一条重要的反应规律。一般判断酸制酸的复分解反应能不能发生,除了要看酸的强弱还要考虑有没有沉淀、气体、高沸点或低沸点酸的生成。换句话说,要看整个反应是否向著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对于判断酸制酸的氧化还原反应能不能发生,一定要看是否是强氧化剂制弱氧化剂。  一、强酸制弱酸  酸性较强的酸能够制取酸性较弱的酸,是因为较强酸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大于较弱酸,电离产生的氢离子可以跟较弱酸的酸
态势语具有悠久的历史。如人们习惯用“察颜观色”来推测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又用“指手画脚”来传递某种用意。但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一直很少有人去研究态势语,去自觉而科学地运用态势语。真正把态势语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的始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著名行为学家朱丽叶斯法斯特于1970年发表《BODY LANGUAGE》(《体态语言》)。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国外开始重视态势语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运用。教学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