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旧址类纪念馆的红色文化宣传教育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nsan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红色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激励一代代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宝贵精神财富。革命旧址类纪念馆作为凝聚和集中展现红色文化的重要窗口,具有重要的历史纪念价值和教育意义。在新时代,文博工作者需要牢记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砥砺奋进、继往开来,大力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进一步繁荣兴盛。
  【关键词】红色文化;革命旧址;黄埔军校;纪念馆
  【中图分类号】G268.1 【文献标识码】A
  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坐落在广州的长洲岛上,成立于1984年6月,隶属于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黄埔军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时期贯彻政治主张的重要实践和见证;黄埔军校中的政治教育,由中国共产党人主导,也为人民军队的政治制度开创了先河。此外,黄埔军校为中国共产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军事、政治人才。可见,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本文试从近年来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在红色文化宣传教育方面所作出的实践和努力为切入点,探讨革命旧址类纪念馆在红色文化宣传教育方面的重要性、独特性及开展工作中的策略和方法。
  一、革命旧址类纪念馆开展红色文化宣传教育的重要性
  “红色文化”是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由中国共产党人、一切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它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这三者的有机统一体。革命旧址属于红色文化中物质文化的一部分,而其背后所展现的革命时期所形成的革命精神、革命道德等,又是红色文化中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革命旧址类纪念馆应担负起传承和弘扬革命文化的引路人角色,所以,我们要大力开展红色文化宣传教育。
  (一)理想信念与初心使命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总书记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在中国共产党成立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就在黄埔军校中的共产党人身上有着显著的体现。黄埔一期生蒋先云在中山舰事件后第一个宣布退出国民党,并宣称“头可断,而共产党籍不可牺牲!”大革命时期,黄埔军校中的共产党人为了贯彻主义、献身革命,在东征和北伐的战场上一往无前;章琰、曹渊等黄埔英烈血洒战场、为国捐躯。大革命失败后,从黄埔军校中走出的共产党人,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中,用实际行动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用青春与生命展现了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性。
  (二)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习总书记在讲话中谈到:“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不管是黄埔军校的办学历史,还是黄埔军人在战场上前赴后继的英勇事迹,其彰显的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的革命文化。可以说,黄埔军校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体现,是近代中国仁人志士们为振兴祖国、民族独立而不懈奋斗的缩影。以“爱国爱民、团结合作、勇敢无畏”为主要特征的黄埔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弘扬黄埔精神有助于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三)青少年教育与道德建设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青年强则国家强。2015年6月,国家文物局、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文教结合、完善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功能的指导意见》,提出培养青少年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使其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2017年9月,教育部发布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纲要》中将“博物馆参观”与研学旅行、社会服务、设计制作等一并列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方式。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将对未成年人的社会教育工作列为宣教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黄埔精神进校园”“开学第一课”等多种形式,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在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加强情感价值观培育,使红色基因浸入心扉。
  二、革命旧址类纪念馆开展红色文化宣传教育的优势及独特性
  革命旧址类纪念馆应充分运用好蕴含的历史文化资源,在开展红色文化宣传教育时注重发挥其优势所在。
  (一)凸显历史情境的体验感
  革命旧址类纪念馆,因其史迹点和重点建筑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在当时社会发挥重要作用或产生重要影响,具有纪念价值和教育意义。通过在旧址瞻仰、体验等身临其境的学习方式,有助于使参与者近距离感触历史,深刻感受昔日情境,将历史与现实有机地糅合在一起,启发他们的思考。
  (二)深挖内涵,展现历史的剖面
  红色文化宣传教育的方式有很多,如专家报告会、党员宣讲团等。作为革命旧址类纪念馆,与高校、党政机关等单位相比,其在宣传方面有着弱势,如科研力量比较薄弱、党性教育不够全面等。但是纪念馆的优势在于通过专题教育和体验式教育等形式,可以深度挖掘、开发某一段时期一个革命活动或一位革命人物的优秀事迹,见微知著,弘扬革命精神、彰显文化自信。
  (三)以物结缘,忆古思今
  文物是博物馆的基础,也是革命旧址类纪念馆重要的历史资料和历史见证,是革命文化的物质载体。革命文物大多是来源于革命时期的政治、军事物品及历史人物的生活用品,與造型特别、别具一致的古代出土文物相比,虽然在直观上无法给受教育者更多的信息,但可以通过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开发革命文物创意产品、制作推介小视频等方式,将革命文物的教育性、思想性与趣味性、艺术性相统一,有效提高文物教育的功能,让“文物活起来”。
  三、革命旧址类纪念馆开展红色文化宣传教育的策略   在开展红色文化宣传教育时,革命旧址类纪念馆要注意方法和策略,创新形式和手段,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
  (一)互通有无:革命旧址类纪念馆与烈士纪念地的有机结合
  2018年,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与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密切联系,在人员互访、展览交流、学术会议、资源共享、纪录片拍摄等多个领域展开合作,建立长效的交流机制,积极构建主体多元、结构优化、特色鲜明、富有活力的雨花英烈纪念地体系,为传承和弘扬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旧址纪念馆与烈士纪念地之间应加强深度合作,互通有无。旧址纪念馆通过更多烈士事迹来填补革命过程的完整性,彰显革命人物的先进性;烈士纪念地通过革命活动来深度挖掘烈士的革命事迹,使烈士形象更加生动、具体。
  (二)深入浅出:讲解式宣传与沉浸式教育的有机结合
  近年来,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在开展“进校园”主题活动时,为了提高对青少年群体的兴趣和吸引力,在讲解式宣传的同时,以情景演绎舞台剧的形式,演绎赵一曼等革命烈士的英雄故事,让在场学生都沉浸其中、深受感染,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文博講解是文博工作者与参观者沟通交流的枢纽,在讲解过程中寓教于讲,讲好革命故事,诠释革命精神,对于红色文化宣传教育具有无可比拟的作用。沉浸式教学成为博物馆近年来开展宣传教育的一大亮点。沉浸式教学原本是运用在语言教学中,指的是视觉、听觉、感觉的全神贯注,同时激发身体的情绪,融入到相应的场景中去,去体验多个器官的感觉,现在已经被广泛运用到教学领域。在博物馆教育中,舞台剧、声乐表演、光影设计、VR虚拟体验等均是此类。沉浸式教育的关键在于观众的切身感受,重视“共情”,在情感上得到观众的认同。在互联网时代,沉浸式教育通过高科技 红色资源等创新手段,能更加立体、更加形象地反映红色文化的内涵,营造温馨舒适的学习环境,是一种值得期待的尝试。
  (三)与时俱进:历史普及与时政教育的有机结合
  2016-2018年,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结合当年重大纪念日,以“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为主题,通过主题团课、参观体验、征文比赛、知识竞答赛等多种形式,开展团员教育活动,引导青年学生铭记历史、感恩先烈、开创未来。革命旧址作为连结历史与现实的桥梁,在红色文化宣传教育中既要注重对历史的普及教育,又要注重与时俱进,联系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时政和社会热点,以古鉴今,担负起博物馆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
  四、结束语
  把握爱国主义内涵,追寻红色文化足迹,秉承革命先烈流传至今的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将英雄火炬一直传递下去。在新时代、新形势下,我们应一直坚守红色文化阵地,继往开来、开拓创新,为坚定“四个自信”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孙和平.四川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6):2.
  [2]《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0):1-2.
  [3]曾庆榴.黄埔军校[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1(11):78,338.
  [4]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政治组《做合格的共产党员》编写组.做合格的共产党员第1集[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3(10):127.
  [5]骆存威.德育也需“沉浸式教育”[A].教育教学研究--教育理论研究(2018年版第一辑)[C].广州:广东晨越教育发展有限公司,2018(2):31-32.
  作者简介:罗群佳(1991-),男,湖南衡阳,硕士研究生,文博助理馆员,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宣教人员。
其他文献
【摘要】石涛作为一个最富个性情感和颇具传奇色彩的角色,气质兀傲,画风也洒脱不俗,笔墨跌宕排奡,不落前人窠臼,他的内心充满矛盾和隐痛,笔墨中有种淡淡的苦涩味。这是一种和苦瓜极为近似的韵致,所以又号苦瓜和尚,《石涛画语录》又名《苦瓜和尚画语录》。《画语录》识见之独到、论述之全面,在古代画坛上没有几人能及,论及艺术与现实的统一、内外统一、心物统一、识受同一,还有借古开今论、不似之似论、远尘脱俗论等,今天
【摘要】本文为在参阅文献资料并结合克孜尔千佛洞实地考察等调研活动的基础上,针对佛教石窟纹饰这一题材进行纹饰历史溯源与内涵分析,希望以此种方法在陆上丝绸之路的东西方文化交流对古龟兹佛教石窟纹饰的影响方面进行全面、广泛、深刻的探讨。  【关键词】丝绸之路;龟兹;克孜尔千佛洞;佛教石窟;纹饰  【中图分类号】K879.2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古龟兹是汉唐时期西域的大国。作为西域军事重镇,汉朝西域
【摘要】设计素描是在传统素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观察方法、表现形式等方面,既对传统素描予以继承,同时又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素描。在当今的美术高考教育中,要提高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增强审美态度与判断,加深对文化的理解,丰富美术表现,开拓创想能力,设计素描是必不可少的课程。  【关键词】设计素描;美术教学;艺术素养;高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设计素描的内容与形式  设计素
【摘要】三都县是全国唯一一个水族自治县,是典型的水族文化区。三都属于滇桂黔石漠化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是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的主战场。本文通过对三都县建档立卡农户与实地调查分析发现,“缺资金”与“缺技術” 的致贫因素分别占49%与15%,此现象与其文化心理特点有一定关系。本文针对以上原因,从文化心理角度出发,认为教育帮扶、基于文化的产业帮扶、易地扶贫搬迁及兜底保障是精准脱贫的重要手段。  【关
【摘要】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音乐教育是培养人们全面而优秀的品格,从而达到审美的人生境界。高校音乐公选课,旨在提升大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音乐审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借助于分析“音乐理论与鉴赏”课程的调研现状,采用调查法、观察法,发现教学过程所存在的扼要解决的问题,对于促进工科大学生的音乐教育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  【关键词】音乐理论与鉴赏;音乐课程;音乐教育;音乐教学  【中图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辽宁省经济发展依照中央会议“供给侧”实施改革,而高等教育结构和经济结构存在相互制约。为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科教兴省”战略实施不但承担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输出的重任,还要最终实现建设高等教育和区域内经济发展齐头并进。应用技术型大学传媒类专业群建设是辽宁省文化创意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应用技术型大学传媒类专业建设的内在动力。本文以辽宁传媒学院为例,探讨影视传媒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优秀传统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和传承对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易门县绿汁镇白沙坡虎掌舞保护的困境进行分析,发现基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政府资金投入不足、专业人才匮乏、民众自主保护意识缺乏、传承人青黄不接等困境,进而提出以基层为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策。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虎掌舞;对策  【中图分类号】G1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本单位基层档案业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得出通过打造专业、规范、有序的档案工作团队、加强前端控制和优化档案工作流程等以推动本单位档案业务规范化的结论,以期为本行业其他基层档案机构的业务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培训;档案工作;业务建设;规范化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为推进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提升档案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笔者作为档案工作业务骨
【摘要】全媒体时代是个大趋势,媒体融合发展是篇大文章。科学把握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和规律,当前诸多传统主流媒体积极向新型主流媒体转型,克服自身短板,把握战略主动。本文以此为背景,分析辽宁卫视《春暖人间欢乐季》春晚节目带的媒体融合制作和全媒体平台播出效果,探索全媒体时代推进媒体深度融合之路。  【关键词】媒体深度融合;全媒体时代;新型主流媒体;《春暖人间欢乐季》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
【摘要】莫扎特是欧洲古典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音乐神童”的称号是后人对他的成就及价值的最好肯定。本文通过对莫扎特《幻想曲》的研究,探索了该作品所要表达的音乐思想,并把这些音乐思想放在整个作品中来分析研究,并通过这些研究进行深层次的挖掘,阐述作品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莫扎特;人文思想;艺术风格;幻想曲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一、古典主义的一束奇葩  莫扎特一生的音乐创作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