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经验谈到如下几点做法:故事激趣法、数学美的激趣法、创设冲突激趣法、变式训练激趣法、标新立异激趣法、成功激趣法等,以此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数学 激发 兴趣 学生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科学材料的兴趣。”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习动机,而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一个人对其所学的东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会迸发出惊人的学习热情,从而促进和强化学习动机,产生较强的学习动力。作为一个初中数学教师,多年来在不断向同行学习的同时,我勇于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兴趣教学的尝试,并不断总结经验,在教学中笔者常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故事激趣法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研究又应用于生产、生活和科学。用讲故事的方法引导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取到了较好的效果。结合教学内容,恰当地插入数学发展的历史故事、数学趣题或典故,使学生领略到数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历史,特别是现在计算机通过计算、数据处理、辅助设计、过程控制、企业管理、人工智能等六个方面,广泛应用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无处不在,现代社会人离不开数学,数学还有很多奥秘,需要我们去探索、去研究,学习数学前景广阔,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例如,学习“黄金分割”时,讲数学大师华罗庚把数学原理——黄金分割法(0.618法,即優选法)用于工厂的配方、工艺操作等方面,解决了优选问题,从而提高质量、增加产量、降低消耗、提高效益的小故事,使学生对“黄金分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又如,针对学生对“性质符号”不重视,经常出现符号错误却不以为然的现象,可以讲1962年美国发射“航空——号太空飞船”,只因其中一个数据前面的负号漏掉却使飞船飞行不到四分钟就掉入太平洋中,而使美国航天局白白浪费了一千万美元及大量的人力和时间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严谨性的认识,懂得学习数学要有一丝不苟的精神,对工作要有高度的责任心。
再如,结合学雷锋的活动,要求学生们用雷锋的“钉子”精神,用“挤劲”和“钻劲”来学习数学;针对同学互相抄袭作业答案现象,讲前苏联卓娅和舒拉的故事,激励学生刻苦学习。用深入浅出的方法,让学生懂得道理,愉快地接受教育、获得知识。
二、数学美激趣法
数学中到处充满了美,有数美;式美;思维美(直觉思维、抽象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逆向思维等);方法美(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分析法、综合法、数形结合法、对称变换法等);符号语言的简捷美(⊥、∥、∽、≌、>、<、⊙等);对称美(轴对称、中心对称);语言美;黄金分割的奇异美;整个数学体系的和谐美、统一美。使之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展示,使学生领略到美的体验,充满美的情趣,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激发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三、创设冲突激趣法
初中学生好奇心强,但注意力易分散。在教学中若能捕捉住认识冲突、正反冲突、繁简冲突等引起惊奇,形成心理冲突,打破心理平衡,造成愤悱的心理状态,便会激发他们的探索热情,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继续学习的兴趣。
认识冲突多用于新课的引入,如工人师傅要用一块三角形废铁皮剪一个正方形,怎样剪才能使正方形面积最大?测树高,不能直接丈量,在地面怎样测量?不过河要测河宽,你有办法吗?来引入相似三角形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正反冲突多用于讲解概念之后,也可用于章节复习或作业讲评,通过正反比较、错例辨析,深化概念、活跃思维。如在学习了三角形以后,让学生做填空题:一个等腰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4cm和6cm,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cm。答:14cm。错!导致错误的原因是考虑不周全,4cm长的边可以作腰,也可以作底,故应填14cm或16cm。通过辨析、争论,学生情绪高涨,且记忆深刻,既加深了对定理的认识,也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周密性与全面性,激发了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四、变式训练激趣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长期接受单调、枯燥、乏味、机械重复的训练会产生一种消极的、机械的思维定势。通常把课本中的习题加以改编,或改变题型,变计算题为证明题,或将结论与条件互换,变换图形等等,可以给人以新颖感,从而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其求知欲,使之不断升华,形成兴趣。
五、标新立异激趣法
在数学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不能只是机械模仿,依样画葫芦,而是要引导学生挖掘教材的深度、广度,变换思维角度,鼓励并提倡一题多解、多题一解,这样既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又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提高了其分析能力。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一题多解,几种方法加以比较,找到最佳解题方案,便于学生掌握解题规律,提高思维灵活性。这对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习热情有事半功倍之效。经常引导学生进行做题后的反思、多思,解题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及学习兴趣将会得到较大的提高。
六、成功激趣法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生中最本质的愿望就是希望得到赞赏。”因此,教师应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品味到成功的喜悦,特别是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要设计简单的题、梯度小的题让他们回答或板演,也可以事先打招呼让他考虑某题并提问他,让他“成功”。教师要敏锐地观察、及时地捕捉,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只要有一点一滴的进步,就要给以肯定、鼓励,使之巩固、发展。利用眼神、语言、姿势等鼓励他成功,帮助他树立信心,培养自信心理。为他创造成功的条件和机遇,逐步培养其学习兴趣,增强其参与意识,从而使其看到自身的潜力所在,激起其对新的更大成功的追求,进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对其他的学生,让他们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鼓励其独立思考,对他们有创见的思路、方法给以充分肯定、赞赏。充分使用反馈和评价手段,尽量为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其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使大多数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使他们爱学、乐学、勤学、会学。
总之,除此而外,还可以借助电教媒体,开展课外活动等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的大脑经常处于兴奋状态,激发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也才能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数学 激发 兴趣 学生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科学材料的兴趣。”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习动机,而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一个人对其所学的东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会迸发出惊人的学习热情,从而促进和强化学习动机,产生较强的学习动力。作为一个初中数学教师,多年来在不断向同行学习的同时,我勇于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兴趣教学的尝试,并不断总结经验,在教学中笔者常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故事激趣法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研究又应用于生产、生活和科学。用讲故事的方法引导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取到了较好的效果。结合教学内容,恰当地插入数学发展的历史故事、数学趣题或典故,使学生领略到数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历史,特别是现在计算机通过计算、数据处理、辅助设计、过程控制、企业管理、人工智能等六个方面,广泛应用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无处不在,现代社会人离不开数学,数学还有很多奥秘,需要我们去探索、去研究,学习数学前景广阔,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例如,学习“黄金分割”时,讲数学大师华罗庚把数学原理——黄金分割法(0.618法,即優选法)用于工厂的配方、工艺操作等方面,解决了优选问题,从而提高质量、增加产量、降低消耗、提高效益的小故事,使学生对“黄金分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又如,针对学生对“性质符号”不重视,经常出现符号错误却不以为然的现象,可以讲1962年美国发射“航空——号太空飞船”,只因其中一个数据前面的负号漏掉却使飞船飞行不到四分钟就掉入太平洋中,而使美国航天局白白浪费了一千万美元及大量的人力和时间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严谨性的认识,懂得学习数学要有一丝不苟的精神,对工作要有高度的责任心。
再如,结合学雷锋的活动,要求学生们用雷锋的“钉子”精神,用“挤劲”和“钻劲”来学习数学;针对同学互相抄袭作业答案现象,讲前苏联卓娅和舒拉的故事,激励学生刻苦学习。用深入浅出的方法,让学生懂得道理,愉快地接受教育、获得知识。
二、数学美激趣法
数学中到处充满了美,有数美;式美;思维美(直觉思维、抽象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逆向思维等);方法美(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分析法、综合法、数形结合法、对称变换法等);符号语言的简捷美(⊥、∥、∽、≌、>、<、⊙等);对称美(轴对称、中心对称);语言美;黄金分割的奇异美;整个数学体系的和谐美、统一美。使之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展示,使学生领略到美的体验,充满美的情趣,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激发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三、创设冲突激趣法
初中学生好奇心强,但注意力易分散。在教学中若能捕捉住认识冲突、正反冲突、繁简冲突等引起惊奇,形成心理冲突,打破心理平衡,造成愤悱的心理状态,便会激发他们的探索热情,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继续学习的兴趣。
认识冲突多用于新课的引入,如工人师傅要用一块三角形废铁皮剪一个正方形,怎样剪才能使正方形面积最大?测树高,不能直接丈量,在地面怎样测量?不过河要测河宽,你有办法吗?来引入相似三角形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正反冲突多用于讲解概念之后,也可用于章节复习或作业讲评,通过正反比较、错例辨析,深化概念、活跃思维。如在学习了三角形以后,让学生做填空题:一个等腰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4cm和6cm,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cm。答:14cm。错!导致错误的原因是考虑不周全,4cm长的边可以作腰,也可以作底,故应填14cm或16cm。通过辨析、争论,学生情绪高涨,且记忆深刻,既加深了对定理的认识,也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周密性与全面性,激发了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四、变式训练激趣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长期接受单调、枯燥、乏味、机械重复的训练会产生一种消极的、机械的思维定势。通常把课本中的习题加以改编,或改变题型,变计算题为证明题,或将结论与条件互换,变换图形等等,可以给人以新颖感,从而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其求知欲,使之不断升华,形成兴趣。
五、标新立异激趣法
在数学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不能只是机械模仿,依样画葫芦,而是要引导学生挖掘教材的深度、广度,变换思维角度,鼓励并提倡一题多解、多题一解,这样既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又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提高了其分析能力。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一题多解,几种方法加以比较,找到最佳解题方案,便于学生掌握解题规律,提高思维灵活性。这对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习热情有事半功倍之效。经常引导学生进行做题后的反思、多思,解题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及学习兴趣将会得到较大的提高。
六、成功激趣法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生中最本质的愿望就是希望得到赞赏。”因此,教师应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品味到成功的喜悦,特别是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要设计简单的题、梯度小的题让他们回答或板演,也可以事先打招呼让他考虑某题并提问他,让他“成功”。教师要敏锐地观察、及时地捕捉,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只要有一点一滴的进步,就要给以肯定、鼓励,使之巩固、发展。利用眼神、语言、姿势等鼓励他成功,帮助他树立信心,培养自信心理。为他创造成功的条件和机遇,逐步培养其学习兴趣,增强其参与意识,从而使其看到自身的潜力所在,激起其对新的更大成功的追求,进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对其他的学生,让他们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鼓励其独立思考,对他们有创见的思路、方法给以充分肯定、赞赏。充分使用反馈和评价手段,尽量为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其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使大多数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使他们爱学、乐学、勤学、会学。
总之,除此而外,还可以借助电教媒体,开展课外活动等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的大脑经常处于兴奋状态,激发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也才能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