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满的梦想

来源 :西藏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l8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西藏佛珠的器形分类而言:有圆珠,片珠,筒形珠,算盘珠,随形不规则的圆珠。要想清晰的了解西藏的佛珠之究竟,只有遍走西藏之路,看尽藏人手里的千万佛珠,才能知道,西藏的佛珠,有多少种美。
  意叶生香
  前几日,丢失了自己的佛珠,没有佛珠时,手空,心也空,神思恍惚,飘渺不定,还好又找了回来,心复欢喜,世界又是彩色的了。
  这挂佛珠串的艰苦,游走藏地两年,方才凑成心愿!
  先找到的是108颗的老椰子壳,年份极好,珠型厚实,色泽漆黑,阳光下柔和温润。这串老椰子壳佛珠是南印度群岛产的野生椰子磨制,自唐代始,吐蕃僧人就使用椰子壳为佛珠。而莲花生大师的佛珠也是由椰子壳磨制的。此串佛珠经大德辈辈持念,数百年时间,珠子如墨玉般宝光瑞气,得到这串椰壳时便发愿要配一串自己心中极品的佛珠,以松石、珊瑚、南红、蜜蜡、灵骨相佩其中,再挂极品的老计数器、卡子、天铁,诸宝堆砌,了一世心愿。
  那时从阿坝到青海,再到西藏,走一路,找一路,在康巴、回回、僧人、阿佳的身上,摘下颗颗古珠,等走到拉萨时,就有了这串珠子,挂在身上春风得意,自信而自在。
  在冲赛康的街上,藏人看到了我和佛珠,便围成一圈,好奇地观摩。
  你的佛珠很好看,花花绿绿。
  是啊!我学着你们的佛珠的样子串的。
  我们的没你的好看。
  不是啊!我永远都学不会你们串出的佛珠。就像我学着你们的样子唱歌、跳舞、拜菩萨,却永远,永远,都学不会,你们就是你们。
  在雪域,我永远是过客,而他们,才是真正的雪域的佛子,从一个世界进入另一个世界,需要的不是一辈子,而是轮回的几世,这我明白。
  燃一炷香,清舒静寂,我们慢慢聊西藏的佛珠,先放下拥挤在心里的念头,慢慢地听那些珠子的故事。
  菩提妙心
  你看,一串老佛珠,在你的手心,像熟睡的灵!
  很多,很多年前,数这串珠子的人,他默默地数着手里的小珠子,不说话,不唱歌,一天天,从春天数到冬天,把岁月数成艳丽的颜色,把心数成完美的圆……数啊数,一世,就过去了,而后,他的佛珠挂在寺庙的神殿,在香火缭绕里回忆,数过珠子的人在那个时间,那个空间,过什么样的日子,有没有天女为伴,有没有住着琉璃的房子,有没有庄稼一种七收,不愁吃喝,有没有看见菩萨甜美的微笑……
  每串老的佛珠都是记忆,而记忆里满是尘埃!
  佛珠是佛教徒的标识,一百零八颗珠子,再配以数颗佩珠,三通佛头,计数器,卡子,挂件,连接器,琳琅满目,所有的希望与梦想,虔诚和向往,烦恼,痛苦,都挂在佛珠上,在一遍遍的咏诵里向虚空中的佛菩萨倾诉,是倾诉也是忏悔!如磕长头般,西藏的人相信,只有梦里的佛菩萨是汪洋苦海中的救命之舟。这也是为什么他们的佛珠与他们的命运生死为伴,不离不散!
  西藏的佛珠是由圆球形珠子,或者片形,筒形串成,手抚时感觉圆润舒服,就人类心理而言抚摸圆形的东西,情绪会变好,心灵会得到抚慰,佛珠首先是精神治疗的灵性之珠。
  佛珠也是修行人计算命理的计算器,西藏的修行者会使用佛珠打卦,这是种复杂而秘密的法术,只有习练过密法的人才会使用。
  在寻找转世灵童时,辨认上一世的佛珠是重要仪轨,如果有来世,你会认出自己用过的佛珠吗!或许我们找到而心仪的老佛珠就真是我们上一世的。
  佛珠作为祈祷修持的法器,显然来源于古老的婆罗门教,东西方宗教对比学解析,西方的基督教也有念珠,穆斯林也有,有学者说,西方的基督徒学习了佛教的佛珠,这是东西方宗教的完美融合。
  藏人在行走时也会数珠子,转经的老人步履蹒跚,缓慢地围着寺庙佛坛顺时针行走,手里的佛珠随着嘴唇的微微咏念在指尖缠绕,她们的眼睛慈祥平静,拨动的似乎不是佛珠而是一页页的经卷,佛珠拴着绳子,绳子的一头系在腰间,这样可以防止佛珠的丢失,在西藏有种说法,捡到佛珠,可以不用还给主人,因为那是神的馈赠。
  关于佛珠,西藏有太多的传说与故事,宗喀巴大师曾把自己散落的佛珠放入泥土打制了一百多个象鼻财神擦擦,据说晃动这些擦擦会有响声,那是大师佛珠在其中。
  一位僧人说,佛珠的佩珠越多,牵挂与烦恼越多,绳子越紧,寿命越短,这也是流传很广的说法,又有数珠子时不可越过佛头三通,以表示对师尊的敬畏。有些藏区的人数珠子时,手指缓慢的顺时针抚摸珠子一颗颗的数过,而另一些藏区的人则习惯快速拨动珠子,在藏南人们会在佛珠上挂九宫八卦铜牌,这也很独特,要知道九宫八卦牌通常是挂在腰间的。
  与汉地佛珠不同,藏人的佛珠色彩绚丽,珠宝为串,又有诸多配饰其中,就连挖耳勺、钥匙也会挂在心爱的佛珠上。佛珠上挂挖耳勺这一细节,我一直以为是民间老百姓的创造,后来查到清宫旧藏的进贡佛珠上也明晃晃地挂着金子的挖耳勺,才知道在西藏这是一种从贵族到平民的习俗。
  西藏的佛珠还挂有一种动物的牙齿,藏族老人用这种牙齿轻轻刮眼睛可以防止眼病,久而久之这种牙齿润美如白玉,极是可爱。
  藏地佛珠上的计数器、卡子,都是计算咏经数目的工具,其计算方式各地不同,有些地方会在佛珠上挂十几个计数器。
  藏地的僧人多使用朴素的凤眼菩提,木珠为佛珠,每个大寺庙都有自家规格的佛珠,以佛珠为标记可以分别不同寺庙的出家人。
  藏地老佛珠的孔道很大,因为历史上是用皮子为绳的缘故,就西藏佛珠的来源而言,汉地与尼泊尔是最大的佛珠贸易地,在上世纪初的西藏摄影中,可以看到内地的商人在拉萨摆地摊出售佛珠,而购者多是喇嘛。尼泊尔因为是佛陀成道的圣地,那里产的菩提与木珠等是最高级尊贵的佛珠。
  万物为灵珠
  西藏佛珠的材质是个无穷数,只要能磨制成珠片,可以打孔,都可以做佛珠,有些佛珠的材质让人百思不得其解,恐怕只有制造者才明白究竟。   我们简单的归类分析会有如下的材质:
  木制:紫檀,杂木,影子木,沉香木,竹子,椰子壳……
  植物果实(菩提):金刚菩提,星月菩提,凤眼,龙眼菩提……
  动物骨,角,牙类:羊骨,鹰骨,虎骨,牦牛角,羚羊角,犀牛角,象牙……
  人骨:头骨,腿骨……
  有机宝石类:蜜蜡,琥珀,珊瑚……
  石质类:印度与西藏的地方石质……
  玉石类:西藏的地方玉,青海与新疆的玉……
  药物类:药粉压制的珠子……
  玛瑙类:南红与各种玛瑙……
  金属类:金,银,铜,铁……
  珍珠:贸易而来的淡水与海水珍珠还有近代的仿制珍珠……
  老塑料(赛璐璐):有塑料仿的蜜蜡与珊瑚,都是百年前欧洲人的贸易制品……
  水晶:透明白色的西藏与印度水晶也有近代内地贸易的水晶……
  琉璃:历史各个时代欧亚大陆烧制的贸易琉璃……
  这只是个再简单不过的材质分类,还有贝壳,海螺,空行母的眼珠,佛陀的泪水,金刚护法的指甲……
  就西藏佛珠的器形分类而言:有圆珠,片珠,筒形珠,算盘珠,随形不规则的圆珠。
  要想清晰地了解西藏的佛珠之究竟,只有遍走西藏之路,看尽藏人手里的千万佛珠,才能知道,西藏的佛珠,有多少种美。
  法脉为绳
  上辈大德僧人用过的佛珠是无价之法宝,弟子们视为衣钵,往往在师父圆寂后分而继承。在牧区你可以看到僧人脖子上挂着一颗或几颗佛珠的,又有僧人持的佛珠与老珠子,一些再以新珠子配齐百颗。在夏尔巴地区,宁玛的老法师使用的金刚菩提佛珠,就是以数颗老珠与百颗新珠搭配而成,据言是法师的父亲遗留给他们兄弟的。
  藏地的佛珠随意自在,全无苛刻约束,就像藏地的佛教,在雪域自生自长,如忍冬草般在阳光雨露里骄傲绽放,我们这些热爱西藏老佛珠的人,苦于寻找的艰辛,又乐于那悠远的美。
  市场化的今天,一串华美的佛珠,非十余万不可得,这乐趣则成了少数人的独享,珠子的市场价值与修行无关,真正修行者的佛珠朴素到了极致,没有丝毫的艳粉之气,每个人追求的美丽不同,有一串让自己喜悦的佛珠则是殊胜之事。
  如一位年轻的修行者言——
  佛珠在指尖拨动,日月更替下渐渐变红,变润,变得浑厚深沉,而持珠之人脱胎换骨,心无寸丝牵挂,身、心逐渐变得半透明了,可以清楚地看清业力一刀刀刻在心里的印记,有深有浅。可以像观看手中的摩尼珠一般看透自己心中过去、现在,甚至未来的一切,心的每个细微波动,瑕疵、污垢。清洗它们。治愈、抚平。你要慈悲地度化这些自心、伤口,慢慢地,直到有一天,晶莹剔透,回归本来……
其他文献
火红的太阳升起来了。筹备已久的草原寻牛之行即将成行。  当我们从拉萨出发时,奇妙地感受到可爱的牦牛似乎已经开始“附体”——沿路建筑物上的牦牛图腾如影随形——供在房门上的牛角,涂成亮黑色的俗称“牛脸”的藏式房屋窗框外部装饰(不但是为了美观好看,还被认为是有吸聚热光热气的实际功效),以及码在墙头上带着温热质感的灰黑色的干牛粪饼。  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如期而至,给苍黄衰败的藏北草原盖上了一层白色的棉被,
【摘 要】清唱能够提升学生的聆听敏感度,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的演唱能力,包括对音准、节奏、情感、呼吸等音乐要素的把握。对此,教师自身必须树立范唱的意识,有效提升清唱能力;利用多重辅助手段,丰富学生的清唱形式,由此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的清唱能力,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关键词】小学音乐;清唱意识;培养途径;辅助手段  清唱,泛指在学唱环节中,教师或学生离开钢琴等常规伴奏乐器,用人声单独演唱的歌唱方式
“相一个时代的藏人肖像——黄静薇摄影作品展”于2011年8月13日在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旅游区艺术空间开幕,展出的作品是黄静薇女士深入藏区3年,访问记录的300多位藏族当代文化精英中的一部份。  黄静薇以”外未漫游者”的身份,以写实记录的人物肖像呈呈现当下藏族的文化现象。她的镜头没有只对准标志性的藏族文化符号,也没有只对着活佛与堪布,而是将如传统藏医、藏戏、唐卡、说唱艺人、天文历算这些文化的传承人与
关键辞:队员们是通过全国海选来的,全是一些非常普通的人,每次想起他们能清楚地感觉到那种正直、善良、质朴和追求生命价值的直截了当。也正是因为这种简单朴素的状态,使我们的身心在经历了艰难、伤痛、困顿、疲惫、愤怒以及孤独和残酷之后,还能保持健康正常。      漂流是我们这个世界中最危险、最具挑战性的一种探险活动,只有很少的人有机会得到这种体验和经历,更何况是雅漂这种绝对另类的探险活动。在这10年之中,
“心灵感应”这个词汇用在我们所讲述的这个小故事里也许的确很恰当。记者在采访西藏著名画家余友心时听到他的这样一段经历:“我曾经在康区的那个小村子住过三天,那里家家都有画唐卡的,我见过他们的唐卡。本来我们是在1990年编辑《西藏艺术——绘画卷》时想拍一些格萨尔唐卡的资料,我们听村里人说附近有一座小寺庙,里面有格萨尔壁画。那天,我们骑马走了一天也没找到那个寺庙。闹鬼啦?!后来,我们都走到冰山上去了。当时
珠穆朗玛峰88年的攀登史中,中国的分量何在?位于西藏登山学校内的珠峰登山博物馆用几百幅珍贵的历史照片和近百件珍贵的文物非常直观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然而这并不是她的全部。在博物馆发起人,西藏登山队现任队长尼玛次仁看来,中国登山运动需要文化来长久地推动。这方面我们是有优势,可走得不快。中国拥有巨量雪峰资源及大批优秀的登山人才,但在亚洲,公认的登山大国则是尼泊尔和日本。“这与中国在世界登山运动中的
影像西藏  编者  一个时期以来,关于西藏的艺术表达,为人熟知的样态除了风物呈现也许就是“历史与记忆表达”。关于后者,2009年《西藏人文地理》全年6期推出的“西藏影像系列(1926—1976)”,展示了6位以西藏为题材、及西藏本土重要摄影师的作品,作品时间跨越50年,距今80多年。这些纪实摄影作品在西藏现代摄影史上,构成了一种具有经典价值的历史与文化记忆的样本。2010年这年,我们将推出不同风格
从征名到點亮,中网新场馆亮相的每1步都做足了噱头。作为活动的一部分,此次昆仑山巅峰之旅更是力邀海宁和孙甜甜,让世界屋脊西藏感受到了网球的魅力。    退役大半年之后,当贾斯汀,海宁再次出现在众人面前时,身边已经多了一位彬彬有礼的男子。不用怀疑,他就是海宁的意大利男友。此次进藏,男友一路随行,曾经的红土女王如今正享受着一个普通女人的生活。  8月8日,海宁抵达西藏,为了欢迎“比利时女皇”,西藏人民为
一、问题的提出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指一种以任务为核心单位计划、组织语言教学的途径。[1]在任务型教学中,需要师生共同努力,以真实世界为参照物,通过情境的建构,从而实施以语言学习为目的的教学活动。经过近三十年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任务型教学已经在当前我国英语教学中占据了至关重要的地位。《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中强调“教师要通过创设接近实
【摘 要】精彩的引导能使教学妙趣横生,使学生的认知得到深化,灵感得到激发,情感得到升华。然而,平时的信息技术课堂常常存在引导过程“喧宾夺主”“草草了事”“削足适履”的现象,影响教学质量。实践证明,采用戒“躁”、消“隐”、反“瞽”的引导语,引在倾听后,引在分歧时,引在兴趣点,能够避免这些问题的产生,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关键词】引导语;信息技术;教学实效  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