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任务型教学法的英语语言实践课程设计

来源 :校园英语·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pz75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语专业语言实践课对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的提高极为重要。许多高校的英语专业在该领域进行了探索。本文作者就所在高校的英语专业语言实践课教学设计理念及实施进行探索,旨在切实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语言应用技能和水平。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 英语语言实践 课程设计
  一、引言
  在诸多高校向应用型转型的大趋势下,各高校对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更加突出了英语专业学生的语言实践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如何在课堂教学时间大幅度消减的同时,保证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水平的逐步提高,也已成为广大专业英语教师的共同关切的问题。因此,对英语学习的“第二课堂”的构建,以及学生的课外英语语言实践活动进行科学的、有效的引导、监督和评价的教学管理研究极为必要。
  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打牢英语语言功底,即全面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的语言技能。而技能的培养主要靠实践。因此英语语言的实践对于英语专业学生而言就显得尤为重要。英语技能是一门功夫,英语实践是一个日积月累,循续渐进的反复练习过程。。
  二、理论依据
  语言输入是外语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上,语言学习者进行语言输入的方式由三种:教师话语、同伴言语和教材。教师话语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一种语言,其水平并未达到目的语的水平。也就是说,教师话语不是目的语,而是过渡语。根据过渡语理论,95%的学习者在达到目的语水平前就发生了语言僵化现象。教师的语言僵化必将导致学习者在某些语言项目上的群体僵化。同伴言语则更是是明显的过渡语,语言的准确度多数情况下低于教师话语。可见,课堂上的教师话语和同伴言语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习者的目的语水平的提高。此外,教材的非实时性同样也制约着学习者英语水平的提高。因此,英语实践的素材应该具备英语语言的地道性和实时性。
  Willis(1996)提出了任务型教学的五项基本原则:(1)语言材料要具有价值和真实性;(2)学生应用语言;(3)任务有利于促进学生运用语言;(4)某些语言形式要给予适当的注意;(5)有时应特别注重语言形式。在语言实践过程中,要注重各项语言练习任务的布置和实施,特别要突出学生运用语言的实践环节。
  三、设计与实施
  笔者所在学校自2013年对开始实施英语语言实践课程教学。此课程计划贯穿英语专业第二学期至第六学期。每学期期初布置英语语言的听、说、读、写等不同项目的任务,在学期的最后一个教学周集中学生进行语言能力的考核与测试,实现以下语言技能水平的提高。
  1.词汇方面。词汇的积累是基础,为每级实践课程指定一定的词汇积累目标。通过实践,逐级扩充词汇并达到该级指定词汇量,且能正确而熟练地使用这些词汇及其最常用的搭配。特别是要求学生识记专业英语四级词汇和八级词汇,以提高学生专四、专八的应试水平。在第六学期,可适当添加GRE等高难度词汇。对词汇部份的考核,每级(每学期)考核三次,依三次平均成绩为每级的最终成绩。
  2.阅读方面。阅读是积累词汇,领悟词汇及其相关习语内涵的根本途径;与此同时,读是写与说的基础,读能激发写与说的兴趣与热情,也是写与说的语言来源。为此,特为每级实践课程指定若干必须背诵的范文和必须选读的英文原著。选定的英文原著,或是英语习语的主要来源,或是理解英语文化的入门钥匙,或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学经典。通过对它们的阅读,可以丰富并加深学生的英语语言,文学和文化知识,使学生能读懂一般英美报刊杂志上的社论和书评、英语国家出版的有一定难度的历史传记和文学作品,并具备一定的英语文学鉴赏能力,并为英语毕业论文写作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此外,每学期教师会根据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搜集名家的英语篇章,并要求学生背诵。藉此学生能深刻领会并掌握英语行文思路及语言特点。对范文背诵,按背诵的数量与质量进行评定。
  3.写作方面,要求学生就所读英文原著撰写读书报告,教师定期检查。学生应能在语言实践中运用大量的词语,运用更多的句型,更多的修辞手段以更得体的去表达思想与感情,以求语言实践获得的更多的成功,并在领悟修辞,写作和扩大知识范围的基础上,拥有更好的语言修养。
  4.语音方面,规定每级实践课程由学生自行选定若干模仿的英语影像或语音材料。此模仿是语言学习的重要方法。声情并茂,惟妙惟肖的语言模仿不仅可以培养字正腔圆的纯正语音,而且还会对语言有更加细致入微的理解,从而把语言材料和概念内化成一种思维和能力。培养学生能够使用地道的英语连贯地表达思想,就不同话题进行流利而得体的交流,系统、深入、连贯地发表一些自己的见解。对英语影像或语音材料的模仿将根据其与原版语音素材的相似度等因素给以评分。
  四、结语
  各高校纷纷开展的任务教学法与英语语言实践活动相结合,是英语专业实践课教学的一条创新之路。只有在不断摸索、不断完善的基础上,才能形成行之有效的,能够切实提高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和水平的教学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朱香菊.“可理解的输入”与外语教学质量的提高[J].内蒙古电大学刊.1994(05).
  [2]赵龙武.阅读课中的词汇教学[J].哈尔滨师专学报.2000(04).
  [3]罗文.国内外英语程式化语言研究综述[J].考试周刊.2008 (11).
其他文献
语言的学习往往在生活中能够得到体现和加强,而英语学科作为一门必修的语言课程,需要教师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英语知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不能够使学生有很好的英语知识掌握和英语水平的提高,不能够使英语发挥其作为一门交流的语言的作用。生活化英语教学模式的提出,能够使学生在生活中应用于学习英语,在英语学习中时刻感受到生活的气息和特点,对提高学生水平与促进课堂高效有着重要的意义。初中英
【摘要】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是中国英语学习者进行跨文化交流和传播中国文化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本文以广东白云学院商务英语学生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现状进行了调查,探讨了如何在商务英语教学中更有效的培养其中国文化表达能力,以期提高学生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  【关键词】商务英语学生 中国文化 英语表达能力 跨文化交际  一、现状调查  著名翻译家叶君健曾
【摘要】随着近些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导致大学生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进而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针对此种情况,在高校教育中,需要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大学生能够为自身的未来发展进行准确的定位,并且在大学学习期间有计划加强自身的职业素养,提高多方面的能力,进而实现学生的良好就业。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实践  由于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因此,高校教
【摘要】英汉语言中同词或同字反义的例证并不多见,但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反义同词”已经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旨在通过现有的例证,从共时和历时的角度,分析英汉语言中反义同词现象的成因。  【关键词】反义同词 反训 成因  一、引言  “反义同词”是指同一个词的词义系统中含有两个意义相反或者相对的义项,它是“多义词”的一种特殊形式。这种现象在我国训诂学上称为“相反而训”,简称“反训”;在西方语
【摘要】1980年,莱可夫(George Lakoff) 和约翰逊(Mark Johnson)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 将隐喻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使隐喻研究摆脱了传统的束缚,正式成为认知语言学研究的新领域。本文将从认知隐喻的发展、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意义三个方面对其概述。  【关键词】认知隐喻 发展 研究范围 研究意义  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摘要】本篇文章将对我国的外语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中国学生在外语交际过程中的问题和中国外语教学中存在的缺陷;借鉴现代语言教学理论和跨文化交际理论来纠正外语教学中重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轻视文化因素的倾向;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崭新的外语教学模式——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跨文化交际能力  人类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和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世界各国人们之间的交往与
【摘要】写作教学向来是是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本文从“讨论式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出发,探讨了其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导入阶段的中的运用以及出现的问题和对策。  【关键词】讨论式教学法 大学英语 写作教学 导入阶段  一、“讨论式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讨论式教学法”以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思想,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自主学习,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美国军方近日开发出一种新型的机械义肢,这种机械义肢不仅能够模拟手部的动作,而且具有感知能力。这种新型机械手其实是利用植入大脑感觉皮质上的微
【摘要】英语中的话语标记语是语言交际和语篇表达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它有着广泛、灵活的语用形式和功能;学习者可以通过话语标记语,准确、合适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赋予语篇以生命力。  【关键词】话语标记语 语言现象 纽带功能  话语标记语是英语表达中常见的语言运用形式,是一种标记某一话语与前叙话语之间所存在的某种关系的词、短语或句子;它用来表达说话者之间语言逻辑关系(logical co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