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升数学素养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yes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引导学生建构数学模型,应该从学生所熟知的符合其年龄特征的生活情景入手。以“混合运算”教学为例,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分析、比较等思维活动中经历建模的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数学思想;模型思想;混合运算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7-0079-0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而引导学生建构数学模型,应该从学生所熟知的生活情景出发,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分析、比较等思维活动中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概括出数学模型。
  本文以青岛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混合运算”的教学为例,简要介绍如何立足生活情境,建构数学模型。
  【教材解读】
  对于低年级的混合运算内容,青岛版教材主要是让学生学习从左到右依次计算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渗透的数学模型就是“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而三年级上册的混合运算,内容包括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和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这两部分内容是相辅相成、有机结合的。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步骤是小学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因为这些知识及其思想方法是学生继续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因此,教师要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让学生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理解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意义,掌握整数四则运算的方法,建立数学模型。
  【教学实践】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你能从图中找到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用两步计算的数学问题吗?
  2.自主探索,模型初见
  师:要解决问题需要哪些信息呢?将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读一读,要求还剩多少只篮子,我们需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怎么求?
  生1:分步计算。18×3=54,60-54=6。
  生2:综合算式。60-18×3=6。
  3. 分析比较,掌握算理
  师:对比这两个正确的做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3:都是先求18家已分多少个篮子。
  师:像这样的综合算式,我们在前面已经接触过。
  师(课件出示):以前我们都是将得数直接写在算式的后面,其实综合算式也有自己的书写格式,为了看清运算过程,需要把每一步计算的结果记录下来。
  (教授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后设置一道仿例练习,帮助学生巩固运算顺序即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评析:模型的建构能架设起现实与数学的桥梁,也能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建立四则运算的数学模型的过程就是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来并解释与应用的过程。首先给出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分析数量关系、独立列式解决,学生通过交流体会到综合算式的含义,理解运算的顺序。但仅凭一道题目就概括出数学模型是不现实的。因此,教师趁热打铁,给出了一道仿例练习,让学生既巩固了脱式计算的写法,又掌握了运算顺序。】
  4.出示情境图,让学生列综合算式独立解决绿点问题,并交流做法
  生4:26×2 48。
  生5:48 26×2。
  师:不管26×2在前还是在后,都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出示:
  师:我们在二年级计算综合算式的时候都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的,这和今天学习的知识有什么区别?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
  【评析:出示第二个绿点问题,学生会列出两种不同的综合算式,通过比较26乘2在算式中的不同位置,帮助學生理解运算顺序。在此基础上,第二次出示二年级的相关链接,让学生从本质上理解运算顺序。二年级的相关链接中的算式都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并不是教学两级运算的顺序,也就是并没有形成运算法则这一教学模型,但还是有联系的。因此,通过回顾与思考前面所学的知识,以及在计算过程中的应用与发现,使学生从本质上理解运算顺序,成功建构数学模型。】
  【教学思考】
  这节课是让学生经历“生活问题——模型渗透——建立模型——应用拓展”的数学化过程。
  1.创设现实情境,初步渗透“模型”意识
  三年级上册的混合运算以引导学生展开有序的分析为主线,让学生结合情境图体会事情发展顺序,并根据题目里所给出的两个条件提出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在让学生列出综合算式,并结合综合算式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基础上,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脱式计算的数学模型。
  在本环节中,让运算顺序植入解决问题中,以解决采摘园中的问题为载体,促进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学生通过交流想法,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正是这种生动、绚丽多彩的思维火花,生成了运算顺序——先乘后加,使运算顺序的模型初步形成。
  2.在情境中建构和深化混合运算数学模型
  “你是怎样做的?”“你是怎样想的?”的追问不但能引发学生的思考,也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得到的运算顺序。与此同时,学生通过有序的思考,也能建立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这一数学模型。
  3.渗透数学思想
  本节课渗透着变中有不变、推理思想、归纳思想、有序思想等数学思想。这要求教师有这样一个意识:将无形的数学思想方法贯穿到有形的数学知识中。
  “如果知识背后没有方法,知识只能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如果方法背后没有思想,方法只不过是一种笨拙的工具,有了思想,知识和方法才能上升为智慧。”为了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可持续发展,让我们继续追寻有思想的教学。
  (责编 童 夏)
其他文献
[摘 要]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一个数除以小数”,在学生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基础上,编排了“除数与被除数的小数位数相同”和“被除数的小数位数比除数少”两个例题,要求学生总结归纳这类题目的计算方法。结合教学实际,以厘清计算教学中“算理”和“算法”之间的联系为重点,切实提升教学的实效性,从而达成提高课堂效率的总体目标。  [关键词]算理;算法;一个数除以小数;实践;思考 
[摘 要]儿童的数学学习离不开具体的图像,也少不了直接的动手实践。但操作的意义不只是在摆弄物品,而是连通思维,表达思想。数学是抽象的、整体的、逻辑的,而儿童的数学学习却又是具象的、局部的、感性的,从几个案例说起,对如何通过操作在这两点之间找到平衡,做一些分析和梳理。  [关键词]直观 操作 数学学习方式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
[摘 要]教师往往忽视对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内在本质的把握,误认为积累数学活动经验靠的就是操作活动,其实不然。要了解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本质,实现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就要从数学活动经验的宽度、厚度和深度三个方面入手,步步深入,逐步提升。  [关键词]有效积累;数学活动;基本经验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9-0066-02  数学活
[摘 要]学生运算能力的高低,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从理解算理、算法优化、感悟数学思想三个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帮助他们领略数学的理趣、情趣和意趣,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算理;运算能力;数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5-0092-01  运算能力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
[摘 要]智慧从动作开始。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主动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加深对知识的感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数学思维水平。  [关键词]动手操作;知识经验;对比归纳;迁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5-0025-01  “认识100以内的数”是建立在学生已经熟
[摘 要]“预学单”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效,“预学单”不仅是提前学习的指路牌,还是传递学习方式的秘籍。高质量的预学单是实现预习目标的前提和保障。以“认识人民币”的教学为例,分五个阶段设计了预习单,重在消除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  [关键词]预习单;设计;错误;时段;实践;货币;人民币;分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
[摘 要]在小学的“图形与几何”概念教學中,引导学生运用想象表征、操作表征、图示表征等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有效途径。通过对教学的改进与反思,对帮助学生形成丰富表象、积累活动经验、形成空间观念给出了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多元表征;图形与几何;空间观念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9-0020-02  当前,小学低学段
[摘 要]“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苏教版区别于其他版本教材的一个亮点版块。由于认识的不足,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存在一定的误区,比如,认为“策略”就是一种最好的方法,忽视其多样性和相对性;认为“策略”教学是一种知识性教学,忽视其中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认为“策略”需要专门集中性教学,忽视平时的渗透孕伏;认为“策略”是典型性的,忽视策略的交叉性。通过注重“策略”的感受和引入,加强“策略”的理解和提炼,凝练“
[摘 要]先制造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需,准确把握学情,处理好讲与不讲的关系,再通过板块的形式组织教学,淡化“教”的痕迹,隐去“练”的味道,凸显“学”的氛围,让“倒数的认识”一课的教学简洁明了、新颖生动,使学生的认识不断得到深化。  [关键词]小学数学 新颖 生动 倒数 赏析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5-032  教学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开展有效的对话,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师生、生生之间进行良好的互动交流,而且可以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对话 三角形 内角和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7-038  以往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教师大都采用量、剪、拼等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