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大课间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xiangjin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对增进师生情感、丰富校园文化、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结合地区特色,武鸣城区教育局开展了壮族地区中小学校“昂逢逢”大课间活动实践,通过营造积极的运动氛围,丰富活动形式,激发全体教师和学生的参与热情,从而提高师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改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和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体育教学;“昂逢逢”大课间活动;活动目标;组织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6-0057-01
  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个小时的活动时间,对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增进师生情感、丰富校园文化、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近几年,武鸣城区教育局教研室组织开展了壮族地区小学校“昂逢逢”大课间活动实践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将活动的开展情况阐述如下。
  一、成立体育领导小组,确定活动目标
  武鸣城区各中小学都成立了体育领导小组,确定“昂逢逢”大课间活动目标。教育局先统一组织各学校体育领导小组成员观摩具有代表性的优秀学校开展大课间活动的录像,然后各校体育领导小组一起研读有关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资料,制定符合各校实际的大课间活动方案,确定活动目标。
  二、“昂逢逢”大课间活动的组织策略
  1.转变观念,改革工作体制
  新时期需要树立新观念,深入贯彻课程改革理念,推动素质教育深入发展。教师必须正确认识健康教育的意义,准确把握现代健康教育的内涵,加强对教学工作的反思和总结,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健康需求为主导,为“昂逢逢”大课间活动注入新的活力,促进当前教育工作体制的改革以及体育活动的有序开展。
  2.发挥领导作用,完善激励政策
  开展体育活动的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为进一步推动“昂逢逢”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学校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领导班子的作用,强化活动的管理,丰富活动内容,确立适合的体育活动目标。此外,学校还应重视全员参与机制的建立和激励政策的实施,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并定期对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评价和总结,将教师和学生的表现纳入期末师生综合考评中,对积极参与的教师和学生给予适当的奖励,以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三、“昂逢逢”大课间活动的实施过程
  1.营造积极的运动氛围,激发参与热情
  学校可利用微信公众号及校园网等媒介,加强体育文化知识的宣传,并定期汇报体育活动的开展成果,促使家长积极参与学校体育活动。同时,每天上午和下午,学校预留半小时作为大课间活动时间。除了体操项目外,学校还增设了其他学生喜爱的体育活动项目,如“滚铁环”“踢毽子”“跳绳”“跳房子”等单人游戏项目,以及“双人抓鱼”“两人赶猪”“三人板鞋”“跳竹竿”等集体合作项目。
  2.实现体育活动的价值,丰富活动形式
  “昂逢逢”大课间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准确掌握各项体育技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学校体育领导小组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身体状况和学习需求,设置了必练项目和选练项目。小学组的选练项目包括“跳竹杠”“抛绣球”“三人板鞋”“滾铁环”“球类活动”“鼠跳”“赶猪比赛”等。必练项目除了“广播体操”“武术操”及“啦啦操”之外,还针对不同年级增加了不同的项目。如一年级增设了“跳短绳”项目,二年级增设了“踢毽子”项目,三~五年级则分别增设了“双人跳绳”“跳长绳”“花样踢毽子”项目。
  四、“昂逢逢”体育大课间活动取得的成果
  1.增强锻炼意识,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大课间活动充分彰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促使学生积极选择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进行训练,从而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身体素质。与传统的体育教学活动相比,“昂逢逢”大课间活动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在增强体育锻炼意识的同时,提高了体育运动素养,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2.改善师生关系,提高学习效率
  在以往的体育活动实践中,教师往往只是走走过场,并未真正参与到实践活动中,而大课间活动使教师与学生一起锻炼,不仅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还体现了师生的平等地位,促进师生间的交流合作,使师生之间相互尊重、共同成长。
  自壮族地区中小学校“昂逢逢”大课间活动开展以来,武鸣城区从校长到后勤教师、从班主任到任课教师,都积极参与其中,使每一位学生都体验到体育活动的快乐,以及“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意义。
  (特约编辑 木 清)
其他文献
[摘 要]英语写作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要想提升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教师应当深入分析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遵循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用循序渐进的方式,通过仿写案例,为学生打下写作基础;对学生进行英语口头复述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利用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开拓写作思维;进行有效的写作评价,让学生在反思中积累写作经验,提高写作效率。  [关键词]小学英语;提高;写作能力;策略  [
[摘要]  农村贫困地区的幼儿保育和教育工作是我国实现全民教育目标所面临的最大难点。本研究选取我国中部某国家级贫困县N镇作为个案,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办事处列出的21项“幼儿保育和教育”指标为基本框架,采取个人访谈、文献收集和现场观察等方法对农村贫困地区幼儿保育和教育工作开展现状展开全面调查。结果显示,N镇的幼儿保育现状和幼儿教育现状都十分不容乐观。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留守幼儿保育状况令人担忧;祖
[摘 要]针对故事教学中存在的学生缺乏自主思考和语言实践体验等问题,教师结合具体案例探讨了在故事教学中如何应用体验式学习,引导学生观察故事图片、预测人物对话、扮演故事角色、想象故事发展情节,从而让学生主动参与读故事,完成知识建构,发展其英语思维。  [关键词]小学英语;体验式学习;故事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23.3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33-0
[摘 要] 成人长期以来都面临着难以理解儿童的现实困境,这导致他们经常忽视或误解儿童。从现象学的视角来看,儿童的生活体验承载着丰盈的生命意义。研究儿童的生活体验,可以帮助成人走近儿童的意义世界。教师和家长作为与儿童密切相处的人,是最适合从事儿童生活体验研究的主体,应学会遵从现象学的理念和原则,以儿童体验为素材,写作现象学文本,在具体情境中挖掘和把握儿童生活体验的意义。  [关键词] 理解儿童;生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生本课堂”“学的课堂”等教学理念相继诞生,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悄然发生转变。学生被推上课堂的中心位置,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管理者、促进者,从而促进学生真学,成就精彩课堂。  [关键词]综合实践;课堂调控;技巧  [中图分类号] G6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2-0051-02  新课程背景下
[摘要]幼儿同伴交往能力是指幼儿在交往过程中感受、适应、协调和处理同伴关系的能力的总和。表演游戏中的角色、语言、情节和规则都含有较多的同伴交往成分,是幼儿喜爱的游戏类型。本研究运用自行设计的表演游戏在实验班进行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实验,结果表明表演游戏能够有效促进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游戏;表演游戏;同伴交往    一、问题提出    幼儿同伴交往能力是指幼儿在与小伙伴一起游戏、学习
[摘 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已经被不断推广。各国教育界都在积极探索如何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推动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在这一改革浪潮中,信息技术也悄悄进入了英语课堂,给其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极大地提高了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英语課堂;优化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肩负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任务,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大胆改革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教学技能创新的路子,以教师的创新教学带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让语文课堂充满创新活力。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一、学习创新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  要培养创新人才,作为教师,首先必须具备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要加强创新教育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因此,教师应系统
[摘要]李普曼和马修斯皆是儿童哲学的主要开创者及先锋人物,他们二人对儿童哲学的基本认识总体上是一致的,虽然各有侧重,但其区别并不能上升至取向或流派的程度。儿童哲学可有广义、中义和狭义之分,未来中国学者需加强对中义和广义之儿童哲学的研究,并在实践中开辟出新的路径。  [关键词]儿童哲学;李普曼;马修斯;儿童研究    在国人心目中,儿童哲学的代表人物当属李普曼(Matthew Lipman)与马修斯
[摘要]农村学前教育是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发展和普及的重点与难点,山东省通过强化政府主导责任与创新体制机制在大力推进农村学前教育普及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其具体举措包括召开高层级专门会议,制定政策规划,构建“三级两线”管理网络,提高政府主导强度;通过设专项、纳预算,创新政府与社会合作机制,扩大农村学前教育投入渠道和规模;以公办乡镇中心园建设为突破口,推进“以公办为主”的办园体制改革,注重农村学前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