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科学课堂“以心映心”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9036300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代的学生典型多样的群体特色是需要不断思考的课题,只有当我们用自己的视角捕获学生丰富的个体心理,为一个个典型心理特征“把脉”,才称得上“立”稳了课堂,“守”住了孩子!课堂中“以心映心”也就成了我的教学思考与永恒追求。
  一、科学故事,启迪心智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生特别是小学生依然处在爱听故事的年龄,因此科学课堂中一个个丰富而富有感染力的“故事”是我课堂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而这些教师亲身经历的故事更容易打动学生的心灵,启迪学生的智慧。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是“植物”,其中水生植物是植物中的又一典型代表。水生植物的获取原则上要求学生家长带领孩子先去观察、再去捕捞。从历年的教学实践来看,虽然我在课堂上布置任务时“处心积虑”“字字斟酌”,希望确保学生安全的同时收集到品种丰富的水生植物,但大部分学生无法完成任务。
  “水花生”“水葫芦”“金鱼藻”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没有被请进科学课堂,就意味着学生的科学学习有了缺口。在最近的几年教学中,我就亲自动手,与学生分享一个个艰辛又带着甘甜的过程。故事展开中学生的情感变化与发展的过程,是我的关注点,“打动心灵、引发思考、启迪智慧”是我的课程目标。
  “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老师的鞋边还有些许泥土的痕迹?没错,为了你们这群可爱的孩子,我刚刚从炼油厂附近的池塘回来,当然也带来了大家期待的这些植物。”
  ——以学生亲眼所见顺利带领孩子进入真实的故事。
  “哇!”在我出示水槽时一阵阵惊叹声。
  “告诉大家,老师为了获取这些植物,出发前特意带了‘保镖’,”还没等我说完,孩子们的注视与渴求的眼神下呈现出了轻松的笑脸,还有串串笑声“荡”进了我的耳朵。“毕竟,老师不会游泳嘛!那么,你们说老师在人员上这样安排如何呢?”
  ——一段分析后,学生都领会到水生植物或者说科学学习的过程中,安全是应首先解决好的问题。学会分析与解决问题是科学学习的一大特点,用对科学炽热的爱带动一个个真诚而理性的思维,相信这样的科学课堂也定能成为学生心智发育的一个主阵地。
  “另外,陈老师还特别想告诉同学们,为了找到这些水生植物,老师跑了五处水域,你们相信吗?”
  ——真诚的询问下,学生心灵深处有了继续了解老师此次行程及途中故事的愿望。
  “有的湖里没有任何水生植物;有的只有睡莲,呵呵,可它过于纤细高挑的身材不适合进入课堂;有的整个池塘都被绿色包围着,但走近一看小小的浮萍居多,这是同学们常见的水生植物,不是特别具有课堂研究的价值,因此只带了少许给不熟悉它的同学们认识。”
  “最后,老师在一个小小的水沟边发现了我们的课堂主角水葫芦,在一个小水塘边上发现了这些水花生及少量的金鱼藻,我提议让我们为今天的科学课堂上它们的到来鼓掌吧!”
  ——略带艰辛的过程让学生的感情自然流露与延伸!
  “就在我欣喜与满足并退回到岸边时,陈老师才发现我的新皮鞋整个鞋面上都带着黑淤泥,身上到处是泥点子,手上还带着浓浓的泥臭味。陈老师成为一个‘臭’老师啦”!
  同学们哄堂大笑!
  “但,老师却享受了这个过程!一个科学老师带着大自然的气息才算真正地投入到学科中,一个科学老师只有在课堂上收获到孩子们真诚而渴求的眼神,才算真正的收获!”
  实验室里霎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就在我还没有发现声音从哪个角落响起之时。
  ——科学探究需要不断的努力与追求,“求实”“求真”“执着”,这些就是科学精神的本质!教师亲历科学故事的有心带入,让学生的科学学习心灵不断得到启发,对学生心理上的教育成效也终将显现,在注重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科学课中,他们的“人文精神”也得以提升!
  二、科学语言,发展心理
  词典有一个词,叫“咬文嚼字”,似乎这个词在语文学科中出现更多。但是,在我的科学教学中,这个词也成为我的一个理念,即注重科学课上的“咬文嚼字”。
  现代的孩子中有许多因为家庭与社会的多重因素,形成了以“我”为中心的性格特点,有些学生从不或很少考虑其他人的想法与利益,这之后也成为他们的成长困惑与人生的一大发展“瓶颈”。
  针对这一群体心理特征,我充分利用我的科学课堂,对学生进行一些相关教育。如,“动物”单元就为我的这一想法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时机。
  第一课的“寻访小动物”,板书课题时我有意没写“访”字并空出这格,请学生来分析漏写哪个字。“寻找”“寻觅”“寻问”等一个个常见的“寻字派”的词语被同学们说起,此时,我再一笔一画并略带深沉地写上“访”,同时在下面打上一个小小的“?”。并及时向全班同学追问,为什么是这个词?“常常在语文课程中,我们的老师会带着大家一起分析词意,品味语境。但今天的科学课堂中,陈老师认为这同样有价值,毕竟这样的字眼能有效完善大家的科学学习态度、完善你们的人格。”
  “珍视与对待像我们人类一样的一个个生命”,成了我这个单元一个最突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之后的单元教学中,我和孩子们一起乐享“咬文嚼字”的过程。如在观察“蜗牛”时,是“轻轻地”用细软物品触碰触角等部位,观察它的应激性。在“蚂蚁”一课中,捕获它是“悄悄地”把落叶等放置在它跟前,“请”它上来再“轻”放入昆虫盒内。而金鱼一课的观察是静静地观察,同时在探究“金鱼的呼吸”的小实验时,也应是用少量“食用色素”滴在它嘴前,观察红色是否从鳃盖流出。在动物观察结束后,与每种小动物说声“再见”,老师领着学生代表把这些小动物一个个“送回家”等语言频繁地出现在我的科学课堂。这些出现在教师用书中的词语,我一一用心提前感受,并郑重划上。也正是这份用心,学生与我一起共同感受科学的真谛,人人都用自己的行动表现出对小生命的呵护,对生命的无限敬畏!
  正是这份虔诚,让许多同学都在个人词典里加入或重新刷新了“尊重”的含义,在他们人格形成的奠基阶段深刻领会了其中的重要涵义。似乎上了这个单元后,同学们之间的课堂协作、课外交流等也悄悄改变着——懂得面对并尊重与自己交流的每一位同学。
  总之,只有真情才能打动与感染学生,巧用各种方式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人格教育的主阵地,这是我们当代教师的使命。学生的心理成长与科学精神的形成需要沃土,让我们用真心播种与浇灌,在用步伐丈量生命的同时,一起充满信心地守望!?
其他文献
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虽然已上完一堂课,但是对于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却毫不清楚;或者在教师的备课本上明明写有三维教学目标,但课堂内却未见其踪影。看来这教学目标,这教学之灵魂,还没有在一些老师心中引起重视。而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是评价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它绝不是为了完成教案文本而去履行的 “公事”,而是保障教学过程中师生具有明确的共同指向的必不可少的设计。教学目标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教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正逐步成为每一位数学教师的不懈追求。课堂中教师如何才能与孩子打成一片,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实现“有效课堂,高效课堂”的目标,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一、倾力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作为一名教师,想提高教学效果,必须十分重视课堂氛围的作用,去创造良好的积极的课堂氛围,使之成为传授知识、培养情趣、启迪智慧、提高觉悟的催化剂。想优化好课堂教学氛围,就要从下面几点入手:  首先,处
见到刘敏涛的前一天,她在剧组拍戏,半夜收工后,她一直在回味角色。第二天早晨5点多,她就醒了,继续琢磨昨天的戏,越琢磨越对,越想越开心。直至采访时,还没回过神,描述起来,神采飞扬的。从小野到大  儿时,刘敏涛拥有三个外号:“小辣椒”、“小蚂蚱”“小芋毛”。因为她嘴硬要强,喜欢蹦蹦跳跳,头发少又软。她给我们讲了两个儿时的故事,带着青春年少时的荒野,又令人遐想,显得可爱迷人。  她记得最清楚的是,有一次
《信任》是一篇充满生活哲理的文章。它讲述了一对夫妇因对桃园告示牌感到好奇,于是驱车前往桃园自采桃子的故事。文中沒有出现第三个人物,但“告示牌”“留言条”“猫”“狗”的侧面描写烘托出了桃园主人真诚、朴实的心。文末“那片果林、那间小屋、那张木桌和那道木栅栏——一个朴实而又真诚的地方。在那儿,我们得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揭示出了文章所要表达的深意,平实却又发人深省。  听障学生由于听觉
“太阳照着的时候,那水在微风里摇晃着,宛然是西方小姑娘的眼。”(《瑞士》)  “那两边平水上的冰,被当众乱冰挤破了,往岸上跑,那冰能挤到岸上有五六尺远。”(《老残游记》)  这两段话分别引自朱自清的《瑞士》和刘鹗的《老残游记》。上至清末的刘鹗,下至现代的朱自清,都把游记写得惟妙惟肖,意蕴深邃。其中,《老残游记》还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在国内外影响巨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文学名著。  由以上内
新课程背景下的品德课堂以其特有的体验式、开放性得到了学生的喜爱,学生参与的热情高涨,让老师们欣喜不已。随着实践的深入,不少老师却从开始的激动逐渐走向困惑,在强调创新、追求前卫中迷失了方向,在“尊重学生的独特理解”“平等对话”等理念的束缚中,迷失了自我。于是,热热闹闹的课堂背后,透射着“德”的无奈,“育”的无力。要温度,也要深度,品德课堂的生命活力不能停留在表面的热闹上,更需要思维的力度,道德的内化
李梦的电影路已走过十年,她出演的《野马分鬃》入围了2020戛纳电影节,距离上一次她因参演《天注定》入围戛纳,也已经过去七年,她仍在不断否定和肯定自己中成长。陶虹监制并主演的悬疑片《烈日之寒》也在不久前杀青,这个剧本藏在事件背后的真实之美吸引了她。关于电影的“初体验”  李梦:对陶虹姐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活动,我在台上,有些人在聊天什么的,不一定会很专注地听你讲。但那天陶虹老师,我看到她,全程很认真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所以,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可谓“重中之重”。 但是,面对庞大的识字量,如何让枯燥乏味的识字教学焕发生机,让识字的课堂热闹起来呢?我认为除了在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识字方法外,评价也是至关重要的。新课程倡导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使评价成为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互动的过程。本人在教学中,尝试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生生互评以及家长评价等“四驾马车”齐驱并进的办法,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高全民素质,已是我国教育的宗旨,而创新教育则是贯彻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但一说到创新教育,许多教师就感到茫然:学生连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都没完全掌握,还谈什么创新?其实这就是我们教师的片面理解,学生的创新思维随时都可能会出现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之中。  并非只有发明、创造才叫创新,教学活动中所说的创新,是指学生通过学习,能够独自对某种事物、问题、观点产生新的发现、新的解决方法、新的
一、重组教材文本,练在拓展延伸处  教材是学科专家集体智慧的结晶,它是遵照一定的序列编排而成的,有自己内在的知识体系,虽然单元内每一篇课文各具风格,但它有较为系统的学科逻辑结构序列。教师在教学中应从教材的编排意图出发,整体把握,并落实好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倡导以单元整组教学法进行教学。通过对一组课文所有目标的整合和内容的重组,来整体把握教材,使得课文阅读、口语交际和习作训练全面推进。  以五年级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