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粗算起来,所谓的“当代艺术”在中国也有三十余年的历程,如果历数其中的代表艺术家。王广义显然会是其中的备选之一,王广义的确成为了一位——套用他自己的话说——“有意义的艺术家”。于是。作为王广义艺术回顾展——“自在之物:乌托邦、波普与个人神学”,也不得不面对这样一系列问题:王广义艺术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应该在哪个范畴、从哪个角度去表述王广义艺术的意义?这些问题也径直引出另一个问题:王广义艺术“有意义”的这一判断在何时形成了某种其谀?或者更直接地说。如果没有“大批判”系列所建立的名声,王广义之前和之后的艺术是否还会得到如此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