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_y1122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让学生学会求知,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小主人,我认为应关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回归教学内容本质;巧用课堂“错误资源”, 理解内化内容本质;有效指导操作,经历知识形成过程。
  【关键词】学会求知 自主学习关注经验 巧用资源
  【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196-01
  21世纪初,国际教育委员会就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提出信息时代学习的四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事,学会做人。可见,如何让学生从传统的被动接受式教育,转变为自主学习,不仅是新时代赋予教师的神圣使命,也是新时代对教师提出的新挑战。如何转变角色,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
  一、关注已有知识经验,回归教学内容本质。
  当今的课堂,特别是各级各类的赛课中,我们的数学课堂不是课件大比拼,就是活动大串烧,课堂上,活动一个接着一个,课件一个比一个精美,问题一个接着一个,整节课看似热热闹闹,但是冷静下来仔细想想,越是我们费尽心血,精心设计的课堂,越是存在牵着学生鼻子走的嫌疑,学生在我们精心准备的一个又一个的教学环节中,哪怕表现得再棒,回答得再精彩,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而言,是否真的有效呢?当然,课堂是离不开问题引领的,试想,如果我们能做到除去那些“华丽的外衣”,做到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所做所引回归课堂教学内容的本质,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否更有效?
  以教学“括号”一课为例。笔者曾听过这样一节课,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的开始,花了足足5分钟的时间讲述了一个关于括号家族成员论本事的故事,可目的却只为了引出课题——括号。虽然幻灯片一张张都做得相当精美,整节课看上去气氛也很活跃,但是这样一节看似成功的公开课,我们不然发现,老师精心准备的童话故事真的起到激发兴趣的效果了吗?一节课中,教师注重的是孩子们通过强化的练习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至于小括号产生的意义,为什么有了小括号,还需要中括号这样的本质问题却视而不见。试想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如何形成。而另一位教师,却能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示10×113-63+27后,老师问: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如果想先算减法,你有什么办法?要是想先算加法,再算减法,最后算乘法,谁能想出好办法?现在老师想先算完减法,再算加法,最后算乘法,还需要中括号帮忙吗?为什么?学生在这看似简单的问题中,独立思考,逐步明白括号的作用在于改变运算的顺序,有时需要改变两次运算的顺序,所以光有小括号还不够,还得请中括号来帮忙。而最后一个问题的抛出,更能激发学生去思考,帮助学生理性的去分析,括号使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老师抛出的问题,简单有效,如剥笋般,层层递进,直达内容的本质,学生也在动脑思考过程中形成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巧用课堂“错误资源”,理解内化内容本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课堂中,我们往往会遇到许多“意外”,面对孩子们时不时送上的“大礼”,作为教师,应巧妙地运用这些“错误资源”,让它们为理解内化知识本身服务。
  例如教学运算定律这一单元后,学生对几种运算定律常常混淆,有时还会产生错误的迁移。如:126+85+15,学生想到126+(85+15),看到126-85-15,想到126-(85+15),当遇到126-85+15时,学生受迁移思想的影响,95%的孩子都认为,126-85+15=126-(85+15)。此时,作为教师,不妨先不急着做出对错的评价,让他们说说,你为什么想到先把(85+15)?假设同学们的想法正确,那么左右两边的答案是否应该相等?请根据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我们再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把原题看成这样一个购物情境:小明口袋原有126元,到超市买了一个85元的玩具,在门口碰到妈妈,妈妈又给了他15元,这时他的口袋里还有多少钱?通过这样一算账,孩子们自然发现,妈妈额外给小明的15元,不能和买玩具的85元相加。因为等式两边的意义完全不一样,所以126-(85+15)这样算是错误的。可见课堂上生成的“错误资源”,处理得当,有时不仅是画龙点睛时那神奇的一笔,也是锦缎上出彩的那朵小花,学生在辨析中学会分析,学会思考,学会主动学习。
  三、有效指导操作,经历知识形成过程。
  新课标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但并非不要教师的指导。尤其是学生的操作活动,教师必须有效指导,才能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
  总之,只有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才是高效的,有乐趣的。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认清自己的角色,为学生搭好表演的舞台,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课堂学习的主人。
其他文献
【摘要】一堂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给人的第一印象,精彩的导入设计, 能够收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效果;而失败的导入则使人无精打采,昏昏欲睡。但是,不同的教学内容常常需要不同的教学理念和导入方式。  【关键词】数学 ; 导入 ; 艺术 ; 探微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3-0219-01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创建和谐的学习氛围,有效
小学里同学们就已经了解了有关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并能进行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计算;到初中以后,开始系统学习概率,初步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所以概率知识对同学们来说并不陌生。但一部分同学认为随机事件都是等可能事件,并且只学会了用列举法求随机事件的概率,机械地运用公式,即使有时能用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估算概率,但是对于频率和概率之间的关系却不能形成正确认识。  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
摘 要:在文章的研究中,将研究重点着重集中在了高师院校钢琴专业学生音乐感受力、理解力、想象力培养这三个层面。对于高师院校的钢琴教师而言,要不断完善钢琴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系构建,加强其音乐感受力、理解力、想象力的拓展,是学校钢琴教学开展的重点。在此背景下,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加强对钢琴专业学生音乐感受力、理解力、想象力的培养,将对高师院校钢琴人才的综合能力构建具有探索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
著名作家冰心奶奶曾说:“有了爱就有了一切。”爱之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荣。读了以下三篇文章后,你对“爱”也许会有更深的感悟。——编者1923年春天的一个午后,一位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3-0220-01  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了如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方法。  一、课前精心准备  1.认真研读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如教学几何图形面积时运用的“转化思想”;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渗透“函数思想”等)、基本概念(如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等)都应清楚明白,
高校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实现自身能力提升和职业发展,同时对高校发展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工会作为代表职工利益的组织,通过建立教师职业生涯规
摘 要:小提琴有着“乐器之后”的称号,从这个称号也可以看出小提琴在乐器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小提琴出现在中国大概在18世纪,其是由西方国家引进的。我国在音乐方面是有自己的传统文化的,小提琴进入中国后,也在逐步中国化。目前大多高校都设有小提琴相关的课程,尤其是音乐类学校,有专门的小提琴相关专业,而且该专业的学生人数正在逐步增加,这也为我国补充、培养了更多的小提琴人才。文章主要分析了院校小提琴演奏教学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随机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概率是研究随机现象规律的学科,它为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思维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具有概率的基本知识已成为每个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但概率的内容相对比较抽象,其中包含丰富的随机性以及随机中有规律性的辨证思维。从学生的思维发展情况看,初中阶段只是辨证思维的萌芽,还很不成熟,因此在实际学习中,学生对这部分的内容会有不少的混淆以及错误,下面就这些错误的成因以及解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