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采用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手法,强调以创新教学理论为指导,将科研教研与教学有机结合。强调应注重理论学习,把作文的课题研究,融入到平时的课堂作文教学中去,坚持在实践中进行探索,从理论上进行反思训练。
关键词:初中语文 作文教学 反思
传统的教学忽视了人,压抑了人,忽视了学生的需要、兴趣、个性等。这种教学重书本,重学习的知识,但从来不考虑学生作为一个人的发展。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只能是百依百顺的奴才,而不是生气活泼的全面发展的人。因此,作文教学也应该充分彰显学习的个性,在作文中,实现自我,达到丰满人性的形成,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要倡导创造性作文。
一、训练学生捕捉写作素材
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用发现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事物,使学生不仅勤于思考,而且要善于观察,从自己独特的观察角度,形成自己独立的思想见解。例如:我在我的作文课教学中曾进行了一次提高学生观察能力的大胆实验,上课一进教室,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请一位必须经过讲台、打扮有些特点的学生出去,说有人找,等学生出教室后马上跟出来叫他(她)在外面,然后就叫全班就刚才出去了的同学进行肖像描写(互相不得交流),当大家写完并由一些同学念出后才把外面的同学请进去,这时同学写出来的肖像是各不相同,大家都为自己观察的不仔细哑口无言,于是我乘机对学生进行观察重要性的教育,以引起大家的观察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
二、采用新颖的表达方式
要让学生的语言更加生动,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打破一些传统的词语运用模式,给人带来眼前一亮的效果。如一位初中生的《给蚊子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还记得那个晴朗的让人难以忘怀的夏夜吗?月光如水,星光灿烂,我本来睡得好好的,可你却跑来捣蛋,令我不得安寝。你带领着你的姐妹、七大姑八大姨组成的‘机群’对我狂轰乱炸。我奋起抵抗,左扑右打,收效甚微,身上早已数处‘中弹’。寡不敌众,我不得不狼狈撤退,转进攻为防御,将全身裹得如粽子。可怜我又热又闷,你小子却又半夜突袭,趁火打劫,竟然跑到我脸上作客。我朦胧中一巴掌拍去,啊,我一下子醒了,你却拍拍屁股溜之大吉。剩下我一人,吹胡子瞪眼睛,拿你没有办法。”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创造性的运用“捣蛋”、“机群”、“中弹”、“趁火打劫”等极富生活化的,新奇而动感的语言,将一只可恶的蚊子在夏夜趁人熟睡之时,骚扰人们的情形刻画的惟妙惟肖,读来让人忍俊不禁。
三、创设情境进行写作训练
作文训练可从内容入手,创设一定的写作情境,让学生全身心地投人其中,感受惊奇、享受乐趣。只有如此,学生才会感到有话可说,有文可作。如能冲破各种条条框框,出奇制胜,就能唤醒学生思考的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课堂”的作文,普通平常的课太多,学生似乎难以挖掘出课堂的可说可写之处,于是,可以先设计好导入——一次读绕口令的比赛。板出一两首绕口令,让学生读,读的时候要求语音准确、口齿伶俐、速度加快。先让学生自由练读,再指名个别读,最后再一个个紧跟着读。因为既要考虑语音,又要顾及速度,所以学生们都很紧张,越紧张读的时候就越出错,教室里笑声不断,此时瞅准时机,请学生们谈自己对这堂课的感受,有的说这堂课很有趣,有的说这堂课很生动,有的说这堂课很轻松愉快,有的说这堂课很难忘,这时便可板书作文要求。如此铺垫.,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感到有话可说,有事可写。
四、让学生写自己想写的东西
现在的学生普遍讨厌作文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无话可写,而这又是因为题目或材料所给的范围,是学生不喜欢的、不了解的。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写出佳作呢?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无材料、无话题,是不行的。因此,应立足于真实的生活,使学生言之有物。《观书有感》中写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灵感的源泉,就是他们的生活。让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选择他们喜欢的内容来写,更易产生写作的灵感。“从生活中选取原汁原味的写作素材,才能再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才能表现生动活泼的内容,才能吸引人,感动人、说服人。”这样才能使写作更有趣。让学生从平常的生活事件中,挖掘出不平凡的意义来。就拿周记来说,我就要求学生写这一周最感兴趣的内容,自己喜欢的就可以入文。“凡是撩起你驻足欣赏的一道风景,给你丝丝感动的一个镜头,荡漾你心头涟漪的一件小事……你都可以将此铺叙成文,千万不要舍近求远,舍弃那些曾令我们感动的、震撼的小事、琐事,而煞费苦心地编织许多诸如双亲去世,自己如何身残志不残之类的‘崇高’故事。”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都能把自己身边的趣事写进去。像班歌比赛、跳绳大赛、一堂有趣的课、一本喜欢的书,这些虽然不起眼,却是将来作文的好素材。这样没有约束他们的写作范围,也没限制他们的创作空间,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五、结语
作文就应该体现时代特色,我们的教学也应与时俱进。但目前初中生的作文却存在着“雷同”与“相似”,让教师大为头痛,这也与时代的要求脱节。总之,本文力图使创新、个性深入到现代作文教学中去,进一步提高初中学生作文水平,培养创新型的人才,更有力的推动现代语文作文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大丰市万盈初级中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 作文教学 反思
传统的教学忽视了人,压抑了人,忽视了学生的需要、兴趣、个性等。这种教学重书本,重学习的知识,但从来不考虑学生作为一个人的发展。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只能是百依百顺的奴才,而不是生气活泼的全面发展的人。因此,作文教学也应该充分彰显学习的个性,在作文中,实现自我,达到丰满人性的形成,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要倡导创造性作文。
一、训练学生捕捉写作素材
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用发现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事物,使学生不仅勤于思考,而且要善于观察,从自己独特的观察角度,形成自己独立的思想见解。例如:我在我的作文课教学中曾进行了一次提高学生观察能力的大胆实验,上课一进教室,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请一位必须经过讲台、打扮有些特点的学生出去,说有人找,等学生出教室后马上跟出来叫他(她)在外面,然后就叫全班就刚才出去了的同学进行肖像描写(互相不得交流),当大家写完并由一些同学念出后才把外面的同学请进去,这时同学写出来的肖像是各不相同,大家都为自己观察的不仔细哑口无言,于是我乘机对学生进行观察重要性的教育,以引起大家的观察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
二、采用新颖的表达方式
要让学生的语言更加生动,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打破一些传统的词语运用模式,给人带来眼前一亮的效果。如一位初中生的《给蚊子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还记得那个晴朗的让人难以忘怀的夏夜吗?月光如水,星光灿烂,我本来睡得好好的,可你却跑来捣蛋,令我不得安寝。你带领着你的姐妹、七大姑八大姨组成的‘机群’对我狂轰乱炸。我奋起抵抗,左扑右打,收效甚微,身上早已数处‘中弹’。寡不敌众,我不得不狼狈撤退,转进攻为防御,将全身裹得如粽子。可怜我又热又闷,你小子却又半夜突袭,趁火打劫,竟然跑到我脸上作客。我朦胧中一巴掌拍去,啊,我一下子醒了,你却拍拍屁股溜之大吉。剩下我一人,吹胡子瞪眼睛,拿你没有办法。”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创造性的运用“捣蛋”、“机群”、“中弹”、“趁火打劫”等极富生活化的,新奇而动感的语言,将一只可恶的蚊子在夏夜趁人熟睡之时,骚扰人们的情形刻画的惟妙惟肖,读来让人忍俊不禁。
三、创设情境进行写作训练
作文训练可从内容入手,创设一定的写作情境,让学生全身心地投人其中,感受惊奇、享受乐趣。只有如此,学生才会感到有话可说,有文可作。如能冲破各种条条框框,出奇制胜,就能唤醒学生思考的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课堂”的作文,普通平常的课太多,学生似乎难以挖掘出课堂的可说可写之处,于是,可以先设计好导入——一次读绕口令的比赛。板出一两首绕口令,让学生读,读的时候要求语音准确、口齿伶俐、速度加快。先让学生自由练读,再指名个别读,最后再一个个紧跟着读。因为既要考虑语音,又要顾及速度,所以学生们都很紧张,越紧张读的时候就越出错,教室里笑声不断,此时瞅准时机,请学生们谈自己对这堂课的感受,有的说这堂课很有趣,有的说这堂课很生动,有的说这堂课很轻松愉快,有的说这堂课很难忘,这时便可板书作文要求。如此铺垫.,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感到有话可说,有事可写。
四、让学生写自己想写的东西
现在的学生普遍讨厌作文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无话可写,而这又是因为题目或材料所给的范围,是学生不喜欢的、不了解的。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写出佳作呢?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无材料、无话题,是不行的。因此,应立足于真实的生活,使学生言之有物。《观书有感》中写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灵感的源泉,就是他们的生活。让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选择他们喜欢的内容来写,更易产生写作的灵感。“从生活中选取原汁原味的写作素材,才能再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才能表现生动活泼的内容,才能吸引人,感动人、说服人。”这样才能使写作更有趣。让学生从平常的生活事件中,挖掘出不平凡的意义来。就拿周记来说,我就要求学生写这一周最感兴趣的内容,自己喜欢的就可以入文。“凡是撩起你驻足欣赏的一道风景,给你丝丝感动的一个镜头,荡漾你心头涟漪的一件小事……你都可以将此铺叙成文,千万不要舍近求远,舍弃那些曾令我们感动的、震撼的小事、琐事,而煞费苦心地编织许多诸如双亲去世,自己如何身残志不残之类的‘崇高’故事。”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都能把自己身边的趣事写进去。像班歌比赛、跳绳大赛、一堂有趣的课、一本喜欢的书,这些虽然不起眼,却是将来作文的好素材。这样没有约束他们的写作范围,也没限制他们的创作空间,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五、结语
作文就应该体现时代特色,我们的教学也应与时俱进。但目前初中生的作文却存在着“雷同”与“相似”,让教师大为头痛,这也与时代的要求脱节。总之,本文力图使创新、个性深入到现代作文教学中去,进一步提高初中学生作文水平,培养创新型的人才,更有力的推动现代语文作文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大丰市万盈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