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中的词义辨析原则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lo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语言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除了一些基本名词以外,许多词汇的意义都呈丰富的多样性,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一词多义”。这些多义词的存在,给文言文的阅读和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辨析文言词义也成为文言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教师从各个角度总结了许多的技巧与方法,试图以“公式类推”的手段来解决语言问题,这就进入了误区。名目繁多的方法与技巧,不仅学生掌握起来很麻烦,实用性也不强。因此,提供一个简单可操作的文言词义辨析原则就很有必要。本文以《勉学》的教学为例,谈谈文言词义辨析的基本原则。
  一、考据原则
  考,是指考证;据,则是寻找客观依据。许多看上去很难解释的文言字词,实际上前人都已经进行过非常详细到位的考证,只要让学生具备考据的意识和习惯,知道如何进行初步的考证、哪里有可能找得到依据,就能迎刃而解。
  例1 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
  这一句中的“登”字,许多教材与教参都解释为动词“摘取”,这是不正确的。但是让学生质疑教材的权威是很困难的,必须依据更加权威的工具书,所以笔者在教学中采用了如下教学:
  师 关于“登”字的准确含义,大家先翻开手头的《新华字典》或者《现代汉语词典》,看一下它有哪些义项。
  [教师板书“登”字的义项。1.上,升:~山。~车。~门。~天。~台。2.踩,践踏,脚向下用力:~踏。踢~。3.记载:~记。~报。~载。4.谷物成熟:~岁(丰年)。五谷丰~。5.立刻:~时。“~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6.进:~崇(进用推崇)。7.方言,穿:~上靴子。]
  师 “登”字的义项中,有没有动词“摘取”之类的意思?
  生 没有。
  师 “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这一句中的“登”字,上面的7个义项中,哪一项最恰当?
  生 第4项。
  师 五谷丰登,是指五谷丰收了,那么为什么不直接说五谷丰收了呢?五谷丰收和五谷丰登有什么不一样?
  生 五谷丰收重点是收,是指收成,丰登则是描绘果实累累的样子。
  师 五谷丰收,是指收成好,收进谷仓了;五谷丰登则是指硕果累累的样子,还在枝头没有摘下来。所以教材将“登”字注解为“摘取”,不是很恰当。这个句子中,“登”字本来应该是形容词,在这里活用为使动词了。所谓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是指使宾语表示的人或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这个有点难,今天不要求掌握。教材中之所以会把它当作简单的动词,是因为“登”字作动词太常见了,如登山、登高,而且还受了前一句“春玩其华”中“玩”字的影响,当成对偶句来处理了。
  看似简单的查字典,有时候也能解决看上去很麻烦的问题。《新华字典》与《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中的解释,是最为权威的注解,是词义辨析的最终依据,与我们自己望文生义的解释不可同日而语。因此,考据原则是文言词义辨析最基本的原则,也是首选的方法,一般的字词辨析问题都能通过查工具书解决。我们要培养学生查工具书解决词义问题的习惯。
  二、诵读原则
  有些文言字词容易出现模棱两可的解释,这种说法也行,那种说法好像也有道理,并且几种义项都能在字典或词典中找到依据,这时单靠考据已不能解决问题。对此,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诵读原则。“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是有道理的。其依据有两方面:一是诵读的过程也是思考的过程,在思考中能够获得灵感;二是诵读的过程也是品味的过程,在品味中能够形成语感。
  例2 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此句中的“华”字,一般教材中均注为“同‘花’”,将“春玩其华”解释为“春天玩赏花朵”似乎也可以。其实,这也是不准确的,请看如下教学过程:
  师 书上说“华”字通“花”,我们都知道,在古代,“华”字即为“花”字,如“华山”即为“花山”,因山的形状似花而得名。大家注意,如果这里同“花”,就要读成“huā”。大家一起读“春玩其华(huā),秋登其实”。
  生 “春玩其华(huā),秋登其实”。
  师 如果我们换一种读法,按照现在通常的读音,读成“春玩其华(huá),秋登其实”,大家试试看,行不行?哪一个含义更丰富?哪一个读音更恰当?要多读几遍,仔细体味一下。
  生 感觉应该是读成“春玩其华(huá),秋登其实”。
  师 有依据应该读成华(huá)吗?
  生 有,下文一句是“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就是成语春华(huá)秋实。
  师 除了春华秋实以外,还有一个成语叫作华而不实。这个华也通“花”,本义是只开花不结果,但是作为成语的华而不实,就不是只开花不结果。大意就是绣花枕头,看上去华丽丽,肚子里没货,也就是说它有引申义。我们完整地读一遍整段的课文。
  生 (齐读)“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师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到,古人学习,是把自己当成农夫,目的是“秋登其实”,重在“实”字,果实累累,供大家吃,实是什么呢?“修身利行”,治国平天下,也就是说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今天的人学习,重在华,华是什么?“讲论文章”,其实是把自己当成踏青的人,急着告诉大家,我见过多少华丽丽的花海,见过多少花枝招展的大树,在微信上发过多少吸引眼球的照片。作者认为这种学习的目的是不够高尚的。这两种目的决定了过程也是不一样的,春玩其华,注意这个动词“玩”,很轻松,而真要来点实际的——治国平天下,就很艰难了。这样看来,“华”字可以引申为“华丽、华美”的意思,也应该读成华(huá)。
  通过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到,诵读可以将灵感与语感应用于词义辨析,其效果比考据更为灵动。   三、解构原则
  有些文言字词的含义很复杂,甚至有些字词,自古以来就有争议,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这些字词,就需要引导学生耐下心来,将字词置于具体的语境和上下文中,推敲出最为适当的注解,这就是解构原则。
  例3 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此句中的“说”字,受“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句的影响,许多教参的意见都是:“‘说’同‘悦’,赞扬,取悦他人,向他人炫耀。”其实,这也是不对的,我们来看一下下面的课堂教学实录:
  师 这句中的“说”字,有一种意见是:“‘说’同‘悦’,赞扬,取悦他人,向他人炫耀。”大家仔细推敲一下,赞扬、取悦、炫耀是不是同一个意思?
  生 赞扬是夸奖别人,取悦是让别人夸奖自己,炫耀是夸大自己的优点,不是同一回事。
  师 既然这三个词不是同一回事,用来注解一个字是不是有点问题?大家讨论一下,这三词当中,哪一个是最恰当的?
  (学生讨论的结果是偏向于夸耀。)
  师 要了解这个字的准确含义,要联系上下文分。先看这几句话:“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不能行之。”“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注意,这几句话教材中没有选入,但正是“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的上文,正是有了这几句话,才有了下面古今对比的结论。这几句话中,要注意“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不能行之”中的“言”字,它是什么意思?
  生 解说、评论都可以。
  师 大家是不是感觉到这个“言”字和“说”字在语境和词义上几乎是一样的?
  生 有这个可能。
  师 那么能不能再找一下有没有别的证据证明这一点?
  生 “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这一句中的“讲论”,也是“解说评论”的意思。
  师 “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从这两句话的比较意义来看,大意就是:古代的学者从“为人”的角度出发,认为学习的意义在于承担一份社会责任,今天的学者则是出于追求个人荣誉的目的。这样看来如果这个“说”字通“悦”,也不是取悦,而是愉悦,是让自己开心。“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意思是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修身利行,这是“实”,是最高层次;那么低一点、“虚”一点层次的是什么呢?是“讲论文章”,“讲论”即为“说”,解说、评论。
  经过上述教学过程,学生自然明白,此处的“说”字不是通假字,而应取其本义,简单而言,就是“言、讲论”,深层的含义就是通过讲论文章,夸夸其谈,达到炫耀自己的目的。
  辨析文言词义,是最能反映语言工具性的教学活动。任何字词在具体的语境中,都是为了满足表情达意的需要,试图运用几种公式或方法来投机取巧,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们只有静下心来,实事求是,各个击破,注重积累,才能不断提高语词的辨析能力和水平。
其他文献
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空前的关注。而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需要教师在课前作好充分准备和在教学中适当放手。以下笔者结合自身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谈谈相关问题。  有这样两则关于导演与演员的故事:一是某演员曾犹豫是否参演某导演的戏,但当他了解到该导演拍戏的一个细节即开拍前总要先到拍摄场地各个位置观察拍戏时演员立于哪里更安全、更合适时,就不再犹豫决定参演他的戏;二是某主持人采访一演员
期刊
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明确指出:“图书馆工作必须贯彻的教育方针,利用书刊资料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文化科学知识等方面教育。”然而,当前学校图书馆功能的开发利用,往往只停留在传播知识、查找资料信息的层面上,而对图书馆潜在的德育功能往往认识不足、利用不够。这既是学校教育资源的浪费,也是学校管理的缺失。所以,主动开掘图书馆的德育功能,是一项有待探索的课题,也有一片大有可为的天地。  以
期刊
简约课堂,删繁就简,返璞归真。它是精湛设计、高效整合,是一种“看山仍是山”的教学境界。对于很多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而言,简约并不简单。简约课堂的背后,是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反复研究学情、不断自我提高等种种“不简约”的准备和积累。只有经历无数次“繁复”的“不简约”,课堂方能呈现简约之美。  一、钻研教材,深入浅出  简约课堂建构在对教材充分把握的基础上,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只有熟练掌握教材内容,品出教
期刊
要取得良好的文言文教学效果,扎实的古代汉语知识和古代文化常识必不可少——这是文言素养最基本的功夫。教师作为文言教学的主导者,其文言素养直接决定着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和接受程度,因此,语文教师应该首先充实自己的文言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文言素养,才能为教好文言文奠定基础。  注释是选编文言文必须要做的工作。由于教材的编写涉及面非常广,编撰人员在材料收集过程中难免顾此失彼,很难做到充分利用前人词义考释
期刊
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有力武器,而教师教育又是推进教育全面优质均衡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如何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发挥信息化的优势,依托网络手段开展教育研训,是教育研训机构必须面对的问题和迈出的步伐。近两年来,嘉兴教育学院在发挥自身研训一体的优势,搞好传统研训活动,全面提升研究培训质量的同时,积极做好网络研训这件事情,并收到了较好的成效。  一、网络研训与现场研训将互补  众所周知,传
期刊
嘉兴教育学院是一所集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和管理、教育教学研究、教师培训和其他社会培训于一体的成人高校。陆福根,现任嘉兴教育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副教授。陆院长从教33年,长期从事基础教育教师和教育党政干部培训工作。工作之余,他善于思考,总结经验,著书立说。近年来,他承担了7项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其中2项获省人民政府一等奖,2项获嘉兴市人民政府一等奖;公开发表论文7篇,担任编委主任正式出版地方教材23
期刊
教研机构承担着助推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职能。如何在区域的教研工作中以最有效的方式贯彻研究、指导、服务和管理的功能,并以此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一直是各级教研部门所关注的问题。实践证明,在中小学区域教研工作中,强化教师功底,加强人文思考,聚焦课堂教学,在培育学科教师研修团队的过程中研讨、交流、反思和提高,可较好地促进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聚力共成”的三类研修团队  随着教育教学要求的提高和中小
期刊
对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而言,有一个明确的价值取向,对于理解、评估这项事业以及设计与之相关的培训课程,都是非常重要的。“后课改时代”境遇与使命的变化亟待围绕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的视点进行转换和调整。在课程改革的相关政策都已经基本颁发之后,课程改革的主要议题就变成如何实施和落实这些政策要求和目标的问题了。显而易见,任何改革都一样,只有得到有效实施,它才是有意义的。课程改革不是一套简章的改革方案或者政策文本,而
期刊
当前,教师培训工作的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是:教师培训的重心由单纯的学历达标向教师内在专业素质提升相转换。近几年来,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部与各省(市)教育部门纷纷出台各类指导意见,针对教师培训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加快了对教师培训模式的改革。其中变革之一,就是使全国各地市(县、市、区)的培训、教研与科研机构以多种方式存在:一是教研、培训与科研机构单独设立,各自运作;二是教研与培训、培训与科研、科研
期刊
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全面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决定》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一是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