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书中寻觅知音,变阅读为“悦”读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feoneti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应该是自得其乐的事,爱怎么读就怎么读,爱怎么想就怎么想,没有旁人的干涉。而语文课的阅读,学生选择什么方法,思考什么问题,花多少时间,都在教师的控制下进行。学生是在为老师读书,哪里能够自得其乐呢?怎样在语文课上尽可能地减少教师的“干涉”,把阅读的主动权充分还给学生,让学生走进文本、亲近文本、感悟文本,让学生们乐起来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我在语文教学中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做到以读为主线,同时结合其他训练活动,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注意学生读书形式的多样化,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让学生尽可能自得其乐地读,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一、把预习主动权交给学生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读书也一样,课前能认真去预习课文的学生,课堂听课效果肯定会特别好。在学习《跨越百年的美丽》之前,我放手让学生去预习,学生依自己的兴趣进行了各种各样的预习:有的搜集居里夫人的名言,并写下感想;有的对居里夫人的成就如数家珍;有的买来《居里夫人传》读。学生多种方式的预习给课堂带来了生机和乐趣。
  二、把读课文主动权交给学生
  读课文的方式有很多:自由读、小组合作读、分角色读、表演读,还有教师范读、听录音或看视频读等等。到底采取哪种方式?要把选择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如在教学《满江红》一课时,学生兴致勃勃地喊:“老师,这篇文章难把握,我们想听听录音!”于是我给学生播放了童自荣老师的朗诵视频,童老师把岳飞的悲愤之情与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决心刻画得淋漓尽致,学生们深深地被童老师的声音所感染,同时也为整堂课奠定了基调、渲染了气氛,接下来学生采用了多种方式读,整堂课落脚点在情感体验上,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和理解课文,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把提问题主动权交给学生
  只要教师相信学生,学生们完全能够提出有个性的问题。一般来说,揭示课题或初读课文之后,学生会有许多问题,但这时的问题都较肤浅,大多是关于课文的内容或情节的。例如《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我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学生往往为自己有新的发现而兴高采烈。
  四、把选择喜欢段落主动权交给学生
  俗话说:“兴趣是学生的第一位老师。”学生有了兴趣,能使被动阅读变为主动阅读,在探究性学习中更能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谈谈看到课题后的感想,再让他们带着各自的问题选读自己喜欢的语段,凸显了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新理念。如在教学《北京的春节》一课时,先后有多位同学朗读自己喜欢的语段,学生读后谈自己喜欢的原因,学得兴味盎然、不亦乐乎。
  五、把评价主动权交给学生
  “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学生们听别人的朗读,内心产生的感受是各不相同的,或赞同,或欣赏,或提出异议。这正是学生对课文不同理解的结果。教师不能以自己的感受代替学生的感受,命令学生去怎么读。应当引导学生们自己去评,在评中学和读,如:你觉得他读得最好的是哪一部分?他刚才是怎么读的?你能像他一样读吗?你认为应该怎样读?如此,学生们往往能在相互切磋、交换意见的过程中学会朗读,并达到对课文的进一步理解。学生朗读后,让学生进行评价,再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读书体会,这样的朗读指导方式是颇具艺术性的,使“以读悟情”真正地落到实处。
  六、把谈读后感主动权交给学生
  每一个学生对文本都有独特的个人阅读感受,你不去重视他的阅读感受,不去触摸每个学生在阅读中鲜活跳动的灵魂,那么你的课堂就是没有生命的。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读一遍课文,或明白什么道理,或受到什么启发,都应该是学生们自己的事。教师不应该以自己的领悟,甚至是教参的分析去替代学生们自身的感受。就如《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学生们的感受真是千差万别,有的感受到大山赋予老人自信、豁达、开朗的性格,大山使老人对生活充满了乐观的态度,有的领悟到这是一篇富有哲理的文章。难怪作者不写好山好水,不写美女俊男,却写一个“扫路人”,这个扫路人可不是一般的扫路人啊!
  七、把设计作业主动权交给学生
  学生在学习完课文之后可以自己设计个性化作业:可摘抄精彩句段、可仿写文中句段、可写课后小练笔或对文章进行扩写,多种形式,任学生自由选择,极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多把学习的自主权最大限度地交到学生手中,注重学生们的自读、自悟,使学语文真正成为学生们自己的事、有趣的事,使班里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个个爱上语文课,人人爱读课外书。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不要不闻不问,而要适当地适度地点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当学生们的意见与我们教学的意图相差甚远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进入正题。在平等的讨论中,师生达成共识,比教师以权威的身份出现,强迫学生接受要好多了。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应该还学生以真正的“读者”地位。教师应该积极营造亲密和谐的气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导他们掌握阅读的方法,把点拨、启发、引导、激励留给自己,把阅读、理解、领会、体味、品味、感悟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文中寻觅知音,与作者心与心地交流,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真正地使阅读成为“悦”读。
其他文献
政治是一门综合学科,包括自然、社会、人文等,理论性强。由于内容的限制,往往显得枯燥乏味,因而学生兴趣索然。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辅助教学工具和手段,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视频为一体,容量大,形象性和趣味性比较强。恰当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就能有效改变政治学科枯燥乏味的课堂气氛,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整个教学过程生动活泼,真正实现课堂高效。那么,如何运用现代多媒体手段这一催
银色缠绕耳环、银色竹节耳夹均为CoughinVain藍色抽绳连衣裙Bottega Veneta黑色装饰性衬衫OudeWaag闪亮的双眸是让人印象深刻的,Giorgio Armani轻成萦彩丝光塑眸液可以根据妆容的不同需求叠加使用,打造明亮闪耀的眼妆。十字形珍珠腰带(用作项链)、多层珍珠.项链均为Chanel黑色金属球装饰连衣裙Alexander McQueen厌倦了干篇一律的哑光唇膏,可以用不同质
【写作点拨】  雨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自然景观,单独写雨的文章往往是状物类文章,而绝大部分文章中雨景一般是作为自然环境的描写出现,起烘托气氛,渲染人物心情的作用。但不论是哪种形式出现,要描绘好雨景必须细致观察、用心聆听,抓住景物特征,抒发内心真实感受。  一、调动感官,多角度绘雨景  任何景物描写,写作者都需要深入其境,充分调动自己感官,从多角度来加以描绘,让读者对雨景有全方位的了解。  忽然,雷阵雨
Givenchy的设计师将自己的秋冬系列形容为“冬天的伊甸园”,想象一下枯萎的玫瑰呈现出的深沉的红色吧。Alexander McQueen秀场男装廓形结合破碎、多刺的玫瑰樱花图案,Prada秀场大量出现的花朵装饰……大量的玫瑰花图案带来浪漫感觉,但是深红、深紫、黑色唇妆和眼妆又让人觉得这个女孩不好惹。又酷又美,正是今年秋冬谱写的暗黑浪漫曲。  “某种暗黑的浪漫已经深入人心。”SallySinger
习作教学一直是小学中高年级的老大难问题,教师怕教习作,学生怕写习作。在课程改革进入深水区的今天,对这“想说爱你不容易”的习作,一线老师出现了两种倾向:一种是随波逐流型。这类老师只管照教学参考书上课,他们往往把教材上规定的习作内容往黑板上一写,请几个优秀的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接着说说要注意的几个要求,然后一声令下,全班开始埋头习作。更有甚者,让学生回家习作,要求家长检查辅导或参考教辅用书。难怪有人说
英国教育家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中有一句话: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这句话告诉我们: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成长是学生自己的事,无法代替。教者的责任是帮助、引导,为其发展提供服务,打下良好的基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
[背景分析]  童谣作为我们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口口相传,千年璀璨,在厚重的历史尘埃中也难掩其美。如今的孩子背负着沉重的书包,一心只读“圣贤书”,空闲时就看电视、玩网络游戏,缺乏与同伴交流的机会,体质也普遍下降。童谣是我国优良的文化传统之一,它是天籁之音,文化之根。一起哼唱童谣,蹦蹦跳跳,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孩子们既能学到知识,又能加深童年记忆;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愉悦心灵。我们应让孩子加强对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我们面临改变原有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新要求。因此,我们有必要回顾和观察美术教学的种种情景,重新认识美术教学,了解美术教学教师应该教些什么,学生应该学些什么。由于对美术本体文化价值和学生学习需要的认识有偏颇,笔者认为不少教师在新课程下美术教学的认识与实践上存在一些误区。下面谈谈新课程下美术教学应避免的一些问题。  一、避免过分“综合”  以往的美术课程更多地局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已经成为教学常态。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将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形成学习小集体。这样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交际和表达能力,对学生健康成长必定会产生积极效应。合作学习小组的建立涉及一个构成的问题,不管是三人小组还是四人小组,都需要有一个核心人物,那就是小组长。合作学习开展成效高低,小组长的管理能力起关键作用。在人员筛选、培训、管理等环节,
【摘要】“问题导学”是以“问题”为载体,开发学生自主学习潜能的一种教学范式。“问题导学”具有激励、导向、唤醒功能。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情境中积极“问学”,在互动对话中积极“合学”,在问题拓展中积极“延学”。通过“问题导学”,发展学生的数学学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 问题导学 数学学力  所谓“问题导学”,是指教师以“问题”为主线,以“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对数学学习进行主动探究,建构数学知识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