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味觉表情(中班)

来源 :幼儿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dsly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意图:
  薇薇带来了一小包秀逗糖,分给身边的几个小朋友吃,结果几个人酸得直眨眼睛、皱眉头、吐舌头。大家互相看着各自夸张的表情,觉得又有趣又好笑,乐成一团。这一场景触动了我,于是,我设计组织了“创意味觉表情”这一活动,旨在以各种味道的食物为载体,让幼儿体验不同味道的食物所带来的不同感觉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同表情。同时,借助丰富有趣的QQ表情,拓展幼儿的想象空间,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和表现。在活动中,我让幼儿采用尝一尝、说一说、演一演、藏一藏、画一画、猜一猜等形式,增强活动的趣味性,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幼儿在和谐的幼幼互动与师幼互动中体验创意美术活动带来的快乐。
  目标:
  1.在品尝各种食物味道和欣赏丰富有趣的QQ表情的基础上,大胆想象、自主设计与食物味道相匹配的表情。
  2.在与同伴的互动中体验创意美术活动带来的快乐。
  准备:
  1.各种味道的食物及相关图片(见图1),如奶糖、QQ糖、辣味牛肉干、话梅、姜糖、酸梅糖、苦瓜等。各种丰富有趣的QQ表情图片及相关课件。
  2.人手一份绘画笔及操作纸(操作纸上贴有娃娃的“衣服”,“衣服”可以掀开,里面可以藏图片,见图2)。
  3.一段欢快的背景音乐。
  过程:
  一、品尝美食,表达感受
  1.尝一尝,说一说。
  师:××小朋友邀请我们去参加她的生日聚会,她给我们准备了自助餐。自助餐里都有哪些好吃的东西呢?这些食物又是什么味道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尝一尝、说一说。
  (幼儿品尝后交流,如:我吃的是甜甜的奶糖,我吃的是酸酸的话梅,我吃的是很苦很苦的苦瓜……)
  2.看一看,演一演。
  师(出示食物图片):你们以前都吃过这些食物吗?能说一说它是什么味道的吗?能用一个表情把你知道的味道告诉大家吗?
  二、欣赏各种各样的QQ表情,体会表情的丰富有趣
  1.欣赏QQ表情中简单的表情图(见图3)。
  师(出示简单的QQ表情图):小朋友,这里都有些什么表情?你最喜欢哪种表情?猜猜这种表情可能是吃了自助餐里的哪种食物?为什么?
  师(小结):我们吃各种不同味道的食物时,会有不同的感觉,脸上的表情也各不相同。
  2.感知五官的变化与表情之间的联系。
  师:请小朋友学一学这几种表情,旁边的小朋友互相仔细看看同伴脸上的五官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师(小结):我们脸上的眉毛、眼睛、鼻子、嘴巴等五官变一变就能变出各种丰富的表情,多有趣呀!
  3.欣赏夸张有趣的QQ表情(见图4),感知表情的多样及有趣。
  师(出示有趣的QQ表情图):还有一些表情不但很有趣而且很特别,我们来欣赏一下吧。仔细看看,你觉得哪个表情最有趣?什么地方最特别?
  师(小结):有些表情娃娃的眼睛和眉毛连在一起了,有些表情娃娃的嘴巴变成了一个大大的圆圈……这些表情娃娃都很特别、很有趣。
  师:猜猜每种表情可能会是吃了哪种味道的食物呢?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三、自选食物图片,创意设计与食物味道相匹配的表情
  1.幼儿自选喜欢的食物图片,教师提出创作要求。
  师:刚才你们欣赏了这么多丰富有趣的表情,想不想也来设计一个特别、有趣的表情呢?接下来请小朋友先选一种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图片,把它藏在娃娃的肚子里,然后想一想如果吃了这种食物会有怎样的表情,最后给娃娃设计一个有趣的表情。
  2.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鼓励幼儿设计出与图片上的食物匹配且有趣的表情(播放背景音乐)。
  四、分享同伴作品,玩猜一猜的游戏
  教师逐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余幼儿根据其设计的表情猜测他品尝的可能是什么食物,也可以让幼儿自由结伴,边欣赏同伴的作品边玩猜一猜的游戏。
  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大家设计的表情。你们可以找个好朋友,互相欣赏,看看他设计的表情什么地方最特别,猜猜他可能吃了哪种味道的食物,最后请你的小伙伴揭开小娃娃的肚子,看看下面藏着的图片,检验一下你猜对了没有。
  延伸活动:
  请幼儿带上自己设计的表情娃娃去参加朋友的生日聚会。
其他文献
设计意图:  匹配是小班幼儿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随着“小司机”主题活动的进行,我发现幼儿对于各种各样的车很感兴趣,他们经常聚集在一起玩开车、停车的游戏,但是仅限于给车辆随意排队,没有按照一定的标记匹配停车,比较简单。因此,我根据小班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尝试运用常见的汽车图片、地垫,来创设直观生动的游戏情境作为停车场,让幼儿根据车子的特征(大小和颜色)来匹配相应的车位,从而帮助幼儿学习匹配
期刊
“安吉游戏”课程的实施对教师观察孩子、解读孩子、支持孩子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強调要在观察中理解幼儿的学习行为,在解读中了解幼儿的经验基础,在支持中推进幼儿的经验发展。但当前教师这些能力还比较缺乏,因此,我们在全面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基础上,特别关注教师观察孩子、解读孩子、支持孩子的能力的培养。  一、提升教师的观察能力  教师只有会观察,才能真正了解儿童在游戏中的行为表现。因此,我们首先要树立教
期刊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形式”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但在幼儿园实践中,如何有效地支持幼儿的游戏对一线教师来说是一个难题.我们曾组织全市骨干教师到各级幼儿园进行专题调
期刊
游戏材料是幼儿开展自主游戏的重要物质基础,不仅是丰富幼儿游戏内容和形式的前提,也是激发幼儿游戏动机和构思,引发幼儿游戏创想和行动的载体.为此,我们对幼儿园自主游戏材
期刊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教学模式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西方医学教育,它强调学生的学习要围绕一个可探究的问题展开,学生可在教师的帮助和引导下,
期刊
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最为重要、也是最为困难的事情就是如何让幼儿园教师明白并且能够做到在“幼儿发起的活动”(或称“幼儿主导的活动”“低结构的活动”等)与“教师发起的
“幼儿园像我家,老师爱我我爱她,老师叫我好娃娃,我说老师像妈妈。”我相信所有的幼儿园教师都非常熟悉这首儿歌,在工作中也会尽心尽力地关注孩子的一日生活,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妈妈老师”。但是,真正做起来还是需要一番“心力”的。有一次,幼儿园组织了针对小班教学活动的教研,其中有一个安排是让全体教师观摩小班活动“小兔找家”,一共有3个小班教师展示了同一内容的活动,在游戏中有一个环节是孩子们按要求跳到相应颜
期刊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已经积累了较丰富的模式经验,但由于他们的思维处于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概括发展的阶段,因此他们对于模式的认知大多局限于事物的外部特征,尚不能充分认识到模式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比如,他们可能很难把“拍手跺脚拍手跺脚……”的动作模式与“红黄红黄红黄……”的颜色模式联系起来,他们可能还会认为“红黄红黄红黄……”与“绿蓝绿蓝绿蓝……”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模式。  因此,基于大班幼儿已有的模式经
发生了什么  在中班活动区里,小瑜(视频中穿红背心者)和小巫(视频中穿黑背心者)在各自垒三色方块(即原木色正方体积木的六个面分别贴有红色、绿色、蓝色的圆形和红色、绿色、蓝色的正方形图案)。小瑜垒了约10块积木,说:“我的已经搭好了!”小巫回头看了一眼说:“我搭的比你搭的高。”小瑜并没有作出回应,而是继续垒第二个。  小瑜垒的积木倒了,他将积木收拢后,一边将积木摆进一个小盒子一边说:“我在这里面搭,
设计意图:  生活中轮子无处不在,马路上的汽车、自行车、摩托车,幼儿的玩具车、滑板车、轮滑鞋,幼儿园的餐车、家里的行李箱等上面都有轮子。轮子既带给大家便利,也带给大家乐趣。小班幼儿很喜欢玩带轮子的玩具,但对轮子的特点和作用不甚了解。为此,我组织了这一活动,具体环节是这样安排的:  第一环节,感知、探索轮子的多样性及其会滚动的特点。考虑到如果给幼儿投放带轮子的玩具,幼儿可能会关注玩具本身而不是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