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小学数学课程研究的推进,课堂讨论作为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通过精心的组织提升实际课堂讨论的有效性就成为了广大教师们关注的重点。本文通过对现阶段小学数学课堂讨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分析,进而针对性的探讨组织课堂讨论的策略和方法,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后续课程的开展。
关键词小学教学;课堂讨论;策略和方法;数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3-0109-01
随着“以人为本”教学理念在小学教学过程中的推进,课堂讨论作为一种深受广大师生喜爱的课堂教学模式越发的受到人们的关注。合理组织课堂讨论不仅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拓宽小学生们的数学思维,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充盈小学生们的数学知识面,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获得更好的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一、着眼于课程目标,精心设计课堂讨论的问题
课堂讨论问题的设计是实际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最能够彰显教师精心程度的项目之一,也是实现预期课程讨论目标的根本所在,讨论问题的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实际课堂的讨论效果。所以,在进行讨论问题的设计環节,教师们应着眼于小学生们的性格特征,设计符合他们性格特色的讨论问题,使其富有兴趣地参与到课堂讨论的过程中,实现小学数学讨论的目标。需要注意的是,在设计问题的环节,问题不仅仅要简洁明了,还应该与学生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引导学生们思考的同时实现小学数学教育的开展目标。
二、着眼于学生特征,精心组织课堂讨论的形式
选择合适的课堂讨论形式能够帮助课堂讨论实现事倍功半的效果。就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常见的课堂讨论方式有很多中,比如全班讨论、小组讨论、自由讨论等都是实际教学过程中比较常见的讨论方式,由此,在这一讨论形式的选择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课程的侧重目标或难易程度来确定讨论的形式,从而优化课堂讨论的效果。例如,在进行《长大我也去航天——统计》课程的课堂讨论组织过程中,笔者根据以往的经验,这一课程比较适合开展全班或者小组的讨论模式,由此,教师就应根据这一课程的侧重组织学生们针对其中存在的“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等问题进行讨论,从而得出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着眼于学生心理,确保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讨论组织过程中,笔者发现存在一部分学生不愿意参与到课堂讨论的过程中来。由此,秉持着课堂讨论不是教师“独角戏”的原则,与这一部分学生进行了沟通,从而了解其内心的所思、所想后,笔者转变了原有的课堂讨论方式,在开展讨论前引导学生们针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数学问题进行思考,在这一思考的基础上渗透数学课程的内容,吸引学生们参与到讨论中的兴趣,从而实现课堂讨论的目标。例如,在进行《圆柱和圆锥》课程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在开展课堂讨论前为学生准备了一种盒装(圆柱形)的冰淇淋和一种甜筒(圆锥形)冰淇淋,并通过问题“同学们,来猜一猜这两种冰激凌那个跟大一些呢?”引导学生们针对生活中的圆柱、圆锥问题进行思考,进而吸引学生们共同参与到后续课程中有关“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讨论过程中来。
四、制定讨论的规则,深化课堂讨论的思想内涵
笔者认为如果想要实现预期的讨论目标,就必须在开展讨论前制定相应的讨论规则,尤其是参与人数较多的教学过程中,为了避免在讨论的过程中出现讨论目标的偏离,就要求教师针对讨论的目标进行较好的把控。例如,在进行青岛版小学数学《人体的奥秘——比》的课堂讨论过程中,教师一方面需要控制自身对于学生们讨论过程的干预程度;另一方面,还需要及时纠正学生们目标出现偏移的问题,以此才能够实现对课堂的精心组织。
与此同时,在讨论结束后,教师应着为学生提供交流、分享的平台,提升学生们参与讨论并获得讨论成果的成就感,最后在教师的总结过程中获得讨论目标的升华,帮助学生们明确课堂讨论的思想内涵后,为后续的课后总结打下基础。例如,在进行《完美的图形——圆》课程的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在学生讨论完毕后针对学生们讨论的“圆的周长”“圆的基础知识”等内容进行总结,明确课程的核心,同时为后续知识的讲解打下基础。
五、结语
综上所述,精心的组织小学数学课堂讨论是近几年小学教育发展的主要路径之一,合理地应用课堂讨论能够在根本层面上实现学生们的自主发展,突出在教学环节学生们的个性,同时深化“学本位”的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周月霞.从课堂讨论中收获?提高和发展——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35(04):171-172.
[2]刘瑞锦.小学数学参与式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0):113.
[3]阮敏.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分组讨论学习的三个“支点”[J].小学教学参考,2018(08):68-69.
关键词小学教学;课堂讨论;策略和方法;数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3-0109-01
随着“以人为本”教学理念在小学教学过程中的推进,课堂讨论作为一种深受广大师生喜爱的课堂教学模式越发的受到人们的关注。合理组织课堂讨论不仅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拓宽小学生们的数学思维,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充盈小学生们的数学知识面,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获得更好的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一、着眼于课程目标,精心设计课堂讨论的问题
课堂讨论问题的设计是实际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最能够彰显教师精心程度的项目之一,也是实现预期课程讨论目标的根本所在,讨论问题的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实际课堂的讨论效果。所以,在进行讨论问题的设计環节,教师们应着眼于小学生们的性格特征,设计符合他们性格特色的讨论问题,使其富有兴趣地参与到课堂讨论的过程中,实现小学数学讨论的目标。需要注意的是,在设计问题的环节,问题不仅仅要简洁明了,还应该与学生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引导学生们思考的同时实现小学数学教育的开展目标。
二、着眼于学生特征,精心组织课堂讨论的形式
选择合适的课堂讨论形式能够帮助课堂讨论实现事倍功半的效果。就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常见的课堂讨论方式有很多中,比如全班讨论、小组讨论、自由讨论等都是实际教学过程中比较常见的讨论方式,由此,在这一讨论形式的选择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课程的侧重目标或难易程度来确定讨论的形式,从而优化课堂讨论的效果。例如,在进行《长大我也去航天——统计》课程的课堂讨论组织过程中,笔者根据以往的经验,这一课程比较适合开展全班或者小组的讨论模式,由此,教师就应根据这一课程的侧重组织学生们针对其中存在的“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等问题进行讨论,从而得出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着眼于学生心理,确保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讨论组织过程中,笔者发现存在一部分学生不愿意参与到课堂讨论的过程中来。由此,秉持着课堂讨论不是教师“独角戏”的原则,与这一部分学生进行了沟通,从而了解其内心的所思、所想后,笔者转变了原有的课堂讨论方式,在开展讨论前引导学生们针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数学问题进行思考,在这一思考的基础上渗透数学课程的内容,吸引学生们参与到讨论中的兴趣,从而实现课堂讨论的目标。例如,在进行《圆柱和圆锥》课程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在开展课堂讨论前为学生准备了一种盒装(圆柱形)的冰淇淋和一种甜筒(圆锥形)冰淇淋,并通过问题“同学们,来猜一猜这两种冰激凌那个跟大一些呢?”引导学生们针对生活中的圆柱、圆锥问题进行思考,进而吸引学生们共同参与到后续课程中有关“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讨论过程中来。
四、制定讨论的规则,深化课堂讨论的思想内涵
笔者认为如果想要实现预期的讨论目标,就必须在开展讨论前制定相应的讨论规则,尤其是参与人数较多的教学过程中,为了避免在讨论的过程中出现讨论目标的偏离,就要求教师针对讨论的目标进行较好的把控。例如,在进行青岛版小学数学《人体的奥秘——比》的课堂讨论过程中,教师一方面需要控制自身对于学生们讨论过程的干预程度;另一方面,还需要及时纠正学生们目标出现偏移的问题,以此才能够实现对课堂的精心组织。
与此同时,在讨论结束后,教师应着为学生提供交流、分享的平台,提升学生们参与讨论并获得讨论成果的成就感,最后在教师的总结过程中获得讨论目标的升华,帮助学生们明确课堂讨论的思想内涵后,为后续的课后总结打下基础。例如,在进行《完美的图形——圆》课程的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在学生讨论完毕后针对学生们讨论的“圆的周长”“圆的基础知识”等内容进行总结,明确课程的核心,同时为后续知识的讲解打下基础。
五、结语
综上所述,精心的组织小学数学课堂讨论是近几年小学教育发展的主要路径之一,合理地应用课堂讨论能够在根本层面上实现学生们的自主发展,突出在教学环节学生们的个性,同时深化“学本位”的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周月霞.从课堂讨论中收获?提高和发展——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35(04):171-172.
[2]刘瑞锦.小学数学参与式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0):113.
[3]阮敏.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分组讨论学习的三个“支点”[J].小学教学参考,2018(08):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