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妈妈5个基础招式

来源 :父母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yoyo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首先报告新情况——作为《父母必读》的特约健身教练,我也幸福地升级为准妈妈啦!所以,从本期开始,我将带领准妈妈们一起进行孕期瑜伽运动,以健康积极的方式度过美好的孕期!
  
  
  在运动之前,准妈妈首先要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是否适合运动有所了解,在开始运动方案前最好征求医生的意见。而有以下健康问题和症状的准妈妈,则一定要在征求了医生的意见以后才可以进行:
  患有心脏病或呼吸系统疾病
  孕前或怀孕后患有高血压以及糖尿病
  孕期出现早产
  胎盘完全覆盖或靠近宫颈(胎盘前置)
  肢体残疾或患有肌肉骨骼疾病
  曾经流产3次或以上
  双胞胎或多胞胎妊娠
  
  有以下情况请立即停止运动、获得医生同意后再继续:
  持续的严重头疼,视力紊乱,或不明原因的眩晕
  任何阴道异常出血的迹象
  阴道有液体流出
  不明原因的腹部疼痛
  
  此外你需要注意的是:
  感觉疲劳时要停止(自我检查的办法是你可以说话而不至于喘气)。运动时应选择合适的室温,及时补充水分,以及随体温的变化适当增减衣物。
  如果条件允许建议在私人教练的指导下进行运动。
  
  靠墙站立
  站在离墙半脚距离的地方,双脚与髋关节同宽,双手放于腰后,尝试将身体完全贴在墙上——头部、双肩、腰部、臀部靠墙。头顶向上升高,感觉顶向天花板,下巴内收,吸气时身体尽量向上伸展,呼气时尽量将身体贴紧墙面。
  
  加大难度:在前面动作的基础上,将脚后跟贴墙,双手放于体侧,吸气时身体向上伸展,同时将腰部贴向墙面,颈部与墙面接近2指距离,呼气时保持身体与墙面的最大面积贴紧。
  
  靠墙单腿提起:在靠墙站立的基础上,完成单腿微屈膝站立,即呼气时将一条腿提离地面,吸气时放下换腿。可根据身体能力的提高增加单腿站立的时间或增加提起腿的高度。6次为一组,每天完成3组以上。
  
  靠墙提沉肩:在靠墙站立的基础上完成提沉肩练习,注意双肩仍然需要与墙面紧贴。16次为一组,每天完成3组以上。
  
  寻找站姿中立位置
  
  在一面大镜子前站立,双脚分开与髋关节同宽,双腿平均分担身体的重量,脚尖垂直向前;整个骨盆位置适中(不过分前倾或后倾),脊柱正直伸长;肩膀放松微微向后展,双臂自然下垂;头部和颈部直立且处于双肩中间,下巴微收,两眼平视前方,头顶向上伸;自我感觉是身体适度收紧但不紧绷。
  
  体转练习:保持身体中立平衡站姿,双手屈肘90度于胸前水平抱肘,在控制髋关节不动的情况下,完成体转(呼气转吸气回,鼻子对准右手戴表的位置)。左右转为一次、6次为一组,每天完成3组以上。
  
  呼吸及放松练习
  
  在孕早期的准妈妈们往往有不同程度的早孕反应,在这里介绍的呼吸方法能帮助准妈妈们释放焦虑,重新获得能量平衡,同时应有意识地在运动过程中使用这种良好的呼吸模式,运动中切忌憋气。
  
  移动身体寻找中立位置:在一面大镜子前站立,双脚分开与髋关节同宽,缓慢在左右脚之间移动重心直至感觉双脚平均分配了身体的重量;前后移动重心,直至感觉双脚的脚尖后跟平均分配了身体的重量;缓慢完成骨盆的前倾后倾,直至找到中立位置;前后上下移动肩膀,直至找到中立平衡位置;调整头部,直至头部正直且处于肩部正中间,下巴微收直至耳垂处于颈部中间。
  
  小贴士:在整个怀孕期间,随着宝宝的发育,准妈妈的腹部会不断变大,身体的重心以及身体姿态也在不断变化。所以在整个孕期准妈妈们都需要在运动中不断地重新确认身体的中立位置以及训练身体姿态。
  
  坐姿训练
  
  正确坐姿:坐在椅子的前面部分,双腿屈膝90。踩住地面,双腿分开与髋关节同宽,收缩骨盆底肌,保持身体处于中立平衡位置(想象臀部、后背、双肩、头部贴在垂直的椅背上)。
  坐姿绕动脚踝:在上述坐姿基础上,提起腿完成绕动脚踝,向内和向外各8次以上。
  
  中立位置站姿站立,双唇自然闭合,用鼻子吸气,感觉空气尽量多地进入肺部,使胸部肋骨向外扩张(肩和胸部没有明显的上下起伏),胸背围度增加,然后将嘴微张开,呼气,感觉将气体完全从体内排出,肋骨、胸廓围度缩小。
  
  小贴士:刚开始练习时,不要吸得太深,否则反而容易头晕,可先感觉胸围的变化,将双手置于乳房下的肋骨位置,两手手指尖刚好接触。吸气时,感觉肋骨向外推手、两手手指分开;呼气时,肋骨回收手指重新接触。两手移至腋下,重复以上动作,感觉肋骨的向外扩张。双手手背贴于肩胛下方,重复以上动作感觉肋骨的向外扩张。每天感觉自己比较疲劳或紧张时都可以进行呼吸练习。
  
  在温暖的阳光中散步30分钟
  
  在散步过程中你可以听自己喜爱的音乐并练习呼吸、收缩骨盆底肌等等。
  
  
  
  蒲筱婉:
  《父母必读》杂志特约健身教练,毕业于成都体育学院,四川省健身小姐。11年团体健身教练经验,曾任国际有氧运动与体适能联合会及澳大利亚健身网中国大陆区培训部经理,国家级健身操指导员。
其他文献
蔬菜、水果在加工过程中会发生许多变化,孩子可以观察,甚至参与操作。而且,蔬菜、水果的皮、核等都是很好的游戏材料。总之,蔬菜、水果游戏可以让孩子得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特别提示:以下游戏适合2岁以上宝宝玩。    果蔬游戏前的准备:  1.在案板上垫好报纸,这样就不用担心将菜、菜汁等弄得到处都是了。  2.准备各种烹饪工具,但要注意,不要让宝宝接触刀具。  3.准备大小不同的盘子,最好是塑料或不
产假结束    宝宝出生以后我们就一直在一起,可是产假就要结束,白天我必须离开他去上班。真担心宝宝会受不了!我能提前做些什么准备呢?(孩子4个月大)  立即解决和孩子第一次分开,焦虑和担心是很正常的,大部分妈妈都会这样。但是如果上班是必须要执行的事情,你就需要说服自己转换一种开放的态度来和孩子一起面对。面对分离,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感到自己仍生活在关爱和呵护之下,受到很好的照顾。  另外,通常这个
刚开始学琴的时候,热情很高;可是一段时间以后,热乎劲过去了,有点……越来越不用心?进度也不理想?真让人为难: 如果放弃,半途而废太可惜;如果继续,又担心强迫孩子学,效果也不好。怎么办?     挑战1 等会儿,我再玩会儿!  出场人物:小陶妈妈,孩子5 岁  最近几天,小陶的表现让我很郁闷。每次我说该练琴了,他总是回句:“等会儿,我再玩会儿。”要不就是:“再让我看10 分钟的动画片!”即使坐上琴凳
菜鸟爸爸    打发自己吃饱还凑合,做不出一道像样的菜,更别说给孩子做好吃的了。  ● 只会煮方便面、速冻饺子。  ● 会炒西红柿鸡蛋这样简单的菜,但是经常忘了放盐或放糖。  ●会做大部分的菜,但是做得很难吃,也不怎么会变化花样。    专业爸爸    能给怀孕的妻子做出既美味又有营养的饭菜,给宝贝做出让他高呼“老爸万岁”的营养美食。  ● 喜欢美食,喜欢烹饪,做得一手好饭菜。  ● 关注各种厨房
尿道口狭窄如何护理?    Q儿子刚出生的时候,我就发现他的尿道口很窄,但我们没觉得有什么问题。直到他2岁多了,自己说尿尿的时候那儿疼,我们这才重视起来。我们已经带他去医院看过,也按照医生的要求,每天晚上睡觉之前给他轻推包皮.可是这要进行到什么时候才能终止?如果没有效果的话。需要怎么治疗?  小艾  A男孩尿道口狭窄是常见的现象,有的孩子随着月龄的增长会渐渐变宽松,但有的孩子因尿道口炎症等原因,开
出场家庭小档案:  妈妈屈曼 儿子熊云汉  宝宝出生时间:2006 年9 月22 日15 点20 分  宝宝出生时身长49 厘米,体重3.3 千克    见红了!    因为单位同事曾有顺产不利的遭遇,所以老公及他的家人是剖宫产的坚定支持者。整个怀孕过程顺利得出人意料,只等生产那一刻的来临。  9月21日早晨5 点钟起来上厕所,忽然感觉下身有一股热热的液体流出来。低头一看,“天啊,见红了!”看到这
11 月出镜宝宝  陈妍凝:girl  妈妈:腾飞(导演助理)  爸爸:陈伟(后期技术)  满11 个月时  体重:9kg 身高:78 cm    【妈妈经验谈】  爱上餐椅  最近闺女开始不喜欢自己的餐椅了,也许她觉得在上面坐着是种束缚,也许她觉得太热,也许她更希望和我们一样能坐在大人的椅子上,离餐桌更近一些!这一切都是我的猜测,  因为她还不会说话。这是件非常让我头疼的事情!  幸好奶奶有高招
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近年来,美育对于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的重要性逐渐受到重视。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对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强调“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学
越来越多的科学图画书开始悄悄走进了亲子阅读的世界。可接着,又有一些爸爸妈妈开始担心了,科学类图画书没有什么情节,怎么读才能引起宝宝的共鸣呢?科学图画书读得多了,孩子会不会失去亲  自探索科学与自然的兴趣啊……现在,就让我们看看,究竟怎么读,才能把科学图画书读出一个好味道来。    Q1有些科学图画书没有什么情节,  怎么读才能引起宝宝的共鸣?  有些科学图画书本身没有很强的情节,只是用一些通俗易懂
Hib 疾病主要攻击6 个月~ 5 岁的低龄宝宝,而疫苗是目前预防Hib 疾病最有效的方法    带宝宝去保健科接种疫苗时, 医生会让你选择一些自费疫苗,流感疫苗、轮状病毒疫苗、流脑疫苗……这些疫苗从字面上就能知道预防什么病。可是,在听到Hib疫苗时,很多家长都不太明白:这种疫苗能预防什么病?    认识Hib    Hib虽然全名叫b型流感嗜血杆菌,但和流感没有任何关系,它是嗜血杆菌属中最多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