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阅读教学中的美感体悟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soul85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1-151-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每个学生都具有正常的审美潜能,关键就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把这种“潜能”变为“显能”。叶圣陶曾说过:“人是生来就怀着情感的核的,果能好好培养,自会抽芽舒叶,开出茂美的花,结得丰实的果。”
  
  一、反复揣摩,品味语言美
  
  中国诗学提出了“玩味说”,不仅要求接受者调动自己的表像感知、想像、联想等心理要素,还要求接受者调动自己的全部的审美经验和充盈的审美激情全身心地投入。培养学生美感体悟的第一步就是引导学生学会使静态的语言变得生动活泼充满生命力。学习《春》和《背影》时,引导学生欣赏文中语言的生动美和形象美。《春》一文中写“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学生在品味中会获得这样的感受,“偷偷地”写出了小草不知不觉的就出现了,而“钻”即写出了小草的顽强,也写出了春天不可遏制的生命力。《背影》中写父亲买橘子一段,用了“蹒跚、探、攀、缩、倾、努力”等词,学生在反复揣摩中就可以明确:因为父亲是一个胖子,又穿着棉袍马褂,行动不便,这些词很形象的刻画了父亲买橘子的艰难。还可以通过品味修辞方法来欣赏语言美,《白杨礼赞》中结尾四个反问句的连用,使语言铿锵激越,《岳阳楼记》中骈骈相连,富有节奏和音乐美。
  
  二、品味语言,品悟情感美
  
  语言和情感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如何引导学生感受情感美?一是师生共同做到“沉潜讽咏,玩味义理,咀嚼滋味,方有所益”。仍以《背影》中父亲买橘子一段中动作与语言的描写为例,作者为什么把父亲买橘子一段写得这么详细呢?作者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父亲,为了给儿子买橘子,父亲付出了如此的艰辛,却“心里很轻松似的”,结合当时的家境和以前对父亲的态度,就不难体味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了。感受情感美所追求的是对作品那醇厚的情素中所蕴含的深层意味的洞照和发掘,最终与作品所表达的内在生命力达到相契与沟通。二是教师本人用情感语言,引导学生体验情感美。学习《永久的悔》,让学生通过写“红的”、“黄的”、“白的”这些吃的来表现“母亲”一生的苦难,表达了对伟大母爱的赞美,笔者讲课时,写了一首小诗和学生交流,题目是《我是你的宝贝》:我是你的手心/我是你的手背/我和你骨肉相连/我是你的宝贝/我的第一声啼笑/使你满眼热泪/我的第一个微笑/你一生都在回味/你为我吃苦/你为我受累/你为我腰弯驼心操碎/你说你无怨/你说你无悔/你说我健康幸福是你一生最大的安慰/只因为呀/只因为/我是你的手心/我是你的手背/我和你骨肉相连/我是你今生永远的宝贝。
  
  三、创境激趣,领悟意境美
  
  美感的起点是感受,新鲜的感受必然会带来情感的荡漾。教师要力求创设新颖活泼、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体味意境美。
  1、发挥想像,咀嚼意境美
  學习《满井游记》时抓住作者写初春山水的比喻句子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如写初春水“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写出了初春水的什么特征?展现在眼前的水的画面会是什么样子?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同时,可以勾勒水的画面体味初春水的那种清新无比的美,写初春山“如靓女之而靧面而始掠也”,可让学生想像美丽的少女刚刚洗过脸梳起发究竟有多妩媚?那么在学生眼里的春应该用怎样的色彩才能描绘出它的“鲜妍明媚”,让学生写一写,即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提高对意境美的欣赏能力。
  2、图文并茂,欣赏意境美
  阅读课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做到图文并茂,让学生直观感受作品中的意境美。学习《春》可以播放春意盎然的画面,让学生直观感受春草图、春花图、春雨图和迎春图。学习《出师表》让学生欣赏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片断把课文中作者的精神境界和有血有肉的人物联系起来。
  3、形式多样,深化意境美
  学习《小石谭记》可把它和《满井游记》作比较,同样是写郊游,《小石谭记》的意境是凄清沉郁的,《满井游记》的意境是清新活泼的,引导学生欣赏不同的意境表达不同的审美情感。学习《桃花源记》可请学生画画,画出自己心中的桃源生活,并结合背景画出当时人们的生活画面。
  从美学角度讲,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师生一起进入精神力量理性和想像力所参与激发的自由与快乐的境界。教师正确引导学生感悟作品的美,不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学生认识美、学习美、运用美,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都大有益处。
其他文献
摘 要:笔者收集最新的课堂实录案例,研读出优秀的课堂都具人文对话的特点,并试探在现实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人文的对话”的途径,以此让语文成为“真正的语文”,期待能从语文课堂中走出一个大写的“人”。  关键词:人文 对话 语文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1-144-02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对语文教育的
摘 要:笔者试着从“在激情飞扬中体验语文味,在读背说写中深化语文味,在品味语言中浓化语文味”三方面阐述。  关键词:语文味 激情 语言实践 品味 教学语言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1-147-02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实践也进行两年了,从笔者所在的学校的课堂以及听到的某些观摩课中,“肥人田”而“荒己园”的现象屡见不鲜,为了体现教学手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中的建筑工程正越来越趋向于高层建筑.由于高层建筑可将大部分空间延伸到上层,因此能够有效节省土地资源.但高层建筑工程的施工难
“衣白褂,破楼兰,赤子切记平安还!”2020年元月19日晚,湖北省赤壁市收治第一例疑似新冠肺炎患者.就此,一群白请战士前赴后继加入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以最美“逆行者”的身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1-146-01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能,阅读是人类求知的重要形式。阅读就是读者和文本的对话,而不同读者对同一读物所产生的心理过程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所谓“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就说出了“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道理。可以说,阅读既凭借于文本,其结果又往往会超越了文本。
中图分类号:G40-05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1-152-01     望子成龙,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尤其是当今,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竟争的日趋激烈,家长对孩子关心程度更高,对学校教育更加期待和重视。目前,学校通过家访、电话、学校短信、网上家长学校和学期结束时的评语等与家长沟通的机会、方式方法更多。如何对孩子评价,显得越来越重要。  在与家长的沟通过程中,对孩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1-149-01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养成学生认真阅读的良好习惯,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所以教师应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励学业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一、创设情境 激发阅读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老师,有了兴趣学习便成了自觉的问题,于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1-150-01     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好”与“乐”就是愿意学、喜欢学,是学习的兴趣。兴趣是一种取之不竭的动力,它能激发人全身心地投入到一件事物当中而乐此不疲。一旦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他就会在数学课的学习中,投入更多的精力,产生如痴如醉的热情.会把学习数学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