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港产恐怖电影的恐怖诉求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pslon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恐怖电影,常用其特殊的表现手法将一切能引起人恐惧感的事物具象化、形象化,使观众以安全的方式体验恐怖元素。在港产的恐怖电影中,越来越多的题材开始对人类身体及心理疾病进行窥探解码,以反应现实社会中,人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下所产生的心理疾病及被压抑的潜在欲望。
  【关键词】恐怖电影 恐惧心理 《异度空间》
  恐怖电影,顾名思义是以恐怖元素贯穿影片情节始末的电影。恐怖电影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人无法抵御的自然及人为灾难。恐怖电影将灾难到来之时令人恐惧的颠覆性和束手就擒的无力感再现或夸大,使观众身临其境,陷入“安全的恐惧”之中;恐怖电影的另一类是揭露现实社会中人性潜在的邪恶及心理疾病。这类恐怖电影情节往往会包含更深的隐喻,投射出现实社会中的某些问题,激发出观众对自身恐怖体验的记忆或是被压抑已久的心理问题。
  现今,越来越多的恐怖片导演倾向于拍摄第二个类别的电影。在港产的恐怖片中,以呈现人在某类精神疾病的困扰下对人、对生活所产生的回避行为、失控行为及幻听幻视行为的恐怖电影越来越多。在这类素材中,揭示人潜意识中的心理秘密是电影本身的绝妙之处。电影《异度空间》便是这样一部恐怖电影的经典之作。影片着重刻画人的内心世界,将人的压抑、潜在的渴望作为影片的情感宣泄,即便影片有了恐怖电影应该具有的所有要素,但是它却更真实地反映了人的恐惧来源于无形的压力及无法排解的情感障碍。
  一、电影中恐怖情节的设计及视听元素的融合
  对于恐怖电影来说,连贯蹊跷的情节设计是最为重要的,这也是这部恐怖电影有别于一般的港产恐怖电影的主要因素。在电影《异度空间》中,导演摒弃了固有恐怖电影的叙述套路,将单纯讲述鬼怪复仇和塑造鬼怪形象的恐怖电影的模式进化为将人本身塑造为最为复杂也是最为令人恐惧的事物,使观众在恐惧过后开始对电影讲述的故事进行深思,并分析得出人就是因为追求无限的欲望,致使人性扭曲、性格扭曲、实现自身价值的形式扭曲,从而陷入无限的困扰及无法排挤的痛苦中无法自拔。
  对于一部恐怖电影来说,电影的配乐与音效也至关重要。正是它们不间断地营造着阴森恐怖的气氛,才能让你感到身临其境。影片中,张国荣扮演的心理医生刻意遗忘的回忆逐渐被找回时,配乐便开始从轻快的节奏逐渐变得沉重及阴暗,表现男主人公在校园的青涩恋爱从美好到之后惨痛到无可挽回的地步的记忆,影片画面的色调也从一开始的明亮温馨到之后逐渐的黯淡,画面和音乐的配合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呈现得淋漓尽致,也表明他内心真正的恐惧是出自始终无法释怀的愧疚和自责。配乐和画面叙述着男主人公的记忆,它是对过去事物的反映,是陈旧的,而思想却又更多地反映着过去的记忆,因而思想常常让他产生恐惧,其实这种恐惧并非他此时的真正感觉,而是对曾经的记忆的恐惧。①观众也较容易从这样的表现形式中陷入对恐惧的思索之中。
  影片中,行为诡异疯癫的房东、被租赁的缺少阳光的阴暗房间、镜子中的幽灵及心魔的画面呈现使影片不失恐怖元素。影片中,寂静房间中的滴水声、若隐若现的空灵的说话声、陷入恐惧之中的主人公的喃喃自语声以及“鬼”出现时突然响起的较为尖利的声效等等都在很大程度上配合着故事的讲述和剧情的发展,是营造恐怖氛围的元素。
  二、电影中的“梦”元素
  恐怖电影擅长运用“梦”这个特殊的生理活动来引出恐怖情节。恐怖电影中擅长用梦的方式将生活中人所恐惧的现实因素,如生活压力、人际关系、儿童抚养、赡养老人、疾病、死亡等,以及生活中人所恐惧的心理疾病,如抑郁、焦虑、狂躁等因素还原或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出来,将抽象的恐惧具象化,再将日间人的精神活动反馈到夜间的梦境之中,以营造某种贴合情节的剧情发展。
  在电影《异度空间》中,梦元素的应用也十分巧妙。影片中导演反复使用男主角深陷焦虑的梦的情境中,甚至让他陷入一种近乎病态的疯癫状态,使他在梦游之中将他内心真正所躲避的东西翻找出来,这样的表现正好印证梦的一个特点——那些在醒觉状态下所不复记忆的儿时经历可以重现于梦中。男主人公的梦游状态是梦本身表示出的他焦虑于初恋女友之死的内容,他所能感受到的焦虑就是梦内容所明白地表示他回避于这件事并选择性遗忘它的心理历程。如果我们想对这种梦再做解析,那就会发觉梦所表示的焦虑就如恐惧症所生的焦虑一样,它只是由某个念头的存在而引起的焦虑。②影片中男主人公的那个念头便是他的自责与愧疚,这正是他的焦虑之源。
  梦看似虚拟的特征可以委婉地诠释出恐惧的根源是植根于人内心的潜在欲望,或被压抑或被释放的欲望所可能带来的,或已经带来的世人对其的消极态度。这些态度承载着社会习惯和思想,也同样是人的恐惧之源。恐怖电影中“梦”元素的应用,不仅巧妙地回避了现实社会的敏感话题,也在呈现梦境的同时解析人内心的独白。
  三、电影对“人潜在的心理疾病”的探索及阐释
  《异度空间》中所呈现的男女主人公都患有既相似又不同的心理疾病。影片暗示着现今社会人们在孤独的成长环境、沉重的生存压力及人际关系的淡漠环境下生活所产生的一系列心理问题和社会问题。
  女主角患有某个程度上的惊恐症,她将生活中所听到的故事加上自己的想象呈现给自己,并在自己营造的氛围之下使自己恐慌。比如她在听完房东讲述完他妻子及儿子在下雨天被山体滑坡的泥石砸中毙命,当天晚上便在储物柜里看见浑身污泥的他们在对自己咆哮……其实她不知道,这一切只是她假想出来的,这种假想会令人产生强烈的恐惧心理或完全警觉反应的突然出现,并且在发作时容易在瞬间到几乎无法忍受的地步。这是一种人格解体的表现,在假想出现之时,她会完全丧失理智,而全身心投入自己营造的氛围之中无法自拔。这似乎是出于抑郁,女主角的抑郁来自没有父母陪伴的童年,这使她在第一次恋爱中表现出过分的依赖和索取,她强烈的不安和一些过激的行为是她男朋友离开她的主要原因之一。这样的抑郁就像习得性无助一样是对无法逃避的或者似乎无法逃避的应激源的一种反应,而女主角无法逃避的应激源则是内心潜在的孤独感和无助感,是在这座巨大的城市中无所适从的不安感,她渴望得到帮助,需要人的陪伴,可是她却总表现出过分的理智和推脱,表现出对周边的人的不信任态度。   而男主角虽然是一名成功的心理医生,但是他却患有一种叫做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心理疾病。他的心理障碍是少年时代的青涩恋爱以女朋友的跳楼自杀为终止,他一直深受自责与愧疚的煎熬,而后选择刻意的遗忘,并成功使自己的生活步入正轨。但是他刻意遗忘的创伤性事件在他治疗女主角的时候记忆被重新唤起,开始重新见到之前死去的女朋友的影像。这种心理疾病是由严重的心理创伤引起,这些创伤涉及自己或他人的实际死亡,或生命受到了威胁或严重伤害,患者在经历了这类创伤事件后会有强烈的恐惧感,无助感或厌恶感。继而开始不余遗力地避免那些会使他们想起创伤的东西、行为或活动,同时他们似乎在情感上对他们周围的环境是麻木的,男主角正如被描述的所患的疾病那样,将全部的精力用来工作,对情感是排斥的,对周围的环境是没有特殊感觉的。在被唤起记忆之后,他开始出现唤醒水平提高的状态,如失眠、易怒、夸张的惊恐反应。这种心理障碍是一种慢性障碍,可能会持续20年以上,而且具有讽刺意义的是,患者越是努力避免生理和心理上创伤的暗示,就越容易出现“反弹”,回想和突然闯入性记忆反而会增加。这在电影中被极力呈现,当男主角刚刚开始出现被唤醒的记忆之时,越来越多曾经的印象和那个已经死去的女朋友的影像开始重新出现在他的生活中,他越是逃避那些影像越会跟着他,他开始出现失眠、梦游和狂躁不安。
  男女主人公在他们的人生阶段都选择过自杀,虽然都是自杀未遂,但是也值得深思。女主角在无法得到心理依托及自己营造的压抑氛围中形成的习惯性无助和无望感,她在抑郁及假想出现的过程中多次自杀,是因为她无法回避那些令她产生消极情绪的记忆,而且她在接下来的生活中继续累积的消极因素会助长这种无望。所以,她的自杀一方面是已经将所爱的人的依赖转变为愤怒和罪疚,将另一个人整合进了自己的灵魂,正试图毁掉这个人,或者,她长期无法满足自己的“自我实现预言”,继而产生毁灭自己的最为消极的行为方式。
  男主角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也有惊恐症的表现,但是他主要的心理症状还是创伤后应激障碍,他在最后选择死亡的时候依旧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逃避方式,在所回避的创伤开始重新回来并让他意识到他的生活已经彻底地被它占据并使他无论如何也不能再逃避的时候,便选择自杀这种终极逃避方式。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现今整个社会人群正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不同的呈现心理疾病的方式,但是多数人群选择逃避或自我调整。影片所表现的两种心理疾病是现今最为常见的两种类型,虽然在呈现过程中将男女抑郁症患者的假想对象都设定为鬼,但是这种表现形式更能为观者所接受和理解,毕竟心理疾病患者的心理世界不是那么容易表现,选择这样一种方式不失为明智之举。
  恐怖电影通过满足人们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可以向人们提供营造恐怖环境形成恐怖体验的素材和条件,以达到构架出另一种非常规生活的氛围,使得观众在观看影片之后获得了极大的心理满足与放松。恐怖电影擅长在制造了令人恐怖的种种危机的同时又能够通过巧妙的叙事技巧将这些危机一一消除,从而在假想的层面上满足了观众的心理需求,使大众克服对生活中各种恐怖因素的惧怕。恐惧感不仅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情感,其实也是一种心理需要。而作为这种恐惧需要的产物:恐怖电影是最大众化也最形象直观的娱乐艺术形式。
  参考文献
  ①[奥]弗洛依德著,赖其万、符传孝译:《梦的解析》[M].作家出版社,1986
  ②[奥]弗洛依德著,彭舜译:《精神分析引论》[M].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
  责编:周蕾
其他文献
【摘 要】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申报》、《大公报》、《新闻报》都以巨大的影响力成为了令人追捧的名报,他们在中国近代报业起步不久、经营管理技术不成熟的情况下,锐意创新,吸收西方办报理念,在采编、人事、运营、办报策略以及设备更新方面都进行了大胆改革,很多做法沿袭至今,对于当今报业经营管理也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报格 角色定位 差异化  在《大公报》、《申报》、《新闻报》三大报刊发展的过程中,它们
叙利亚战争已经进行了七年之久,美俄等大国在此不断博弈,造成了数百万叙利亚无辜平民的流离失所,数十万人横尸荒野。  非常滑稽的在于,西方国家最开始异口同声的宣布他们是在支持“世俗民主派”,可是战场的现实却狠狠地打了他们的脸,这些拿了他们大批武器和金钱的武装组织常常摇身一变就成了“基地组织”下属的武装派别或者干脆投奔了ISIS,成了死对头。就是土耳其也在很长时间内跟ISIS暧昧不清。为什么事情会如此吊
蓝天去哪儿了  我是一个天真顽皮的孩子,记忆犹新的是:家乡湛蓝的天穹、清新的空气,以及围绕着我家的小河与麦田。春天里,河水潋滟,柳影婆娑,蛙声一片。我常常钻进绿油油的麦田,在这宁静的、散发着大地芳香的、属于自已的小小空间里,仰望着湛湛蓝天、悠悠白云,遐想着白云深处是否真有一个玉皇大帝统治的世界。  我从上海华东化工学院毕业,分配至北京工作。我携带着行李,前去位于北海岸边的中国科学院干部局报到。金秋
【摘 要】2012年8月30日,美国塔夫茨大学对中国儿童进行黄金大米人体试验的事件引起了国内外媒体与公众的广泛关注与讨论。本文以框架理论为指导,从报道数量、报道版面、报道体裁、新闻来源、消息来源、报道主题、报道基调七个方面描述与分析凤凰网关于“黄金大米事件”报道框架的构成与特点。  【关键词】黄金大米事件 框架分析 凤凰网  2012年8月30日,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向媒体揭发了美国塔夫茨大学曾于
【摘 要】在网络和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大众媒介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思维方式和日常行为产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在如今大学生媒介素养基本处于自发状态的情况下,在高校开展媒介素养教育非常必要。本文针对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通过在安徽农业大学开展的相关调研,对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 媒介素养 现状 思考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在个人
1994年11月,为了父亲的追思会,我和母亲来到北京。  在北京的十天左右,我经历了无数事。原本无意录下,近日看到一档有关诗人卞之琳的节目,往事重回,二十年前的情景一一萦绕。东四东罗圈11号北楼2402室  我们手拿着这个地址让中国作协的司机一路开到这里。  记得此处并不好找,司机转了许久,才开进胡同,说:“大概就是这儿吧。”  我环顾左右,一边是灰色的墙,另一边是四五层的楼房,也是灰蒙蒙的。母亲
【摘 要】本文采用框架理论分析和内容分析法对延安城管打人事件中的官方舆论空间和民间舆论空间进行框架使用对比分析。同时对以网民言论为主的民间舆论空间进一步进行主题内容剖析,旨在揭示民间舆论空间对官方舆论空间的“舆论倒逼”。  【关键词】框架理论 官方舆论 民间舆论 舆论倒逼  媒介技术迅猛发展,新媒体异军突起建构起自媒体时代,颠覆了传统媒体的绝对权威,成为舆论生成与演变的主阵地。近年来,网络舆论监督
今年1月3日早上7点多,在綦江县石壕镇长征村一个名叫“三岔河”的地方,随着“轰隆”一声巨响,一块块山岩沿着峭壁滚下深渊。站在山底的小道向半山望去,一条毛坯公路正在沟壑中蜿蜒延伸,50多名村民身着单衣,吼着号子,在寒气逼人的工地上忙碌着。人群中,党总支书记赵久奇一边挥舞着手中的铁锤,一边盘算着日子。为了修筑这段通往镇上的“长征路”,从2003年开始,村党总支带领村民已同大山拼搏了3年。    支教老
【摘 要】2011年,“寒门难出贵子”上榜年度教育热词,媒体在这场“大讨论”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本文从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时间段内选取了58个新闻报道样本,尝试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分析媒体报道内容、报道媒体及媒体态度等方面的特点,并将之与公众的反应作比较,得出媒介报道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为媒体对其他社会性话题报道提供借鉴。  【关键词】社会性话题 媒体报道 实证
语文课是一个很难见效果的课,尽管语文教师们费了很大劲儿,最后的考试结果却往往难如人愿。于是,做事在人,成事在天,似乎成了语文教师们的共识。想想也是,在学校里,最易出成绩的往往是数学、外语等科,最难出成绩的就是语文,“语文是个没边的炕”!  但是,我认为语文出成绩难不假,但也不是出不了成绩,只是不能产生短期效益而已。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能做长期打算呢?将复杂事情简单化,抓住一件事,坚持做下去,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