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作业设计激发学生潜能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oy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我们对课堂教学研究投入了很多精力,但对作业的研究却相对较少。教师用以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作业形式层出不穷,但也存在很多问题:机械抄写、简单重复、“题海战术”等。学生忙于应付作业,教学效果事倍功半,学生对作业的忽视和厌烦的程度让教师感到吃惊和无奈。观察同行们的教学过程和反思自身的教学,笔者认为目前初中英语作业布置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内容单调,枯燥,无趣;要求
  整齐划一,一刀切;形式单一,缺乏多样性;量大,乏味,低效。
  那么如何科学合理地设计作业,使作业设计成为一把开启成功之门的金钥匙呢?下面是我与英语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所采用的一些新颖的作业布置策略。
  
  一、作业布置要形式多样,有趣味性
  形式多样、有趣的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如教完There be这一语法后,我让学生画一幅画,设计一个心目中理想的卧室,并在第二天的课上用英语向同学介绍。结果这个作业大家都做得非常认真。虽然看似没有布置书面作业,但学生在准备过程中,把There be句型全部运用了。
  
  二、设计层次化的作业,考虑学生的共性和差异性
  每个学生的智力水平和接受能力不可能处在同一水平,所以作业内容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业布置具体可分为A、B、C三级,A级作业面对优秀生,他们完成基本技能训练之后,再力争完成综合性广、概括性强、灵活性大的练习;B级作业面对中等生,让他们在完成基本技能训练后,再练习一般综合题;C级作业面对学困生,重点布置与教材相关的最基础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训练,并适当减少数量,降低难度,对基本题进行强化训练。这样一来,优等生满足了较高的求知欲;中等生减轻了心理压力,有了“跳一跳也能摘到桃子”的机会;学困生也能按时完成作业,学习上增强了自信心。
  
  三、注重作业的实践性
  平时笔者常把作业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布置一些与生活有关的课外作业。
  如收集调查类。教了九年级(上)Module 10 Fitness后,让学生做一个调查表,调查身边的人的一些饮食或体育爱好。
  再如教了九年级(上)Module 5 Museums后,布置学生去收集一些常见标牌并注上英语,学生兴趣盎然,反馈回来的“作业”内容也丰富。
  
  四、布置合作性作业——体现群体的魅力
  初中生喜欢写写画画,表现欲很强。根据这一特点,可以在一些节日里布置他们3至4人一组编英语报。如元旦HAPPY NEW YEAR,教师节HAPPY TEACHERS’ DAY!或是根据模块任务,如教完九(上)Module 6 Save our world后,可以HOW TO MAKE OUR WORLD MORE BEAUTIFUL为题,让学生们根据主题设计版面,编排内容。他们分别从网上、课外书上查找资料,尽量让自己的手抄报美观而充实。这样在编报的过程中,既让学生丰富了课外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
  
  五、设计选择型作业,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
  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基础不同、能力不同、性格不同、习惯不同、兴趣不同的个体,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多为学生提供充满趣味的、形式多样的作业,以供学生选择。如在教了“Seasons”之后,我布置了以下作业。
  (1)爱写作的你,不妨用英语写一篇小文章介绍你喜欢的季节。
  (2)爱诵读的你,不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录音后给同学们听。
  (3)爱绘画的你,不妨画一画你喜欢的季节,然后与同学们一起欣赏。
  (4)爱故事的你,不妨把课文改编成英语小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5)爱观察的你,不妨好好观察四季各自的特点,然后设计成英语小谜语让同学们猜。
  这一组作业设计包含了“读、画、写、编、讲”等多种形式,既给爱画、爱读的学生准备了展示自己本领的空间,又为爱探索、爱讲故事的学生提供了进一步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能使学生各尽所长,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而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将得到发挥。
  总之,教师要善于创新,博采众长,作业设计应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力求形式多样,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让作业真正成为英语教学的一道靓丽风景。
  
  参考文献
  [1]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束仁龙.初中生课外作业布置原则初探[J].教学与管理,2001(5).
  (责任编辑 周侯辰)
  
其他文献
传统的作文批改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一是反馈慢。学生将自己精心构思、认真写作的文章交给教师后,希望立即知道教师的评价,特别是肯定性的评价。而教师批改作文至少需要一个星期,甚至更长的时间。随着时间的流逝,学生的希望逐渐减弱,最终消失。叶圣陶先生曾对教师每学期批改七、八篇作文的现象这样评价过:“就教师改作文的辛劳来说,实在太重了;就学生作文能力的锻炼来说,实在太少了。”二是激不起学生的兴趣。教
泱泱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积淀下无数的经典著作,它们凝聚古代圣哲的智慧,积累民族文化的精华。经典阅读因而承担起传承优秀文化、建构学生人格、培养语文素养的人文教育重任。随着中华文化的日益国际化,我们中华民族的青少年更应该首先担负起传承本民族文化遗产的重任。  经典,就是那些流传广远、存续持久,在思想上具有超越性,在内容上具有深度与广度,在语言上具有审美艺术的重要书籍。经典作品的力量在于从深层次对人们
语文可以是无边的芳草,可以是出鞘的利剑,可以是心底的长歌。台湾作家余光中称“中国的语文是一曲委婉动情的歌”。    一、让精彩的导入成为课堂的序曲    歌曲在演唱之前,都有一段精短的过门,它指明歌曲的节奏、展示旋律的特点、奠定演唱的基调。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应巧妙设计课堂的导人形式:或是优美的语言,或是精彩的表演,或是有趣的谜语,或是宜人的音乐,以此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为课堂教学作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把学生的主体性落到实处呢?其实,教师的意识、观念至关重要。  记得著名教授叶澜曾经尖锐指出:“近日教学改革所要改变的不只是传统的教学理论,还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学概念,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作为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支柱——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认真“洗脑”: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是导演、引路人,要为
衣要会穿,饭要会吃,书要会读。碰到理念类的文章要会生活化的思考,碰到生活化的文章要会理念化的总结。一句话,“通感”思维是必要的读书方法。  一部小说能否吸引读者,首先要看故事情节是否曲折感人,其次则是看书中的人物形象是否鲜明真实。一个初读小说的人能对一部作品爱不释手,主要是受到曲折复杂的故事情节的吸引。所谓“看热闹”,总要有热闹可看。其内容的趣味性和刺激性基本是建筑在曲折复杂的故事情节之上的。但
岛上的居民称它为“世界的中心”。同时这儿也是世界上极受欢迎的景点之一。来吧,千万不要错过探索复活节岛的机会!  找一找  经过漫长的时间,这些竖立在复活节岛上的石像很多都倒下了。现在有考古学家将其复原成原本的样子,但是有一座石像弄错了,你能帮忙找到它吗?  美丽的舞者  这几位舞者长得太相似了,很多人分辨不出她们。现在知道莉安娜在玛利亚的前面,瓦莱丽不在莉安娜的后面,你能认出她们吗?  找不同  
故事背景:李亨是鄞县的县令。有一天,他接了一起“茄子被盗案”。  出场人物:李亨、县民甲、县民乙、衙役  第一幕  清晨,县民甲的菜园中。  县民甲:天哪!谁干的,我的茄子都去哪儿了?  第二幕  上午,县衙。  县民甲:大人,小人家里以种菜为生。今日我发现有人偷了我家的茄子。  李亨:茄子大概是什么时候被偷的,你可清楚?  县民甲:我天天去菜园子,昨天还在,应该就是在今早被偷的!  李亨:这么多
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以他们独特的语言形式,表达了他们的生命体验,千百年来滋养着一代又一代读书人的精神家园。选入我们课本的文言文是古代文化的名篇佳作,是古代文化精髓的鲜活体现。然而,我们的学生不懂得为什么现在还要学这些“之乎者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索然,甚至厌倦。究其原因,发现这与我们教师的教学有直接的关系。教师进行文言文教学,机械、古板地照本宣科,脱离生活实际,导致学生茫然与迷惑,消解了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时常会发现很多高一新生入学后的一个月甚至一个学期都无法找到学英语的感觉,他们仍想当然地认为学习英语就是背诵单词,只要单词记熟了,学习就没有问题。事实上,高中英语学习比初中英语要繁杂很多,主要表现为词汇量更大、语法知识更多、阅读难度更深以及对写作和听力的要求更高,知识体系更加完整。因此,教师在对高一新生的英语教学中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新生能否更好地从初中英语向高中英语学习过渡,
汉乐府《陌上桑》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曹旭先生说:《陌上桑》“为了反击丑恶与卑鄙,全诗通篇写美,以美压邪。”(《古诗十九首与乐府诗选评》)从以美压邪的角度领悟《陌上桑》的题旨,的确深中肯綮,深契诗心。细细演绎,亦不难发现,诸多的描写都是围绕着人物美展开,剖析罗敷这一人物之美,诗人的写作意图便清晰呈现。    一、装饰美凸现罗敷爱美之心    中国古代诗歌注重人物美的描写,《诗经》《楚辞》中就有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