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个性化解读文学作品初探

来源 :教师博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xz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社会的开放,思想的解放,个性的呼唤,都为教育走向多元化、个性化创设了有利条件。高中语文的教学主体是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以名家名篇为主。第三册“梳理探究”部分,即对学生提出了文学作品个性化解读的学习要求。古典的、现代的,中国的、外国的,诗歌、散文、戏剧、小说,这些经典的优秀作品无不以其丰富深邃的思想内涵、深远的意境、高雅的格调、优美的文字,给学生带来审美的艺术享受。然而,要真正阅读好、解读好这些作品,必须促使学生自主阅读,多元解读,方能深得其味。
  文学鉴赏是在作品提供的艺术形象基础上的再创造,不同的读者会“各以其情而自得”。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学生有着不同的个性气质、生活经验、心境、情趣,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也因此呈现意义重建的多元化。我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的教学“三部曲”:
  一激发兴趣,自主阅读个性化阅读首先须做到:自主性和独特性。所谓自主性,即真正有效的阅读,完全依赖于学生自己的心智和情感意向活动,把握作品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及意义,达到阅读的目的,任何人不能越俎代庖。同时,由于遗传、成长环境、社会阅历等方面的不同,每一位学生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独特品质,即独特性,正是这些差异,带来了独特的见解、感受、体验、理解。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营造一种有利于个性化活动的氛围,通过多种有效的手段,帮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全面深入地进入到文学作品的艺术审美活动中,去创造性地解读,读出创造性,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学到初中的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经典文学作品。进入高中后,要求学生课外重读这些名著,以读书笔记、交流讨论的形式,重新对这些作品进行解读。作品没有变,但因为阅读者的知识结构、生活阅历、思想境界和审美品位都发生了变化,就改变了阅读者对作品的理解,特别是对于诗歌的鉴赏。初学时,学生可能更多的是听教师的讲析,不能很好地进入到诗歌情境之中,也不能运用诗歌鉴赏技巧有意识地进行分析,对于诗中含蓄的情感难以达到共鸣。例如,小学六年级上册第六组《轻叩诗歌的大门》部分第一首诗《诗经·采薇》(节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四句单纯的写景,只有在赏析全诗,与前面的叙事抒情诗句结合起来,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其传达的深意。高中时再重读这首诗,因为学生有了独立的思考,也就有了个性化解读的可能。
  二广泛深入,多元解读一部文学作品可以有许多的主题。越是内涵丰富的作品,越是可以从不同角度去解读,所以有《名作欣赏》《作品与争鸣》等杂志,有不同的“红学”释本,每一时代都有人对经典文学作品进行永无止境的鉴赏探求。
  阅读欣赏本质上是个人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朱自清《背影》自序中言:仁智之见,是在读者。他在1925年创作的《背影》,80年间读者确实是见仁见智、莫衷一是。不同时代不同人对《背影》的阅读理解不一样,叶圣陶在《文章例话·背影》中推敲文章的题旨是“传出父亲爱惜儿子的一段深情”;上个世纪50年代初,《人民教育》讨论《背影》时,读者批评作者宣扬父子私爱,很难与人民相联系,因而是消极的,只会“起腐蚀青年的作用”,认为教师要“阐明爱的阶段性以引导同学从温暖、软弱、狭小的私爱中解放出来”;进入21世纪,对《背影》的解读更加多元和个性化。比如,就有学生认为父亲穿越铁路、爬月台违反了交通规则,朱自清不该让父亲去买橘子等。
  三独立创新个性解读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我认为,中学生个性化阅读不宜失常情,应尽可能从文本自身探求文章的意义,克服主观主义、褊狭主义,建构科学的阅读欣赏观。科学阅读欣赏观的核心,就是古希望特尔斐神殿上刻的那句话:“认识你自己”。读者以文本为中介,在与他人和世界的交流中首先要认识自己,反思自我,这样的阅读欣赏过程也就意味着超越自身,与他人一起思考,在充分展示自我的同时,接纳异己,包容他者,从而扩大自我,培养更为健全的人格。培养独立的阅读欣赏能力,着眼于未来的发展,追求理想的人生,是科学阅读欣赏观的归旨。
  需要注意的是,个性化解读不是以不端正的态度批评甚至诋毁文学作品,不是以当下的流俗观看待作品中的人物,颠覆是非观、美丑观,也不是以褊狭的目光去扭曲地看待作品中的人物,看待作品。
  文学鉴赏是高雅的艺术活动,是心智的启迪,精神的享受。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地去理解作品,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放飞学生的美好心灵,彰显学生的个性,从而在提升阅读层次的过程中,改变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识水平,实现自我超越。
  让我们带领学生走进绚丽丰富的文学世界,呼吸花草的芳香,欣赏花草的美丽,让文学的精神血液滋润他们的心灵。
  (作者单位:江西省万年中学)
  责任编辑:王 芸
其他文献
11月15日,省教育厅发布《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与创新水平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为我省高等教育的发展绘就了未来十年的蓝图。
21世纪,为适应时代发展和高素质人才培养之需要,我国开启了新一轮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课程改革。课程标准作为一个纲领性文件与基础标准,不仅指明了教育最终的目的,还规划了达此
今天,我们参观的学校就在我们住宿的附近,她叫VISTA VERDE SCHOOL。这是一所K-8的学校,相当于我们的九年一贯制中小学。这所学校最大的特点是没有围墙。整个学校是一个很大的
要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须注重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构建正确的价值观,但同时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特点,放手让他们去深化地阅读文本。那么,在我们的教学中究竟如何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点尝试,以此谈点粗浅的认识:  一 营造良好阅读的氛围  阅读是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化行为,在阅读教学,教师就是要营造一个有利个性化活动的氛围,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专注地阅读,并最大
康复训练机器人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是机器人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卧式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是一种新型的康复训练机人,它模拟正常人在仰卧时屈伸腿的动
智慧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成果,也可以看做是现代社会为旅游业带来的新挑战和新契机,要求各地针对实际工作需要做好应对。基于此,文章以旅游信息服务视阈下智慧旅游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