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扩小小说三篇

来源 :北京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fgfii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茫茫夜色


  一个尿激灵没把持住,存粮弄湿了自己的裤子。“哎呀,今夜真冷!”存粮自语着瑟瑟发抖。
  存粮提着裤子回到屋里,便没了睡意。他斜靠在床头,伸手从枕头底下摸出烟盒,抠出一支烟,习惯性地掐掉滤嘴,点燃,深深地吸了一口。闪亮的烟头映红了他那布满沟壑的脸庞。
  这一夜注定是个不眠之夜。存粮思绪的长河,一下暴涨起来,尘封了整整三十八年的那段感情再次掀起波浪,冲撞着他内心深处那扇紧闭的闸门。
  三十八年前,存粮是生产队的仓库保管员。桂花是村里人见人爱的一朵花。人们的日子过得挺紧巴那会儿,存粮没少拿队里的粮食,去偷偷接济桂花一家。在那段日子里,存粮和桂花,两个年轻人的心很快贴在了一起。不久,二人的恋情就被一直暗恋桂花的民兵排长三串发现了。
  那天晚上,存粮约桂花来到粮食库房。正当两人爬上麦穴,躺在麦子里甜甜私语时,民兵排长三串突然闯了进来。
  “信不信,我告你们玷污人民粮食罪!”三串拿手电筒照着浑身发抖的二人,口出狂言。
  “三串哥,求、求求你,千万别告发我们。”存粮轱辘着从麦穴上滑下来,扑通跪在三串面前,抱着他的腿苦苦哀求。
  “告不告的,我要问问桂花再说,你先滚出去!”三串说着,踹了存粮一脚。
  心惊胆战的存粮,踉踉跄跄逃出了库房。
  夜里,三串占有了桂花。
  第二天,三串便托媒人到桂花家提亲。媒人跟桂花爹娘说,三串与桂花好上了,满村的人都知道了。俗话说得好,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当务之急呀,得赶紧把俩孩子的婚事给办了。要不然,时间一长,指不定,二人会闹出啥丢人的丑事儿来。
  桂花嫁给三串那天,存粮跳进后坡荷塘里,扑腾了一整天。他回到家后就害了一场疟子。
  桂花的女儿两岁那年,在一次民兵打靶训练中,三串与人发生口角,开枪打死了对方。三串因此被判了无期徒刑。
  今年的寒露刚过,监狱方面传来通知说,狱中的三串因胃癌晚期,将监外执行。年逾花甲的桂花和女儿一起把病入膏肓的三串接回了家。七天后,三串闭上双眼,撒手西去。
  转眼,三串已过了五七。女儿打算再过两天就把娘接到自己家中居住。
  床上的存粮回想着过去的一切,止不住老泪横流。他在心里骂自己是个十足的“熊包”“软蛋”。三十多年来,自己连正面看一眼桂花的勇气都没有。三十多年里桂花母女相依为命,生活过得很清苦。而自己子孙满堂,日子宽裕,却不曾帮助桂花一把。如今孩子们都进城了,老伴也不在了,自己独守着老屋,还是不敢踏进桂花家半步。存粮想着,抬手狠狠地扇了自己一个耳光。
  不行,我得向她请罪去,再等就没时间了。存粮跳下床,用力扔下烟头,暗下决心。
  存粮拉开街门,一团雾挟着一股寒气扑面而来。他经不住打了个激灵。
  初冬的夜,明显冷了。一场浓雾正弥漫着大地。出了门的存粮,步履格外坚定,身影很快没进茫茫夜色中……

李家果园里的猫叫声


  月光下,村头果园里,那两间低矮的小屋内依旧亮着灯。
  估摸着快凌晨两点了,老李头才从村里晃悠出来。
  “喵——呜——”老李头晃悠到果园这边,趴在亮灯的窗台上,朝里猫叫了一声。
  “快回去睡吧,老夜猫子,记着今夜该睡铜蛋家了。”屋里老伴叮嘱罢,随手拉灭了灯。
  老李头就着月色,在自家这一亩果园里晃悠一圈,又回到小屋窗前,朝里“喵——呜——”一声。
  “你这老东西,咋还没去睡呢,古常理,天天防火夜夜防贼,咱一宿也不能大意!”老伴埋怨着,又拉亮了灯。
  “俺想进屋,让你给捏捏揉揉,舒坦舒坦。”老李头央求着老伴。
  “不行,要捏要揉的,白天有大把的工夫。”老伴气呼呼地拉灭了灯。
  “这老娘儿们,真不懂情调!”老李头嘟囔一句后,把事先准备好的一大堆冰糖话都咽进了肚子里。
  老李头回到村里,先上大儿子金蛋家看看,又站在二儿子银蛋家院外听听,确认没啥动静后,才去打开三儿子铜蛋家的门,上床睡觉。
  老李头的大儿子金蛋,在石化公司打工,工资高,生活殷实,前年在城里买了套房。老二银蛋和老三铜蛋,在城里做小生意。两家的日子也不错。他们先后把自己的儿女都接进了城。
  起初,是老大金蛋先提出接爹娘进城,将土地撂荒的。老二和老三也都赞同。可老李头一听他们的想法,噌地跳了起来。他大声训斥,你们这些败家玩意儿,把工打到国外去,你也是个农民。农民就要有农民样儿。你没了自己的责任田宅基地,那还叫农民?钱这玩意儿,挣多少是个正好,依我看,吃饱穿暖,娃儿们上学有学费就成!
  最终,三个“蛋”儿,向爹妥协。他们先后在自己的宅基地上建起了二层小楼,并在农忙时,雷打不动地返回村里,和爹娘一起收种庄稼。
  就这样,儿子们一回城里,老李头和老伴,便每天在仨儿子家和果园里“轮值”“轮休”。
  果园是老李头家的祖业,一亩地的园子,生长着三四种果树。大集体时,果园充了公。分田到户时,因老李家世代懂果树栽培技术,村委又把李家果园分给了老李头家。李家果园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两棵银杏树,被上级相关部门认定为“国家二级古树”。老李头世代生活的李家园村的村名,也是由李家果园而起。
  舍不下果园,也是老李头和老伴不愿随儿子进城的主要原因。
  果园是李家园村男女老少最爱去的地方。大伙盛夏去纳凉,秋季去摘果。就连小狗小猫,也爱跑到果园里撒欢儿,参天的树冠更是百鸟的乐园。
  不知是从一百年前起,还是三百年前起,果园里,开始有了猫儿叫春和交配。尤其夜深人静时分,猫的叫声此起彼伏。时间长了,老李头子只听猫的叫声,就能判断出,该猫是公是母,是发情初期,还是发情后期,是将要交配,还是正在交配,還是刚交配完。   最初,老李头偶尔学声猫叫,是逗老伴开心的,日子一长,竟成了必修功课。
  老李头跟老伴合计着,为保万无一失,在儿孙们每一次进城后,总是悄悄地将仨儿子家值钱的东西,转移到果园里两间小屋内。由老伴长期“驻守”果园。自己在村里仨儿子家里轮流看护。
  盗贼多在凌晨两点左右下手。老李头每天必在这个时候,回到果园与老伴互相报个平安。报平安的方式很简单,老李头只要在亮灯的窗户下“喵——呜——”一声。老伴听后就会拉灭灯,踏踏实实入睡。
  意外终于发生了。一夜,快凌晨三点了,果园里真猫的叫声不断,唯独听不到老李头这只假猫的叫声。老伴心里很不踏实,就打着手电筒,跌跌撞撞地寻进了村。
  当老伴寻到二儿子银蛋家时,老李头正抱着肚子倒在地上呻吟。
  “老猫子,老猫子你咋啦?”老伴话语打颤。
  “没事儿,快扶我起来。”老李头捂着肚子笑着说,“我、我给你讲个笑话。”
  “死老头子,快把俺吓死了,还有心讲笑话。”老伴抹了把泪,说着将老李头搀扶起来。
  “我刚进老二家时,听到屋里有动静,就问,是谁?”老李头看着惊慌的老伴说,“你猜咋的?从屋里跳出一个人,拿手电筒照着我的眼说,家里没有一样值钱货,让我把你偷回家当爹呀!”老李头说完,捂着肚子一阵好笑。
  “招贼了,你还笑,肚子咋了?”老伴问。
  “笑岔气了。”老李头说。
  “那你,没喊抓贼?”老伴说。
  “喊啥呀,俗话说,不怕鬼叫门就怕贼惦记,反正也没偷走啥东西,咱又何必跟贼人结仇?”老李头安慰着老伴。
  事后,直到今天,老李头也没向老伴和儿子们讲起当晚,他在与小偷厮打中,被对方狠狠踹了一脚的事。
  转眼,年关将至。儿孙们陆续从城里赶了回来。李家果园再次热闹起来。只是一连几夜,果园里,突然少了猫儿叫春的声音。这一下子,让躺在被窝里的老李头和老伴,很不习惯。

从梳妆阁到白胡李


  姥姥家在106国道旁的白胡李村,与我家所在的梳妆阁村仅一河之隔。出村向东一里半就踏上了梳李桥,跨过梳李桥再向东一里半就到了白胡李。
  记得小时候,娘每次去姥姥家都要带回满满一竹篮的蔬菜。那时的姥爷是种菜的好把式。
  转眼几十年过去了,姥姥和姥爷均已作古。娘也步入了古稀之年。
  白胡李村有集市。早年姥爷摆摊卖菜的地方,如今成了蔬菜批发市场。市场里终日车来人往,非常热闹。平日里,娘不买不卖的,却经常去批发市场凑热闹,只为捡回一竹篮变蔫的、尚能吃的、别人卖剩扔掉的蔬菜。
  起初,村里人见了娘就问:“拾菜去了?”
  娘便不好意思地说:“回娘家去了,顺道拾点烂菜剁剁喂鹅。”
  娘这大半辈子节俭惯了。她捡回的菜哪一样也舍不得喂鹅呀,全变成了一日三餐。
  最近几年,娘的身体不好,冠心病和糖尿病越来越严重。去年初冬,娘的冠心病发作频繁。我们劝她去郑州接受了治疗。娘的心脏支了四个支架,术后康复很好。
  从医院回家后,我们姐弟几个和父亲都劝娘,听医生的话,按时服药,适当运动,别再去三里外的白胡李集上捡菜了。娘口头上答应,好好好。可一到村口,她还是两腿不由自主地往姥姥家的方向挪,尽管捡回一竹篮菜,要在路上歇十几次。
  舅舅知道后责怪我们,不该让你娘走恁远的路,她的身体还很虚弱,万一路上有个闪失咋办?
  娘被“限制”的这段时间里,我们发现,她常常丢三落四的,看人的表情也有些怔怔的。
  一次,娘独自出去了,一连几个小时还没回家。我们急得满村子找人。
  从白胡李集上回来的张婶,匆匆来到我家说:“你们快去菜市场把你娘接回来吧,她在那里到处乱拿人家的菜!”
  我们来到菜市场找到娘时,她正冲着一位卖菜的男子叫爹呢。
  娘见到我们,兴奋地摇晃着手中的萝卜告诉我们:“看,你姥爷刚给我的!”
  娘,痴呆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除了给娘求医问药,便是轮流陪护着她。我们谁也不再劝她听话,守规矩,而是顺着她、哄着她。
  每日,天刚喷白,娘就要 [汇]着竹篮蹒跚着出村。
  “老嫂子,又去拾菜呀?”晨练者见到娘总这样打招呼。“回娘家去!”娘总笑着这样回答。
  我们跟着娘,适时留她坐在路边歇上一会儿。上周三,在菜市场里,我和娘碰见了舅舅。他挽留我们娘儿俩到家里吃饭。妗子从街上买回一兜子番茄,刚进院子。娘看见就嚷:“扩,你姥姥给你摘的番茄!”娘说着从妗子手里抓起一個又红又大的番茄,在衣襟上蹭了几下,就往我嘴里塞。
  这一瞬间,我看见娘特别慈祥。她笑眯着眼,半张着嘴,那表情、那眼神、那动作,跟小时候她用勺子喂我饭时一模一样的。
  我大口地嚼着娘喂我的番茄,泪水却似断了线的珠子。
  “乖,酸吗?”娘用衣袖轻轻搌搌我的嘴角问道。
  “不酸,甜。”我回答得混沌不清。
  “还甜哩,看把俺娃的眼泪都酸出来了。”娘说着,踮着脚,用双手为我抺着眼泪。
  责任编辑 白连春
其他文献
可可西里,荒凉的无人之地,人类的生命禁区。生命力顽强的野生动物,野牦牛、藏野驴、白唇鹿、雪豹、藏羚羊、金雕却悲壮地占领了这片雄踞于青藏高原的热土,以特有、自然的方式繁衍、生存。曾几何时,人类的贪婪开始入侵这篇领地,不法分子为牟取暴利践踏法律,肆无忌惮猎杀这里的野生动物。与此同时,可可西里的守护者们与不法分子斗智斗勇乃至殊死搏斗,用热血和牺牲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生命壮歌——  上世纪80年代末,藏羚
12日,英国最大在野党工党党魁选举结果揭晓,胡子拉碴的杰雷米·科尔宾成为“黑马”。稍后,他在议会大厦附近一家酒吧答谢支持者,与众人一起高唱英国社会主义“红歌”《红旗》,支持者还打起了印有切·格瓦拉头像的红旗。  科尔宾现年66岁,是卡尔·马克思的“粉丝”。 当被BBC记者问到对卡尔·马克思的看法时,他说:“他(马克思)是个很有意思的人物;他博览广读,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过去三四十年,表达对
2012年2月19日, “《龙声华韵》——王震亚古琴音乐改编作品音乐会”在北京音乐厅成功举办,  这场具有学术前沿意义的“高龄”音乐会,吸引了众多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的特别关注。以古琴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人音乐和西方管弦乐队与合唱的“中国化”结合的实践,尤其是作为我国作曲家群体中既深谙西方现代音乐作曲技法,又对中国古琴、京剧等传统雅俗音乐研究颇有影响的王震亚教授在古琴音乐改编上持续多年的开拓和探索,都
摘要:在职业教育中,文化课如何与专业课结合,如何为专业课服务,是困扰所有文化教师的难题。在计算机网络专业进行语文教学,思维训练成为连接计算机网络和语文课的桥梁,解决了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的这一难题。  关键词:思维;计算机网络专业;语文教学    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中等专门人才和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为最终目标的职业素质教育。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使学生能够适应广泛就业的需要。这不仅是
作为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的教育是民生工程,更是中国光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实现优质、均衡发展才能满足开发区高新企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同时为开发区未来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优质教育的打造,离不开一支强大的教师队伍,尤其是班主任队伍的支撑。为此,开发区教育文化体育局坚持“定对象、定周期、定目标任务”的培养原则,将成长方向直接锁定为“
摘要:基于目前国内普通高校会计学专业建设中存在的忽略实验室建设投资,本科实验、实训教学条件落后,会计学专业大学生专业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受制约的客观实际,分析了会计实验室建设中存在设备老化严重、开放程度低、实习资料更新速度慢、实验教师编制紧张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追加实验室建设专项投资、实行全天候对学生开放等行之有效的改革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普通高校;会计实验室;实验教师 
早在20年前,话剧艺术家英若诚先生在哈尔滨看我的歌剧《仰天长啸》时说了这么一句话:“我们搞的都是外来的艺术形式,一定要做到在对方的领地上赢得对方的尊敬!这是一种追求、一种理想。”20年后《霸王别姬》踏上美国土地,在六大城市巡演。从旧金山、洛杉矶、华盛顿、纽约、休斯顿到达拉斯,共演10场,观众达20000余人。其中包括美国政府官员、社会名流、各国使节、华人侨界人士、歌剧长久观众以及美国文艺界人士,包
一、威尔的拉丁文  能想象吗?莎士比亚青少年时代的英格兰,正规教育是拉丁文的天下,理由很简单,拉丁文是上流社会和国际交往的语言,下里巴人才说英语。因此,小学根本不允许升入高年级的男生说英语,所有家庭也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说拉丁语。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对于天主教徒来说,拉丁文是“与上帝沟通的语言”。  距威尔家只有三百码远近的斯特拉福德镇文法学校没留下任何关于威尔的记录,对他到底是否上过这所学校、几岁入
摘要:较之于文学写作,应用文写作侧重于实用,其格式规范、用语严谨、理论性强、种类繁多,故教师在教学中倍感不适,学生亦觉难懂。这个不争的事实不利于学生今后自身职业发展的需要,要改变这一状态已刻不容缓。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体会,在突破应用文传统教学模式方面,尝试着从多角度进行剖析和阐述。  关键词:应用文写作;教改探索;途径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
第七届亚太地区音乐教育研讨会(APSMER)6月24—28日在上海音乐学院举行。作为国际音乐教育学会在亚太地区的国际性音乐教育大会,本次会议的题材广、内容丰富,主题为“为人生的音乐教育及音乐技术”。研讨会按照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几个分会场同时进行的方式,主题包括专家论坛、主题发言、论文宣读、海报展示、课程展示、工作坊、音乐会等几部分内容。  亚太地区音乐教育研讨会创办于1997年,每两年举行一次,该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