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多年的双语教学工作中,我深深感到,要搞好班级管理工作,就必须搞好班风建设,而要形成良好的班风,就必须加强班主任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与提高,然后由教师带动和影响学生,从而提高双语学生的素质。下面是我工作中的几点体会和感受:
一、重师德,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学校无大事,处处皆现教育”,所以,我很注重自己的行为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在班级建设中,首先从我做起,要求学生做到的,我自己首先必须做到。比如:我要求学生要遵守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说话,那我就首先做到这些,每天提前到校,监督检查。在日常中逐渐培养能够独立处事的小干部。在上课时,提前候课;学校规定学生校内不得骑车,那么我就一进校门首先下车,不管他们看到与否,我也要身体力行地做到这些。因为我新接七年级双语班,在前几周里,可以看出许多学生有思想情绪,我想:出现这样的情况也是正常的,为了稳定学生的情绪,在军训期间,我首先以一种积极向上、不怕困难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从早晨到晚上,坚持陪着孩子们,不论烈日驕阳还是阴雨雾霾,我都用我满腔的热情、勤奋的工作态度给学生树立信心,让他们看到希望就在前方。军训第一天是关键,有孩子想偷懒,我就激励大家团结一致,一个都不能退缩,就连我班身体最弱的孩子都只是感觉头晕蹲下休息会就继续坚持,让我都感动,我就抓住典型鼓舞士气,军训第三天是个转折,孩子们都疲惫了,有的孩子开始抱怨退缩,在这时我就制定一个比较容易达到的目标,只要完成就带着大家和教官一起搞个小型联谊会,民族学生天生能歌善舞,在这时孩子就会暂时忘记军训的困难,思想活跃起来。三天后,学生们开始信任我了,情绪逐渐稳定下来,各方面的工作顺利展开,且最终取得了好成绩。我用我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双语学生们的信任。
二、尊重热爱学生,沟通是师生感情的桥梁
师德之经典就在于“爱”,爱是师生交往中的融合剂,作为班主任,要懂得热爱双语学生,因为爱生之心是教育的前题,是教育力量之源泉。教师对学生的爱和理解,可以使学生感到温暖、关怀,可以弥补汉语教师与双语学生在语言沟通上不足。总结多年做班主任工作的体会,我认为:教师的爱应撒在学生集体中,教师的爱应穿插在学生的心坎上,包括对双语优等生的培育,对双语一般生的促进,对双语学困生给予的特殊的关怀,如:我班学生玉米提同学,学习不求上进,各科作业都不按时完成,与老师顶撞。在对于这样一个学生,我没有急于批评,而是进行多方面观察,与他交谈。在交谈中,我发现他有一种玩世不恭、江湖义气的态度,好像自己就是班里的老大似的。有好几次我发现他放学不回家,在广场闲逛,这更让我感到奇怪。后来我了解到他是因为小学成绩不好,班主任老师天天叫家长,自己感到孤独,惧怕回家才天天不想回家的。当我了解到这个情况后非常同情他,像他这样的孩子如不及时教育,给予特殊的爱,会使他继续失去学习的信心,发展下去有可能走上岐路的。为了能使他转变,我经常在没有人的时候与他聊天,让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确对待家庭问题。我记不清多少次和他促膝谈心,有多少次和他一路同行,我的关心教育终于慢慢融化了他冰冷的心,他开始变了,变得有礼貌,懂事了。劳动积极,学习也比以前用功了。
理解是一种更重要的爱,对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等各方面的关心,与学生尽可能多的心灵上的沟通,就会使他们有不愿同父母家人讲的话愿意同我讲,家庭遇有矛盾和分歧的事喜欢对我谈,想不通的问题愿意从我这儿找答案。我们班已形成了这样的班风,我们班学生有什么想不通的事都能主动找我谈心,有些时候有的同学看我很忙,但有事想说,就很有礼貌地在我桌上放一个条子,或在作业本中写一句话告诉我:“老师,有时间您能不能和我谈谈”等等,这样的沟通,拉近了我和孩子们之间的距离。我在把爱奉献给学生的同时,自己也在收获着学生们的爱。一句句亲切的问候,让我感到欣慰,尤其是当不少学生把我称为他们的姐姐的时候,我的疲惫顿时烟消云散,我也认识到自身的价值,这也增强了我在班级中的自豪感。现在,我们班基本上建立了师生之间和睦、融洽的关系,形成了团结、和谐的班级气氛。
我想班主任教师只有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培养每个学生而建立起良好的班风,这样才会形成一个充满活力的班集体。
一、重师德,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学校无大事,处处皆现教育”,所以,我很注重自己的行为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在班级建设中,首先从我做起,要求学生做到的,我自己首先必须做到。比如:我要求学生要遵守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说话,那我就首先做到这些,每天提前到校,监督检查。在日常中逐渐培养能够独立处事的小干部。在上课时,提前候课;学校规定学生校内不得骑车,那么我就一进校门首先下车,不管他们看到与否,我也要身体力行地做到这些。因为我新接七年级双语班,在前几周里,可以看出许多学生有思想情绪,我想:出现这样的情况也是正常的,为了稳定学生的情绪,在军训期间,我首先以一种积极向上、不怕困难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从早晨到晚上,坚持陪着孩子们,不论烈日驕阳还是阴雨雾霾,我都用我满腔的热情、勤奋的工作态度给学生树立信心,让他们看到希望就在前方。军训第一天是关键,有孩子想偷懒,我就激励大家团结一致,一个都不能退缩,就连我班身体最弱的孩子都只是感觉头晕蹲下休息会就继续坚持,让我都感动,我就抓住典型鼓舞士气,军训第三天是个转折,孩子们都疲惫了,有的孩子开始抱怨退缩,在这时我就制定一个比较容易达到的目标,只要完成就带着大家和教官一起搞个小型联谊会,民族学生天生能歌善舞,在这时孩子就会暂时忘记军训的困难,思想活跃起来。三天后,学生们开始信任我了,情绪逐渐稳定下来,各方面的工作顺利展开,且最终取得了好成绩。我用我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双语学生们的信任。
二、尊重热爱学生,沟通是师生感情的桥梁
师德之经典就在于“爱”,爱是师生交往中的融合剂,作为班主任,要懂得热爱双语学生,因为爱生之心是教育的前题,是教育力量之源泉。教师对学生的爱和理解,可以使学生感到温暖、关怀,可以弥补汉语教师与双语学生在语言沟通上不足。总结多年做班主任工作的体会,我认为:教师的爱应撒在学生集体中,教师的爱应穿插在学生的心坎上,包括对双语优等生的培育,对双语一般生的促进,对双语学困生给予的特殊的关怀,如:我班学生玉米提同学,学习不求上进,各科作业都不按时完成,与老师顶撞。在对于这样一个学生,我没有急于批评,而是进行多方面观察,与他交谈。在交谈中,我发现他有一种玩世不恭、江湖义气的态度,好像自己就是班里的老大似的。有好几次我发现他放学不回家,在广场闲逛,这更让我感到奇怪。后来我了解到他是因为小学成绩不好,班主任老师天天叫家长,自己感到孤独,惧怕回家才天天不想回家的。当我了解到这个情况后非常同情他,像他这样的孩子如不及时教育,给予特殊的爱,会使他继续失去学习的信心,发展下去有可能走上岐路的。为了能使他转变,我经常在没有人的时候与他聊天,让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确对待家庭问题。我记不清多少次和他促膝谈心,有多少次和他一路同行,我的关心教育终于慢慢融化了他冰冷的心,他开始变了,变得有礼貌,懂事了。劳动积极,学习也比以前用功了。
理解是一种更重要的爱,对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等各方面的关心,与学生尽可能多的心灵上的沟通,就会使他们有不愿同父母家人讲的话愿意同我讲,家庭遇有矛盾和分歧的事喜欢对我谈,想不通的问题愿意从我这儿找答案。我们班已形成了这样的班风,我们班学生有什么想不通的事都能主动找我谈心,有些时候有的同学看我很忙,但有事想说,就很有礼貌地在我桌上放一个条子,或在作业本中写一句话告诉我:“老师,有时间您能不能和我谈谈”等等,这样的沟通,拉近了我和孩子们之间的距离。我在把爱奉献给学生的同时,自己也在收获着学生们的爱。一句句亲切的问候,让我感到欣慰,尤其是当不少学生把我称为他们的姐姐的时候,我的疲惫顿时烟消云散,我也认识到自身的价值,这也增强了我在班级中的自豪感。现在,我们班基本上建立了师生之间和睦、融洽的关系,形成了团结、和谐的班级气氛。
我想班主任教师只有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培养每个学生而建立起良好的班风,这样才会形成一个充满活力的班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