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课的教学方法要则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6302289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阐述《中国文化概论》课的教学方法要则:一、通读全书的重要性与要领;二、把握中国文化脉络,学通《中国文化概论》,三、细嚼一些不易理解的难点问题,避免生吞活剥。
  关键词:中国文化概论 自考 教学 方法
  《中国文化概论》是秘书专业、新闻专业的必修课,而且对一些其它专业也据情加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由于本课程头绪多、内容广,所以许多自考学员反映学习难度较大,且实际通过率也的確较低。如何提高教学效果,使学员能够学通考好这门课呢?辅导教师对学员提出如下要求并加以落实是其教学方法要则:
  一.通读全书很有必要,使用复习资料可作为巩固知识、迎接考试的重要一环。通读课文是为了获得整体印象,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导致知识、理论掌握得不深不透,从而失去学习兴趣和信心。通读时可在某些不懂、模糊的地方作出标记而不予纠缠,全书读完后可能有的部分自然获解,仍有疑问的可再细读或查阅有关资料,或集中向助学老师咨询,这样既提高了阅读速度,又提高了阅读质量。
  1.宏观了解全书构架。《中国文化概论》(王宁主编)全书共有“绪论”与七章内容构成,绪论部分重点在于对于“文化”概念予以阐述以及与文化相关的概念分辨,第一章介绍中国文化的背景,第二章总述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目的在于增强立体感,与后面几章有一些重复,可相互参看,后面几章是分述部分,最后一章最后一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列入,是本书编者对于“传统文化”理解的体现——“传统文化……强调的是文化的本源和沿着这个本源传承下来的全部文化遗产。”
  2.总体了解考纲要求。仔细阅读教材“附录”中《中国文化概论自学考试大纲》“II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附录II中将知识点分为识记、领会、应用三个方面,比较系统、全面。通读教材后可以反过来以大纲带动知识点的回顾,将毫无印象、记得不全、记得较好的分别作出不同的标记,然后再去阅读理解相关章节,这样反复几遍,不清楚的地方会越来越少,而且印象非常深刻。在“III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中,进一步阐明了II中有关要求的内涵,并对命题要求作了说明,予以了解对于考试具有直接作用。
  3.借用一些复习资料,也可自己编写复习资料,有利于巩固所学知识,集中记忆,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要特别注意与通读全书配合起来,如果仅仅依赖复习资料,则往往欲速则不达,尤其是遇到一些原因分析题、论述题等可能会茫然不知所措。在这方面是有不少复习、考试失败的例子的。
  二.把握中国文化脉络,学通《中国文化概论》
  1.中国文化脉胳在第二章中有总述,可作为一把钥匙,再用后面几章分述部分进行充实,可望了解全貌。关键在于学习时,要有意识地问些问题,这些问题可概括——“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几大类。其中“是什么”包括概念是什么,内容是什么,特点是什么等等,以宗法制为例,应掌握什么是宗法制,其内容是什么等。“为什么”主要用于对文化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解释,如为什么宗法关系会长期存在于中国古代社会结构中?而“怎么样”则是主要指事情的结果等,如宗法制对中国古代国家政治产生了什么影响?联系史实谈谈宗法观念对国家政治结构的渗透等。
  2.注意把握教材中标题与内容的关系。教材中的章节一般都是题文一致的,但学习者往往将标题一看而过,导致学习不得要领,不深不透。如看过第二章第一节、第三节标题,就要理解为什么把春秋战国时期称作“文化观念的原创时期”?为什么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文化在曲折中演进的时期?通过总结归纳,进一步了解知识点。
  三.细嚼一些不易理解的难点问题,避免生吞活剥
  《中国文化概论》中有一些看似明白而实际并未真正理解的问题,需要细嚼慢咽,方能食之有味,消化顺畅。如对“传统中国的主导思想是儒家思想”或“儒家文化在中国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理解便是一个普遍性问题。教材中有一些说明,如“从政治文化的角度上讲”等,即上述命题是从“政治”角度上看的,而非宗教、心理、皇帝喜好等角度,所谓的儒家治国,道教治身,佛教治心,各有其用。这样就可避免一些疑惑:为什么有些皇帝信道教,有些皇帝信佛教,却不说道教或佛教占统治地位?再如教材开头部分谈了不少有关地理、历史方面的知识,有人认为不过是中学历史与中学地理的汇总,是个“大杂烩”。其实,教材的真正用意在于通过相关历史与地理知识的介绍,说明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演进过程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类型是大陆型文化,不是海洋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伦理型文化,而不是法制文化等。
  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这门课的学习效率和考试通过率、优秀率。
  本文为“十三五”江苏省重点学科公共管理学科建设项目成果。
  (作者介绍:施发笔,江苏警官学院基础课教研部教授)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耶鲁大学图书馆馆藏日本侵华战争珍稀档案汇编与翻译》是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评选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重点选题之一,该书的现实意义可见一斑。然而日本方面对侵华罪行一再否认。因此,提供更加完整、更具说服力的史实文献尤为必要。该书系岳峰教授在耶鲁大学访学期间,检索耶鲁大学神学院图书馆内与日本侵华战争有关的全部档案,基于搜集资料的编译成果。该书在以往相关
内容摘要:行动导向教学法是目前我国高职教育领域在培养职业技能人才过程中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本文置身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结合教学改革实践分析了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在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 高职教学 师资素质  “行动导向教学”是由德国文教部长联席会议在《职业学校专业教育框架教学计划编制指南》中所提出的一种新型职业技术培训模式和教学方法。以往我国高职院校的
我要说的肉夹馍,是陕西名吃,是用白吉馍夹入剁碎的腊汁肉制成,以我在西安吃到的最为正宗和好味。寻常排档时有的油渍渍的面饼子夹了些碎肉,不能算是肉夹馍。如今陕西的肉夹馍早已遍布全国各地,很多地方把白吉馍等同于肉夹馍。  大学读书时,校门外不知哪天起有了一个白吉馍的排档,夫妇二人,专卖白吉馍。女人取馍,男人从一个大的行军餐桶里舀出炖烂的腊汁肉,置于案板,边剁边舀汤汁浇上去,直至剁细,还会问一句,要不要辣
内容摘要: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明,从而形成了独有的传统文化。然而随着时代经济的发展,西方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越来越多快餐文化的进入,使得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越来越薄弱。高中语文教育是当下我国教育制度下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需要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健词:高中语文教育 传统文化 文化素养  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孕育出了我国独有的传统文化,它是劳动人
内容摘要:朗读是借助语音形式生动、形象地表达文学作品思想情感和内容的言语活动,从古至今都为教育者所赞同,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是训练学生语感的主要途径。课堂上朗朗的读书声,能促进学生提高语言能力,理解和感悟课文思想,陶冶情操。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加强感情地朗读训练,是上好语文课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朗读指导 有效策略  语文是一首诗,朗
打电话回家,我妈说:人家都说,北京的房子一夜涨了好几十万。  我说:涨就涨呗,跟咱也没啥关系。  她说:那是,你不买,跟你有啥关系呢。  又说:连个家也没有。  我心说,没房子就是没房子,怎么能叫没家呢。  天上飞的小鸟,不为房子忧虑,地上开的花草,不为房子忧虑,我有饭吃,有衣裳穿,有地方住,为什么要为房子忧虑呢。  自己没有的东西,要为它忧虑,那可忧虑的就太多了。这世间,自己能拥有的只是很少一部
内容摘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于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为了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教学质量老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个人特点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本文探讨了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策略。  关键词:小学体育 课堂教学 有效性 策略  新课改理念为小学体育教育引入了新的观念,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同时也颠覆了传统的教育理念,使小学体育从观念、教材、教学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以《英雄》、《墨攻》、以及《唐山大地震》为例论述国产大片10余年从产生、到发展的困境,再到其转型与突破的现实文化心理以及中国电影人面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种种不同的心态。  关键词:国产大片 传统文化 认同心理 发展过程  一.何为认同  “认同”在哲学和逻辑学中有“同一性”的意思,表示两者之间的相同或同一,也表示同一事物在时空跨度中所体现出来的一致性和连贯性。而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
内容摘要:高中生对生活缺乏观察,按部就班,不能很好地创造生活;此外,他们缺少阅读,看问题过于狭隘,缺乏阅读生活的另一面视角;最后,他们没有自己的生活准则,无法体验真正的生活快乐,所以也就写不出思想有深度的文章了。  关键词:高中生 作文 思想 生活  生活如果没有了思想的秀逸,就好像乏味的菜肴,让人提不起食欲,而高中生作文思想的深度也是博得阅卷者观感的重要指标之一。记得,一位常州特级教师谈批改高考
内容摘要:随着教育教学模式的与时俱进,大学音乐常识教学应新课改的要求,内容形式逐步向度多元化、灵活化转变,在学生感知欣赏、感情欣赏、理性欣赏的这个渐进体验过程中如果适时地加入一些通俗的视听兼容的影视音乐,发挥影视音乐独特的魅力,则有利于提高音乐常识课的实效性。   关键词:影视音乐 《音乐常识》 大学音乐 音乐欣赏   通过音乐艺术潜移默化的影响来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是高校开设《音乐常识》课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