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chengge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增设课外知识,使学生产生新欲望和兴趣
  首先,教师在备课时,不能只满足于“教材里有什么,就教什么”的低层次的教学思想。教材一经采用,至少一年,而关于计算机的新动态几乎每天都有,就跟看仙人下棋的樵夫一样,转眼人间已过数百年,已经不是他所处的年代了,所以,教师应该走在知识的前沿,博览群书,给学生最新的信息。
  于是,我将在报纸、新闻、杂志上看到的,以《新动态专栏》的形式公布给大家。如:电脑用土豆来供电。起因是有人和电脑迷打赌:土豆不可能为电脑供电。可是发明者却真的做到了,而且还建立了土豆网站,多神奇?!这些信息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创新欲望:原来奇迹的产生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敢去想,敢去尝试。
  另外,利用实际现象讲解,这样会更直观。例如,在做游戏的时候,出现了画面被破坏得支离破碎等现象,我先演示如何用杀毒,再利用这个机会,讲解有关病毒的知识:病毒是人为编的小程序,它的目的是破坏。有人制造病毒,就得有人阻止它去破坏。鼓励学生为计算机的“健康”想一想。
  二、创设探索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动手操作,创设参与学习的氛围在研究性的学习中,被动式,接受性的学习还占主流,这样,很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如让学生动手操作,主动地去与计算机进行交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掌握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方法——人机交流,就是让学生亲自动手,提出要求,在计算机的帮助下去完成梦想。在学习Word中某一“向导”的使用方法时,让学生自己利用“word向导”为自己制作一张奖状,每个学生都在为自己的奖状忙碌,有了乐趣,学生就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奖状的内容五花八门:学习进步,第一名,为世界和平作出突出贡献,在科学研究中获得发明奖……我表扬了那些“敢想”的学生,因为他们的理想远大,而丰富的想象力能使童话变成现实。
  (一)教知识,更要教方法
  未来的教育,重要的不再是教会学生什么知识,而在于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计算机的普及正改变着学习的内容和速度,一张盘就是一本丰富多彩的书,互联网上的知识如大海一般,教师已不可能传一切之道,授一切之业,解一切之感,其主要作用就在于指导学生去学习。
  学习方法的指导——对理论课知识的学法指导。
  (二)学习的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书
  向人学习的方法是用眼去观察,用心去揣摩,,用实际行动去学习。而向书学,就存在着一个读书的方法问题。读书分为泛读和精读。泛读是找到书中的“主干”;而精读则是为每一部分“主干”添枝加葉。在上理论课时,以学生自学为主,充分表现学生的能力。当然,学生真正做到“会学习”,还要教师给学生适当的指导,教会学生如何学。上课时,首先,让学生泛读,找出这节课要学习的几个内容,有的学生很快就找到了,有的却找不到,我就让找到的学生说出他是怎么找到的,标志是什么,这样学生就知道怎么找了。解决了这个问题,就该精读了。精读的目的就是了解这些内容具体讲解的知识是什么?在一个范围内,提出若干个问题,学生就有目标和范围了。这种方法掌握以后,学生就找到了探索和解决问题的“钥匙”了。
  (三)实验指导——对学生的操作实验作现场指导
  学生在上机实践所学时,经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教师和学生的计算机没有联网的情况下,除了巡回指导外,我还安排了学生中的优秀者参与指导,让这些学生把探索的过程“再现”一次。另外,学生在完成既定的任务后,总是喜欢看看这个(软件),看看那个,当出现新奇的画面时,常引得周围的同学观望,此时,我并不以为他是“故意捣乱”,他这是在尝试探索新的东西,所以,我总是耐下心来对他的实验给予指导,让他在实践中去学习。
  三、线索指导——为学生提供知识体系的线索
  例如:在学习了画笔、书写器中打开、保存、和退出等基本操作后,在Word的打开文件,保存文件的操作同画笔、书写器一样,并鼓励学生到没有学过的Excel中去试一试打开文件,保存文件,让学生自己去发觉它们内在的联系,感觉探索的乐趣。另外,让学生观察:在“另存为”的对话框中多了一个“选项”按扭,它是干什么用的?试试看!它会带你走进另一个窗口,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作用?为学生提供线索去探索。
  不教打句号的课,给学生留下探索的空间
  一节打了句号的课,看起来很满意,但却把学生圈在一个圆里,一切都解决了,没有问题了。没有了“?”,怎么去“探索”?所以我每节课下来,都要给学生留下一个(或多个)问题,例如:学习了怎么删除文件后,问:“还能不能在恢复了?”让学生去书上去寻找答案,上机实践去验证自己的想法。这样,给学生留下展示聪明才智、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机会。这样学生不是只会模仿,也会去创新。
  创新意识,是创造的前提。有识之士早已提出:“我们国家的最高经济利益,将取决于我们同胞的创造才智,而不取决于我的自然资源。”能创造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作为教师,就应该冲破应试教育的陈规,树立创新教育教学新观念,为国家培养出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其他文献
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物理学课程标准中,最大的变化是突出了重要概念的教学。概念是对事物的抽象概括,物理学概念是课程内容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构成物理学规律的前提基础。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术语来传递物理概念,如“速度”;也可以用描述概念的内涵的方式来传递概念,如“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的大小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用描述概念内涵的方式来传递概念可以更好地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来确定概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作为高中语文教师,要努力转变自身的角色,不但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更要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服务者和合作伙伴,还要不断丰富练习内容,将语文基础知识、课文的重点、难点以及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拓展创新能力的思维扩散知识点制定为联系内容。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语文;教师角色;教学改革;自主学习  在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浪潮下,我们越来越需要培養全面优秀的高素质
摘要:新课程进一步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在新教材教学中我们应在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地探讨和研究。只有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才能真正实现新课程目标。  关键词:课程改革;课堂教学实践  课堂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实施,而课堂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教学,只有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才能真正实现新课程的目标。  新教材在理念、体系、形式和内容方
摘要: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结合高中化学教学实践,结合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做法和体会,探讨了高中化学教育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突破应试教育的创新教育。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创新教育;培养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创新教育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和核心,是摆在我们广大中学化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新的课题,在中学化学教学
摘要:高中政治课教学的创新,需要教师用勇敢的探索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在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作业等几个方面进行反复实践,总结提高。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教学方法;创新教学  当代高中生是在改革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的思维非常活跃,接受新事物快,喜欢以灵活多样的眼光和心理去审视新事物,希望社会变革和进步,有着强烈的参与意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传统的教育模式对他们已经失去了吸
颅内静脉血栓和肿瘤所致的静脉闭塞性病变不如动脉闭塞性病变那样为人们所关注.其实验和临床MRI研究报道较少。目前各种实验性脑静脉闭塞动物模型存在不同程度的缺点,国内尚未
创新是人的本质特征。创新教育中的“创新”,是指通过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使其作为独立的个体,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思想、新事物、新方法。它的最终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也是生物学科进行素质教育的归宿。下面谈谈笔者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的几点做法。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课堂中教师应“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环境,营造一种尊重学生的观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