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尝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ibingg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学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不断获取和运用生物学知识的自学能力。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知识,而且要教学生会学。然而,在当前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不是被忽视,就是束手无策。那么,如何在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下面我就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把我在这方面的一些探索和尝试给以介绍,以抛砖引玉,与大家共勉。
  一、掌握方法,增强自学效果
  自学的主要形式是阅读。阅读有预习阅读、课中阅读、复习阅读和课外阅读等形式。不论是哪一种形式的阅读,教师都必须在方法上给予正确指导,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自学效果。
  1.预习阅读是学生在教师未授课时事先阅读相关课文。
  为了提高预习阅读的有效性,我都先拟好预习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指定课文,并要求阅读后做出解答和提出疑难。如“伴性遗传”一课,我设计了下列预习提纲:①什么叫伴性遗传?②写出男女正常色觉的基因型、男女色盲的基因型、女性携带者的基因型。③一对夫妇中,如果有一方患色盲,其后代色觉遗传现象如何?④为什么色盲总是男性多于女性?⑤为什么近亲结婚会危害子孙后代和国家民族?阅读提纲要力求启发性、悬念性,以激发学生积极地、独立地探求知识的兴趣和欲望,指导学生在预习阅读中,要根据预习提纲纵览全文、了解梗概。然后精读细读,对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用笔圈点勾画,并运用批注法在课文空白处批注提纲要点和感想,做到重点落实。
  2.课中阅读是教师随教学进程提出问题,让学生阅读一个或几个重点的相关段落。
  为了使学生对所阅读的重点段落做到字斟句酌,我常变换形式提出问题,让学生阅读思考。如阅读“减数分裂”概念时,我提出的问题有:①进行减数分裂的生物对象是什么?②什么数被减?③数被减了多少?④在第几次分裂发生了减数?⑤全过程染色体数的变化规律是什么?我指导学生在阅读容易混淆的概念时,要运用对比法加以区分,找出异同点,从而掌握概念的实质。如: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DNA和RNA、无籽西瓜和无籽番茄等。
  3.复习阅读是在教师授完一个单元或全部课程后,要求学生进行系统的阅读。
  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强化记忆,我就指导学生运用分析综合法进行专题阅读,对不同章节出现的同类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如在复习高中《生物》时,我要求以染色体为线索,整理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①染色体的形态、数目;②染色体的化学成分——染色体与DNA的关系;③染色体的存在部位及存在形态;④染色体的复制(时期与方式);⑤染色体的传递规律,有丝分裂的传递与减数分裂的传递的比较;⑥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的行为与3个遗传规律的关系;⑦染色体变异与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
  4.课外阅读通常是学生在参加课外活动实践中,为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去查阅课外参考书。
  由于生物学课外参考书种类很多,为了遵循可读性、实用性和科学性原则,我都主动帮助学生选好课外书。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做到:①有所侧重;②弃粗取精;③做好笔记。为了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阅读,我要求每位学生每学期根据自己课外活动的实践,写一篇生物小论文。我还利用与生物有关的节日(如植树节、爱鸟周和环境日等),要求学生紧扣节日主题摘编一份生物学小报。课外阅读使学生不仅扩大了知识眼界,激发了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而且进一步加深了对课内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培养自学能力。
  二、检查评价,激发自学热情
  不论是让学生阅读,还是让学生参加实践,单有布置而没有检查,便无法落实;而有检查没有评价,则无法激发自学热情。我的做法是:每节新课前,都要利用预习提纲中的问题,先提问学生。在教学进程中,对一些较易混淆的概念和比较难懂的问题,先让学生讨论,再让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进行回答。对学生的作答,我都是当场给予评价,肯定正确,指出错误,对回答好的学生予以鼓励。对学生的生物学小论文和生物学小报,组织教研组的教师进行评选,对优秀的小论文给予列榜公布并发给获奖证书,对优秀的“生物学小报”采用在全校展览并选登在学校的“生物园地”上。通过这些做法,学生能感受到获得自学成就的喜悦,进而增强自学的信心。
  三、养成习惯,提高自学能力
  无数事实证明,大凡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都掌握了较好的自学方法和养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因此,我在平时教学中就有意培养学生以下4种自学习惯:一是养成不先预习不听课、不先复习不做作业的自学习惯。课前预习可使学生对新课有大概了解,对那些难懂的地方,需要在课堂上问教师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这既提高了学生听课的效率,又提高了教师授课的针对性。课后及时复习不仅有利于对新知识的消化吸收和强化记忆,也有利于提高完成作业的效率;二是养成勤查工具书的自学习惯。中学生物学教材中涉及许多生物学理论、学说和定律,生物学现象,动植物和微生物名称、名词、生物学著作和生物学家等知识。由于在教材中没有作详细的注解,学生在自学中必然会遇到许多疑惑不解的名词术语,那么解决的最好办法就是查阅工具书。生物学工具书有《辞海》、《词典》、《百科全书》和《教学参考书》等,我鼓励学生购置备用。坚持使用工具书不仅能丰富生物学知识,还能克服不求甚解的毛病;三是养成爱思考、爱质疑的自学习惯。“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我启发学生在自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疑点,敢于提出自己独立的见解。教会学生质疑,不仅可调动学生自学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智慧潜力。边阅读、边思考也有利于知识迁移;四是养成博览群书的自学习惯。中学生单从课本中获取知识是很有限的,因此引导学生要多读一些与生物科学有关的报刊和课外书籍,通过摘录、剪贴建立自己的“生物学资料库”。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扩大科学视野,而且可以汲取更多的课外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其他文献
记忆,从“记”到“忆”包括识记、保持、回忆三个基本环节。记忆的目的就是能再认,能使过去识记过的再次出现,在头脑中重新呈现。九年级化学教学中,大多数知识都需要学生记忆,因此,如何在较短时间内让学生牢记某些知识点,在具体运用时快速再认,在九年级化学学习中就显得十分重要。我在近三十年的农村九年级化学教学实践活动中深深体会到,学生记忆是一门苦差,如果能将艰苦的记忆变成让人愉快、使人感到有意思、有吸引力的事
高中地理在文科中知识性强,难理解。教学中长期存在着以老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教学效果较低的现象。怎样通过课堂结构的改革,把学生的学习情感由抑制状态变为激动和亢奋状态,达到增加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提升师生的幸福指数,提高教学成绩的目的呢?几年来,我在教学实践中逐步摸索出“自主学习阶段、合作探究阶段、有效测试阶段”三段式教学法。  一、自主学习阶段  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教师应指导学生自主学
摘 要: 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国际化背景下深化素质教育的具体表现,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本文从创业教育概念界定入手,分析国内外高等院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现状,提出设置一套合理、优化的创业教育课程。这对当前高等院校创业教育发展和改革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高等院校 创业教育 课程设置    1989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号召在高等学校实施创业教育,在这次会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Ellman 3度冈上肌腱部分关节面肌腱撕裂(PASTA)损伤不同手术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关节运动医学科收治的47例
在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六条中,每一条都提到了“学生”两个字。这样的基本理念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以生为本”的教学就是把学生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全面发展。“以生为本”,其直接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育教学中彰显“以生为本”的理念时,实际上也是在实现课程改革的目的。  一、
试验旨在研究甜玉米芯青贮对西门塔尔杂交肉牛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选择体重250 kg左右健康的西门塔尔杂交肉牛22头随机分为2组,其中试验A组粗饲料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生物,在中学阶段是一门必修科目,并且在众多的科目中处于“副科”的地位。高中生物课内容比较抽象,有些内容很难,而学生对生物科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那么,如何在学生花时间少之又少的情况下,通过教学过程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向课堂要效率呢?以下是我的一点学习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重视实验,培养学生观
摘 要: 感恩是大学生必不可少的道德素质之一,是一种不求回报的自觉和奉献。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乏,近年来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但是,作为大学生道德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感恩教育却十分薄弱。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感恩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刻不容缓。当感恩成为一种自觉,当感恩成为一种健康的心态,我们的身心和灵魂便有一种超拔。  关键词: 大学生 感恩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