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kly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是高中语文教学所必须要完成的一部分工作,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广泛的了解语文知识,也能够增加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说,这其实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虽说近年来素质教育之下的课程改革正在稳步进行之中,但要真正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还有很多细节方面的工作需要落实。所以高中语文教师肩上的担子其实并不轻松。本文从笔者的实际经验出发,对这类问题进行了总结,希望能够对改善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现状有所帮助。
  一、语文思维的特点以及培养语文思维的重要性
  1.语文思维的特点
  语文思维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交流性,语文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会不断交换自己对于语文知识的认知。当然这样交流的过程中双方的意见有可能保持一致,也有可能出现分歧,但随着思维的不断调整,却能够得到对语文知识最科学、严谨的认识。正是基于这种思维的交流性,学生才能够不断对语文知识进行探究。对学生而言,这同样也是一个扩充自身知识面的过程,学生能够学会从更全面的角度去判断事物。其次是广泛性,廣泛性是语文思维的另一特点。语文不像数学等理综类的学科一样,它没有固定的教学形式,因此也会引发不同的思维反馈。语文教学能够涉及到政治、哲学、伦理、家庭、情操以及道德等等一系列的内容。不同的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也能够产生不同的思维火花,作为教师要敢于接受学生的这部分创造性思维。最后渗透性,高中语文教学内容中含有意境美、语言美以及形象美等特性。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语文思维也悄悄走进了学生的内心。通过这些知识学生感受到了语文的魅力,也了解到了作者所要传递的情感。这即是语文思维的渗透性,借助于此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解《鸿门宴》这篇课文时,通过在课上师生之间的交流学习,能够让学生了解到当时的状态下刘邦一方尴尬的处境,在完成既定教学任务的基础之上,也能够让他们对楚汉相争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这就将这篇课文的内涵扩展到了政治层面,再者通过“鸿门宴”上众人座次的排布,就能够体现项羽习惯于在细节处彰显自己的王权。相信从这些细节处学生对于项羽这个人物也会有新的认知,而在这种由课文内容到内涵的探究之中,学生的语文思维自然而然的能够得到提高。
  2.培养语文思维的重要性
  由于应试教育大环境的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书本的依赖程度正在逐渐提高。只是被动的去接受知识,而不能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学习心得,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到他们的创造性。此种教学模式之下,学生根本不知道该如何运用学到的知识,这就失去了语文教学更深层次的意义。再者,很多高中生对于语文的学习都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应付的心理,很少有学生愿意去主动研究,去主动思考怎样才能够把语文学好。这种现状和语文的学科性质有着很大的关系,要想提高语文成绩只能够在日常的学习中加强积累,根本难以速成。基于此大部分学生都不愿意在语文的学习中投入精力,这已经违背了高中语文教育的本质。所以今后要从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出发,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他们能够真正的对学习语文感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成绩。此外落实好这部分工作对培养学生们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总结能力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讲解《廉颇蔺相如传》这篇课文时,如果从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出发,就应该抓住廉颇主动承认错误这一特质去进行教学。借此来将课文内容进行一个升华,而不是一味的读课文,分析人物性格以及描写方式。对于高中生而言,他们需要的是这种“走心”的讲解方式,而且这也能够塑造他们内心的品格。如果能够让学生意识到日常学习的课外之中也包含着丰富的人生百态,这就等于为他们今后主动研究语文知识埋下了一颗种子。同样这种教学模式之下学生得到的收获,才能够真正运用的日常生活之中,真正影响到他们今后的做人做事,这才是语文思维以及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
  二、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具体措施
  1.转变教学理念,注重因材施教
  高中阶段的学生需要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其实他们每天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这其实就会在无形中为语文思维的培养增加许多困难。虽说如此,但基于培养语文思维的重要意义,教师也应该在日常的工作中积极进行这方面的尝试。要转变过去的教学理念,真正尊重学生在课上的主体地位,为他们营造出一个展示自己想象力以及内心世界的舞台。在能够满足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放慢教学进度,给他们足够的时间来消化知识,完成知识内化的过程。此外在实际的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因材施教,要尝试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这样才能够为语文思维的培养打开突破口。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分析,其实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听课习惯上有了很大的变化,大部分学生很少在课上发言,对老师泛泛而谈的内容也很难引起兴趣。所以老师只有从学生的个性特点入手,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才能够提高他们对语文这门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语文思维能力。
  例如在讲解《劝学》这篇课文时,对于那些学习态度不积极的学生,老师的重点应该在于借由这篇课文的内涵让这类学生摆正学习态度。尝试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在课上发散自己的思维。
  2.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时刻保持质疑态度
  知识的传授需要一个反馈的结果,不仅仅是肯定的方面,学生们也应该持有怀疑的态度去学习,这也是思考的体现。对于高中生来说更是如此,高中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甚至在自学的过程中就可以有所收获。因此老师更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大胆创新,能够保持质疑的态度去思考和探讨问题。高中生更应该侧重启发式教育,让学生们有独立思考、追根刨底的学习态度。有些同学可能会对鸿门宴上项羽饶过刘邦这一行为而感到费解,也有同学可能会对《声声慢》中那哀怨的写作风格感到难以适应,这时老师就需要适时的进行解疑答惑,这样才能够培养起学生敢于质疑的态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也是有帮助的。
其他文献
针对目前层次分析法中权值计算和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分开进而导致计算精度不够精确的问题,提出了基于SQP法的权值计算算法。同时针对目前泵站建筑物安全评价中评价指标数较多,
王锳《诗词曲语辞例释》(第二次增订本,中华书局2005年版)"存疑录"中"针喇"一词疑为"无故攀指"之意。原例句如下:1.红娘闻语道:"休针喇,放二四不识娘羞,待要打折我腿,缝合我口。"(《董西厢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一种主动而积极自觉的学习行为,是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主体意识和自主意识,不断激发自己的学习激情或学习积极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一种学习过程或学习方式。长久以来,我们的教育往往只重视知识的传播,却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授、学生接受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走上自主学习的道路。那么
在牧区从事语文教学二十多年,笔者一直坚持高中学生的课前演讲活动。在开展此活动期间,我切实感受到部分学生在语言表达和阅读思维能力方面有了质的飞跃都分学生在高考中有了一定的面试应对技巧和应变能力,得到了一个满意的高考分数;更有个别步入社会的学生对此活动为他们的人生产生良好影响而致谢老师。下面将活动的意义及对学生今后的影响略述一二。  一、“课前演讲”能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一件事做得好不好,一定程
叶圣陶先生曾言:“教学生读书,为的是让学生从所读的书中懂的做人的道理。”语文教学中必须体现道德教育,语文教师必须承担道德教育的历史重任。那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更好地发挥熏陶感染的作用呢?  一、从标题中渗透德育  课题往往被称为文章的“题眼”,是文章精要内容的概括与浓缩。好的课题不仅能显现文章的主要内容,还能折射出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此时,我们可以把课题当作德育渗透的切入点,从而进行德
《江海学刊》于我是一个学术起点。1994年我的第一篇学术论文是在《江海学刊》上发表的,从此我便走上学术这条道路,迄今为止已有24年,虽然成就平平,还是十分怀念、感激《江海
当前,语文阅读课堂现状不容乐观。调查表明:尽管学生认为与课堂阅读相关的教学阅读资源对课堂阅读很有帮助,但由于来源有限,形式单一,教师引导的乏力和缺少交流,致使课堂阅读中教学阅读资源的开发利用失位,师生教学阅读资源的开发利用意识不强,习惯较差。学生习惯于传统的课文分析模式,缺少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科学的阅读方法。所以,教师、阅读内容、教学方式、对阅读课的理解、阅读习惯和方法、文本评价方式等因素直接影响到
通过单轴压缩条件下灰岩破裂过程的声发射试验研究,利用高斯混合模型(GMM)对加载过程声发射信号波形特征进行深入分析,探索性识别灰岩破裂失稳过程的裂纹模式及其前兆特征。
高中语文新教材,是依照文化的元素编排为不同的板块和专题,它的正式使用,为高中语文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使高中语文教学回归其本质,同时促进了高中语文教学生命的复苏。《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与鉴赏的目标中有这样的要求:“在语文教学的阅读与鉴赏活动中,引导学生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这是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维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