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域文化与校园文化的交融与发展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Y830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经济建设发展日益迅猛的时代背景下,将校园文化与区域文化相交融已经成为新的教育趋势。这种创新性的交融,不仅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与教育事业改革的重要举措,也能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促进我国经济建设更好发展。我国在拥有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同时,不同的区域文化也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状态。因此,在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结合当地的区域文化特色。这不仅是帮助学生认知和发扬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

一、潮汕文化与校园文化交融的重要性


  潮汕由于其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的自然条件,不仅是岭南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潮汕文化也在与客家文化,以及广府文化三足鼎立的同时,在三者的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形成自身的非正统、原生化以及多样化的特色文化体系。而校园文化作为培养学生价值取向的重要手段,不仅需要用区域传统文化作为其传播的载体,也需要通过校园文化与区域传统文化相互融合,体现出德育教育的实际作用。潮汕人民在悠久的岁月中,创造出属于自身的精神与物质文明,面对人们更加注重物质生活而忽略传统文化的现状,我们不仅需要意识到区域特色文化,在德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也需要在建设特色校园文化的同时,将潮汕文化与校园文化相交融,来培养学生理性认知传统文化、感性感知传统文化,促进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

二、利用课外阅读促进文化交融


  潮汕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着灿烂悠久的历史,其多元化的文化内容,也在我国文化中有着极高的地位。例如,潮汕的美食、花灯、泥塑、方言、嵌瓷和潮剧等,在体现着潮汕人民精神文化的同时,也是培养中学生了解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最好素材。现阶段潮汕地区本土教材的编写既不全面,也没有适合初中生了解潮汕文化的读物。因此,教师可以在进行学科教学及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的课外阅读活动,帮助进行对潮汕文化知识的积累,从而在更好的文化氛围中,完成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任务。例如,教师在对书籍经过仔细的挑选和把关后,结合初中生的实际水平与学习能力,推荐其阅读《夏雨来》《潮州老厝》《潮汕史》以及《潮汕民俗大典》等书籍。这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在开拓学生视野的同时,激发学生弘扬潮汕传统文化的使命感,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思想的启发和目标的激励。

三、利用某些学科课堂促进文化交融


  课堂作为传授知识的主要阵地,例如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教师可以将课堂教学与潮汕文化进行有效的结合,通过传统文化的引入,来实现区域文化与校园文化的交融与发展。潮州戏,作为潮汕地区的传统艺术,不仅是用潮州方言演绎的古老戏种,也是需要学生弘扬与发展的艺术奇珍。所以,教师可以将潮州戏引入教学活动中,来激发学生对潮汕文化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八年级《桃花源记》的课堂教学时,教师先向学生介绍课文的创作背景:“同学们,《桃花源记》是作者陶渊明在五十七岁时,因为不满当时社会的压迫,想象出的一个与世无争、人人丰衣足食的世界。这种‘人人劳动,人人平等’的超然思想,虽然在当时的时代无法实现,但随着社会的变迁,这已经是我们当前社会主义国家的真实写照。那么同学们可不可以通过自由的发挥,将潮州戏的唱腔以及动作,引入我们《桃花源记》的教学中,来帮助老师完成知识的传授?”在教师完成教学引入的同时,通过在课前搜集的潮州戏的唱腔动作以及学习素材,利用教学课件进行播放,帮助学生了解生、旦、净、丑的戏曲表演特点后,体会对戏曲魅力的感受。这种利用课堂活动与潮汕文化结合的教学方式,不仅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有效途径,也在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从而也达到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目的。再比如进行《桥之美》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布置课前作业,让学生自主收集关于潮汕地域的建筑特点和艺术风格,通过对课文知识的学习,学生发现在作者的眼中,并不是通过观察桥的结构来发现“桥之美”,而是在各种环境下,发现桥不同的功能之外所具有的审美功能,从而感悟出我们的生活就存在着各种饱含情致的景物。在学习完文章内容之后,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结合自己在课上搜集的资料, 在与文章内容的不断对比中,更好地理解潮汕建筑的魅力风采。这种有意识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活动,在弘扬我国优秀文化的同时,通过启迪、熏陶等形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四、利用活动平台促进文化交融


  想要把区域文化与校园文化进行有效的融合与发展,将潮汕文化引入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就需要通过活动平台的建立,来促进文化间的交融与发展。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合作学习兴趣小组的方式,来帮助学生了解潮汕文化。例如,教师可以组建潮汕茶文化、潮汕小品、潮州戏、潮州大吴泥塑、潮汕大锣鼓、潮汕花灯以及潮汕方言等小组,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喜好与兴趣来开展学习活动。这种为学生量身打造的文化学习活动,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参与学习小组的兴趣,也在发挥自身特长与爱好的同时,给自己一个展示自我平台。例如,作为我国的三大雕塑之一的潮州大吴泥塑,不仅有其“压泥成片和褶片成衣”的特色手法,也在七百余年的历史传承中,绽放出靓丽的光彩。学生在学习泥塑制作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感受到“泥腿子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也在这种蓬勃向上的精神中激发自己热爱学习,积极向上的精神。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较早的历史起源背景下,潮州元宵花灯节的历史也十分悠久。花灯作为精致的手工艺术品,其内容形式不仅多种多样,以人物为灯屏的花灯更是驰名海外。学生学习结扎花灯,不仅可以在塑造多种场景表现的过程中,完成对自身乐观情怀的寄托,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感情积累。

五、利用实践活动促进文化交融


  对学生传统文化的教育,不能只局限于课堂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带领学生积极地参加实践活动,来進行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因此,教师可以围绕踏青、风俗习惯、义务劳动、重大节日以及衣食住行等方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来促进校园文化的顺利开展。
  首先,可以通过积极打造潮汕传统文化环境,来进行对校园文化的建设。潮汕的楹联文化历史悠久,不仅在不少摩崖石刻、庙宇、民居以及古墓等古建筑随处可见,先人遗留下的墨宝也是人们宝贵的财富。由于初中生处于活泼好动又天真烂漫的年纪,不仅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较强,学习效率也很高,因此教师可以开展“楹联知识大会”,进行对不同种类不同历史时期楹联的讲解,来帮助学生加深对楹联知识的认识。这既可以培养学生创作的热情,也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同时促进其全面发展。学生通过对楹联知识的学习,不仅可以熟练学会自己写楹联,教师也可以将其中的优秀作品进行展览,并鼓励学生不断进步。在学习楹联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感悟人生的真谛,也在树立起社会责任心的同时,意识到自身所肩负的弘扬中华文化的重担。
  另外在重大的节日时,教师也可以通过文化主题活动的开展,来帮助学生更好的融入到传统文化的氛围之中。例如在端午节时,教师可以举办“凭吊屈原”的班会活动。潮汕地区的人家在端午节的时候,都要将红绳系着的“五瑞”挂在门楣、门环和屋檐下面来取一个好兆头。而“老妈宫粽球”是潮汕地区的传统名小吃,不少久游回故里的老番客,回乡第一件事就是品尝它的美味。所以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们漫步在挂满“五瑞”的街道上,品尝着“老妈宫粽球”,前去观看赛龙舟的竞赛。在《保贺儿婿抢头标》的亲切民歌中,一边感受家乡文化的魅力,一边产生弘扬传统文化的使命感,同时也在这种文化氛围下,完成对校园文化的更好融合,学生也受到德育教育。
  综上所述,潮汕文化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时将其进行发扬光大,也需要在潜移默化中完成树立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导向作用。因此,这就需要我们有效地将潮汕区域文化与校园文化进行交融与发展,把传统文化植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活动中,才能更好使学生的德育教育绽放光彩。
  ★作者通联:广东汕头市潮南区晓升中学。
其他文献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学习主体、重学习过程和学生体验,但在当下的语文教学中一直存在着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问题。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课堂的导入和朗读的指导,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  语文知识的学习是为运用,实践性和综合性成了语文改革的必由之路。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推陈出新,课堂上灵活多样,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
2016年9月13日,由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国内高校近百位专家成立课题组、历时3年终于完成的研究成果——《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京发布。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體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在此基础上,由国家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
曾有人戏言,某人从古代穿越到现代,面对形形色色事物翻天覆地的大更新,茫然无措。当他来到校园,走近语文课堂时,说道,“总算有一个没有改变,我依然明白的事物了”。当然这只是个故事,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的语文课堂的确存在故事中的现象。这个故事一方面折射出语文教育、教学特质中普遍适应性与延续继承性的大优势,另一方面也让我们看到了语文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更新的滞后,与大数据信息化时代脱节的现状。  可见,
六一泥是中国古代炼丹术中用来密闭丹釜的一种著名的固济材料,本文以所收集到的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六一泥配方为线索,承炼丹术发展史之依托,简要梳理了六一泥的发展历程,对各个
科研伦理管理是指对科学研究过程中涉及到的伦理问题所采取的管理行为。国外对于科研伦理管理的理论研究成果丰富,包括对不同专业领域的科研伦理问题、科研伦理的内涵、科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在当前中小学课程教学中逐步普及,通过微课不仅能够将课程内容最为直接的展示给学生,同时还能够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对此,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制定出符合学生学习的微课教学方案。一、微课教学的基本思路  所谓微课,指的就是教育者根据课程的实际内容来录制五分钟左右的教学视频,针对某一个知识点进行深入的讲解,运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对教学重
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由于产生的地理环境、文化背景和思想传统等因素的不同,其精神特质也有天壤之别。中国文化的崇礼尚和、天人合一、群体认同精神迥然不同于西方文化的崇力尚争、天人相分和个人本位精神。中西方文化的这些精神差异在沈从文的《边城》和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都有鲜明的体现。因此,可以说,《边城》和《老人与海》分别是中国和西方文化精神的艺术观照。  一、崇礼尚和与崇力尚争  礼既是中国古代先哲对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