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ercmd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班级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他们的智商自然也会不同。因此,在各个班级中,不同程度上就会有一些后进学生。
  导致后进生“差”的根源是多种多样的,有智力方面的也有非智力等诸多因素。作为教师,要善于对学生进行客观的、公正的分析和评价,要清楚地了解每一位后进生的智力状况、学习基础、意志品德、家庭情况等因素。同时,平时还要加强细微观察,包括课外的一些偶发事情等,从而准确诊断出“差根”的原因所在。当然,寻找“差”的根源并不是目的,更重要的是为了进一步通过谈心、家访等方式帮助后进生找出自己“差”的原因,使他们深信: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老师同学的帮助与指点,即使自己某方面的能力较差,但通过学习后也完全可以得到提高的。从而增强他们参与学习的信心。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如何对待后进生,应该怎样转化后进生呢?我认为应该采取以后对策:
  
  一、努力树立后进生的自信心
  
  自信是成功的一半。后进生往往缺乏信心,自卑感重。作为教师,首要任务就是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我们不能讥讽、挖苦、歧视、体罚后进生,而是要用温暖去治愈他们心灵的创伤;用精神的甘露去洗涤他们精神上的污垢;用真情去感化他们,让他们消除对老师、家长、同学的对立情绪。当他们有困难时,要给予热情的帮助,当他们有了点滴的进步应及时给予精神上或物质上的奖励。让他们明白,自己并没有被歧视,自己只要努力,也有别人不及的地方。从而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促使他们不再厌学和害怕学习。
  心理学指出小学生有强烈的求知需要,满足他们这种成功的需求,会使他们产生全身心的愉悦,从而激起他们参与学习的欲望并投入到学习中去。由于后进生自身的特殊性,与优等学生比较,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是不多的,这就需要教师针对后进生的特点提供机会让他们能成功。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我们要设法给予他们成功机会:(1)比如在课堂上,降低提问起点,缩小提问坡度,以他们独立思考后能解答为宜。当然,也不是一味地降低要求,还要让他们尝到“跳一跳摘到桃子”的甜头。(2)建立兴趣小组时。可根据后进生的特长,让他们参加能发挥自己特长的兴趣小组。如棋类、球类、阅读、教学等内容小组,使后进生有关能力得到发展,又使他们在成功中激发学习兴趣。
  后进生有了参与学习的欲望后,教师还要给他们创设合理的竞争氛围。客观上,课堂中存在着竞争机制,而有些教师往往容易忽视或遗忘了后进生。其实,后进生也有争强好胜的心理,只不过是教师对他们参加竞争的要求过高罢了。因此,教师应该经常创造特殊的有利于后进生竞争的氛围,让后进生在竞争中获得成功,从而克服自卑心理,强化参与意识。
  
  二、千方百计关爱后进生
  
  后进生,一般均存在着这种或那种的缺点或毛病。但俗话说得好:严是爱,松是害。对后进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教师不能放任自流,听之任之。如果不加以制止,任其发展下去,必然会导致“小洞不补,大洞吃苦”的不好后果,形成恶习。但是,如果方法不得当,后进生犯了点错误,就不分青红皂白,不问事情的缘由,就大张旗鼓地辱骂、挖苦、批评,这样不但达不到教育的效果,更多的是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严重者还会使后进生产生逆反心理,破罐子破摔。不是有句话说吗:会说话让人心服,不会说话让人反感。教育后进生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效果好坏。另外,要保持和家长的联系,争取得到家长的配合,共同教育好后进的学生。
  1.要善于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后进生也有某方面的优点和长处,只不过是平时由于成绩差,纪律松散,而不太容易被人们发现罢了。作为教育者,我们更应该注意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及他们的点滴进步,要不失时机地对他们的优点和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表扬和奖励。必要时还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他们施展自己的长处,增进他们的上进心,从而改掉不良的习惯。
  2.充满爱心,合理评价差生。合理的评价是指考虑学生的特点,适合差生发展的评价。教育评价与后进生教育的联系,是评价合理化的需要,也是对后进生教育的需要。因此,教育评价不仅是一种辅助手段。而且也是一种直接的教育手段,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功能。合理的评价能激发学生上进,调节学生行为,指给学生努力的方向,尤其是对后进学生,对他们关爱和合理的评价,使他们愉快地改正自己的缺点,从而不断进步。
  3.整合各方力量,人人献爱心,人人拉后进生一把。各班主任可把班里的后进生和科任老师组成互助组,每个老师负责几个后进学生,帮助、指导他们,教会他们超越自我,管理自己,学会学习;学生之间可建立“一帮一”的活动。成绩好的帮助成绩差的,每人联系一个对象,给他们目标和任务,如果能够达到规定时间内的目标和任务的就给予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奖励。作为学校或教师,买点笔、书包、笔记本之类的物品花不了多少钱,但以此奖给有进步的后进生一支笔的赏奖,就是极大的鼓励。一本笔记本、或者是一个书包,对于后进生来说无疑是件很高兴奖赏。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团结师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也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和自信心,使后进生对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增强上进心,从而不断地进步。
  要想转化一个后进生,并非是一件易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我们必须下大力气,下一番工夫,才能实现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这一目标。
其他文献
大班额教学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存在。大班额教学与小班额比较,不利因素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教师面对那么多的学生,师生交流互动频率相对较低,教师难以全面掌握学生反馈的信息,难以对个别或少数学生实施针对性教学;二是六七十个学生“挤”在一起,学生受干扰因素增多,给课堂教学的调控工作增加难度。这些教学不利因素,不仅使教师为实现面向全体和为维持课堂纪律费更多时间与精力,而且容易影响教学效果、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发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来源于生活,小学数学教学应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基础知识。针对部分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对教学情景过于依赖的现象,通过自己的反复实践,我认为:一节好的数学课确实应该情景交融,但不能失去数学味,即:教学情景必须为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服务。本文将从一节计算课的两个典型教学片段入手,展示情景服务于教学的具体过程。    一、片段赏析    【联系生活初步感知】  (情景使用原教材主题
许冰,常州市刘海粟美术幼儿园教师,曾获“区骨干”、“区学科带头人”、“区优秀教育工作者”、“区优秀班主任”称号;她曾参与省“十二五”课题、市级课题的研究;参与编写的常州市幼儿园特色课程丛书《多元美术》正式出版;撰写多篇论文《泥塑的乐趣》《采风本土,印象文化》《挖掘本土资源,优化美术教学策略的研究与思考》《利用本土老风俗,谈幼儿园主题性美术活动的开展方法》等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她辅导的幼儿作品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在进入高段以后。逐渐表现出不同的喜好与个性,他们有了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观念,不少人对音乐感到漠然。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不妨多动脑子,多想点子,亮出自己的法宝,巧创魅力磁场,激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之从小喜欢音乐,乐于学习音乐,并时时保持对音乐学习的积极状态和愉悦体验,让音乐真正走进学生心中。    一、精心组织 激发活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感知、注意、思维、想
大师作品是儿童美术欣赏与表现的一种媒介与桥梁,孩子可从大师的艺术精神及作品中汲取营养,借鉴大师的画法、构图、设色,像大师一样自由地绘画,更好地表现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见。  在我园“我们的城市”主题活动背景下,我班(大班)孩子对房子产生了兴趣,特别对那些由旧区改造的新景观兴致很浓,他们想象着能回到以前祖辈们居住的地方。  怎么画出老房子的新面貌呢?我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决定收集荷兰装饰画家汤·司考藤
引子    笔者任教六年级语文学科。一次课间,偶然间听到了两位学生之间的一番对话:“昨天你上QQ了吗?”“上了,我怎么没有看见你呢?”……到底有多少学生经常在网上聊天呢?好奇心促使我在班级内作了一番统计,结果却令人惊诧:全班78%的学生申请了QQ,几乎每一个上QQ的孩子每天或多或少都有半小时左右的时间挂在QQ上,双休日的时间会更多。  于是,我把我的QQ号告诉了他们,希望能进一步了解他们在QQ上聊
师爱,即教师对学生的爱。它包含了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尊萤、理解和期待。是教师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是通往学生内心世界的桥梁。但是长期以来,教师只注意到优秀生,而漠视后进生,甚至会随意伤害后进生的自尊,同时班上的其他学生也会排斥、歧视他们。后进生得不到集体的温暖,表现出对学习和对教师、同学的厌恶。这种逆反心理一旦形成,他们的学习就会不断下降,并且在班上故意捣乱,给班级管理带来了麻烦。正如别林斯基所说:“
【教学片段】    我在《田忌赛马》教学中,分析第二次赛马的情景,刚开始研究首场比赛,即田忌出下等马,齐威王出上等马时,马上就有一学生举起手来,说:“老师,我有问题。”  没分析就产生了问题,看来课前预习有效果了。  “那你说”我说,他头一歪、眉头一皱说:“当齐威王看到田忌的马比自己的马慢那么多时,他怎么会不怀疑呢?”  这可不是我的预设,可能由于条件反射,“提得好!”我马上给予了一个心虚的肯定。
刘怡,四川省直属机关东府幼儿园教师,本科,毕业于成都师范学院,成都市锦江区优秀青年教师。论文曾多次获全国、省级、市级一等奖。参与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十一五”研究课题《在美术活动中提供有效支持,促进幼儿个性化表达》,担任“十二五”成都市立项研究课题《解读幼儿绘画语言的实践研究》教研组负责人,参加成都市“十万教师大比武”游戏比赛荣获一等奖、环创比赛荣获二等奖。现担任成都市市级课题《东府创意空间的课程建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起点,也是启蒙教育的开端。识字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和信息量的获取,因此,新课标要求在小学阶段认识汉字3500个左右。而在小学1~2年级,教材就安排认识常用汉字1800个,占小学阶段识字教学的50%以上。在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哪些具体策略提高识字效率呢?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感受汉字魅力,树立识字愿望    《课程标准》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