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班级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他们的智商自然也会不同。因此,在各个班级中,不同程度上就会有一些后进学生。
导致后进生“差”的根源是多种多样的,有智力方面的也有非智力等诸多因素。作为教师,要善于对学生进行客观的、公正的分析和评价,要清楚地了解每一位后进生的智力状况、学习基础、意志品德、家庭情况等因素。同时,平时还要加强细微观察,包括课外的一些偶发事情等,从而准确诊断出“差根”的原因所在。当然,寻找“差”的根源并不是目的,更重要的是为了进一步通过谈心、家访等方式帮助后进生找出自己“差”的原因,使他们深信: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老师同学的帮助与指点,即使自己某方面的能力较差,但通过学习后也完全可以得到提高的。从而增强他们参与学习的信心。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如何对待后进生,应该怎样转化后进生呢?我认为应该采取以后对策:
一、努力树立后进生的自信心
自信是成功的一半。后进生往往缺乏信心,自卑感重。作为教师,首要任务就是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我们不能讥讽、挖苦、歧视、体罚后进生,而是要用温暖去治愈他们心灵的创伤;用精神的甘露去洗涤他们精神上的污垢;用真情去感化他们,让他们消除对老师、家长、同学的对立情绪。当他们有困难时,要给予热情的帮助,当他们有了点滴的进步应及时给予精神上或物质上的奖励。让他们明白,自己并没有被歧视,自己只要努力,也有别人不及的地方。从而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促使他们不再厌学和害怕学习。
心理学指出小学生有强烈的求知需要,满足他们这种成功的需求,会使他们产生全身心的愉悦,从而激起他们参与学习的欲望并投入到学习中去。由于后进生自身的特殊性,与优等学生比较,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是不多的,这就需要教师针对后进生的特点提供机会让他们能成功。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我们要设法给予他们成功机会:(1)比如在课堂上,降低提问起点,缩小提问坡度,以他们独立思考后能解答为宜。当然,也不是一味地降低要求,还要让他们尝到“跳一跳摘到桃子”的甜头。(2)建立兴趣小组时。可根据后进生的特长,让他们参加能发挥自己特长的兴趣小组。如棋类、球类、阅读、教学等内容小组,使后进生有关能力得到发展,又使他们在成功中激发学习兴趣。
后进生有了参与学习的欲望后,教师还要给他们创设合理的竞争氛围。客观上,课堂中存在着竞争机制,而有些教师往往容易忽视或遗忘了后进生。其实,后进生也有争强好胜的心理,只不过是教师对他们参加竞争的要求过高罢了。因此,教师应该经常创造特殊的有利于后进生竞争的氛围,让后进生在竞争中获得成功,从而克服自卑心理,强化参与意识。
二、千方百计关爱后进生
后进生,一般均存在着这种或那种的缺点或毛病。但俗话说得好:严是爱,松是害。对后进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教师不能放任自流,听之任之。如果不加以制止,任其发展下去,必然会导致“小洞不补,大洞吃苦”的不好后果,形成恶习。但是,如果方法不得当,后进生犯了点错误,就不分青红皂白,不问事情的缘由,就大张旗鼓地辱骂、挖苦、批评,这样不但达不到教育的效果,更多的是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严重者还会使后进生产生逆反心理,破罐子破摔。不是有句话说吗:会说话让人心服,不会说话让人反感。教育后进生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效果好坏。另外,要保持和家长的联系,争取得到家长的配合,共同教育好后进的学生。
1.要善于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后进生也有某方面的优点和长处,只不过是平时由于成绩差,纪律松散,而不太容易被人们发现罢了。作为教育者,我们更应该注意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及他们的点滴进步,要不失时机地对他们的优点和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表扬和奖励。必要时还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他们施展自己的长处,增进他们的上进心,从而改掉不良的习惯。
2.充满爱心,合理评价差生。合理的评价是指考虑学生的特点,适合差生发展的评价。教育评价与后进生教育的联系,是评价合理化的需要,也是对后进生教育的需要。因此,教育评价不仅是一种辅助手段。而且也是一种直接的教育手段,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功能。合理的评价能激发学生上进,调节学生行为,指给学生努力的方向,尤其是对后进学生,对他们关爱和合理的评价,使他们愉快地改正自己的缺点,从而不断进步。
3.整合各方力量,人人献爱心,人人拉后进生一把。各班主任可把班里的后进生和科任老师组成互助组,每个老师负责几个后进学生,帮助、指导他们,教会他们超越自我,管理自己,学会学习;学生之间可建立“一帮一”的活动。成绩好的帮助成绩差的,每人联系一个对象,给他们目标和任务,如果能够达到规定时间内的目标和任务的就给予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奖励。作为学校或教师,买点笔、书包、笔记本之类的物品花不了多少钱,但以此奖给有进步的后进生一支笔的赏奖,就是极大的鼓励。一本笔记本、或者是一个书包,对于后进生来说无疑是件很高兴奖赏。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团结师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也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和自信心,使后进生对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增强上进心,从而不断地进步。
要想转化一个后进生,并非是一件易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我们必须下大力气,下一番工夫,才能实现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这一目标。
导致后进生“差”的根源是多种多样的,有智力方面的也有非智力等诸多因素。作为教师,要善于对学生进行客观的、公正的分析和评价,要清楚地了解每一位后进生的智力状况、学习基础、意志品德、家庭情况等因素。同时,平时还要加强细微观察,包括课外的一些偶发事情等,从而准确诊断出“差根”的原因所在。当然,寻找“差”的根源并不是目的,更重要的是为了进一步通过谈心、家访等方式帮助后进生找出自己“差”的原因,使他们深信: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老师同学的帮助与指点,即使自己某方面的能力较差,但通过学习后也完全可以得到提高的。从而增强他们参与学习的信心。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如何对待后进生,应该怎样转化后进生呢?我认为应该采取以后对策:
一、努力树立后进生的自信心
自信是成功的一半。后进生往往缺乏信心,自卑感重。作为教师,首要任务就是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我们不能讥讽、挖苦、歧视、体罚后进生,而是要用温暖去治愈他们心灵的创伤;用精神的甘露去洗涤他们精神上的污垢;用真情去感化他们,让他们消除对老师、家长、同学的对立情绪。当他们有困难时,要给予热情的帮助,当他们有了点滴的进步应及时给予精神上或物质上的奖励。让他们明白,自己并没有被歧视,自己只要努力,也有别人不及的地方。从而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促使他们不再厌学和害怕学习。
心理学指出小学生有强烈的求知需要,满足他们这种成功的需求,会使他们产生全身心的愉悦,从而激起他们参与学习的欲望并投入到学习中去。由于后进生自身的特殊性,与优等学生比较,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是不多的,这就需要教师针对后进生的特点提供机会让他们能成功。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我们要设法给予他们成功机会:(1)比如在课堂上,降低提问起点,缩小提问坡度,以他们独立思考后能解答为宜。当然,也不是一味地降低要求,还要让他们尝到“跳一跳摘到桃子”的甜头。(2)建立兴趣小组时。可根据后进生的特长,让他们参加能发挥自己特长的兴趣小组。如棋类、球类、阅读、教学等内容小组,使后进生有关能力得到发展,又使他们在成功中激发学习兴趣。
后进生有了参与学习的欲望后,教师还要给他们创设合理的竞争氛围。客观上,课堂中存在着竞争机制,而有些教师往往容易忽视或遗忘了后进生。其实,后进生也有争强好胜的心理,只不过是教师对他们参加竞争的要求过高罢了。因此,教师应该经常创造特殊的有利于后进生竞争的氛围,让后进生在竞争中获得成功,从而克服自卑心理,强化参与意识。
二、千方百计关爱后进生
后进生,一般均存在着这种或那种的缺点或毛病。但俗话说得好:严是爱,松是害。对后进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教师不能放任自流,听之任之。如果不加以制止,任其发展下去,必然会导致“小洞不补,大洞吃苦”的不好后果,形成恶习。但是,如果方法不得当,后进生犯了点错误,就不分青红皂白,不问事情的缘由,就大张旗鼓地辱骂、挖苦、批评,这样不但达不到教育的效果,更多的是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严重者还会使后进生产生逆反心理,破罐子破摔。不是有句话说吗:会说话让人心服,不会说话让人反感。教育后进生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效果好坏。另外,要保持和家长的联系,争取得到家长的配合,共同教育好后进的学生。
1.要善于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后进生也有某方面的优点和长处,只不过是平时由于成绩差,纪律松散,而不太容易被人们发现罢了。作为教育者,我们更应该注意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及他们的点滴进步,要不失时机地对他们的优点和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表扬和奖励。必要时还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他们施展自己的长处,增进他们的上进心,从而改掉不良的习惯。
2.充满爱心,合理评价差生。合理的评价是指考虑学生的特点,适合差生发展的评价。教育评价与后进生教育的联系,是评价合理化的需要,也是对后进生教育的需要。因此,教育评价不仅是一种辅助手段。而且也是一种直接的教育手段,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功能。合理的评价能激发学生上进,调节学生行为,指给学生努力的方向,尤其是对后进学生,对他们关爱和合理的评价,使他们愉快地改正自己的缺点,从而不断进步。
3.整合各方力量,人人献爱心,人人拉后进生一把。各班主任可把班里的后进生和科任老师组成互助组,每个老师负责几个后进学生,帮助、指导他们,教会他们超越自我,管理自己,学会学习;学生之间可建立“一帮一”的活动。成绩好的帮助成绩差的,每人联系一个对象,给他们目标和任务,如果能够达到规定时间内的目标和任务的就给予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奖励。作为学校或教师,买点笔、书包、笔记本之类的物品花不了多少钱,但以此奖给有进步的后进生一支笔的赏奖,就是极大的鼓励。一本笔记本、或者是一个书包,对于后进生来说无疑是件很高兴奖赏。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团结师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也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和自信心,使后进生对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增强上进心,从而不断地进步。
要想转化一个后进生,并非是一件易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我们必须下大力气,下一番工夫,才能实现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这一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