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注重迁移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so579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阶段的化学学习,是为以后学习打基础的.受传统应试观念的影响,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短时间内取得高分,教学手段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显得单一枯燥.学习化学的最终目的,不仅是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还应该利用化学中涉及的思维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不仅要完成知识目标,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注重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
  一、提高感性认知,为知识的迁移奠定基础
  化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要实现知识的迁移,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丰富的感性知识.学生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后,就能完成从感性到理性、从理性到感性的转化.初中化学人教版教材的设计,体现了很强的生活性,从学生熟知的一些化学物质入手,对知识进行引入,为化学教学增添了趣味性.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教材的优势,引导学生密切化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让他们在学习化学的抽象知识时不断地找出生活中与其相符的事物、现象,帮助他们积累丰富的感性知识,为实现知识的迁移奠定基础.
  例如,在讲“水的组成”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他们再熟悉不过的生活中的事物——水.通过学习这部分知识,学生了解到水的组成,并学习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要利用化学知识和生活的联系,幫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感性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阐述对水的认识,讨论交流水的作用,并让他们根据所学的知识思考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是单质还是化合物等问题.然后引出水的组成,促使学生一起探究这些问题,推动教学进程的发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生活情境中剥离出相关的化学知识,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反映出化学知识.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感性认知,从而为知识的迁移奠定基础.
  二、从生活中学习分析问题的方法,启迪智慧
  在刚刚接触化学学科时,学生感觉很多知识都是抽象的,不容易理解,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化学思维的培养.其实,教材中的很多实验、公式、原理等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它们的原型.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找出生活中的原型,追根溯源地对相关的原理进行分析,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引导学生按照这样的方法分析问题,能使学生受到启发,使学生意识到很多化学知识都是对一些生活现象的浓缩、概括.
  例如,在讲“水的组成”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归纳水的用途,并让他们思考“既然水如此重要,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问题.然后利用电解水的实验引导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究,让他们根据一些实验现象进行思考、讨论、交流,并得出结论.首先,教师让学生注意观察电极上发生的现象,并观察两支玻璃管内的液面的变化.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两支玻璃管内汇集了无色气体,液面降低,其中连接正极一端产生的气体比连接负极一端产生的气体少.其次,教师对两支玻璃管产生的气体的体积进行测量.最后,教师对两支玻璃管内的物质进行实验鉴定,帮助学生了解组成水的元素.这个教学片断,利用电解水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促使学生逐步地认识到水的组成元素、元素的比例等相关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启发,再遇到类似的现象时会联系化学知识去思考,培养了学生的迁移能力.
  三、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掌握学习方法
  学习任何一门科学知识都要养成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这些恰恰是教师容易忽略的.“态度决定一切”.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认真对待化学学习,主动地对化学知识进行迁移,树立正确的唯物主义观.此外,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这门学科的方法,引导他们掌握化学规律,形成更加完善的知识系统.这样,能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联系相关的化学规律进行触类旁通式的学习,对知识进行一般性的迁移,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讲“元素化合物”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基础理论进行贯穿运用,让学生利用类比、归纳等方法,发掘元素化合物的内在联系,掌握元素化合物的一般规律.在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方法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和他人进行交流探究,从而促进他们共同提高.
  总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完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其他文献
顶层设计,科学谋划数字学校办学方向。调研发现,农村教学点学生基本上是留守儿童或家庭贫困学生,这些孩子不仅需要优质教育,更需要情感的交流与滋润。咸安区将“咸安数字学校”定位于“让孩子全面健康成长”,依托优质中心校向农村教学点实现“四个输出”,即输出理念、输出人才、输出管理机制、输出评价体系,形成不同共同体内师生发展的多样性,促进农村教学点办学水平的共同提升。出台了《咸安数字学校章程》《咸安数字学校建
语言迁移现象是外语学习难以避免的问题,语言迁移分为正负两种。在英语学习者的语言产出中中式英语随处可见,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英汉语之间所存在的明显差异。解决中式
摘要:初中化学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自主探究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思考和反思,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本文对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反思能力  一、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乐于反思  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引发反思的有效途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常很难具备反思的意识,缺乏对自己的认识,较难发
经验分享  行动之后的触动,能有效调动儿童的参与热情。为此,老师要甘做一个站在“路边”鼓掌的人,让孩子们在行动中获得成长。  每一次活动都是学生锻炼的良机,大胆放手——学生能做的,自己绝不代劳;学生能说的,自己绝不多言。学校组织的爱心义卖活动,我打算放手交给孩子们。  竞技上场,秀才能  依据学校的安排,每班安排四位学生参与义卖,两位“销售人员”,一位“卫生保洁员”,一位“收银员”。选哪四位学生呢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无论在作业任务中,还是在特定的情境中,或在解决难题的阶段中,所展现出的本领或素养.这些都是影响学生人生历程的重要部分.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研究.  一、教育与教学的意义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地认识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作用.在化学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核心素养?有专家指出,教育就是在学校内教师所教的知识中被学生所遗忘的一些知识,但核心
期刊
在化学教学中运用模型方法,有利于教师将化学实物变得更加抽象化,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有利于师生研究复杂化学关系中的规律性.因此,模型方法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一、化学教学中的模型方法的具体含义  化学教学中的模型方法,是利用一种特有的形式对化学物品的原型进行再现.模型方法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是在教师获得一系列的感性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一种理想化的思维模式.在化学教学中运用模型方
期刊
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化学是人类生命实践活动的智慧结晶.作为一门学科,化学需要学生投入自身的生命实践活动,去感受、体验与理解化学知识.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引入化学史,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洞悉化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体验化学知识诞生的鲜活历程.可以说,“化学史是化学教学的指南”.在化学教学中,只有让学生重蹈人类化学探究的关键步子,才能使学生形成对化学的本质认知.  一、链接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期刊
期刊
数学难不难?难!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学数学?因为数学真的很有用。  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崔永元,读书时数学成绩不大好,他曾经回忆过自己关于数学的一些经歷: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摘要:本文阐述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分析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创新能力  高中学生正处在是非观以及价值观塑造的关键阶段.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承担起帮助学生塑造正确价值观的重任,保障学生健康成长.创新是21世纪教育的根本特性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而要想进行创新就必须拥有良好的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