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藏相关论文
《佛说观佛三昧海经》是敦煌诸多写本佛经中的一部。无论是从语言学,还是从文献学的角度出发,它都具有不可忽视的研究价值。本文共五......
本文主要以10至14世紀的一些日本漢文作品的語料爲例,通過分析字形、考察文獻用例等方法,對其中出現的“靱”、“韛”、“愗”、“......
本文比較集中地考釋了禪籍中的一些疑難詞語,這些疑難詞語大多是見於《俗語言研究》《禪籍方俗詞研究》中的“待質”評語。
This ......
“当”是先秦时期产生的介词,可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和进行的时间。本文以魏晋南北朝这一断代为研究视角,在搜集众多非佛经语料......
由于对汉字文化的隔膜,加之校录的粗疏,以收录敦煌禅籍为主<大正藏>之第八十五卷有诸多不尽人意之处.左景权先生曾评述该卷有七个......
第85卷是<大正藏>中唯一的一部专收敦煌出土文献的佛典,内有不少'口语中新产生的'和'虽早已有之但意义有变化的词语&#......
汉文佛典中存在着大量的异译经,这些异译经对佛典文献的校勘整理有着重大作用,其中将《大明度经》与《道行般若经》两部异译经进行了......
摘 要: 在敦煌藏经洞出土的写本文献中,佛经写卷占了很大一部分,《大正藏》是目前学术界广为运用并且比较完备的中文大藏经,然而由于......
期刊
<正> 自我拯救是原始佛教的最高宗旨,佛教全部教理即关注的问题就是如何认识自我的生存状况(即苦、集),如何通过自我的道德实践获......
语言学界习惯以晚唐五代为界,把汉语的历史分成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两个大的阶段,敦煌文献大多是晚唐五代这个界标前后的产物,在汉语发......
原卷书手的讹误,部分写卷的漶漫残缺,日本人对中国文化的隔膜,加之校录的粗疏,是<大正藏>第八十五卷(敦煌卷)讹误满纸的主要原因.......
<正> 北京图书馆收藏的敦煌藏文写卷《大乘无量寿宗要经》,编号从新0413号至新0621号,共209号,标题均为“tse-dpag-du-rayed-pa-zh......
期刊
【正】 中国佛教史料中,有所谓“十宗”、“十三宗”,本出于传闻,并非真相。本文主旨在指出其虚妄,讨论其由致。然由于相关汉文的......
"二西"之一的释教经籍,乃是钱锺书沟通中西思想文化之修辞与观念的重要研究对象。他广涉内典要籍,多次通读佛藏,其宗旨主要在于扩......
本文以敦煌维摩诘文学为研究对象。全文由绪论、正文七章共八部分组成。 绪论介绍了选题的意义、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及研究现状。......
以当代古籍数字化的视野,重新评价《大正藏》。在充分肯定《大正藏》历史功绩的前提下,提出佛教文献研究者需要应对信息化时代的机......
序《從容錄》(《萬松老人評唱天童覺和尚頌古從容庵錄》)六卷是與《碧巖錄》齊名的禪宗名著,在日本,如果說《碧巖錄》是臨濟系所看......
<正> 古籍的全文检索是网络文史应用最为直接和最为有效的手段。就目前状况而言,网络文史资源分布极不均衡,最主要的古籍全文检索......
在煌煌百卷《大正新修大藏经》中,唯一一部以收录敦煌佛典为主的是第八十五卷。第八十五卷所收录的这些敦煌文献的重新面世,一方面给......
清净为心皆补怛慈悲济物即观音———观音感应初探宋道发提起观音菩萨,在我国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人们每当灾难临头,陷于绝境,于无......
<正> 佛教传入我国,殆始于西汉末。东汉时,特别是在东汉后期,因社会危机日益加重而导致的政治腐朽,道德沦丧,物质贫乏,达到了类似......
佛说法传世,自印度东来,迄今两千六百余年。扬法之初,即以口耳相递,是为口传法教,佛经载有,娑婆世界,耳根最利,故以音声佛事。而后......
敦煌寫經雖大多數已影印出版,而且在'國際敦煌項目'(IDP:International Dunhuang Project)網上也刊登上了一大部分世界各......
把中华书局本《高僧传》与高丽藏本《高僧传》对校一遍,可发现中华书局本《高僧传》(以《大正藏》为底本)有些校勘与句读可再商榷,......
<正>笔者的研究课题之一就是从多种角度考察六朝时代,尤其是五世纪至六世纪汉译经典翻译和编辑的具体状态。此与印度原典进行汉译......
在煌煌百卷《大正藏》中,唯一的一部主要收录敦煌出土文献的是其第八十五卷。第八十五卷所涉的敦煌文献一方面给佛经研究提供了新的......
汉译佛典中的“所V”式被动句及其来源朱庆之西晋竺法护译《大净法门经》:“唯然大圣,有放逸女上金光首,国王所识,郡县州城尊者见知。”......
兹以敦煌藏经洞出土《大智度论》写本为对校本,以南宋《资福藏》本、元《普宁藏》本、明《永乐北藏》本、日本石山寺本、日本正仓......
佛典的不同版本之间存在大量异文,考校佛典异文,正确释读佛经语言,可以整理出较为可靠的文本。不同版本的《百喻经·得金鼠狼......
一、前言人们已经习惯于将舒展着天衣,翱翔在空中的天人唤作“飞天”。然而这一词是何时出现于学术界的?虽不甚明了,福井利吉郎氏......
<正> 《中国语文》2005年第4期王东《"疆场"首见问题讨论(一)》认为:"疆场"一词,梁·慧皎所撰《高僧传》中即已出现,因而比黄建宁......
<正> 一、叙言唐朝玄奘法师于贞观初西行,到印度留学,前后历时十七年。贞观十九年(645)正月回到长安。二月,法师在洛阳见到太宗。......
<正> 继《大谷文书集成》第一、二卷(以下简称《集成一》、《集成二》)分别于1984、1990年由日本法藏馆出版后,2003年,小田义久教......
《隋书·经籍志》载:“《冥祥记》十卷,王琰撰。”而新旧《唐书》同,之后不见著录,盖当佚于宋。鲁迅《古小说钩沉》①(下文简称《......
期刊
唐释道世撰写的《法苑珠林》,是一部重要的佛教类书,保留了极其丰富的佛教资料。中华书局2003年12月出版的由周叔迦与其弟子苏晋仁整......
佛教自东汉传汉传入中国以后,佛教经典就陆续被译成汉文。为了达到宣传大众、扩大影响的目的,佛经的翻译者们不避俗语,采用了比较......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四十卷,《中华大藏经》及《大正新修大藏经》均只据各自校本列出异文,亦未见有综合校勘。故本文以《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