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股鳞蜓蜥(Sphenomorphus incognitus)和宁波滑蜥(Scincella modesta)均属石龙子科蜥蜴,前者广泛分布在我国大陆西南地区及台湾南部地区,后者则遍布我国华东、华中诸省。作者于2014-2016年4月下旬到6月上旬在广东省、海南省采集股鳞蜓蜥,于2016年4月下旬-5月初在江苏省南京市采集宁波滑晰。探讨以下内容:1)股鳞蜓蜥的两性异形和雌性繁殖;2)温度对股鳞蜓蜥卵孵化和幼体表型及生长的影响;3)氧浓度对宁波滑蜥卵孵化和幼体表型的影响。共测量281条(♀♀/♂♂=104/177)成体股鳞蜓蜥的形态和体重数据,雌雄两性在体长(SVL,snout-ventlength)上差异显著,雄性小于雌性。雄性和雌性成体最大SVL分别为107.9和109.9mm。雄性头部(头长和头宽)大于SVL相同的雌性,腹部(腹长)小于SVL相同的雌性。将所有股鳞蜓蜥饲养于24℃恒温室,测量所有产卵雌体产后数据,产卵雌体SVL最小和最大分别为81.4和107.6 mm。窝卵数为3-10枚。窝卵数、卵重和窝卵重均与母体SVL正相关。共获得134枚股鳞蜓蜥的卵,放入5个恒定温度、2个波动温度共7个温度处理条件下孵化。各处理组的孵化期差异显著,22℃孵化温度下孵化期最长,28℃下孵化期最短,恒温孵化时孵化期与温度成负相关关系。28℃孵化成功率最高,25±5℃的孵化成功率最低,而G检验各处理组的孵化成功率无显著差异。股鳞蜓蜥幼体形态数据取自25℃、25±3℃和25±5℃三个温度处理组。分析后得出幼体SVL在三个处理组间无显著差异。相同SVL下,幼体头部大小无显著差异。新生幼体饲养至90天,所有幼体大小和体重均与饲养天数成正相关关系,但不同处理组幼体未表现出不同增长速率。孵化温度影响股鳞蜓蜥卵的孵化期、孵化成功率,但对孵出幼体形态无影响。采用宁波滑蜥研究不同氧浓度对卵孵化和幼体表型的影响。共27条产卵雌体,平均SVL为47.4mm,窝卵数4-11枚。共获得202枚卵,新生卵历期为31。将所有卵随机放置于7%低氧和21%常氧两个氧浓度处理条件下孵化,同时测量0天、8天、16天胚胎心率、胚胎湿重、剩余卵黄干重,发现两个处理组心率、胚胎湿重与孵化天数均成正相关,剩余卵黄干重与孵化天数成负相关,表明胚胎发育日渐加快。相同天数下,两个处理组心率变化无显著差异,胚胎湿重和剩余卵黄干重存在显著差异,证明低氧抑制胚胎生长发育,但对胚胎心率影响不显著。对比两个处理组下卵孵化成功率,低氧(17/79=21.5%)显著低于常氧(78/81=96.3%),表明低氧抑制蜥蜴正常发育,降低后代适合度,增加后代死亡风险。缺氧影响宁波滑蜥幼体形态和体重。7%低氧处理下,孵出幼体均小于21%常氧处理。相同SVL条件下,两个处理组孵出幼体在头部大小上存在显著差异,腹长和体重无显著差异。表明缺氧条件下易产出较小后代,同时使后代头部变小,获取食物能力下降,从而表现出极低的适合度。